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111

    戰鬥是人數比較少,而戰役人數比較多

  • 2 # 使用者3015851974353

    戰鬥是小規模的,人數較少,在一個陣地發生的。只要是雙方有武力衝突,都可以稱之為戰鬥,人數一般在1個團一下,以營練為基本單位實施的任務。當然有特殊情況,比如平津戰役中解放天津的戰鬥就是決戰雙方為了決勝投入大量兵力進行的。

    戰役是由多次戰鬥,在多個戰場進行的大規模作戰。投入兵力多是以兵團為基本單位,總兵力為戰區規模或幾個軍區聯合作戰的規模,人數遠遠大於一次戰鬥的規模

  • 3 # 第五十七朵雲

    打仗後報傷亡人數而不直接報死亡人數,有兩個情況;單是統計報告的話,死亡人數暫時還無法確定,我要說那種拖幾年才死的,會涉嫌抬槓,不過戰後個把月之內,很多大家覺得必死無疑的的傷員,不但離奇的活了下來,還照樣可以生龍活虎的重上戰場,也有很多覺得可以挽救的人,最後沒救回來。再具體點,戰後半個月,確定傷員中能活下多少人,應該是我們有生之年,都是一個玄學問題,所以這種時候,報傷亡人員比死亡人員就靠譜的多了。另一個情況,屬於參謀報告,是要報上去做戰鬥總結,或者還要做下一戰的準備,人員傷亡,對部隊來說,傷跟亡在傷者可以歸隊戰鬥以前,暫時是一樣的,都是戰鬥力損失,這在作戰參謀那裡當然要及時準確的掌握,比方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團,已經報上來傷亡過半,那這個團其實已經沒什麼戰鬥力了,非要使用,可以看情況縮編成一個營用,什麼叫看情況呢?就是這個團如果是突然遭遇炮擊,人員傷亡比較平均,那麼可以把剩下的戰鬥人員縮編成一個營用。如果是在一場戰鬥中,攻擊某個點,造成傷亡過半,那幾乎連縮編價值都沒有,因為這樣損失傷亡的,都是一線戰鬥人員,剩下的已經多是後勤保障人員,可能連武器都配不齊了。我們軍隊是特殊時期產生的特殊軍隊,有著關鍵時刻伙伕馬伕都提著菜刀鍘刀上的傳統,所以很多人覺得部隊都是一樣的,實際上正常部隊即使後勤能充分保障,二線人員說起來也是戰士,可是要人家朝一線送物資或運傷員什麼的下來時,也自己全副武裝,確實不現實,包括後方炮兵等技術兵種,平時各自專業技能訓練需要保證,就無法做步兵戰鬥的強化訓練,也無法隨時跟步兵一樣個人保持全副武裝,因為這樣做非常影響各自不同的工作效率,這是現實。然而一場攻防戰下來,傷亡過半的絕大部分是一線戰鬥步兵,剩的後勤或技術兵種即使武裝起來,跟專業的戰鬥步兵也不是一回事,所以這種傷亡過半,就不光是戰鬥力減半的事,在不補充戰鬥步兵的情況下,說沒有戰鬥力了也不算誇張。更嚴重一點的,就是前面戰鬥組織過老兵骨幹,集中精銳力量去突擊的傷亡過半,如果是內戰時那些軍閥部隊,打過這麼一仗,哪怕贏了,這支軍隊都已經算廢了,因為部隊脊樑骨都被抽了,很多時候還不如干脆再編練一支新部隊。我們往往會嘲笑古代軍隊傷亡只有一成就崩潰,情況就很類似,古代冷兵器戰爭,一支部隊就是精銳的那一點人著甲披掛在最前面,著了甲的在刀槍箭雨後還有能力戰鬥,並掩護後面無甲人員輸出,等傷亡一成,多半就是陣線已經產生無法彌補的缺口,再也無法掩護後面無甲人員了,這時無甲人員面對披甲戰士,就是被屠殺的一方,不崩潰才是怪事。所以,一支部隊一仗下來,必需趕緊做傷亡統計,重點就是區分戰力,部隊失去多少戰鬥力,該補充、縮編、混編還是趕緊撤走,全都要在這個統計的基礎上來判斷,後面暫時沒有戰事了,部隊也需要這個統計來做戰術檢討總結,總之這份參謀統計,與後送的民政傷亡統計區別很大,也更重要,不過說急著確定死亡的反而是民政名單,這是後方做撫卹補助工作所需。

  • 4 # 在水一方170582090

    1報傷亡人數,就意味著報的是不能繼續參加戰鬥的減員人數,不包括還能戰鬥的輕傷人數。另外,大部分的負傷人員,是可以透過醫療救治救活的。這就要看醫療條件、醫療技術和水平,再就是救治是否及時了。如一戰中,南丁格爾護士精心護理傷員,使戰場傷員死亡率僅在百分之八,創造了救護界的奇蹟。一般說來,戰場傷亡人數中,死亡率會佔到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 5 # 硪訫薇涼

    直觀。更好掌握部隊。戰爭年代最重要的就是戰鬥力。報傷亡,接下來的活動才有底。報傷亡,才能知道這次戰鬥打的好不好,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 6 # 藍色國土海之藍

    死亡人數是已經犧牲了的人數,但是戰爭不是隻有犧牲的人,還有受傷的人。受傷的人也分輕重,嚴重的或許遲點也會死,輕傷透過治療可能就會好起來。不管受傷的程度如何,他都不是一個正常的人了。戰場上,要知道己方的戰鬥力怎樣,不僅要知道死亡人數,還要清楚受傷人員的情況,也好部署和調整下一步的作戰方案。

  • 7 # 火焰兵

    傷+忘=減員

    打仗期間首先統計減員多少,至於什麼原因造成的減員(陣亡、病亡、殘廢、重傷、失蹤、被俘、叛逃)等丈打完了再慢慢統計吧。

  • 8 # 太行鳴月

    這個道理很簡單。部隊有生力量是戰鬥力的決定因素,在戰爭年代,一場戰鬥下來,部隊總會有傷亡,作為指揮員,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首先要考慮的是部隊戰鬥力狀況,而衡量部隊戰鬥力的主要指標,就是部隊還有多少人能戰鬥。死亡了的自然不能再戰鬥,但受傷的也失去了戰鬥力,這部分人當然也必須考慮進去。如果只統計死亡率,不考慮受傷人員情況,就難以對部隊戰鬥力做出正確判斷,作戰部署就會出現重大失誤,最後導致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6oz是多少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