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636828200768398
-
2 # 虛空中的花朵
每當遇到煩心事,剛好可以藉助這個機會,真正的修心養性。
事事順心的時候,處理問題當然ok,如同一個學生做那些簡單的數學題。難就難在遇到不順心,煩心事的時候,如同一個學生遇到數學難題。
要想使得自己的數學成績更高,不可能只刷那些簡單的題目吧,要做難題。難題做會了,成績就上去了。
修行也是一樣,就是要讓自己學會去面對和處理那些“難題”。
《圓覺經》裡有一句話:“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幻,知道這一切都是幻化的,是假的,就可以出離(不發脾氣)。訓練自己,把外境遇到的無論順心還是不順心的都看到“幻”的一面,多多訓練,就可以了。
-
3 # 二月的栗子
我也如此,平日裡心平氣和,遇到煩心事就心亂如麻、暴躁如雷,開始時不明白,信佛、修心後怎麼沒有一點兒轉變,還如同以往呢?
細思量,覺得還是有轉變的,這種轉變來自於我知道自己“心隨境轉”了,自己看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了。不再像以往傻乎乎的只知道發脾氣和生氣,但不究其內因,內因即是我又生氣了,為何生氣?生氣後該如何解決?
當我發現這個問題時,我不再糾結為什麼遇到糟心事後不能做到平靜如水、淡定依舊,因為累積的習氣使然,怎可能一下改變?
好比鍋底的汙漬,累積了數年數月,我們在清洗時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不可能一下清潔乾淨。但好在我們意識到它髒了,開始擦洗了,總比一直沒有意識到它的髒要好很多。
生而為人,無論信佛與否,無論修心與否,都不會一帆風順,天天興高采烈。但是當你開始相信佛教所說的理論,開始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並且嘗試修這顆遇喜則喜、遇悲則悲的這顆心後,你就會慢慢控制自己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境隨心轉而非心隨境轉。
但並不是說遇到煩心事就不發脾氣、不生氣了,或許在當下還是會生氣,還是會發脾氣,但只是一瞬間,你能控制住這種無用的壞情緒,而是開始直面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這才是因信仰而修心的最終目的。
最後用金剛經中的六個字送給如我們這般,遇事就慌、動氣的人:不驚、不怖、不畏。
-
4 # 餘生唸佛
考試考驗沒過關,是信的不深不堅,道理明白的還不夠透徹,深入經藏,常常聽經聞法,長時燻修,道理真明白了,疑心疑念拔出了,信的就深入了。
回覆列表
認真聽,認真看,多做事,少說話。 師傅說的話用心聽,記住。實在不懂的儘量集中在一起問師傅。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逢年過節給師傅送點東西,不需要多貴重,表心意即可。 日子一長,有感情了,兩人相處就會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