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是三國時期東吳政權的創立者,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孫權被塑造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偉大領導者的形象,有人說曹操是奸雄;劉備是梟雄,而孫權則是一位真正英雄,吸粉無數。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話說,"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連孫權的主要對手曹操都發出了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孫權是以慧眼識珠,善於選拔和呼叫人才出名的,他本人的軍事才能只能用平庸二字形容。東吳之所以在我們印象裡,在三國時期的很多著名戰爭打的十分漂亮,勝績不斷,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東吳有許多在三國時期了不起的帥才。 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等等。當東吳的軍隊在這些人統帥下出戰的時候,的確留下了一連串的光輝戰績。赤壁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猇亭之戰、西陵之戰等等,東吳軍隊留下了許多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而東吳在三國戰爭中勝率偏高的另一個原因是,東吳軍隊很少主動出擊,大多數的成功戰例都是抵禦它國入侵,藉助主場之利,或者說長江天險取得的。當東吳的軍隊主動出擊,而且統帥是孫權本人的時候,戰績就相當沒法看了。不僅沒法看,孫權而且還創造了三國時期的許多著名的戰爭笑話。
孫權親自指揮的第一場比較有名的敗仗,是發生在公元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他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進攻曹魏、東吳邊境的重鎮合肥,結果就撞上了曹魏名將張遼。 張遼兄名將的聲望,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拜孫權所賜。此時,張遼手下只有8000人,而他從這8000人裡選擇了800名精銳計程車兵,主動出擊。聽起來很夢幻,孫權有十萬人,張遼只有八百人。但被揍得落荒而逃的居然是孫權。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斬殺了東吳名將陳武,而孫權嚇得直接丟掉主帥麾旗逃跑了。但孫權是不甘心就這樣丟臉回去的,於是,他就丟了更大的臉。孫權久攻合肥不克,只好下令退兵,本來10萬人攻8000人防守的城打不下來已經很沒面子了,孫權只想好好回家,但不成想,他在後退的時候,張遼居然從合肥城出來,主動追擊自己。之前,孫權被張遼的800人打敗,現在張遼追著孫權的幾萬部隊狂揍,揍的結果是,孫權的命差點丟在合肥附近的逍遙津,幸虧名將淩統捨身保護,以及自己的馬好跳的遠,才逃出生天。
此戰之後,張遼就有了一個外號張八百,而孫權也有了一個外號孫十萬,孫權顯然是不願意就此承認自己不會打仗的。公元226年,孫權趁著魏文帝曹丕剛去世,魏明帝曹睿剛即位,欺負曹睿年輕不懂軍事,帶兵上門踢館,進攻曹魏控制的荊州城鎮。他的目標是江夏。孫權這輩子總會遇到曹魏這邊的神人,上次在逍遙津他敗給了張遼,這次在江夏敗給了文聘。而且最讓孫權無地自容的是,張遼至少是堂堂正正在戰場上打敗了自己,而文聘在智商上就耍了他。
在《三國演義》裡,"空城計"的專利權是諸葛亮的,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最先使用這招的人是文聘,而上當物件就是孫權。等孫權想明白自己中計,再準備進攻江夏的時候,得知自己的另一路人馬進攻襄陽也以慘敗告終,名將孫霸戰死,再沒了戰意,只能灰溜溜走人。
孫權鬧的戰爭笑話還在繼續,公元233年,此時孫權已經稱帝,東吳的國力今非昔比,於是,孫權又一次帶兵主動出擊。他的目標是合肥附近的新城。孫權指揮的軍隊數量要遠勝於防守新城的曹魏部隊,於是孫權就開始嘚瑟。他的軍隊一直在江上飄著,不上岸出擊。結果,防守新城的曹魏名將滿寵,就看出了孫權內心的小九九。他認為孫權肯定會帶著自己的兵馬上岸,在新城周圍耀武揚威的炫耀一番自己兵多將廣,趁著他驕傲自滿的時候,可以偷襲他一下。結果事情果然如滿寵所料,孫權帶著部隊上岸,各種裝的時候,遭到了曹軍伏兵的偷襲而被打敗。
又過了一年,公元234年,孫權接受了蜀國丞相諸葛亮的請求,配合他北伐,又一次主動出擊,進攻新城。上一次,他因為驕狂被滿寵擊敗,這次,他帶著十萬人馬,在新城的城牆下吃癟。滿寵招募了敢死隊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孫權攻城器具,並且還射死了孫權的侄子孫泰。久攻不下,每天光死人,降士氣,孫權只能乖乖退兵走人了。賠了侄子又折兵,孫權氣得吹鬍子瞪眼而又無可奈何。
孫權這輩子,只要是自己親自帶兵,只要是自己主動出擊打別人,勝率基本是零,因此,他的軍事才能,遠沒有傳說中的或者《三國演義》裡給人印象中的那麼強悍,做君主可以,帶兵打仗就不行了。
孫權,是三國時期東吳政權的創立者,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孫權被塑造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偉大領導者的形象,有人說曹操是奸雄;劉備是梟雄,而孫權則是一位真正英雄,吸粉無數。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話說,"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連孫權的主要對手曹操都發出了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孫權是以慧眼識珠,善於選拔和呼叫人才出名的,他本人的軍事才能只能用平庸二字形容。東吳之所以在我們印象裡,在三國時期的很多著名戰爭打的十分漂亮,勝績不斷,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東吳有許多在三國時期了不起的帥才。 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等等。當東吳的軍隊在這些人統帥下出戰的時候,的確留下了一連串的光輝戰績。赤壁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猇亭之戰、西陵之戰等等,東吳軍隊留下了許多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而東吳在三國戰爭中勝率偏高的另一個原因是,東吳軍隊很少主動出擊,大多數的成功戰例都是抵禦它國入侵,藉助主場之利,或者說長江天險取得的。當東吳的軍隊主動出擊,而且統帥是孫權本人的時候,戰績就相當沒法看了。不僅沒法看,孫權而且還創造了三國時期的許多著名的戰爭笑話。
孫權親自指揮的第一場比較有名的敗仗,是發生在公元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他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進攻曹魏、東吳邊境的重鎮合肥,結果就撞上了曹魏名將張遼。 張遼兄名將的聲望,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拜孫權所賜。此時,張遼手下只有8000人,而他從這8000人裡選擇了800名精銳計程車兵,主動出擊。聽起來很夢幻,孫權有十萬人,張遼只有八百人。但被揍得落荒而逃的居然是孫權。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斬殺了東吳名將陳武,而孫權嚇得直接丟掉主帥麾旗逃跑了。但孫權是不甘心就這樣丟臉回去的,於是,他就丟了更大的臉。孫權久攻合肥不克,只好下令退兵,本來10萬人攻8000人防守的城打不下來已經很沒面子了,孫權只想好好回家,但不成想,他在後退的時候,張遼居然從合肥城出來,主動追擊自己。之前,孫權被張遼的800人打敗,現在張遼追著孫權的幾萬部隊狂揍,揍的結果是,孫權的命差點丟在合肥附近的逍遙津,幸虧名將淩統捨身保護,以及自己的馬好跳的遠,才逃出生天。
此戰之後,張遼就有了一個外號張八百,而孫權也有了一個外號孫十萬,孫權顯然是不願意就此承認自己不會打仗的。公元226年,孫權趁著魏文帝曹丕剛去世,魏明帝曹睿剛即位,欺負曹睿年輕不懂軍事,帶兵上門踢館,進攻曹魏控制的荊州城鎮。他的目標是江夏。孫權這輩子總會遇到曹魏這邊的神人,上次在逍遙津他敗給了張遼,這次在江夏敗給了文聘。而且最讓孫權無地自容的是,張遼至少是堂堂正正在戰場上打敗了自己,而文聘在智商上就耍了他。
在《三國演義》裡,"空城計"的專利權是諸葛亮的,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最先使用這招的人是文聘,而上當物件就是孫權。等孫權想明白自己中計,再準備進攻江夏的時候,得知自己的另一路人馬進攻襄陽也以慘敗告終,名將孫霸戰死,再沒了戰意,只能灰溜溜走人。
孫權鬧的戰爭笑話還在繼續,公元233年,此時孫權已經稱帝,東吳的國力今非昔比,於是,孫權又一次帶兵主動出擊。他的目標是合肥附近的新城。孫權指揮的軍隊數量要遠勝於防守新城的曹魏部隊,於是孫權就開始嘚瑟。他的軍隊一直在江上飄著,不上岸出擊。結果,防守新城的曹魏名將滿寵,就看出了孫權內心的小九九。他認為孫權肯定會帶著自己的兵馬上岸,在新城周圍耀武揚威的炫耀一番自己兵多將廣,趁著他驕傲自滿的時候,可以偷襲他一下。結果事情果然如滿寵所料,孫權帶著部隊上岸,各種裝的時候,遭到了曹軍伏兵的偷襲而被打敗。
又過了一年,公元234年,孫權接受了蜀國丞相諸葛亮的請求,配合他北伐,又一次主動出擊,進攻新城。上一次,他因為驕狂被滿寵擊敗,這次,他帶著十萬人馬,在新城的城牆下吃癟。滿寵招募了敢死隊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孫權攻城器具,並且還射死了孫權的侄子孫泰。久攻不下,每天光死人,降士氣,孫權只能乖乖退兵走人了。賠了侄子又折兵,孫權氣得吹鬍子瞪眼而又無可奈何。
孫權這輩子,只要是自己親自帶兵,只要是自己主動出擊打別人,勝率基本是零,因此,他的軍事才能,遠沒有傳說中的或者《三國演義》裡給人印象中的那麼強悍,做君主可以,帶兵打仗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