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言好書畫
-
2 # 朝畫夕拾
名人都有流傳下來的故事,黃庭經又名換鵝貼,我得知的故事是一樣的, 相傳在山陰地方有一位道士,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也很想求王羲之給寫一本《黃庭經》。他早已把帛紙準備好,但當時的王羲之已名聲在外,這位道士擔心王羲之不肯答應。後來,經多方打聽,道士瞭解到王羲之平素非常喜歡鵝,就特地養了一群十分逗人喜愛的大肥鵝,以便見機行動。
有一天,王羲之坐船路過山陰一帶,道士聞訊後,把他那一群鵝趕往王羲之經過的地方。王羲之看到河裡,遊著的一群白鵝,兩掌撥水,昂首前進,羽毛白淨,形態優美,心裡別提有多喜歡了。他停下船看了又看,一直捨不得離開。
一旁的道士看在眼裡,喜在心畢,認為機會來到了,詢問王羲之是否想把這些鵝帶走。王羲之讓道士開個價錢。道士故作姿態地說:這麼好的鵝哪能捨得賣掉。不過先生您要是真喜歡,就給我寫一本經來換。王羲之一聽這話,馬上答應,當即興致勃勃地用了半天時間寫好一卷《黃庭經》交給道士。道士如獲至寶,立即把那一群鵝裝在籠子裡,讓王羲之隨船帶走。這就是人們後來傳頌的“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
3 # 通紅的鐵匠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人,中國最著名的書法家(沒有之一)。後世尊其為“書聖”。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所以也有人稱他為王右軍。
卻說這個王羲之身為一名富二代,和別人都不一樣。並不喜歡走馬鬥狗之類的富二代標配。卻喜歡寵物,別人擼貓擼狗,他卻喜歡擼鵝。
當時有個道士,想請王羲之為他抄寫道家經典《黃庭經》,但又不好貿然開口。就養了一群肥鵝,專候王羲之上門。
說來也巧。那麼多養鵝的人,還偏偏就他的鵝被王羲之碰上了,還特別喜歡。想要買下道士的鵝。
道士就說,我這鵝不賣。但是你要幫我抄遍《黃庭經》,我這鵝就都送給你了。王羲之當即一揮而就。寫下來黃庭經送給道士。這就是書法史有名的《換鵝貼》。
下面到了胡說八道時間:·······王羲之寫完了《黃庭經》,待墨跡稍幹。起身來交給身後的道士。然後期盼的看著他:道長,你答應給我的鵝可不能食言啊。
道士一副瞭然於心的神情,爾後費力的搬過來一個大缸。王羲之不解:“道長此乃何意?”只見道士微微一笑,肥手自缸中一抄,手中便捧起一物。只見那物光潤油亮,異香撲鼻。乃是一隻燒鵝。
道士:“貧道見右將軍遠來至此,攜活物歸家多有不便。為方便攜帶,剛你抄書之際,已吩咐小徒將幾十只白鵝用我觀中密法醃製,文武火反覆烘烤。全做成了燒鵝。此物實乃居家旅行,饋贈親友之佳品······”
-
4 # 戲曲大觀
是這樣的,王羲之是東晉(301一361)著名書法家,字逸少,祖籍琅邪(今山東臨沂)人,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出身於兩晉時期的名門望族,傳說他還是一位信奉道教的信徒。
王羲之除了對書法的愛好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鵝,打聽到哪裡有好鵝,不管路途有多遠都會跑去欣賞一番,甚至不惜重金將其買下。漸漸地他這一嗜好也就不徑而走,很多人就知道他特別喜歡鵝。
話說山陰城外有座道觀的一位老道,很想收藏王羲之的字,在揣摩透了王羲之愛鵝的這心思之後,就精心地養了一群鵝,這群鵝呢養的也確實出眾,老道每天就將鵝趕到王羲之有可能經過的道路旁的池塘去放養,目的是為引起王羲之的注意。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有一天王羲之從這裡路過看到了這群鵝,馬上被吸引住了,挪不動腳步了,直接問是誰家的鵝,待道士趕來說明情況後,就問道士賣不賣,開個價。老道故意吊起了王羲之的口味說不賣。最後說你實在想耍還有一個辦法:“聽說你王右軍的字是一絕,貧道乃玄門上清派,宗門有《黃庭經》一卷,墾請你為敞觀書寫此卷,以便留諸後世”。意思就是說可以用鵝換字,王羲之應允之後就隨老道來到了道觀,然後就有了後來的小楷《黃庭經》傳世。王羲之也滿意地寵鵝而歸。
所以《黃庭經》還得了個別號叫《鵝換帖》。
那為什麼王羲之那麼喜歡鵝呢?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王羲之喜歡鵝是為了書法,
據清代《藝舟雙輯》裡解釋說“書法其要在執筆,食指需高鉤,大指壓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中指內鉤,小指貼無名指外距,如鵝兩掌撥水者。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意思就是說鵝的兩掌撥水之勢,可以對握筆和書寫有所啟悟。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與書法毫無關係,不應該把兩者硬扯到一起,說古代的道家與醫學和化學是聯絡在一起的,修道的人為了延長壽命,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會服用大量的丹石(丹藥),而鵝的內臟有解除人五臟丹毒的特殊功能,故而被道士們所重視,被列為上品,王羲之出生自天師道世家,曾“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據《晉書·王羲之傳》)。所以說鵝換字並不是為了書法,而是為了吃鵝解毒和滋補身體。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呢?請各位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
5 # 酒墨愛好者Czlzx
在王羲之的楷書作品中,以《黃庭經》最具代表性,關於這幅作品的創造還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這就是人們後來傳頌的“書成換白鵝”的故事,也成為《黃庭經的來由。
王羲之喜歡鵝簡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特別留意有關鵝的訊息。有一次他打聽到有一家養的鵝非常善於鳴叫,便興致勃勃地前去觀看。不料這家主人聽說王羲之要光臨他們家,為了能得到王羲之的書法,特意殺了這隻特殊的鵝,做成美味佳餚準備款待王羲之。王羲之空歡喜一場,弄得哭笑不得。
王羲之為什麼特別喜歡鵝呢?來揭祕吧據悉清代著名書法家包世臣的一首詩,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這首詩這樣寫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臺先將兩足安。悟人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力起難。”詩中概括了王羲之的書法要領,說的是王羲之研究鵝行水的姿勢,悟出了用筆的方法,那就是學書法時要“志意專精”,寫字的時候,精神要非常集中,姿勢也要端正,這樣,五指會運用自如,非常得力。
他的執筆方法,後人領會是要求食指抬高,形成鉤子樣,大拇指放置在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那樣昂揚微曲。無名指內鉤,抵著筆管的下端,小指禁貼著無名指。筆管須直立,手指要實而手掌要虛。運筆時,要像鵝的兩掌齊力撥水的樣子,這樣才能運用自如,使全身精力都貰注到筆尖上。
所以,王羲之喜歡鵝,是和他研究執筆、運筆有密切關係的。還有人認為,鵝行走起來,昂首挺胸,一副大將軍的模樣,它的雄健氣韻,很像漢代字的韻味,王羲之喜歡鵝,就是想從鵝的形象中,悟出漢字的內在結構,從中得到啟發而發展自己的書法藝術。
還有人認為,上面兩種說法,是後人的牽強附會。王羲之喜歡鵝就像我們普通人喜歡某一種小寵物一樣,只是一種愛好而已,沒有那麼多的內涵。
-
6 # 白山黑水北漂人
《黃庭經》是中國道教重要的經典,也是重要的養生著作。歷代書法家喜歡抄寫,其中以王羲之寫的小楷《黃庭經》(也就是《換鵝帖》)在書法史上最為有名。我們後人通常所說、所臨的都是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為什麼這個帖又叫《換鵝帖》,這裡面當然是有故事的——
據說“書聖”王羲之愛鵝成癖,在他生活過的地方,現在也留下了“鵝池”等古蹟,後代人喜歡寫榜書“鵝”字,應是從王羲之出。王羲之在長期的對鵝形態姿勢和生活習性的觀察中,得到了啟示,悟出了獨特的書法用筆之妙。
全身精力到毫端,
定臺先將兩足安。
悟人鵝群行水勢,
方知五指力起難。
這首詩可以說是“以鵝寓書”的真實寫照。
南朝《論書表》記載,當時以擁有王羲之墨寶為榮。山陰有一道士,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並將上好的絹帛都準備好了,就是請不到王羲之。道士聽說王羲之愛鵝,特地養了一群又肥又大的白鵝。
事真湊巧。一日,王羲之坐船路過山陰一帶,看到青山綠水之間遊著一群白鵝,羽毛白淨,形態優美,不知有多高興,於是停船駐足觀看,戀戀不捨。
王羲之打聽原來是道士養的鵝,欲開價購買。道士故作姿態地說:這麼好的鵝哪能捨得賣掉啊。後轉而又說,不過先生您要是喜歡,就給我寫一本經吧。王羲之當即興致勃勃地寫好一卷《黃庭經》交給道士。道士如獲至寶,立即把那一群鵝裝在籠子裡,讓王羲之隨船帶走了。
王羲之寫的這一卷《黃庭經》,後來就被稱為《換鵝帖》,小楷,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我們現在臨寫的一般為宋代拓本(見本文所附圖片)。
這故事大概是真的。後來唐代詩人李白在給“四明狂客”賀知章的《送賀賓客歸越》詩中也化用了這個典故:
鏡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
應寫黃庭換白鵝。
練書法寫字之餘,讀一讀經典法帖背後的故事,瞭解相關背景,對書法學習既是一樂,也大有裨益。
-
7 # 書畫延年
相傳山陰有一位道士,想求王羲之給他寫一本《黃庭經》,但又擔心王羲之不肯答應。他打聽到王羲之非常喜歡鵝,就特地養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鵝,在王羲之坐船路過山陰的時候,故意趕著鵝經過。王羲之看到河裡遊著一群白鵝,羽毛白淨,形態優美,喜歡極了,讓道士開個價。道士卻說: “這麼好的鵝哪能捨得賣掉。不過先生您要是真喜歡,就給我寫一本經來換。王羲之一聽,馬上就答應了,當即用半天時間寫好一卷《黃庭經》交給了道士。道士如獲至寶,便讓王羲之把大白鵝帶走了。
-
8 # 丘米暘
《黃庭經》和《樂毅論》是王羲之小楷代表作品。《黃庭經》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大約在寫蘭亭集序之後三年,現在留傳的只是後世的摹刻本了。歷來認定為王羲之小楷作品,一百行,原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
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因此,《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高古而柔美的《黃庭經》:
-
9 # 墨玲簽名moling880088
書成換白鵝
相傳山陰有一位道士想求王羲之給他寫一本《黃庭經》,但又擔心王羲之不肯答應。他打聽到王羲之非常喜歡鵝,就特地養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鵝,在王羲之坐船路過山陰的時候,故意趕著鵝經過。王羲之看到河裡遊著一群白鵝,羽毛白淨,形態優美,喜歡極了,讓道士開個價。道士卻說: “這麼好的鵝哪能捨得賣掉。不過先生您要是真喜歡,就給我寫一本經來換。王羲之一聽,馬上就答應了,當即用半天時間寫好一卷《黃庭經》交給了道士。道士如獲至寶,便讓王羲之把大白鵝帶走了。
-
10 # 睡前讀經典
幾隻鵝能換一幅王羲之書法?
王羲之很喜歡白鵝,有一次他看到一群白鵝,高興極了。他雖然想買鵝,可是又沒有錢,便趕快寫了一卷《黃庭經》,然後用這卷書法把那群鵝換了回來。在《觀鵝圖》中,王羲之站在涼亭裡,正注視著在涼亭外面的水上漂游的,他心愛的白鵝。
所以,《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關於《黃庭經》,還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王羲之就是這件作品,換了一群鵝!
《送賀賓客歸越》
李白
鏡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
應寫黃庭換白鵝。
-
11 # 寫字吧
對,王羲之寫《黃庭經》,就是用來換鵝的!
王羲之愛鵝,眾所周知。他愛鵝是因為他覺得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那樣婉轉流動。他模仿鵝的形態,揮毫用筆,將神情專注於筆端,他覺得這樣寫出來的字方能飄逸遒麗。
話說山陰有一道士,非常喜歡王羲之的字,並且知道王羲之的癖好。於是心生一計,以鵝換字。
有天這位山陰道士準備了一籠品相極好的白鵝,脖子細長,昂首俊美,在池水上嬉逐。此情此景怎能不吸引愛鵝成癖的王羲之,於是打聽到這籠鵝是山陰道士的,就想尋他購買。
這位道士當然不會賣,提出請王羲之抄寫一份《道德經》來換。王羲之欣然同意,幾天後用寫好的《道德經》來換了這籠鵝。
後來李白的一首詩《送賀賓客歸越》,裡面有兩句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提到了此事。後傳之再三《道德經》便稱為《黃庭經》,也俗稱為《換鵝經》。
《黃庭經》是王羲之的一幅小楷作品。王羲之楷書師承鍾繇,鍾繇楷書具有濃厚的隸意,古意拙趣。王羲之不同於鍾繇,他脫盡隸書筆意,將鍾繇書法翻挑的筆法轉為內擫,將字勢由橫張轉為縱斂。將楷書從筆法結構,甚至意境上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
《黃庭經》點畫靈動秀美,結體奇正相依,內鬆外緊,章法高低錯落。整幅作品雍容端莊,清和婉轉,“如舞鶴遊天,仙人嘯樹”,是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之一。
-
12 # 瑞瑞2201
關於王羲之的《黃庭經》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有一個道士,想要王羲之給他抄寫(道德經)。可是他也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在他左思右想,絞盡腦汁想不出辦法的時候,他聽別人說王羲之對白鵝情有獨鍾。於是便託人買來了一群品種極好的白鵝,圈養在道觀旁的池塘裡。本打算找個合適的機會獻給王羲之。恰逢王羲之和他的兒子乘舟在紹興遊覽,船剛到縣禳村時,他看見岸邊有一群白鵝,非常漂亮,就看的很出神,於是詢問後得知這些白鵝是一個道士所養。鵝群悠閒地浮游在水中,一身潔白的羽毛,王羲之越看越歡喜,就派人去找那位道士。請求那道士把這群白鵝 賣給他。那道士求之不得,便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不用破費了。我把這群白鵝全部送給您就是了。”王羲之聽後高興的不得了,於是這道士又說:“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抄一卷經。”王羲之聽後也沒怎麼地考慮就欣然地答應了那道士提出的條件。便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所以,那群白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家了......這就是白鵝換貼的故事。也是白鵝換經的由來。
王羲之的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也被後人譽為“書聖”他的書法有著“飄若遊雲,矯苔驚蛇”的美譽,讓世人稱奇也受到歷代書法家的敬仰。
-
13 # 卜甲院人
羲之書成換白鵝的故事,真有!先看大詩人李白一首詩: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遇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羲之為什麼愛鵝?一種說法是,它和王羲之書法有關,如執筆法中的一曰“鵝頭法”高亢靚麗。一曰“鳳眼法”。此外,羲之認為乙字上抱如浮鵝一般優美,運筆也像鵝翻掌撥清波一樣自然有力。另一種說法是,羲之好道服丹,有助於幻想。久服有毒,鵝肉有解毒的功效,業中人都知道這個秘密。
話說山陰有個道士(又是道士)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但苦於沒有機會接近他,聽說羲之非常喜歡鵝,就養了一群。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王羲之坐船經過這裡,被這群引吭高歌的鵝吸引住,提出要買。道士說不賣!他明顯是吊老王的胃口。老王此時,冷到抽筋。這位“衣羽客”真是高明的段子手,接著說,你只要給我寫一部《黃庭經》我就把鵝送給你。我們的“好鵝賓”一聽大喜過望,寫畢,籠鵝而歸。連主人都來不及告別一聲,羲之多麼得意忘形,估計連嘴巴都笑歪了!
對於羲之愛鵝的原因,人們寧可相信第一種,因為人們太愛王羲之的書法了,它和鵝的關係是這樣密切!
後世又有一首詩詠此事。雲
“古硯池中翻墨波,右軍書法妙如何?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這首詩脫胎於李白《送賀賓客歸越》,把主人公由賀知章換成了羲之,它是故事的本事,只不過現在詩的意思更加集中罷了!
又,一漁翁雲:
山陰古道軼事多,
蘭亭修禊誰見過。
我亦湖邊衣羽客,
與君醉戲右軍鵝。
聊供一哂。
-
14 # 詩話紅塵
是這樣的,王羲之是東晉(301一361)著名書法家,字逸少,祖籍琅邪(今山東臨沂)人,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出身於兩晉時期的名門望族,傳說他還是一位信奉道教的信徒。
王羲之除了對書法的愛好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鵝,打聽到哪裡有好鵝,不管路途有多遠都會跑去欣賞一番,甚至不惜重金將其買下。漸漸地他這一嗜好也就不徑而走,很多人就知道他特別喜歡鵝。
話說山陰城外有座道觀的一位老道,很想收藏王羲之的字,在揣摩透了王羲之愛鵝的這心思之後,就精心地養了一群鵝,這群鵝呢養的也確實出眾,老道每天就將鵝趕到王羲之有可能經過的道路旁的池塘去放養,目的是為引起王羲之的注意。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有一天王羲之從這裡路過看到了這群鵝,馬上被吸引住了,挪不動腳步了,直接問是誰家的鵝,待道士趕來說明情況後,就問道士賣不賣,開個價。老道故意吊起了王羲之的口味說不賣。最後說你實在想耍還有一個辦法:“聽說你王右軍的字是一絕,貧道乃玄門上清派,宗門有《黃庭經》一卷,墾請你為敞觀書寫此卷,以便留諸後世”。意思就是說可以用鵝換字,王羲之應允之後就隨老道來到了道觀,然後就有了後來的小楷《黃庭經》傳世。王羲之也滿意地寵鵝而歸。
所以《黃庭經》還得了個別號叫《鵝換帖》。
那為什麼王羲之那麼喜歡鵝呢?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王羲之喜歡鵝是為了書法,
據清代《藝舟雙輯》裡解釋說“書法其要在執筆,食指需高鉤,大指壓食指,中指之間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中指內鉤,小指貼無名指外距,如鵝兩掌撥水者。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意思就是說鵝的兩掌撥水之勢,可以對握筆和書寫有所啟悟。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與書法毫無關係,不應該把兩者硬扯到一起,說古代的道家與醫學和化學是聯絡在一起的,修道的人為了延長壽命,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會服用大量的丹石(丹藥),而鵝的內臟有解除人五臟丹毒的特殊功能,故而被道士們所重視,被列為上品,王羲之出生自天師道世家,曾“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據《晉書·王羲之傳》)。所以說鵝換字並不是為了書法,而是為了吃鵝解毒和滋補身體。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呢?請各位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
15 # 千年蘭亭
《黃庭經》又名《換鵝帖》,據說是王羲之拿來換鵝的。這當然是個傳說,查無對證,不必當真,權且當作文人的雅事來聽。
類似的傳說較多,也有是得了人家的恩惠,寫張字感謝人家的。比如五代時的楊凝式,有次喝多了酒,睡了個昏天暗地,起來時餓得心慌,這一點喜歡喝酒的人應該有切身體會。
正巧此時有人送來炒韭菜、蒸羊肉,於是老楊同志風捲殘雲,大快朵頤。爽完之後,得感謝感謝人家啊,於是提筆寫了封感謝信,這便是我們現在見到的“天下第五行書”《韭花帖》。
以書作易物的現象在上世紀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還可見到。
據賈平凹先生講,那時有人請他寫了張字,來取字時送了他一雙皮鞋,在那個物質貧乏的時代,可把老賈高興壞了。後來那人說準備拿一件皮衣換他的字,他滿懷期盼,但最後沒辦成,讓老賈還失落了好久。
時至今日,這種現象幾乎沒有了,人們很現實,書法作品要換的是人民幣,少了還不行,包括當年以字換皮鞋、換皮衣的賈先生,他的字可是明碼標價的。
王羲之以字換鵝,體現的是文人高士的魏晉風流,但有人說,魏晉之後,再無文人矣。信乎?
-
16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是一個傳說的故事。
王羲之有很多書法相關的故事,《黃庭經》確實有換鵝的故事。王羲之喜歡鵝的故事就有好幾個,因為王羲之喜歡鵝,後世有些書法家也喜歡“鵝”。書聖王羲之有很多小故事流傳至今,把這些故事收集起來看。王羲之是個非常有趣的可愛的人。
《黃庭經》也稱《換鵝帖》,有這樣的故事。
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
這個故事:張彥遠《法書要錄》,南朝《論書表》等多部書法或歷史文獻都記載了這個故事。
很多史料證明王羲之喜歡鵝,所以後世很多人把書法和鵝相關聯起來,後世很多書法家都喜歡寫“鵝”。
紹興“鵝池”現在也有一個旅遊景點,“鵝池”也是一個王羲之和鵝的故事。歷史上很多書法家都寫過“鵝”字。
啟功先生就寫了很多次“鵝”這個字,我們現在很多書法愛好者也會經常寫寫“鵝”字。
我們現在規範字的“鵝”,左右結構,古時候上下結構的“鵝”字相對來說美觀很多。
一人有感特別說明:王羲之《黃庭經》是非常好的小楷帖子,非常適合練習。
學習書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刻苦的練習,一個筆畫一個字可能需要練上成千上萬遍。
不過書法也有很多“雅趣”,前輩書家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學習學習。
回覆列表
歷史上確實有王羲之寫經換白鵝的典故,相傳山陰有一位道士,想求王羲之給他寫一本《黃庭經》,但又擔心王羲之不肯答應。他打聽到王羲之非常喜歡鵝,就特地養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鵝,在王羲之坐船路過山陰的時候,故意趕著鵝經過。王羲之看到河裡遊著一群白鵝,羽毛白淨,形態優美,喜歡極了,讓道士開個價。道士卻說: “這麼好的鵝哪能捨得賣掉。不過先生您要是真喜歡,就給我寫一本經來換。王羲之一聽,馬上就答應了,當即用半天時間寫好一卷《黃庭經》交給了道士。道士如獲至寶,便讓王羲之把大白鵝帶走了。
因為書聖王羲之這個典故,唐代大詩人李白因此寫了一首著名的詩《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遺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大白鵝豈止僅僅是王羲之喜歡呢?中國民眾自古以來喜歡大白鵝的人多的很,一是大白鵝長得漂亮,適合觀賞,同時大白鵝如狗一樣有看家護院的功能,一旦有生人侵入自家院落,大白鵝會立即鳴叫,提醒主人,另外大白鵝還很勇敢,敢於驅敢入親者,從實用性來看,大白鵝還可生蛋供人類食用,鵝肉也是美食之一!
人類對美的欣賞有共性,大白鵝是一種討人喜歡的漂亮動物,王羲之則是東晉時期世家大族子弟,本人又官至右軍將軍,物質生活應該相當富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喜歡大白鵝作為寵物就是很普通的事情,猶如其他人養各種寵物一般!
我們還知道王羲之是一位天才的書法家,他師從衛夫人學習書法,也讀鍾繇、張芝的法帖,用心鑽研學習,但這還不夠,他喜歡大白鵝還有通過觀察大白鵝游水的姿態悟出書法用筆的方法,清代著名書法家包世臣寫過一首詩:“全身精力到毫端,定臺先將兩足安。悟入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力起難。”詩中概括了王羲之的書法要領,說王羲之研究鵝行水的姿勢,悟出用筆方法,要“志意專精”,寫字時候精神要非常集中,姿勢也要端正,這樣,五指會運用自如,非常得力。所以王羲之喜歡大白鵝鵝,也和他研究執筆、運筆有密切關係!有的人認為這是編故事,牽強附會,不過我們知道古人可以從屋頂漏雨的痕跡,來悟出“屋漏痕”的書法用筆效果,那麼王羲之通過觀察大白鵝游水悟出筆法有何不可呢?
實際上中國書法流傳數千年,關於各朝代大書法家們的遺聞趣事非常多,王羲之寫《黃庭經》換白鵝只是其中一個故事而已,這也是中國書法文化的組成部分,讓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增添一些知識與樂趣,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