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與患者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醫患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有助於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
在與患者溝通時,筆者認為醫務人員應把握以下幾項原則,即把握平等和尊重的原則,真誠和換位的原則,依法和守德的原則,適度和距離的原則,剋制和沉默的原則,留有餘地和區分物件的原則。
1 平等和尊重的原則
醫務人員必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患者,決不能擺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的架子。所謂平等,一是醫患雙方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二是平等對待所有的患者,在醫務人員眼中應只有病人,而不能以地位取人,以財富取人,以像貌取人,有親有疏。
尊重就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感情。尊重病人就會獲得病人的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雙方才能進行友好的溝通。
2 真誠和換位的原則
真誠是醫患溝通得以延續和深化的保證。真誠使人在溝通時有明確的可知性和預見性,而不真誠或欺騙,會使人產生不安全感和恐懼感。
心誠則靈,只有抱著真誠的態度,才能使病人放心,才能使病人願意推心置腹的溝通。同時醫務人員要多進行換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使溝通達到應有的效果。
3 依法和守德的原則
醫患關係是一種法律關係。在與患者溝通時,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切實恪守醫療道德。
醫務人員既要用好法律法規賦於自己的權利,又要履行好法律法規規定的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必須清楚患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尊重患者的權利和義務,雙方在法律法規的層面上溝通和交流。
醫務人員要保持良好的醫德醫風,決不能收受患者的好處,更不能明的暗的向患者索要好處,那無異於趁火打劫。法律和道德是醫患溝通的基礎,醫務人員自身做得端、行得正,就能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在溝通中處於主動地位。
4 適度和距離的原則
體態語言是溝通交流的一種形式,運用體態語言要適度,要符合場合,切忌感情衝動,動作誇張。如在搶救危重患者時,如果表情淡漠,或說說笑笑,這不僅有損醫務人員的形象,還會嚴重傷害患者及家屬的感情。
溝通時,雙方的距離要適當,太近或太遠都不好。可根據患者年齡、性別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溝通距離。如與老年、兒童溝通時距離可適當近些,以示尊重和親密,年輕的醫務人員對同齡的異性患者則不宜太近,以免產生誤解。
5 剋制和沉默的原則
醫務人員的態度和舉止,在患者眼裡可能會有特定的含義,如患者可能會把醫務人員的笑臉理解成友好或病情好轉的資訊,可能會因醫務人員眉頭緊皺聯想到自己病情是否惡化。
因此醫務人員必須把握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因不恰當的情感流露傳遞給患者錯誤的訊號。另外,在溝通遇到困難時,也要注意剋制自己,用冷處理,避免矛盾激化。沉默也是一種剋制,在醫患溝通時運用好沉默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當患者或其親屬情緒激動時,以溫和的態度保持沉默,可以讓患者或其親屬有一個調整情緒和整理思緒的時間,但沉默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陷入僵持而無法繼續交流。
6 留有餘地和區分物件的原則
醫務人員在涉及患者病情時,講話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餘地,特別對疑難病危重病者更要注意。
一是不能說得太滿太絕對,如保證治好之類話,即使有十分把握也只能說到八分,否則,一旦發生意外,由於病人及其親屬沒有思想準備,會造成糾紛;
二是不應為了引起病人重視,把病情講得過重,增加病人心理負擔,對治療不利;
三是對某些病,與患者親屬溝通應實話實說,對患者有時則需要“善意的謊言”。醫務人員在溝通交流時,對溝通的物件要有一個基本的評判。如患者性格開朗,大大咧咧,則要提醒重視疾病,不要滿不在乎;如患者性格內向,對病情過於擔心,思想包袱重,則應多鼓勵,增強其信心。另外,對個別缺乏就醫道德的患者或其家屬,則必須有防範的準備,既要認真治療,又要嚴格程式,以防對方鑽空子,故意鬧事。
醫務人員與患者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醫患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有助於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
在與患者溝通時,筆者認為醫務人員應把握以下幾項原則,即把握平等和尊重的原則,真誠和換位的原則,依法和守德的原則,適度和距離的原則,剋制和沉默的原則,留有餘地和區分物件的原則。
1 平等和尊重的原則
醫務人員必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患者,決不能擺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的架子。所謂平等,一是醫患雙方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二是平等對待所有的患者,在醫務人員眼中應只有病人,而不能以地位取人,以財富取人,以像貌取人,有親有疏。
尊重就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感情。尊重病人就會獲得病人的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雙方才能進行友好的溝通。
2 真誠和換位的原則
真誠是醫患溝通得以延續和深化的保證。真誠使人在溝通時有明確的可知性和預見性,而不真誠或欺騙,會使人產生不安全感和恐懼感。
心誠則靈,只有抱著真誠的態度,才能使病人放心,才能使病人願意推心置腹的溝通。同時醫務人員要多進行換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使溝通達到應有的效果。
3 依法和守德的原則
醫患關係是一種法律關係。在與患者溝通時,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切實恪守醫療道德。
醫務人員既要用好法律法規賦於自己的權利,又要履行好法律法規規定的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必須清楚患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尊重患者的權利和義務,雙方在法律法規的層面上溝通和交流。
醫務人員要保持良好的醫德醫風,決不能收受患者的好處,更不能明的暗的向患者索要好處,那無異於趁火打劫。法律和道德是醫患溝通的基礎,醫務人員自身做得端、行得正,就能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在溝通中處於主動地位。
4 適度和距離的原則
體態語言是溝通交流的一種形式,運用體態語言要適度,要符合場合,切忌感情衝動,動作誇張。如在搶救危重患者時,如果表情淡漠,或說說笑笑,這不僅有損醫務人員的形象,還會嚴重傷害患者及家屬的感情。
溝通時,雙方的距離要適當,太近或太遠都不好。可根據患者年齡、性別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溝通距離。如與老年、兒童溝通時距離可適當近些,以示尊重和親密,年輕的醫務人員對同齡的異性患者則不宜太近,以免產生誤解。
5 剋制和沉默的原則
醫務人員的態度和舉止,在患者眼裡可能會有特定的含義,如患者可能會把醫務人員的笑臉理解成友好或病情好轉的資訊,可能會因醫務人員眉頭緊皺聯想到自己病情是否惡化。
因此醫務人員必須把握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因不恰當的情感流露傳遞給患者錯誤的訊號。另外,在溝通遇到困難時,也要注意剋制自己,用冷處理,避免矛盾激化。沉默也是一種剋制,在醫患溝通時運用好沉默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當患者或其親屬情緒激動時,以溫和的態度保持沉默,可以讓患者或其親屬有一個調整情緒和整理思緒的時間,但沉默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陷入僵持而無法繼續交流。
6 留有餘地和區分物件的原則
醫務人員在涉及患者病情時,講話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餘地,特別對疑難病危重病者更要注意。
一是不能說得太滿太絕對,如保證治好之類話,即使有十分把握也只能說到八分,否則,一旦發生意外,由於病人及其親屬沒有思想準備,會造成糾紛;
二是不應為了引起病人重視,把病情講得過重,增加病人心理負擔,對治療不利;
三是對某些病,與患者親屬溝通應實話實說,對患者有時則需要“善意的謊言”。醫務人員在溝通交流時,對溝通的物件要有一個基本的評判。如患者性格開朗,大大咧咧,則要提醒重視疾病,不要滿不在乎;如患者性格內向,對病情過於擔心,思想包袱重,則應多鼓勵,增強其信心。另外,對個別缺乏就醫道德的患者或其家屬,則必須有防範的準備,既要認真治療,又要嚴格程式,以防對方鑽空子,故意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