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12722894713719

      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如何寫好訊息  寫作訊息要設想並回答讀者問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構成了新聞五要素,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聞學上補充了一個要素:HOW(如何)。在五個W和一個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寫作時要認真寫好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當我們弄清了“我要說些什麼”,接下來就是“怎麼說這些內容”,顯然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訊息的結構。只要我們用心分析一下報刊發表的訊息,就會發現,訊息的結構比較固定、簡單,大多數訊息的結構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開頭,次要材料放在後面。訊息的結構具體表現為:標題、導語、主體、結尾,並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標題  標題是訊息的眼睛,擬寫得好,可以吸引讀者;擬寫得差,一篇好訊息也會被埋沒。可見標題有著向讀者推薦的作用。如:  2011級新生軍訓緊急疏散演練迅速有序進行   管理學院在廣東旅遊文化節導遊大賽中喜獲佳績   商學院創業實訓基地揭牌 學生創業實習足不出戶   電信學院倡議“節能減排”共建“綠色嶺南”  訊息的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訊息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  訊息標題有主題(正題)、引題(眉題)、副題(次題)三種。  主題: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  引題:揭示訊息的思想意義或交待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  副題: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  (二)導語  導語是指一篇訊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話。它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訊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訊息的主題思想。  導語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條,必須具備訓練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條,則要有寫作技巧。  導語寫作中的思維過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問自答開始的:  ①什麼事情是已經發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麼人參加進去了?誰幹的或誰講的?  ③是用直接性導語,還是用延緩性導語?  ④有沒有什麼吸引人的詞彙或生動形象的短語要寫進導語中?  ⑤主題是什麼?什麼樣的動詞能最有效地吸引讀者?  以上五個問題中,第三個問題涉及到導語的型別。那末,導語有哪些型別呢?  一類是直接性導語:直接寫出事實的核心的導語。多是陳述性的像速記一樣地反映事實。  另一類是延緩性導語:多用於“軟”訊息。即所報道的不是正在發展中的、變化中的或突發性的事件。它通常用來設定一種現場或創造某種氣氛。多是解釋性、說明性的。  導語的形式主要有:  1、敘述式。用摘錄或綜合的方法,把訊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簡明扼要地寫出來。  2、描寫式。對訊息的主要事實或某一有意義的側面作簡潔樸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寫,以釀成氣氛。  3、提問式。先揭露矛盾,鮮明地、尖銳地提出問題,再作簡要的回答,引起讀者的關注和思考。  4、結論式。把結論寫在開頭,提示報道某一事物的意義或目的或總結。  5、號召式。提出號召,給讀者指出方向和奮鬥目標。  另外還有摘要式、評論式、綜合式、解釋式等等。  導語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寫作時,往往免不了出現各種問題,常見問題稱之為導語寫作十忌:  一忌名稱羅列式導語,某一活動往往是由五六家單位主辦的,有的人在導語中將這些單位名稱全部羅列出來,使導語顯得既羅嗦又臃腫.讀者關心的是這場活動,而不是主要單位,如果非要出現,可放到訊息末尾。  二忌"為了式"或目的式導語.即將新聞事實所要達到的目的放進導語裡,使導語膨脹沉重,不堪重負。  如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了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導語。新聞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釋新聞主體的,導語應開門見山,開始就用背景材料,不僅說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讀者如墜雲霧。  四忌學術語言作導語.將一些學術專業性強,難懂的專業名詞放在導語中,顯然使人看不懂,這裡要做好"第二種語言的翻譯",使之通俗化,大眾化,口語化。  五忌導語公式化.一些通訊員或記者喜歡用一個框框去套多種內容,結果是平淡無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導語必然導致導語無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導語內無具體新聞事實,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話,空話,官話.。  七忌數字堆砌.導語內數字過多,就會淹沒新聞事實.統計數字一般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將其放進導語內,即使要寫,也應將數字形象化。  八忌長導語.導語冗長,使人感到很沉悶,根本沒有興趣再看下文。一般應控制在80字內,最多不要超過150字。  九忌邏輯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標題與導語重複。  如題目:縣ХХ部門舉行迎新春座談會;導語:昨日,縣ХХ部門在該局會議室舉行慰問老幹部座談會.題目和導語幾乎是"一模一樣"。  (三)主體  這是訊息的主幹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後,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所概括的內容,表現全篇訊息的主題思想。應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寫作,但仍然要先寫主要的,再寫次要的。  (四)背景  1、新聞背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境及與其它方面的聯絡等。寫新聞有時要交代背景,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襯托、深化主題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個"W"中的Why(為什麼)。  西方新聞學認為背景就是對新聞事件作出的解釋。美國新聞學家賴斯特說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聞背景與解釋有什麼區別。”“解釋,在我看來,就是新聞報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單一的新聞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寫”,“就是提供新聞的背景知識,從而使讀者能夠對新聞事件作出客觀的判斷。”  但是“解釋”不是議論,解釋本身就是事實,也就是說用事實去解釋。所以新聞背景又稱之為“事實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說明新聞事件的起因。  第二個作用,顯示或幫助讀者理解新聞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個作用,突出新聞稿件的新聞價值。  第四個作用,表明記者的觀點。記者是不準在新聞中發表議論的,但是,誰也無法禁止記者透過自己來寫的新聞表達自己的立場和看法。純客觀的報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型別,常見的有三種:對比性的,說明性的,註釋性的。有的新聞學則將背景分為四種:人物背景、地理背景、歷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結尾  新聞的結尾有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這些結尾寫作與一般記敘文結尾的寫作並無大的不同。  寫作誤區:  誤區一:弱化標題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聞是很難吸引人的。我們平時在寫作過程中,將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內容上,常常是寫完稿後再起標題,想不出好的就隨意編個了事,總覺得無關緊要.其實,這是陷入了弱化標題擬定環節的誤區.標題絕對是一篇稿件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我們閱讀訊息時,最先看到的常是新聞的標題,一個好的標題會抓住受眾的眼球讓他不由自主被吸引著看下去;而一個索然無味的標題只能讓你一掃而過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聞。因此,我們要多在標題擬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創新,貼切,準確,精煉等原則做好每一個標題.誤區二:角度錯位。  誤區二:角度錯位  大家都知道,我們負有及時宣傳報道本單位大事要聞的職責。為此,我們大家都付諸了極大努力,但寫出的東西質量卻不是很高。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訊息的採寫角度上.我們的報道應該精益求精,努力增強報道的新聞性,親民性,創新性,尤其在調整報道方向,拓展大眾視角上下功夫,要善於從小的新聞素材中提取最有價值的新聞點。  比如,基層會議和基層領導的活動不是新聞,而會議裡出臺的重要舉措和領導強調的工作導向才是重點,我們在寫作時只有避開會議角度將這些新聞要點"拎"出來,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說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聞的靈魂,找準了新聞的角度,也就找到了報道成功之源。  誤區三:貪大求全  我們在寫作時,總想把單位的各項工作全面地反映出來,寫訊息時就不得要領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帶上一筆,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個訊息寫作的誤區:貪大求全.我曾經有段時間在新聞寫作時常會不自覺地帶有機關應用文寫作的痕跡,把稿件寫成了總結報告式,總想面面俱到,卻面面不到。  其實,在訊息寫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題,一篇訊息只需說清一件新聞就可以了,如果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題那這篇訊息就很難寫出質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貂皮收藏能放藏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