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zm44
-
2 # 博學伊迪4j2
由於中國地域廣闊,自然地理環境複雜多樣,必然導致中國傳統文化多樣性發展。長城是天然的分界線,長城以北是沙漠與草原地區,是遊牧民族生聚的地方,如古代北方的北狄、匈奴以及後來的蒙古族、滿族等,形成了一種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文化。
遊牧民族流動性很強,飄忽不定,富有掠奪性與侵略性,經常南下侵擾中原地區。長城以南地區則為農業區,是農耕民族的集居地,形成了一種安土重遷的農耕文化。農耕民族為了防止遊牧民族南下侵略與破壞,便修築萬里長城。長城主要用於軍事目的,防止破壞,但並沒有阻斷雙方商貿人員往來,雙方的交往可以透過關口有控制地進行,就是互通關市。
長城以南的農耕文化,由於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異,又形成很多富於地域特色的區域文化,如秦晉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等。這便造就了中國傳統文化多元一體的生動格局。
-
3 # 使用者5180809972312
經濟發展全球化,人們在商品生產全球化完成,商品貿易在全球進行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經濟的碰撞中會出現交流,甚至相互影響,文化會更加呈現多樣性,一些新的文化產物會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世界上的文化會在交流中多彩,也會在互鑑中豐富。
中華文明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並和四方蠻夷戎狄不斷融合,考古中發現,上古中國不僅有黃河文明、長江文明,還分佈在其他地區。比如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等等。中華文明是經歷各區域文化交流,借鑑融合的結果。歷經幾千年以上的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化,古代文化多樣性也是由於長期相互融合形成並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