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67368254182611

    我從海倫.凱勒身上學到了:樂觀自信,不服輸,頑強拼搏的精神,和不畏失敗的鬥志。

    合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已是夜深人靜。無法平靜的心情在這萬籟俱靜的夜裡凸現得更為強烈。難怪馬克吐溫曾經說:19世紀有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一位是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位沒有視覺、沒有聽覺的殘疾人的傳世自傳,雖然語言樸素,但是字裡行間卻處處閃爍著她頑強的品質和驚人的毅力,它的作者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美國於亞拉巴馬州。海倫凱勒幼年時不幸得了急性胃充血和腦充血,一場高燒退後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從此,她陷入了沒有光明、沒有聲音的生活。一切是那麼的黑暗死寂,海倫凱勒該怎麼面對現實生活下去?沙莉文老師的到來,改變了海倫凱勒的命運。在沙莉文老師的耐心教育和無微不至的關心下,海倫凱勒用非凡的毅力和不懈的堅持克服了身體障礙和學習中的重重困難。她依靠觸控的方式學會了聾啞語言,她甚至能夠透過不萊葉盲文進行閱讀,還可以利用特殊的打字機打文章。

    海倫凱勒的精神打動了許多人,1890年,波士頓霍勒斯曼盲人學校女教師莎拉富勒對海倫凱勒進行語言訓練,在她的指導下,海倫凱勒竟奇蹟般地學會了說話。1900年,海倫凱勒考取了哈弗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聾啞人。

    海倫凱勒的這一切貌似奇蹟,其實奇蹟總是給予那些艱辛付出的人。海倫凱勒在劍橋女子中學讀書時,為了揣摩老師講話的內容,她必須細緻地依靠手去觸控老師說話時喉嚨的顫動和嘴唇的動作變化,必須在細微的不同之中領會不同的意思。有時候為說準一個詞,她不得不反覆練習發音,有時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

    所有這一切是那麼的讓人難以想象,但是海倫凱勒做到了。生理的殘缺卻成就了輝煌的理想,海倫凱勒給了後人無盡的啟迪。

    和海倫凱勒遇到的困難相比,我們在學習、生活上那點小困難是微乎其微的。我們四肢健全、耳聰目明;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什麼感到不滿意的呢?還有什麼困難值得大呼小叫的呢?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在困難面前總是畏縮的時候多,不敢向苦難挑戰。在海倫凱勒精神的感召下,我想我一定要向她學習,學習她如飢似渴的求知慾望;學習她苦不言苦與殘缺的身體作鬥爭的意志;學習她對殘疾人關愛的善良;學習她“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對時間的珍惜……,趁著現在正在少年,奮發學習,不斷超越。

    海倫凱勒,在我的心中,她就是永不言敗、執著奮鬥的代言詞;海倫·凱勒,永遠是照亮我成長道路的一盞明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畫家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