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8155360491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中國漢賦四大家,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被譽為賦聖、辭宗。幼居蓬州(今四川南充蓬安),大賦《子虛賦》名揚四海,為求愛卓文君所賦《鳳求凰》流芳百世,均為漢賦。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評述“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 2 # xhxj12

    《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 3 # 使用者8470355672780

    辭賦主要是指楚辭漢賦,而詞是指長短句,有不同的詞牌,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格律。楚辭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

  • 4 # 2022最難打工人

    第一種是“騷賦”。西漢人將楚國詩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也視為賦體,沒有一定的限制性,這稱做楚辭體的騷賦;以賈誼、淮南小山為代表。

    第二種是“大賦”,大賦篇幅較長,多采用問答體,韻散夾雜,其句式以四言、六言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長的句子,喜堆砌詞語,好用難字,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卻被後人視為賦體正宗,也稱古賦。

    第三種是“小賦”,產生於六朝,是東漢抒情短賦的變體。其特點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齊,多為四言、六言駢偶組成,而又講究平仄,通篇押韻。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禰衡的《鸚鵡賦》都是較有名的作品。其中張衡的《歸田賦》是大賦轉向小賦的標誌性作品。

    第四種是“律賦”。唐宋時代科舉考試要求作賦,於是駢賦又演化出律賦,特點是題目、字數韻式、平仄都有嚴格限制。

    第五種是“文賦”。唐宋兩代都出現過“古文運動”,即反對僵化的駢體文,提倡寫作剛健質樸、新鮮活潑的散文的運動。受這種優秀散文的影響,駢賦又發生變化,向散文化方向發展,形成文賦。特點是不刻意追求對偶、聲律、詞采、典故,句式錯落多變,押韻較自由,甚至大量運用散文的句式,文賦實際上是賦體的一種解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通客服話術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