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底小蝦

    雞蛋在古墓陪葬品中並不多見,但是,正是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雞蛋,卻曾經難倒了一眾考古人員。

    碰不得的雞蛋

    2013年的5月,一個23座漢墓連在一起的墓葬群在重慶市的豐都縣馬鞍山村附近被發現,因為處於長江附近,江水常年的侵蝕讓它們重見天日。而如此規模的一個墓葬群立刻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搶救性發掘工作也在隨後展開。

    透過發掘發現,這個墓葬群中有三座是儲存得相當完整的,而在出土的文物中,幾個“金蛋”引起了考古人員的興趣,最開始,大家真的以為這是金子做成的,但是沒想到毛刷剛碰到它,“金蛋”就自己裂開了,直接碎成了一堆指甲蓋大小的碎屑。

    透過仔細鑑別,人們這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什麼“金蛋”,而是貨真價實的雞蛋,而且還是儲存了兩千多年的雞蛋,只不過,經過這些年的放置,它們只剩了個空殼,而且還是一碰即碎的脆殼。

    在隨後的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又在另一個墓穴中發現了整整一罈子“古雞蛋”,不過,這次不敢再隨意觸碰它們了,連罈子一起搬走了。

    儲存千年的“雞蛋文物”

    馬鞍山村古墓裡發現的雞蛋並不是唯一的“古雞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雞蛋是距今2800年前的西周古墓中出土的“西周雞蛋”。它們出土於江蘇句容附近的一座西周墓葬當中,被放置在南京博物館中進行展覽,因為年代實在太過久遠,這些雞蛋也早已石化,為了讓其免受損失,考古人員至今都沒有將其從“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中取出來。

    為何這些雞蛋能儲存幾千年而不壞呢?

    其實,在幾千年時間的演變中,雞蛋內部的蛋清和蛋黃部分早就已經消失不見了,如今留下來的也只剩了一個空殼而已,而且雞蛋殼也已經嚴重鈣化了。

    之所以蛋殼能被儲存下來,與其成分有很大關係。雞蛋殼中主要是碳酸鈣,這是非常容易儲存的物質,而密閉的墓穴也進一步組織了它的氧化過程,使其能夠完整的儲存下來。

    當然,也有人質疑:為何雞蛋會變成空殼呢?裡面的東西又去了哪裡?

    上面說到了,蛋殼的成分是碳酸鈣,雖然看上去很完整,像是一個密閉空間似的,其實它們表面上有著大量的微小氣孔,就像滲透膜一樣,小分子是可以透過的,時間長了,蛋液中的水分子氣化後會穿過蛋殼進入空氣中,雖說過程緩慢,但久而久之,也能讓雞蛋變成一個空殼。

    為何墓中會有雞蛋呢?

    我們知道,古人的喪葬傳統中,放置殉葬品是非常常見的,金銀細軟、瓦罐瓢盆都有可能,但是,像雞蛋這種食物性的東西卻是很少見的。

    為何墓中會放入雞蛋呢?

    人們猜測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來講,雞蛋本身是可以孵化出小雞來的,正是因為如此,一些人給它們予以了特殊的含義,即象徵家族的繁衍,希望逝者可以保佑本家族後代生生不息、延綿不斷。

    第二個原因,則可能是墓主人自己的愛好了,可能在其生前對雞蛋有特別的愛好,即使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家人也希望其能吃到自己喜歡的雞蛋,所以就在墓中放入大量的雞蛋陪葬。

    當然,不管是對生者的祝福,還是對死者的照顧,人們普遍認為,墓中能陪葬雞蛋的一般也不會是普通人家。畢竟,雞蛋這種東西雖然常見,但對貧苦人家來說還是奢侈了一些,這樣的人家,陪葬品往往連幾個銅錢都不捨得放,更何況是一整壇的雞蛋了。

    結束語: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其實考古人員並不懼怕墓中發現雞蛋,相反的,古墓中的雞蛋對於人們研究歷史同樣具有積極作用。只不過,雞蛋這種東西本身就脆弱,更何況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氧化腐蝕,處理起來實在是過於麻煩而已。

  • 2 # 夏目歷史君

    古老文物的再度問世,總會讓大家心頭一顫,無論是隔著圖片、直播遠距離觀摩,還是前往博物館細細打量,一種跟千百年前人和物交匯的奇妙感受,令人們對其著迷不已。

    探究原因,既是對同為人類的古代人,具體怎樣進行衣食住行的好奇,也是對千年前源遠流長文化的震撼。

    而跟沉埋地底的文物,最先產生交集的是博學細緻的考古學家們,他們以厚重的文化底蘊,對上下五千年的食器飾物如數家珍,但實地勘探久了,總有讓其心驚膽顫的文物。

    可以說發掘時一旦看到,那真是進退兩難,就連資深考古者都不敢輕易做決定,可這個物件又意義非凡,不僅能考究當時人們的飲食習慣,對於生物學也大有助益。

    令人又愛又恨的文物就是雞蛋,1974年,江蘇省句容市在西周墓挖出一件“幾何印紋硬陶瓿”,儲存得十分完善,讓考古學家驚喜不已。

    可這股勁還未來及歡撥出聲,罐子裡滿滿登登的一瓿雞蛋,讓他們更是喜出望外,但就在伸手取蛋時,靜置兩千多年的雞蛋頓時碎裂,惡臭氣味蔓延數十里。

    考古者趕緊跑向通風口,事後多年回憶起來都後怕出一身冷汗。

    那麼具體為何考古者害怕在墓裡發現雞蛋呢?

    首先就是陪葬品雞蛋太易碎,這也不難理解,現在買一兜雞蛋,一個不留神都會磕破,更可況是土裡埋了數千年的文物雞蛋。那蛋殼大約就跟冰糖葫蘆外裹的那層糖紙一樣脆弱,捧在手上讓勁風吹一下,都有可能直接吹裂開。

    這對考古者的手藝來說就是一次魔鬼級別的大考,挖掘時應該都要暫時屏住呼吸,以撫摸羽毛的輕柔手法來取出雞蛋,並且依然有背鍋的風險,假如雞蛋在小心翼翼的情況下仍舊碎了,新人難免還得挨一頓罵。

    畢竟只要是土裡發現的數千年前的物件,哪怕是一根毛都有獨一無二的研究價值,並且還很難找到替代品,接到取雞蛋任務的考古者肯定緊張的頭皮發麻。

    心態相當於被任命一份意義非凡且操作難度極高的工作,或者玩一個無法讀檔、只有一次機會的困難等級遊戲關卡,產生害怕心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現象。

    如果說第一重害怕是因為怕碎了雞蛋,第二重害怕就是出於人身安全考量了。

    雞蛋碎裂時爆發出的濃重惡臭,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硫化氫物質,通風時吸入少許,或許問題還不算太大,可若是在相對封閉的墓穴裡,那考古者就會受到不可估量的身體損傷,甚至威脅生命都是極有可能的。

    好比許多人喜愛醃製雞蛋來吃,前期準備工作需要精細的消毒和風乾容器,但凡有失誤,那數日之後的雞蛋就會產生腥臭味,聞起來不僅會感到嗆鼻子、辣眼睛,一度還有上頭的暈眩感,這就是硫化氫在人體產生了化學反應。

    所以影視劇《武林外傳》中,郭芙蓉跟呂秀才較勁,用奇妙的“方子”醃製出的一盆臭雞蛋,會讓客棧眾人聞風喪膽,一心只想奪路而逃,其實是有一定科學依據在的。

    數日的雞蛋迸發出的臭味已經殺傷力不小,那憋了千年的雞蛋,威力簡直就是核武器級別的強,畢竟誰也不知道在時間的發酵之下,雞蛋裡醞釀出了怎樣的毒素,會對考古者帶來怎樣的健康風險。

    除此之外,硫化氫跟一定比例的空氣混合後,還極容易出現爆炸,不光會把珍貴的文物全部炸燬,所有身在其中的考古者也無法全身而退,效果就跟點燃一個炸彈般。

    墓葬無法復刻的獨特性,讓考古者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意外導致墓被炸成廢墟,就算考古者都安然無恙,也得承擔一定的責任。

    但其實考古者在墓葬被炸是幾乎無法逃脫的,若爆炸更嚴重一些,附近生活的居民和勘探過程中的後勤人員都得遭殃,所以他們發現一瓿雞蛋,第一反應是激動,可激動不過幾秒,深深得憂慮就會浮上心頭......

    曾經盜墓世家就有安身立命的規訓,下墓後只拿金銀古玩,這些物件不僅值錢,還沒有各方面的危險,貪心地拿一些字畫,都得被師傅責罵,畢竟紙製品不好儲存,極容易遇風就成碎末了。

    雞蛋是無論如何不敢動的,誰也不知道當時的古人陪葬雞蛋,作用到底是讓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也能享用到曾經喜愛的食物,還是透過能人異士知道雞蛋久埋會產生的特性,專門用來防止被盜的。

    可考古者的職業使命,讓他們不能畏懼艱難,反倒要迎難而上,透過研究雞蛋,知道雞在千年前是否跟今天一樣,有沒有經歷進化或退化。

    有研究表明,雞是從會飛的恐龍逐漸變化成如今的形態,其實真論起價值,哪怕是在西周,雞蛋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件。

    起碼公元前5400年時,華夏大地上就已經將雞馴養成家禽,有人認為那會兒只有貴族可以見到雞蛋,平頭老百姓是很難見到。

    可農耕時代,貴族總不會親力親為的種植和養雞,吃雞蛋也是透過收購,那人人都養雞,雞蛋自然就不會是一個稀罕東西。

    若對比千年前雞蛋和當下的區別,應該就是純草飼會讓個頭相對較小一些,據說當時的古人也是用雞蛋佐粥當早餐吃。

    只是埋了數千年,就令大家格外好奇了,目前那個來自2800年前的西周雞蛋,正在南京博物館展出,科學家們致力於在其中發現活性成分,希望透過DNA提取技術,孵化出小雞來。

    可墓中的雞蛋開採不易,既容易破碎,還會產生硫化氫等毒氣,帶來一定的爆炸風險,所以考古者在勘探時發現雞蛋,依然是十分頭痛。

    如2009年時,考古者于山東菏澤的墓中再次發現雞蛋,不敢用手觸控,選擇用輕柔的毛刷,結果雞蛋還是一碰就碎了。

  • 3 # 職姑娘

    1974年,考古學家在江蘇省句容縣挖掘一處古墓時,發現了一種在考古時從來沒見過的東西:雞蛋。

    其中有一位考古人員興奮地拿起雞蛋想要一探究竟,誰料想雞蛋剛拿到手裡,就發生了一件尷尬的事情:看著好好的雞蛋在拿到手裡的那一刻瞬間化為灰燼。考古學家不甘心,拿起另外一枚雞蛋,結果這枚雞蛋和第一枚雞蛋的下場一樣。

    雖說這是一個幾千年的古墓,但是考古學家在古墓裡並沒有發現什麼值得研究的文物,直到有一位眼尖的考古學家看到一個裝著雞蛋的陶瓷罐時,才提起了挖掘這處古墓的興趣。

    這個陶瓷罐裡裝的雞蛋是西周時期的隨葬品,距今已有2800年,是中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雞蛋實物。

    陪葬品中金銀珠寶很常見,為什麼會有墓主會在陪葬品裡放雞蛋?

    首先,雞蛋在古代是很金貴的東西,能吃上雞蛋的家庭一般都非富即貴,不是一般的家庭。

    雞蛋是我們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種食物,價格不貴,營養價值又高,無論是小孩兒還是老人,都能吃。但是在古代,雞蛋的普及程度可沒有這麼高。

    在古代,尋常人家可能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要養雞了,哪有剩餘的糧食去餵雞。所以能養得起雞的人家都是大戶人家,平時有餘糧,吃飯剩下的也有殘羹剩飯,這樣的人家才能養得起雞。

    尋常人家就算是養雞,雞生下來的蛋也不捨得吃,一般都會攢下來去換銀子。比如在明朝,一斤雞蛋可以換五十斤大米。放到現在來看,五十斤大米怎麼著也得一百塊錢,相當於一斤雞蛋一百塊錢。這麼金貴的東西,普通人家誰捨得吃啊。

    所以在古代能吃得起雞蛋的家庭都是有錢人家,墓主人在去世之後把雞蛋放到墓地裡也象徵著他尊貴的身份,只是這些墓主人沒想到若干年後雞蛋成為了普通食物。

    其次,用雞蛋來檢驗墓地的風水。

    墓主人把墓地挖好後,會放一些雞蛋在墓地裡,然後再放上幾隻雞,過一段時間看看雞蛋有沒有被孵化出小雞,如果有部分小雞被孵化出來了,說明這塊墓地風水比較好,適合墓葬。

    放在墓地裡的雞蛋不會全部被孵化成小雞,剩下未孵出來的雞蛋便一直留存在了墓地裡,在之後的日子裡陪著墓主人默默地呆在地下。

    無論是金貴還是便宜,雞蛋只是一種普通的食物,為什麼考古學家在挖掘古墓時會害怕發現雞蛋呢?01:首先就是擔心雖然發現雞蛋了,但是還沒拿出墓地就碎了,到最後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考古是一件既要細心又要有耐心地工作,畢竟每件文物都是先人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對於我們對歷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所以在挖掘文物時,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文物的完整性。

    而雞蛋的外殼主要成為是碳酸鈣,在地下經過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時間,它的成分和結構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尤其是雞蛋的硬度,會變得大不如新鮮雞蛋。

    其實在地下放置了這麼久的雞蛋,已經沒有任何硬度可言了,外表看似完整,實則就是一堆粉末,不碰它時,它是一個完整的雞蛋,一旦觸碰,立刻就會失去它的完整性,變成一堆粉末。這也是考古學家在發現雞蛋時最頭疼的事情。

    類似1974年在考古時,雞蛋還沒被拿上來就碎了的事情,其實在考古學界並不少見。

    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在出土前是彩色的,但它們在出土時由於接觸到了氧氣,迅速氧化成了黑灰色,失去了原來絢麗的色彩;1972年,在發掘馬王堆漢墓時,考古學家發現了一碗蓮藕湯,但這碗蓮藕湯在被發現之後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消失在了空氣中。

    02:雞蛋爛了之後會有惡臭的味道,嚴重的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2015年,考古學家在貴州黃金灣考古時,發現了一罈雞蛋,知道雞蛋易碎,考古學家特意用刷子先輕輕刷去雞蛋上面的泥土,然而如此小心翼翼,雞蛋還是很不給面子的當著考古學家的面裂開了。

    雞蛋裂開之後,裡面已經變質的蛋清蛋黃瞬間流了出來,周圍空氣裡瀰漫著臭雞蛋的味道,令考古學家作嘔,無法繼續在古墓中進行挖掘工作。

    想象一下,平時雞蛋放的時間長了,那股臭雞蛋的味道是怎樣的,聞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那個味道,簡直是令人上頭。更何況這是幾百上千年的“臭雞蛋”,歷經歲月的洗禮,考古學家在考古時即使戴著面罩,也無法抵擋這股臭雞蛋的味道。

    並且古墓空氣流通不暢,雞蛋的臭味一旦釋放,很難排出去,一方面會對考古學家的身體造成傷害,另一方面還會影響考古學家對古墓的挖掘進度。

    03:雞蛋碎了之後無法修復,並且雞蛋的考古價值不是很高。

    挖掘文物是一項工作,文物修復也是一項工作。很多文物在被挖掘出來時並不是完整的,文物有損壞在考古界是很常見的事,但是很多損壞的文物可以在後期進行修復,還原它本來的面貌,讓人們看到古人的智慧和現代人手藝的高超。

    可是雞蛋一旦碎了,是無法修復的,就算經過修復專家的精心修復,恢復到它原本的面貌,但也已經失去了雞蛋本身的價值。

    並且雞蛋的考古價值不是很高,考古學家第一次發現時會感到興奮,但是隨著在古墓中發現的雞蛋越來越多,考古學家最初的那股興奮勁兒也就過去了,隨之而來的就是頭疼:如何處理這些易碎的雞蛋文物。

    結束語:

    考古學家在考古時不光害怕發現雞蛋,也害怕看到菸頭和礦泉水瓶,因為菸頭和礦泉水瓶是現代才有的東西,一旦在古墓中看到這些東西,說明這個墓地有人來過,這個墓地已經不完整了,裡面值錢的或者是具有研究意義的文物可能已經被人拿走了。

    不過考古學家在考古時即使害怕發現雞蛋,但是在碰到雞蛋時還是會想盡辦法把它們完整地帶出來,畢竟就是在一點點的文物發掘中才解答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

  • 4 # 指數空間

    考古界有著“三怕三不怕”的傳說,三不怕是不怕殭屍、不怕機關暗道、不怕神鬼傳說。而三怕則是雞蛋、礦泉水瓶和菸頭。

    作為考古工作者,心理素質必須過硬,所以三不怕是必修的基本素質,而之所以怕礦泉水瓶和菸頭,是因為這意味著這個古墓有盜墓賊來過,文明基本被盜走或破壞,令人痛心。

    那麼,考古專家為什麼怕雞蛋呢?古墓裡又為什麼會有雞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古墓裡為何有雞蛋?

    中國發現年代最早的雞蛋出土於西周古墓,距今已有2800年,滿滿一陶罐,儲存十分完整,考古專家連摸都不敢摸,目前存放在南京博物館展覽,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1974年11月,江蘇句容縣南二十餘公里處發現了一處年代久遠的古墓,考古專家迅速來到現場,經過勘查研究,發現這是一處西周平民墓區。

    經過仔細嚴謹的挖掘工作,共出土了358件隨葬品,大多數都是砂陶、泥質陶等生活用品以及生產工具。

    其中,最讓考古專家喜出意外的是一個硬陶罐,他們將其命名為“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這是新石器時代的作品,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價值,更重要的是,裡面裝了滿滿一罐的雞蛋。

    經過技術測定,這些雞蛋距今已有2800年,確實是西周時期的雞蛋無疑,而且這些雞蛋的蛋殼很薄,直徑只有3.1—4.2釐米,經過上千年的風化,雞蛋已經石化,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讓其化為齏粉。

    考古專家十分謹慎,碰都不敢碰,摸也不敢摸,以出土時的原貌原封不動地存放到南京博物館。

    2013年11月,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和它裡面的雞蛋一同被展出,看著這些古老的雞蛋,參觀者充滿了好奇,有人食指大動“蛋殼上有土,貌似還是土造松花蛋,不知道味道如何?”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應該是生的,醃鹹蛋要封口”,還有人調侃道:“西周皇室姓姬,為了避諱,這可不能叫雞蛋”

    實際上,考古界出土的雞蛋遠不止這一罐,2017年,考古專家在江蘇溧陽發現的一處西周墓中同樣也發現了一罐雞蛋。迄今為止,考古專家在考古過程上一共發掘過五罐雞蛋,這不得不讓考古專家深思,古人為什麼在墓室裡放雞蛋呢?

    其實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古代帝王將相就講究“先造死而後造生”,所以,他們通常會在生前就為自己選擇一處風水寶地,修建陵墓。而判斷這處墓地好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雞蛋。

    修建好陵墓後,墓主會把雞蛋提前放進墓室裡,如果雞蛋沒有損壞,甚至孵化出了小雞,說明這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但如果雞蛋臭了,則說明風水太差,就需要重新換地修墓了。這也是為什麼墓地裡會發現雞蛋的原因了。

    其二:與墓主人的飲食喜好有很大關係。

    在古代,雞蛋一般是王公貴族才享用得起的,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十分美味,深受貴族們喜愛,為了死後依然可以享受美食,會把雞蛋作為陪葬品。

    其實陵墓裡除了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文物古玩外,通常都會有一些墓主人特別喜歡的東西,方便他死後繼續享受,所以把雞蛋作為陪葬品也就一點不讓人意外了。

    專家為何怕雞蛋?

    既然雞蛋不是什麼可怕之物,考古專家為何害怕在古墓中遇到雞蛋呢?這和雞蛋的特性有關。

    一方面,雞蛋易碎,挖掘工作極為困難

    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含量高達85%,本身就比較脆,在古墓裡存放千年後,雞蛋殼會被風化,變成粉末,儘管看起來很完整,但只要稍微觸碰一下,就會粉碎。

    雖然雞蛋在我們日程生活中很常見,甚至天天吃,但那都是新鮮的,古墓裡幾千年的雞蛋卻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所以,專家們看到古墓裡的雞蛋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有了重要的文物發現,害怕的是稍有不慎,雞蛋就會毀於一旦,難怪專家們感慨“古墓裡的雞蛋摸都摸不得。”

    另一方面,雞蛋不但易碎,而且惡臭

    經常做飯的人肯定聞過壞雞蛋,那個味道,奇臭無比,特別難聞,而且還易燃易爆有毒,考古人員最怕在古墓裡遇到的就是這種壞雞蛋。

    考古工作大多是在空間狹小的地下進行,空氣稀薄,流通不暢,一旦挖到雞蛋,而且不小心碰碎了,塵封千年的臭味就會蜂擁而出,考古人員不得不停止一切活動,迅速撤出來。以防有毒氣體危害身體健康,更擔心氣體混合後,發生爆炸事件,危害人員安全。

    第三方面,雞蛋裡可能含有未知的病菌

    這三年,我們被新冠困擾的苦不堪言,很多行動都受到了極大影響,對於病菌,我們可謂是深惡痛絕,雞蛋存放不好本就容易滋生病菌,更何況在古墓裡存放千年之久的雞蛋呢?鬼知道里面會產生多少病菌。

    如果是已知的病菌還好,我們可以做好防護,如果是未知的病菌,那就麻煩了,所以,考古過程中發現雞蛋不得不謹慎一點。

    前幾年,《盜墓筆記》與《鬼吹燈》的盛行,讓大家對考古文化產生了濃郁的興趣,但考古工作之苦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不但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深厚的文化知識,還要和各種未知的東西做鬥爭。就連雞蛋這個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食物都要保持高度緊張,考古工作可想而知有多難。

    而也正是考古人員的專業、謹慎的態度,才讓這麼多文物完好無損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見證了中國文化瑰寶,領略了中國老祖宗們的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化瓷器的款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