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02320873761
-
2 # 昕晴7687
如果想讓孩子改變記錄,心裡首先需要改變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對於孩子之間的對比會讓孩子有嫉妒心。
“你看人家XXX,又懂禮貌又愛看書,你看看你!”很多家長會用這樣的語言刺激孩子,以為會讓孩子進步,實則在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甚至讓孩子加倍的嫉妒別人。
競爭心理與嫉妒心是有一定關聯的,如果自己的競爭物件比自己優秀或者得到更多的表揚,這時自己的好勝心很可能變成了嫉妒心。同理,自己的同學或者鄰居家孩子經常被自己父母誇讚,那無疑是對孩子相當大的打擊。
-
3 # 勇敢的帆船9G
孩子千萬不能嫉妒,那樣容易引起孩子性格的怪異。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同的。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不一樣。人說十個手指都不能拉成一樣長,何況是人呢?所以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思想,不要去物質上和別人攀比,而要在成績上力爭上游。
家長在孩子面前也少拿孩子比。
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會妒嫉顯然,妒嫉是一種負面情緒,但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瞭解,即使是他們尊敬的爸爸媽媽也會有妒嫉的感受。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當寶寶和爸爸在一起親親熱熱的時候,媽媽也會妒嫉爸爸,但是媽媽不會因此而亂髮脾氣或者感到難過。或者舉出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告訴寶寶自己也有過同樣的心情。比如,當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樣參加跆拳道班的時候,媽媽就告訴他自己小時候也有過同樣的經歷,但是這種情緒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嗎?我上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來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鄰居家的姐姐卻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說多不公平!”這個故事讓虎虎明白原來媽媽也妒嫉。隨後媽媽告訴,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別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須學會接受。
不要過分強調負面的東西孩子會透過觀察大人的做法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方式,因此當你發覺孩子感到嫉妒的時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時,不要過多強調孩子的立場,更不要指責受到妒嫉的物件,否則不但會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緒,還會導致孩子養成動輒歸咎於他人的壞習慣。假如你的孩子發現自己的同桌被邀請參加同學的生日派隊,而自己卻沒有被邀請。這時候我們決不能指責那個過生日的孩子“不夠意思”,而應該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別難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己過生日的時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認識的所有人都請來嗎?這樣,孩子就會理解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而未受邀請,也不會因此而記恨那個過生日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