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佚名無名之輩
-
2 # 鄧海春
“玉座珠簾五十春,臨朝三度抱沖人。扶床一見雛孫拜,定省儀鸞僅隔晨。”這是後人述及清末慈禧太后死時情景的一首宮詞。
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1908年11月15日)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七十四歲。對她的一生是非,後人有許多議論。她自咸豐十一年九月三十日晨(1861年11月2日)發動辛酉政變,奪取政權以後,兩度垂簾,一次訓政,立過三個幼帝,操縱清末政權幾達半個世紀。此即上引宮詞中所謂“玉座珠簾五十春,臨朝三度抱沖人”之原意。
對於慈禧太后之病情及其去世,野史演義之類並後人的傳說頗為紛雜,但多數均謂她是因患痢腹瀉不止而最終衰竭致死。關於她得病的時日,有的說是在十月初十日(慈禧生日)以前,有的則說是在此後;有的說早在光緒帝去世之前多日,慈禧已臥病不起;有的則說光緒去世之日,慈禧曾親臨瀛臺涵元殿視喪。如光緒時曾任御史的惲毓鼎說,早在十月初十日之前:“時太后病瀉數日矣”,又說當光緒帝的皇后在十月二十一日得知光緒帝已死後,便“哭而出,奔告太后,長嘆而已”。又如《慈禧外紀》中說:“是年太后七十三歲,萬壽之期……太后高興已極。不幸至晚著涼,又吃乳酪、蘋果等物過多,遂又病痢。此病於夏間曾纏綿多日也。”如此等等,當然均難作憑證。
考諸正史及清代官修史籍,則又略焉不詳。《清史稿·后妃傳》載為:“(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劇。壬申,太后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癸酉,上崩於瀛臺。太后定策立宣統皇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東普陀峪,曰定東陵。”
《德宗實錄》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甲戌之記載是:“是日,太皇太后疾大漸。未刻,崩於儀鸞殿。申刻,大殮畢,奉安梓宮於乾清宮。”同日,《起居注》之記載是;“是日,聖祖母太皇太后疾大漸。未刻“慈馭升遐。”
在慈禧去世之前一日,還親自決策立溥儀為帝,授溥儀之父為監國攝政王等,也算是她臨死前的遺囑吧。而有關於病因、病狀等則毫未涉及。只有在她死後清廷以她的名義所釋出的遺誥之內稍有提到,茲摘其要如下:
前年宣佈預備立憲詔書,本年頒示預備立憲年限,萬機待理,心力俱殫。幸予體氣素強,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來,時有不適,政務殷繁,無從靜攝,眠食失宜。遷延日久,精力漸憊,猶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復遭大行皇帝之喪,悲從中來,不能自克,以致病勢增劇,遂至彌留。
這段遺誥的要點,無非是說慈禧得病之由,是因為政務殷繁過於勞累。其患病的時間,則是在光緒三十四年夏秋之際,其死因是對光緒帝之死過於悲痛。由此可見,這些正史或官方記載,與野史演義及社會流傳之說迥乎不同。正史只記載了太后有疾,太后崩。沒有寫什麼遺言之類。
很多文章都說慈禧彌留之際最後說的一段話是: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就連騰訊歷史、人民網歷史頻道都有發表。這個說法來自所謂“慈禧太后最後一個情人”英國的年輕記者伯克豪斯(巴恪斯)。在慈禧太后去世以後,1910年,伯克豪斯與人合撰了《慈禧外記》(又名《太后治下的中國》),之後又出版了《清室外記》,大打隱私密史牌。記敘了慈禧太后與清宮之中,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成為了中國宮廷研究的專家。雖然作者聲稱在庚子年北京混亂之時,搞到很多宮廷密檔,仍因其太過於驚悚,“有些歷史學家和學者指責他是偽造歷史的高手,稱為遠東最著名的無賴和最無恥的騙子”。我勸大家還是別信這個人的記載吧!當時那麼多人在場,為何《清史稿》的編著者,將這樣的正能量省略?為何朝廷裡某些喜歡記日記的官員沒記?一句話,憑什麼,它來自於外華人的書中?
-
3 # 橙紫講史
慈禧這輩子做過禍國殃民的事兒大家都知道個大概,我們今天不光聊該問題的答案,也聊聊關於慈禧的一生都做過什麼好事。
慈禧是誰慈禧,本名葉赫那拉杏貞,不知道小夥伴你有沒有看過《甄嬛傳》,裡邊的皇后總稱呼自己葉赫那拉。慈禧是咸豐的媳婦,同治的老孃。在晚清時垂簾聽政,雖然有小皇帝坐在龍椅上“指揮天下”,但誰都知道,真正說了算的,就是慈禧。這段歷史大家都比較熟悉,簡單帶過,不做深述。
慈禧做過的大好事1、“一定程度上”支援洋務運動
慈禧最初還是很支援洋務運動的,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符合慈禧自身的利益。支援洋務運動,不光能學到洋人先進的練兵方式,學習先進的製造技術,從而造出先進的火器,還能利用洋人來鎮壓叛亂,對於慈禧是相當有好處的,如果真的能有成就,內憂外患都可以解決,對於慈禧來說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嘛。
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慈禧既不屬於洋務派,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她的心思只是放在對權力的掌控,對物質的享受,只要能過著天下最好的日子,沒有人能動搖得了自己的權力,慈禧就滿足了。國家的權力和命運掌握在這種人的手裡,是十分可怕的。
洋務派的勢力膨脹速度過快,讓慈禧非常擔心,表面上她很信任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人,實際上慈禧卻處處控制著三人的權力,這三人中,讀懂慈禧心中心思的只能無奈自保,沒有讀懂的,喪失權力。
曾國藩為求自保,平了太平天國之後,解散了大部分湘軍。左宗棠西征勝利,嚴密佈陣準備抗擊沙俄侵略,這時就有人彈劾左宗棠擁兵自重,慈禧趁機將兵權收回。慈禧每次需要商議要事,都少不了李鴻章的意見。可是慈禧在軍機處安排很多李鴻章的政敵,李鴻章卻始終未能進入軍機處,還經常遭到彈劾。
不管怎麼說,如果慈禧最開始就阻撓洋務運動,國運只會更加慘淡,所以說,慈禧還是“一定程度上”的做了件好事兒。
2、廢除科舉,興辦學堂
1905年9月2日,袁世凱聯合張之洞聯合上奏,請求廢除科舉制度,改為新學考試來選拔人才,慈禧太后還真的就準了,以光緒帝的名義釋出上諭,從隋朝開始存在了2000年的科舉制度徹底的結束了。
科舉考試限制讀書人的思維,八股文格式內容非常死板,將讀書人的思維固化了,將創新意識泯滅殆盡。雖然隋朝乃至後世幾百年都是先進制度,但是到了清朝,已經是阻礙國家發展的一種形式了。
3、禁止吸食鴉片
“自鴉片煙弛禁以來,流毒幾遍中國,吸食之人廢時、失業、病身、敗家。數十年來日形貧弱,實由於此,言之可為痛恨。今朝廷銳意圖強,亟應申儆華人鹹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著定限十年以內將洋土藥之害一律割除淨盡。其應如何分別嚴禁吸食並禁種罌粟之處,著政務處議妥章程具奏。”——慈禧禁鴉片懿旨。4、興辦女學,禁止纏足
1906年,慈禧太后下令禁止纏足,開了中國婦女解放的先河。不光如此,雖然沒有正式的下旨,慈禧還是默許了逐漸在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逐漸產生的女子學堂,學習新學的女子越來越多。可以說,慈禧也算是走出了“男女平等”的第一步。
5、派遣留學生,興建學堂
這件事影響極為深遠。1903年,清政府頒佈了留學生獎勵制度,規定中國留日學生在日本普通中學5年後如果順利畢業,並且得到優等文憑,會受到相應的獎勵。
慈禧利用美國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華園修建清華學堂,也就是今天的清華大學。1902年,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師範館成立,這就是西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的前身。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
慈禧遺言1、打臉的遺言
為啥說打臉呢,因為這第一條遺言,就是要後人女人不準干政。其實,自古以來,女人就不準干預朝政,而且大清開國時也借鑑了這條規矩,是慈禧自己破壞了規矩,自己爬到政治金字塔的最頂端,掌控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死後她竟然提到這點,自己打自己的臉,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2、可笑的遺言
第二條遺言,太監不得干政。大清朝從建朝開始,就基本沒出過有權利的太監,唯獨慈禧老同志掌權的這些年裡,沒少出像安德海、李蓮英等權力通天的太監。據說李鴻章這樣位高權重的大臣都要賄賂李蓮英,可見此時的太監權力已經高到何等地步,實在可笑。也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
3、可怕的遺言
第三條遺言是有爭議的,就是立溥儀為皇帝。當時溥儀很小,只有三四歲,據說慈禧還幻想著自己如果病好了,還要繼續垂簾聽政,到時候要怎樣能讓皇帝繼續聽自己的話呢?立個不太懂事的小皇帝就解決了。
好了,老規矩,一首打油詩結束答題。
太后一生實在忙,壓內跪外怕列強;
死後狂抽自己臉,誤事誤國狠心腸。
-
4 # 歷史雜貨鋪
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夠做到權傾朝野的女性,說實話少之又少。武則天應當是最牛的,因為她直接自己做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性正統皇帝。距離我們最近的則是慈禧老佛爺了。
慈禧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被百姓們罵的是狗血淋頭,其實仔細看看慈禧的生平,她也是有許多功勞的,只不過因為她是個女性,再加上自己奢靡的生活,因此口碑才這麼差。言歸正傳慈禧臨終前說了什麼呢?大家都罵她。
慈禧臨死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光緒殺了,根據考古學家鑑定,光緒皇帝是砒霜中毒而死,在當時的歷史中,誰敢殺皇帝呢?毫無疑問是慈禧了。除此之外,慈禧在閉眼前,還將親近的大臣叫來了身邊,交代了三句遺言,大臣們是聽得潸然淚下,老百姓聽到是大罵無恥。
首先第一個,從此以後女子不得干政,嚴格的說起來,中國歷史中每個朝代都有這個規定,清朝也不例外,這話從慈禧的口中說出來則略顯諷刺了,因為她就是個女人,卻一直統治著清朝,這不就是最大的諷刺嗎?
第二個,不許親信太監,讓太監弄權。這句話也是很有意思,中國歷史上一直是這樣,防止太監亂政,但慈禧這事也沒少幹,她當權的時候,寵信了不少的太監,比如李蓮英就是清朝中很出名的太監。
第三個則是立帝之事了,慈禧選擇了立溥儀為皇帝,這個時候的溥儀還狠年幼,當然這事慈禧也是多方面考慮的,溥儀還小,自然會有人輔佐,長大了只會感激自己,而不會恨自己。人們謾罵慈禧,無外乎就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
5 # 貓眼觀史
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終於說了句人話,可能是徹底醒悟了,她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話本是忠言,為何後世人還要唾罵她?
一:垂簾聽政將近50年可以說清朝滅亡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毀在慈禧的手裡,其實這也無所謂,但就是這50年,讓曾經在亞洲甚至世界上都是一流國家的中國淪落到了沒落的國家,是她讓中國沒有跟著世界的進步而進步,然而1908年慈禧走上了人生最後的旅程,而清朝也是名存實亡,可能是在臨死前領悟到了自己以前的過失,最後留下這段話“女人不得干政,太監不得干政,在歷史上,女人干政跟太監干政造成的亡國之禍是比比皆是。”用來警戒後人,讓他們不要重蹈覆轍,可是她沒想到的是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二:慈禧的這句話說說來只會適得其反大家都知道,慈禧臨死還說這種話,無非就是對自己的真實寫照,她後來也認識到了錯誤,但是這句話說出來就是打自己的臉,後世人根本就不領情,這話別人都能說,唯獨慈禧不能說,她說的話反而讓人反感,要知道干政最嚴重最厲害的就是慈禧太后,就差沒讓自己做皇帝了,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干政的這四五十年,不但沒有給清朝帶來繁榮,反而讓清朝一步步走向滅亡,最後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雖說慈禧臨終前的話是好意,但是她沒有資格這樣說,這樣說了反而讓人覺得反感。
-
6 # 狄飛驚
慈禧老太婆當了幾十年老佛爺,對內說一不二,對外卑躬屈膝,臨終前她留下三條遺言,每一條都讓人憤慨不已,忍不住用唾沫淹死她。
1908年11月14日,被“親爸爸”慈禧壓制了一輩子的光緒帝駕崩。
次日凌晨,慈禧像往常一樣起床,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梳頭打扮。 梳洗完畢後,一大堆太監跪在地上,高喊“老祖宗吉祥”,慈禧太后才滿意地點點頭,開始用早餐。
沒想到吃完午飯後,慈禧就覺得情況不對,突然頭暈目眩,她知道自己大限已到,立刻召開緊急會議,然後命令軍機大臣起草遺詔,最後留下三句遺言:
第一句是“女人不可預聞國政”女人不可干政,是歷朝歷代的祖宗家法,清朝也不例外。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定下了這個規矩,慈禧當然心知肚明,她還特別強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但這話從慈禧口中說出來,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就好比一個天天吃肉的人,臨死之前下令說“我們祖宗嚴禁吃肉,以後你們任何人都不許吃肉”,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第二句是“不得令太監擅權”宦官不可干政,這也是歷朝歷代慣例,只是諸如秦、漢、唐、明這般王朝都避免不了,尤其是明朝出了眾多專權的太監。清朝特別注意吸取明朝教訓,嚴禁太監擅權,所以太監只能當奴才,但僅有的幾個大太監如安德海、李蓮英,恰恰就是慈禧給慣養出來的,這無疑又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就好比一個天天養狗的人,臨死之前下令說“我們祖宗嚴禁養狗,以後你們任何人都不許養狗”,實在又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第三句是“立三歲溥儀為帝”國無長君,幼主為帝,是國之大患。當時的大清搖搖欲墜,岌岌可危,立成年君主才是對大清江山負責的選擇。可慈禧不知出於什麼考慮,立一個吃奶的孩子為帝,這不是給女人干政和太監專權制造機會,狠勁打自己前兩條遺言的臉嗎?明顯是把大清繼續往火坑裡推。
慈禧太后的臨終洗白第三條遺言在正史中並無明確記載,真正讓人憤慨的是慈禧太后死前的另一句話:
“我畢生垂簾聽政數次,不瞭解的人認為我是貪婪權力,實際上是迫於時勢不得不做出此決定。”乍一看,這句話很有道理,好像是滿清皇帝無能,慈禧一個女人不得已被推上政治舞臺,依靠自己個人努力,一人獨撐危局,保住大清江山,這也是很多人洗白慈禧的重要依據。
-
7 # 有得觀史
光緒駕崩了,這是慈禧盼望已久的事兒,她終於拔掉了眼中釘肉中刺。
國不可一日無君,得趕緊弄個皇帝上來。
其實有沒有也無所謂,有慈禧在,皇帝就是傀儡,弄個皇帝上來只是換個傀儡而已!
慈禧害死光緒的想法由來已久,所以新皇帝讓誰當她早就想好了,那就是三歲的溥儀。
為什麼是溥儀呢?
第一,溥儀是同治和光緒的下一輩,過繼過來繼任光緒的皇位,也是繼任同治的皇位,咸豐的後代沒有絕,而且皇位世世代代將傳承下去。這就是慈禧對咸豐的忠誠,其用心之良苦,可見一斑。
第二,溥儀還小,才三歲,她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慈禧是十分自信的,放眼看去,整個愛新覺羅家族中,她是最有能力的,作為大清朝的掌權人沒有比她更適合的。雖然這些天她身體欠佳,拉肚子。不過沒問題。整天吃山珍海味,喝人奶,一大堆保健醫生為自己服務,這點小病無大礙,她對自己身體也很自信,活不了百歲,也能活過87歲。為啥是87歲?超過乾隆,拿個大清朝掌權者長壽冠軍唄。那樣73歲的慈禧,垂簾聽政時間至少還有14年,到那時,溥儀17歲,親政正合適。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天中午,慈禧突然昏厥了,隨即便進入彌留之際。昨天還夢想著未來,今天就不行了,突如其來的打擊把慈禧這個政治老手給打蒙了,慈禧思想沒轉過灣來。
先是說讓載灃當監國攝政王,處理一切日常事務,遇到大事由隆裕太后定奪。隆裕太后是慈禧的親侄女,這決定是讓隆裕代替慈禧垂簾聽政。
慈禧說這話時還算比較清醒,只是時間緊迫她沒有來得及認真思考。
之後慈禧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清醒時她反思自己的一生,也考慮了大清的未來。
她說,自己一生為大清朝鞠躬盡瘁,垂簾聽政是逼不得已。這是她對自己的真實評價。她就是這麼認為的。
她還說,今後大清朝,一是女人不得干政,二是防止太監誤國。
慈禧的這句遺言叫人難以理解,大清朝女人不許干政早有祖訓,她干政了,太監最高四品,她破例給李蓮英二品,而且她寵信安德海、李蓮英、小德張好幾個太監。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其實不是。
當她做出讓隆裕太后繼續垂簾聽政的決定時,慈禧自私的本性暴露無遺。
然而,之後她回憶一生經歷,想到自己為大清朝鞠躬盡瘁時,她被自己的“偉大”說服了,她要繼續“偉大”下去,首先就是要拋去自私。不能讓隆裕再垂簾聽政了,她不行,沒那兩下子。也不能讓李蓮英有機會專權,那樣國家也會玩完。讓載灃掌握大清政權,溥儀是他兒子,他不會奪兒子的權。這才是慈禧深思熟慮的結果,也是最好的結果。這樣才最有利於大清王朝。
為了咸豐家族的延續,犧牲了葉赫那拉家族的利益,臨終的慈禧覺得自己非常偉大。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8 # 秉燭讀春秋
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逝於北京西苑寢宮儀鸞殿,享年74歲。
慈禧在臨終前留下遺言:“以後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親們看到這兩句話的是不是覺得慈禧掄圓了啪、啪、啪打自己臉呢?
講真慈禧為我們詮釋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話。假如不是慈禧行將就木,哪個文臣武將敢提這兩句話?尤其提女人干政,除非這個人不想活了。
(慈禧)
我們來看第一句話,其實是慈禧死前的自我醒悟。慈禧27歲時,隨丈夫咸豐帝為躲避八國聯軍侵略逃亡承德避暑山莊,沒多久咸豐病死在熱河行宮。
當時只有8歲的同治繼位,同治是咸豐和慈禧唯一的兒子。這時慈禧向顧命八大臣提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辦法,首輔肅順反對,理由是“女人“臨朝聽政”祖上沒有先例。
說實話肅順說的一點沒錯,想當初清朝第一個進京稱帝的皇帝――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能力不在慈禧之下,她兒子順治6歲稱帝,孝莊為兒子稱帝做了大量的工作。
舉個例子,民間傳說她下嫁了攝政王多爾袞,不管有沒有這回事,攝政王多爾袞出於對孝莊的愛,對小皇帝輔佐還是盡心盡力的,對小皇帝還是比較仁慈的。
孝莊雖然也和兒子順治不睦,這都怪順治太任性,太自我、他追求愛情自由,孝莊為兒子婚姻考慮的更多是政治因素,其出發點還是為了清初的穩定。
(孝莊皇后)
孝莊在兒子沒有親政前,肯定也干預朝政,最低限她能影響多爾袞的決策。但這一出發點都是為了兒子。
其實我覺得孝莊充其量就是為兒子出謀劃策,這和順治死後她輔佐8歲稱帝的孫子康熙一樣道理。
孝莊在背後支援孫子幹掉了鰲拜,康熙在小的時候經常向奶奶請教治國之策,親政不久在奶奶輔佐下消滅了吳三桂之亂,最後取得了削藩的勝利。
孝莊也是輔佐了兩位年幼的皇帝,她完全可以像慈禧那樣擁有無上的權利,但是孝莊沒有這樣做。我認為“干政”和“參政”是有根本區別的。
慈禧擁有權利後食髓知味不肯放棄既得利益,她的格局沒有孝莊高,兩個人做的事如出一轍,但結果卻大相徑庭。
慈禧輔佐了兒子同治和外甥光緒——兒子被她掌控的很鬱悶,同治沒有決策權,到了親政年齡慈禧不放權,同治心想“既然你迷戀權力,那我什麼事也不管了”。於是尋花問柳,沉淪慾海,最後得了性病不治而亡。
(同治)
光緒更慘,為了權力,作為親姨娘和嬸嬸的慈禧,不顧倫理道德,居然把皇帝囚禁在中南海贏臺,這一囚禁就是十年,光緒生不如死。
慈禧臨死前不放心光緒,在死前頭一天害死光緒,我覺得慈禧為了權勢不擇手段,她沒有孝莊的慈情,慈禧有的是冷酷無情!
反觀孝莊,她死前囑咐孫子,死後為了守著你近些,不要把我葬到關外你爺爺皇太極的陵墓,埋在你身邊就行了。“長輩有慈心,晚輩有孝心”,孝莊的所作所為甩慈禧十八條街。
慈禧臨死前說的以後不許女人干政,可是大清沒有了以後,溥儀6歲時大清就完了。溥儀的皇后確實沒有干政,末代皇帝的老婆們一個個下場都很慘,不知道是不是溥儀認真執行了慈禧遺囑的緣故?
我們來解讀一下慈禧遺言的第二句話。慈禧警告後人不要讓太監擅權。這句話也是慈禧自我悔悟的意思。整個清朝,盛名的太監都出自慈禧當政時,比如,安德海、李蓮英。
(慈禧和安德海)
安德海之所以被慈禧寵信,是因為在“辛酉政變”時,他進京聯絡了鬼子六奕訢,為誅殺顧命八大臣出了力。
從那以後安德海成了慈禧的心腹太監,經常參加監視光緒行動。到最後為執行慈禧的密詔,私自出宮採辦皇家禁物,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斬殺,假如安德海不參與政事能被殺嗎?
還有李蓮英,安德海死後,他被慈禧火箭提拔,官居二品,這其實是慈禧有違祖制的做法,祖上規定,太監不能超過四品。慈禧有尊重祖上規定的時候嗎?頭髮長見識短,她以為自己比康、乾二帝都牛逼。
李蓮英參與慈禧的政治活動,以至於直隸總督袁世凱都要走他的門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個另類太監寇連材提出讓慈禧退政,也就是反對女人干政,結果慈禧把他殺了。
(太監李蓮英)
我沒聽說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康熙、雍正寵信哪個太監,除了上面這幾個太監我也想不出還有哪些著名的太監。
綜上所述,慈禧的臨終遺言,我覺得更像她自己一生的總結,也可以說是了蓋棺定論。
“女人干政”和“太監擅權”恰恰是慈禧一生的汙點,到死她還嘴硬藉機教訓別人,慈禧說一套做一套,當面是人背後是鬼,說人不如人,有這樣的女人當政,大清不亡才怪呢?
我覺得慈禧比誰都明白。大清還有未來嗎?
-
9 # 漢史趣聞
慈禧太后是大清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人物。
她執掌大清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當然了她在執政的那段時間裡,做了很多傷害華人民感情的事情。
這也是她在中國一直名聲都不怎麼好的原因。她在位的時候,對外國列強,又是量中華之物力,結餘國之歡心,又是割地、賠款,當真是做盡了壞事。
那麼慈禧太后,作為中國歷史上如此舉足輕重的一個人物,她最後一天又是怎麼過的呢?
慈禧太后臨死前的一天,光緒帝就去世了。
那時候的光緒帝三十多歲,正是一個人的壯年之時。
當時人們就覺得光緒死的有點蹊蹺。最近經過專家,對光緒的衣物進行檢測,得出的結論是,光緒帝是被砒霜給毒死的。
但是,到底是誰毒死的光緒帝,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太后肯定是嫌疑人之一,因為那時候她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慈禧想害他,也不是不可能。
正是因為光緒帝死了,所以,到了第二天慈禧,還是照常洗漱完用膳,然後處理政務。當時,她是在和大臣們商議,選立接班人的事情。
最終他們選擇的就是溥儀來繼承皇位,當時的溥儀也只有三歲。溥儀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皇帝。
上午慈禧剛把接班人給選好,中午的時候,慈禧就覺得不自己不行了。似乎她也要不久於人事了。
所以,她必須要安排後事了。
慈禧心目中國家大事當然是第一位的了,既然立了溥儀為皇帝,肯定是不能改的了。但是,當時的溥儀年齡尚小,不能執政,不得已就只好讓溥儀的父親來當攝政王,監管朝政了。
慈禧還說到,以後絕對不允許女人專政了。
你看掌權了半個世紀的慈禧,到了臨死前,竟然有這樣的覺悟,這說明她對於自己在位乾的這些事,也是不認同的。
本來清政府就有規定,女人是不可以干政的。但是,慈禧把這個記錄給打破了,她享受都了權力帶來的好處。
到了臨死前,她想在自己去世之後,再恢復女人不能幹政的制度。
說完這些慈禧就散手人寰了,她去世的那一天是1908年11月15日。這是慈禧太后在世的最後一天,確切地說不夠一天的時間。
她是在死後一年的時間,才得以下葬的。
但是,就在她去世之後三年,大清王朝就亡國了。在她去世的二十年,她的陵墓就被孫殿英給盜了。
-
10 # 愛歷史的小少年
慈禧太后這個女人在歷史上的罵名可真是不少,驕縱奢侈心狠手辣。他想要學武則天,但只學了個四不像。所以說清朝的滅亡,一大半的原因都是因為她。慈禧太后在臨終前留下了三道聖旨,一道比一道打臉,網友們紛紛怒道,臉呢?
第一道聖旨:立愛新覺羅·溥儀為皇帝。清朝當時的世家子弟就沒有才能的人了嗎,非要選一個小屁孩當皇帝?結果在溥儀手上清朝滅亡的更快。第二道聖旨:女人不可以干預國政。但她自己就是一個例子,還不讓人跟著效仿。簡直就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太打臉了!第三道聖旨:太監不得禍亂朝綱。明朝的太監禍亂朝政也是出了名的,清朝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很早就立了這樣的規矩。但是到了慈禧太后手上她依舊給她身邊的太監李蓮英封了一個二品官。她自己就打破了這個先例,還頒佈了這樣一道聖旨,簡直就是把臉扔了說話。
在其死後不久,孫殿英盜取東陵,老太后的寶貝被他拉了15卡車還沒拉完。其中口裡含的定顏珠,據說給了宋美齡,夫人去美國演講把它墜在繡花鞋上,顯擺了一圈就再也不知下落了。光這一件寶貝就價值連城,你說慈禧有多奢侈?所以慈禧這個女人以魚肉百姓來裝飾自己,揹負罵名也是活該,做的樁樁件件都是亡國的事情。死後還這麼囂張,不知悔改,揹負罵名都是輕的了。看來東陵大盜事件也算慈禧的報應了吧!
-
11 # 夏雨風
慈禧太后執政了將近半個世紀。一九O八年軟禁中的光緒皇帝突然死了,病床中的慈禧當天留下三大遺囑,次日也死了。
慈禧三大遺囑,第一個竟是自刮耳光:今後不許後宮干政,按照祖訓,女人是不能參予朝政。
第二個也是自我檢討:今後不許宦官弄權,不許太監干預朝政。
第三個將三歲的溥儀立為了皇帝。
光緒皇帝之死,至今還是個謎,有說被太監毒死,因為慈禧不想她走後光緒翻盤。但清王朝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治了。僅僅三年後,武昌的槍聲宣佈了清王朝的死刑。
一九一一年十月九日,革命黨人孫武打響了第一槍,十月十日,黎元洪為首的新軍宣佈中華民國成立(雙十節),全國各地群起響應。
一九一二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正式廢除清朝,結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社會。
慈禧太后三大遺言成為了笑柄,她一生擅權干政,卻一本正經不許後宮干預朝政;她一生重用宦官,卻令顏正色地不許太監干擾朝廷。
只是留下了三歲小皇帝,一生遭受大獄丶流放丶傀儡的悲慘命運,連心愛的女人一個都不能留住。
晚年溥儀還承新中國的關照,娶親,安度了晚年。他留下了"我的前半生",也不枉末代皇帝有尊嚴地活著,做為政協委員參予了國家大事。
皇帝公民,慈禧太后永遠都不會想到的時代滄桑!
-
12 # 稗史候說
慈禧臨死前說了什麼?到底該如何解讀?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病逝沉重的慈禧太后進入彌留之際,手腳忙亂的太監們開了一劑益氣生津之方,想要來個妙手回春:老米一兩,人參五分,麥冬五錢,鮮石斛五錢,水煎溫服。
這一個藥方是慈禧太后身前最後一個藥方,此方可以益氣生津,卻無法拯救慈禧之命。一個時辰之後,慈禧太后命歸黃泉。不過,慈禧在臨死前說了最後一句遺言: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慈禧的臨終遺言令人震驚,也留下了一個歷史謎團。一個成功上位登上皇權的女人,一個可以媲美武則天的女人,為何最後會留下這樣的遺言?一直以來,慈禧的遺言也被人們反覆分析,卻始終不得其解。
慈禧的遺言該如何解讀?主要有三點:一、慈禧臨死前已經預感到了大清將滅亡在自己手裡,她知道這個內憂外患的國家交給一個孩子,只怕是難以保全了。她之所以讓女人不準干政,就是怕後繼者隆裕太后學習自己,加速大清的滅亡。
二、慈禧認為自己的一生是個特例,歷史上除了武則天,只有她能一個女人掌控大清江山48年。雖然這48年艱難撐持,但後繼者只怕沒有這個能力和魄力,所以杜絕女人干政,興許能讓大清多活幾年。
三、慈禧本身是個傳統的人,這個社會畢竟是男權社會,她無法想象若後繼者再出她這樣的人,還能否讓大清江山持續下去。事實上,她心裡很清楚,大清走到今天,基本上是油盡燈枯了。
作為一個風雨飄搖王朝的最後掌舵者,慈禧太后希望讓愛新覺羅家族重振雄風,希望後世能出一個康熙乾隆那樣的雄主,但可惜的是溥儀不是這樣的雄主,時代發展的大勢已經不容許有這樣的雄主出現。
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已經沒有繼續拯救的必要,推翻打倒之後重來建設,也許會有一線生機。慈禧死後三年,大清帝國就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告落幕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慈禧遺言並未記載在《清史稿·后妃傳》中,而是慈禧的情人伯克豪斯在她去世兩年後在其《慈禧外傳》中第一次披露出來的,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13 # 小龍兒說生活
慈禧太后當權的時候,她的所作所為可謂是臭名昭著,讓很多人所不恥。
在她掌權的50多年裡,她給咱們國家帶來的災難可謂是非常多的。可以說,她掌權時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她的一己私慾而來。
為了她的六十大壽,她可以動用緊巴巴的軍費來做壽辰。為了能保住她的榮華富貴權勢地位,她和外華人簽訂多少喪權辱國的條約。為了能繼續讓自己獨攬大權,她甚至扼殺光緒皇帝企圖變法救國的想法。
可以說,慈禧太后是歷史的大罪人。
對於這一點,她可能也是意識到了,所以她知道在她活著的時候,大家可能不敢拿她怎麼樣。然而等她去世以後,她自己她的族人下場只怕就沒那麼好了。畢竟有古為鑑,漢朝的呂雉專權,她死後劉家對呂家的清算多厲害?慈禧深知自己遠不如呂雉,所以,在她臨死之前,她必須為自己之後的事情做充分的考量,於是留下了幾句非常有意思的話。
什麼話呢?大概就是如下幾點。
第一,後宮不得干政。
第二,太監不得弄權。
第三,立溥儀為新皇帝。
這幾條看起來冠冕堂皇的話,實際上細想之下,我們卻發現其中的諷刺意味非常的明顯。尤其第一和第三條,這明顯就是互相矛盾的事:說好了後宮不得干政,卻又幹涉皇帝選拔,這不自己給自己打臉麼?
然而,慈禧太后不是笨蛋,她說的這三條看似簡單,但每一條都是為她身後事做精密的打算的。下面,我想帶各位來簡單分析下這三條背後是什麼意思吧。
後宮不得干政從表面上來看,慈禧太后是在自己給自己反省,覺得自己以前干政太厲害,給國家帶來了很多不好的方面什麼的,但她這一條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后。
她知道隆裕太后的手段不如自己,她若干政的話,以後自然會吃虧的,所以先用這條來給她買個護身符。當然,她這樣做的另外一個目的,也是讓她的仇家在她死後不要打擾她的安歇。
所以,慈禧太后所謂的後宮不得干政的話,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心而已。
太監不得弄權其實這話是說給李蓮英聽的,也正因為這句話,李蓮英在慈禧太后死了後很快就以自己上了歲數了,請求回家養老去了。
有人好奇慈禧太后為什麼要說這話?其實她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保護李蓮英,不過更多的也是在敲打他。為什麼?這是因為李蓮英在戊戌變法的時候曾和慈禧太后不在一條心上過。
在戊戌變法的時候,慈禧太后是堅決反對變法的。但讓她怎麼都沒想到的是,李蓮英在這件事情上卻沒有很堅決地站在慈禧太后這一邊。在光緒皇帝被關沒被子蓋的時候,他甚至把自己的被子偷偷地送給光緒皇帝的。
也正因如此,慈禧太后那個時候對李蓮英便開始沒以前那麼寵愛了。而變法的事正觸犯了慈禧太后的逆鱗,所以即便到死後,她也堅決不允許變法。
慈禧太后這一聲招呼表面上是說明朝太監弄權的禍害,實際上是在高速李蓮英:“你不要以為我死了,你就可以藉助你自己的勢力幫皇帝胡來了,這件事情你想都別想。”
正因如此,在慈禧太后死之前,她便先將光緒皇帝賜死,這樣李蓮英就算有想法也沒辦法幫光緒皇帝了。光緒皇帝變法不成,那慈禧太后的地宮自然就不會有人打擾的。果然,李蓮英知道慈禧的意思,在她死後他就馬上離開皇宮了。
這一條,也依舊是慈禧太后的私心。
立溥儀為新皇帝溥儀是愛新覺羅家的孩子,不過溥儀的母親是慈禧太后的乾女兒。如此一來,她會當皇帝的原因就顯而易見了。
慈禧太后會讓她當皇帝,原因是她是溥儀的外婆,溥儀以後做了皇帝后,自然不會對她的墓穴怎麼樣的。所以,這一條依舊是慈禧為自己死後的情況做充分考慮的。
從以上種種我們可以看出,慈禧為了她死後能安眠地下,可謂是費勁心機。李蓮英眼見慈禧太后那樣防備自己,當上新皇帝的又和慈禧有莫大的關係,新皇帝受慈禧的影響,自然不會吃自己這一套,而沒了慈禧的庇護,朝中曾巴結他的那些大臣只怕也要與他為難。如此一來,李蓮英自然是要嚇得趕緊就走了。
回覆列表
李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句遺言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留下的遺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乃是秦始皇最為重要的左膀右臂,秦始皇的諸多政令背後都能看到李斯的影子。

李斯的一生,始終奉行著自己的“老鼠哲學”,即“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李斯立志於輔佐秦始皇創造一個時代,奈何秦始皇卻突然病逝於沙丘,奉行“老鼠哲學”的李斯由於貪戀權力,且不想自己與秦始皇的努力付之東流,遂與趙高輔佐二世胡亥繼位。
然而,秦二世統治時期,與趙高的受寵比起來,李斯卻逐漸被邊緣化,眼看秦國因胡亥和趙高的胡作非為而變得烏煙瘴氣,李斯也曾想要努力挽救,奈何卻被胡亥一通訓斥。在天下大亂之際,李斯與右丞相去疾、將軍馮劫勸說秦二世應該減少徭役,平息天下怒火,卻因此惹怒胡亥,被逮捕入獄。趙高則藉機說李斯與其子李由謀反,對其嚴刑拷打,李斯最終被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