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娛邊緣人

    中國電影發展進百年來,從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起,在上世界二三十年代是一個高速發展期,也製作出了不少好的電影,如《馬路天使》《十字街頭》等。也有幾家大的製作公司,包括邵氏電影公司的前身天一影片公司。也出了很多知名的演員,大家比較熟悉的蝴蝶、阮玲玉、趙丹、周旋等。後來因為我們要為民族獨立而鬥爭,戰火染遍了中國大地,電影也就很少拍了。

    直到解放後,中國電影又迎來了他新的生命,國家成立了電影局,各地成立了電影製片廠,還評選了22位新中國的人民演員,田華,謝芳、謝添、陳強、上官雲珠、孫道臨等老一輩藝術家都在內。那也是電影的一個黃金期。

    “十年浩劫”讓電影有進入了一個停滯期,改革開放以後,電影才迎來了持續的發展期,七八十年代湧現了一批思想各異、理念各異、拍攝手法不同的電影,老電影工作者被壓抑的創作激情都迸發出來了,而新一代導演(以第五代導演為代表)的新觀念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那是算是電影的一個噴發期。

    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國門越開越大,電影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尤其是近幾年,觀眾對電影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我們的電影工作者也越來越個性化,拍出的影片也多種多樣,形成了百花開放的局面。

    但不得不說,在這個行業也有很多急功近利的從業者,導致大眾對這個行業有很多郅詬,但這並不影響電影發展的腳步。

    個人認為中國電影今後的發展一定要遵循中國自身的規律,不能一提到電影就是好萊塢,當然好萊塢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不能照搬它的一切,“如果照搬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方法,那對中國電影將是災難性的”(張藝謀語)。

    中國的電影首先要在編劇上下功夫,可以說現在中國的好編劇太少了,或者說我們現在的電影機制和分配製度無法生產好編劇,導演的思維限制了編劇。沒有好編劇自然沒有好劇本,在加上現在的中國電影唯票房論,導致編劇也過分商業化,還有現在導演兼編劇的越來越多,好的編劇生存空間被擠壓,不過從今年下半年看,這種局面正在改變,好的劇本越來越被更多的人認可市場效益也很好,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其次我一直認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導致中國觀眾的欣賞水平的多元化,要有更多型別的電影供觀眾選擇,但商業化的大潮導致一些小眾型別電影無法和他所需要的觀眾見面,甚至是院線一日遊,網路上也尋無蹤跡,這應該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製片公司、導演、和演員的關係,現在我們觀眾都認為當紅流量演員酬勞太高,主管部門也下令限薪,個人認為能不能換一種思路,演員你個人認為你很紅很有流量,那能不能你只拿一個底薪,然後憑票房分成呢?你有這個自信嗎?

    中國電影今後的發展一定是越來越好的,今年中國電影票房破600億應是沒有問題了,但就人均消費來和世界對比,還是有極大的消費空間的,所以現在是中國電影的白金期,願中國電影越走越寬廣!

  • 2 # 勵志宸哥

    電影消費將重新成為一種時尚,並且成為溝通不同階層觀念情感的重要載體。大城市,居民將重新找回對電影的記憶,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在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后,人們對娛樂形式,需要將變得日益豐富多彩,而電影產品的不斷豐富使電影不斷走向大眾,大多數市民將走進久違的電影院。

    未來電影行業的競爭將主要體現為內容與終端的競爭誰擁有的版權資源多。誰擁有掌控的影院多,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電影是以內容為核心的產業製片是電影產業鏈的源頭,是電影產品的生產部門,美國電影就有以版權為基礎的製造業的美譽。世界上較好優秀的電影企業都是以優質的電影為核心競爭力。

    未來幾年影院投資以膠片為載體的高檔多聽影院和以數字為載體的,符合中國低端標準的數字影院將成為投資的亮點。需要說明是中國目前的影院多為裝置陳舊的影很難院滿足,高階消費人需求的多聽高檔影院非常貼切,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未來幾年必將成為電子電影行業的投資亮點。

    在未來幾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大幅提高電影票價體系,多層化,定價彈性化,並且總體呈下降趨勢,吸引更為廣泛的觀眾群體,隨著電影市場文化程度的提高。. 市場化為導向,滿足不同觀眾需求的影片也將不斷的產生。為不同群體提供不同服務的影院也將大量出現。

  • 3 # 倔強的木頭2

    近年來,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各類資本相繼進入影視行業,影視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電影票房迅猛增長,二級市場估值不斷提高,投資價值逐步顯現。值此時機,清科研究中心特推出《2013年中國影視行業投資研究報告》,針對中國影視製作、發行、院線市場商業模式、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業內代表企業融資、製作、發行能力進行了詳細剖析,以期為VC/PE機構進一步挖掘影視行業的投資機會提供相應參考。

    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產業一直是文化產業政策關注的焦點領域之一。國家先後出臺過融資、版權保護、放映等各方面相關政策,全方位、深層次對產業發展提出政策幫助與指導。2012年,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在每年20部分賬進口片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格式的特種片,美方票房分賬比例從原來的17.5%增加至25.0%。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開拓中國市場邁出重要的一步。在即將面臨進口大片更大壓力的同時,國家也頒佈了相應的對策助力中中國產片。2012年國家電影專資辦先後頒佈了《關於對中中國產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創作生產進行補貼的通知》、《關於“對新建影院實行先徵後返政策”的補充通知》 、《關於對安裝數字放映裝置補貼的補充通知》 和《關於返還放映中中國產影片上繳電影專項資金的通知》,透過對進入市場發行放映的中中國產3D和IMAX影片按票房收入分檔對影片版權方進行獎勵以補貼高新技術格式影片製作費;透過返還專項資金等獎勵方式鼓勵中中國產電影影片製作;鼓勵電影院線放映中中國產影片,加大對中中國產影片的扶持力度。

    根據廣電總局《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2013)》, 2012年,電影行業,隨著銀幕數量的增加和觀眾電影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國內電影票房將持續快速攀升,2012年全國廣播影視總收入(含財政補助收入)3476.93億元。全國電影總票房達170.73億元,其中,中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82.73億元,進口影片票房收入88.00億元,中國內地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46條城市主流院線中,年度票房過億元的有25條,佔比54.3%。連年的高速發展顯現出中國電影發展的生機活力與廣闊前景,同時優秀中中國產電影供應量的增加激發了消費者的觀影熱情和消費慾望,票房總量和觀影人次不斷提升,刺激了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是推動中國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圖1 2007-2012年中國電影產業規模

    2012年,中國電影全年觀影人數達到4.70億人次,相比於2011年增幅達27.0%。當然,目前,這部分觀影人數多集中在城鎮區域,但是隨著國家對農村電影放映等環節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加之農村人口的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清科研究中心預計,2013年,中國電影產業觀影人數仍將不斷增加。

    圖2 2005-2012年中國國內觀影人次(單位:億元)

    2002年至2012年,中國影院數量從2002年的872座迅速上升到3,680座,年均複合增長15.5%,平均每年新增280座。也就是說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中國,每0.7天就新增一座影院,隨著國家對影院建設扶持政策的不斷深入,中國影院數量還將不斷增加。

    圖3 2002-2012年中國國內影院數量(單位:座)

    由於影院的快速擴張,國內銀幕數量也呈現出爆炸性增長。至2012年,中國國內銀幕數量從2006年的3,034塊增長到2012年的13,118塊,年均複合增長34.0%,6年翻了4.32倍,也就意味著,2006年至今,平均新增一座影院則新增4.28塊銀幕。數字銀幕從2006的44塊增長2012年的12,225塊,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8.2%,其中,3D銀幕增長迅猛,由2007年的82塊增長至2012年的9,154塊,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25.1%,在數字銀幕中佔比已由2011年的63.8%擴大到2012年的74.9%。院線數字化放映成為必然趨勢,數字化銀幕的主導地位也將繼續延續。但是伴隨著影院和銀幕數量的持續增加,很多影院上座率不足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影片自身質量、加強宣傳營銷、吸引更多觀眾進入影院也是當前急需思考的問題。

    不論是經濟環境、政策環境,還是技術環境均對行業利好的背景下,國內影視行業正在步入蓬勃發展的道路。透過長期對影視行業追蹤,清科研究中心認為未來中國影視行業發展將呈現以下八大趨勢:

    (一)產業鏈條延伸最佳化收入結構

    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27億美元(170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而第一名美國的年度電影總票房108億美元,是中國的4倍。2012年美國電影產業規模是900億美元,而中國的電影產業規模僅34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26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為中國電影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票房收入,僅票房收入就佔81%份額,而美國本土票房對產業的貢獻只有12%,其它均依賴版權的多元化開發和運營所獲得,其中,海外收入53%、電視授權8%、付費電視5%、PPV/VOD點播10%和DVD12%。版權的多元化開發與運營,不僅可以拓寬電影產業的收入渠道,而且能夠延長該產業的產業鏈條,即以作品創作為源頭,涉及文化產業、製造業、工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形態。

      

    將版權的多元化開發和運營運用得最好的當屬迪士尼公司。據統計,目前迪士尼在全球有3000多家授權商,銷售超過10萬種與迪士尼卡通形象有關的產品,遍佈玩具、臥具、文具等各個領域。僅在中國內地,迪士尼即已擁有80多家授權經營商,版權授權收入高達4億多美元。而享譽全球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已成為全球兒童的摯愛。電影《超人》《變形金剛》《鋼鐵俠》《蜘蛛俠》上映後,全球範圍出現了很多以電影形象進行玩具、文具、用具設計的各類商品,其中《鋼鐵俠》還推出了“電影—玩具—電子遊戲”的運作方式。電影《哈利·波特》原由小說改編,電影的熱映又反過頭來催生了小說熱,延長了圖書出版的生命週期,同時催生了“哈利·波特”萬花筒、鉛筆盒、飛天掃帚、魔法棒、魔法帽等500多種玩具的熱銷。

    (二)跨國併購助力企業國際化戰略實施

    2012 年,萬達集團斥資31 億美元,併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 ,這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在美國最大一起企業併購案例,併購完成後,萬達集團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萬達集團按照電影產業鏈的上下游擴充套件,本身擁有影視製作及發行公司。若將自制影片發行至美國,將降低內部交易成本,透過渠道與行銷結合的方式逐步打入北美市場,進而佔有一席之地。這是萬達影視及中國電影的一大機遇,雖然控制放映渠道並不意味能在北美市場開疆拓土,但在AMC 的既有基礎下為中國電影或萬達發行的電影,安排更多的場次及排映實非難事。而萬達不僅在中國境內擁有影視產業鏈,在美國也企圖以產業鏈方式爭取綜合效益。

    同年9月,小馬奔騰和印度信實媒體公司以3,020萬美元聯合收購了詹姆斯-卡梅隆創辦的好萊塢頂級特效公司“數字王國”,小馬奔騰持股70.0%。“數字王國”曾經為《泰坦尼克號》、《變形金剛》等好萊塢一線大作製作特效,在業內素以高階、昂貴著稱,但近年來經營不善,最終在9月上旬申請破產保護。此次收購“數字王國”是對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要涉足和擴張的小馬奔騰未來版圖的又一個補充。小馬奔騰在特效領域,尤其在海外市場領域的拓展,都將獲益。此次收購長期來看對於中國特效行業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發展都會帶來益處。

    中國影視行業2012年邁開了海外併購重要的一步,透過收購、控股、技術引進和直接投資等形式,電影產業正在互相滲透,更多的國外電影公司開始參與到中國電影產業的製作環節,這非常有利於建立國際化的電影產業群,形成成熟的規模化電影生產模式。未來行業併購將會風起雲湧。但是併購之後能否有效文化融合、實現效益值得關注。

    (三)《泰囧》引領小成本高質量影片發展方向

    2012年,在動作、史詩、槍戰各類題材交織的中國電影市場,喜劇影片黑馬《泰囧》憑藉近13億票房奪得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之冠。之前徐崢和王寶強主演、投資800多萬元的小成本電影《人在囧途》培育的眾多喜歡“囧”的觀眾已為該片的成功上映奠定了觀眾基礎;《泰囧》接地氣的喜劇風格深受觀眾歡迎,觀眾口碑是《泰囧》贏取高票房的重要原因;放低身價恰好利用發行與院線對壘之際,老老實實守在43%,贏得院線、影院的支援則是另一成就其佳績的原因。

    其實以《泰囧》為代表的傳統意義的小製作影片票房勝出並非偶然,隨著80後、90後成為觀影的主要人群后,這部分人群對多樣性、多元化的影視內容需求不斷增強,對各類題材的包容性也不斷提升。儘管,部分中小製作的型別片並非大眾電影,對於觀眾細分要求較高,但是面對億級的觀影人次,小眾的目標人群也存在巨大的藍海市場。一部影片賣不賣座與投資大小無關,關鍵在於製作質量或題材型別是否適銷對路,另外其營銷方式、上映檔期選擇等也十分重要。

    (四)大資料與內容創作相結合

    始於網際網路的“大資料”,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電影產業。整個影片行業大資料有三方面:使用者大資料、內容大資料、渠道大資料。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三大資料將融合在一起。現在由點選量很高的原創網路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劇本,已經被證明有比較好的收視率,這是簡單的商業模式。為了取得更好票房,獲得更高收益,網際網路公司、院線、電影製作公司甚至是通訊公司都開始了“大資料”的挖掘和應用。

    美國影片網站NetFlix基於大資料投資拍攝的《紙牌屋》,無論是劇情設定還是選擇演員、導演陣容,都以使用者在網站上的行為和使用資料做支撐,從而受到觀眾熱捧,NetFlix也憑藉該劇名利雙收。NetFlix運用大資料投拍該劇大獲成功後,國內影視行業已經蠢蠢欲動。目前,資料意識正滲透進影視產業的各個環節,大資料已在劇本、導演、演員的選擇,拍攝和後期製作中開始應用,特別是在電影營銷過程中,一些利用大資料推廣營銷的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2013年上半年低成本、高票房的《小時代》便是運用大資料獲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另外,電影院線也開始實踐用大資料來圈定受眾。但是需注意的是,大資料不能代替創作者創作出好的影視作品,因此如何在利用大資料精準預測與分析的基礎上奉獻給觀眾高質量的影視作品才是影視製作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五)合拍片增強海外市場票房競爭力

    隨著中中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不斷探尋,中中國產電影將不斷透過合拍片形式進入海外市場,藉助合作伙伴先進的影片製作技術、具有全球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及社會風俗、觀影偏好等優勢,增強海外市場的票房競爭力。此外,還可以借鑑合作伙伴的海外發行渠道、銷售渠道等優勢有效的降低影視專案的投資風險。另外,引進合作伙伴還可以利用其衍生品市場資源的開發及拓展能力,完善自身產業鏈。國內數家影視傳媒集團和投資機構,與諸如夢工場、卡梅隆等美國一線製作公司和導演合作在國內設立製作基地和產業園也是這種合作的一部分。這種“深度合作”使得2012年還成為中外(主要是美國)合拍片元年。從2013年開始,類似這種“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式的合拍片,將成為未來中國電影院裡的一個主流放映片源。

    (六)縱深模式電影營銷逐步產業化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包含廣告植入、映前貼片、首映活動、影院票房、版權出售等運作方式在內的電影營銷成為除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傳統環節之外完善產業鏈中愈加重要的一環。它也成為推動電影票房增長的新動力。電影營銷需要和影片氣質相貼合,時刻關注受眾觀影習慣的變化趨勢,準確分析市場與受眾特徵,在學習好萊塢營銷模式的基礎上強化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與營銷模式的創新。如今,電影的營銷手段因平臺豐富而日漸多元,第三方營銷公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專業性、時效性而受到電影制發公司的青睞。相比傳統宣發成本水漲船高,第三方營銷公司服務費用相對低廉,成為其核心競爭優勢。依託電影優良品質下的營銷才會充分被觀眾接納,在新媒體的誕生和迅猛發展的同時,多家影視營銷公司借勢而生,對影片營銷宣傳發揮重要作用,和頌、影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隨著電影產業化的不斷完善,電影營銷產業也將逐步成熟,成為電影產業鏈條中的關鍵一環。影視營銷公司將擺脫以往分散、空洞的營銷模式,向更加完整、縱深的營銷模式發展。電影市場產業化與影視營銷市場產業化齊頭髮展將成為中國電影成長的必然趨勢。如何增加票房以外關聯產業的收益,逐漸為投資者和各大電影公司所重視。中國電影營銷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關聯產業今後發展的空間將超過中國電影票房的總量。

    (七)二三線城市空間潛力巨大

    短短數月內,各種規模的影院在江浙等地的許多小城鎮裡橫空出世。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日趨火熱,再加上一線城市租金暴漲,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向二三線城市建設影院。目前,二三級城市電影市場中,至少有2/3的觀影資源沒有被有效開發,人們的觀影習慣有待形成。過去被很多院線所忽略的二三級城市市場勢必將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而且佈局二三線城市可以避開大城市的激烈競爭,同時也能夠充分開發潛力資源。

    萬達和大地院線同樣以二三線城市為突破口,但各自形成了一套差異化擴張模式。萬達佈局二三線重點城市,以省會城市、沿海等發達城市為主逐漸向中小城市滲透,而大地院線則選擇從珠三角、長三角的二三線中小城市和發達鄉鎮著手,一步步啟用二級市場。2006年萬達院線影院達到13家,省會城市影院數量佔比85%,2010年大地院線影院達到92家,省會城市影院數量僅佔25%。2012年,大地院線已經挺進10億票房俱樂部,萬達院線更率先舉起20億票房的大旗,同樣以二三線城市為突破口的浙江橫店院線當年也順利步入全國票房前十院線,由此可見二三線城市空間潛力。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引發影視公司的關注。新媒體的盈利模式日漸清晰,從簡單的銷售版權收入,更多上市的影視公司透過投資影片網站為自身產品拓展新媒體營銷渠道,而且還可從快速增長的影片廣告市場獲取更大收益,由於新媒體影片不受播放時間限制,對內容提供商來說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2年光線傳媒斥資7500萬元投資呱呱影片,同年華誼兄弟與百視通以及中國電信旗下天翼視訊分別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影片網站自身也在尋求改變。近期愛奇藝釋出國內首個“網路院線”電影發行收益新模式——“分甘同味”電影計劃,推出每部電影7個月的付費視窗期,視窗期內以使用者點播量決定分成金額,而不再是以往的單純購買版權的單一模式。傳統影視公司及影片網站正在謀求多元合作模式,透過進入對方市場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在內容和渠道之間實現動態平衡。

    隨著這兩年新媒體不斷髮展成熟,社交媒體不斷豐富、微博平臺日益成熟、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等,新媒體營銷的模式越發清晰,對於電影營銷所帶來的強大的助推力也開始淋漓盡致的爆發出來,推動了中中國產電影的爆發。從2011年的《失戀33天》到2012年的《泰囧》,均為沒有巨星陣容、豪華製作的小成本電影,卻憑藉口碑相傳和新媒體營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庚午年是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