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38687637192728

      李商隱《無題》  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無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情景交融的句子是 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的《無題》四首  ——讀詩札記  田暉東  中國古典詩歌常常靠想象的並列,迭加,以表現關係,表現情態。李商隱的抒情詩,將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他的一些《無題》詩,往往完全拋開了意象間表面的邏輯關係。讀他的詩如不深入底蘊,確是丈二金剛,隨時會碰到攔路虎。然而,這些謎似的詩,以它典麗的語言,複雜的結構,灼熱的感情,放射出謎人的魅力,因而流傳千古。歷代詩評家對那些魅力無窮的《無題》詩,爭論不休,或認為是“半托香奩,以寓感憤”,或者說什麼寓意也沒有,純粹寫愛情。梁啟超先生則認為: “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我理解不著。拆開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講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種新鮮的愉快。”他勸人尊重美的神秘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一種大家的風度。評家們見仁見智,愈是爭論不休,對於義山詩的流傳會有好處。下面就他的《無題》四首,談談感受,以就教於方家。  《無題》四首,似乎與別的單首或雙首《無題》沒有什麼兩樣,實際上這四首詩是相當嚴謹的組合體。它像一首交響樂,在同一主題下分成四個既能各自獨立又能相互關聯的樂章。  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是一首流暢動人,幾乎未用典,幾乎未用曲筆的抒情詩。正因為流暢,很容易引人從字面看問題。不少注家認為這是寫一位女子在害相思,她在思念情人。但思到第七句就講不通了,於是只好作變性手術自比劉郎。其實這首詩是在寫男主人公的相思,他為女主人公孤寂無望地等待自己而痛苦。  一、二句寫夢,說聲來的許諾,只是空話;說聲去,蹤影全無,此時正是月斜了,五更鐘敲響的時候。他設想著情人的心態來責備自己。  三、四句,仍在夢中,情人飄然而至,卻被告知要遠別。遠別之哀,使情人哽咽不已,掙扎不出一聲呼喚;倉促寫成的書信,墨也來不及磨濃。色淡如淚,情深也如淚。  五、六句,夢醒了,看見半籠著金翡翠畫屏的燭光,聞到微微透過圓頂芙蓉帳的麝香;這光影和悶人的香味,使人窒息而惆悵。夢固然是悲傷的,但比這寂寞而窒人的香閨,似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在夢裡,說不定他會飄然而至的。  七、八句,男主人公向難以相見的情人傳遞心聲:“劉郎恨蓬山太遠,我離你比蓬山更遠一萬重。”借用漢武帝劉徹派人去蓬萊求仙的故事來襯托自己的愛情,更顯出一種高貴的格調和詩意。  第一首是第一樂章,寫夢,象徵人生與愛情均像夢一樣,空虛,變換而飄忽不定,但愛的痛苦,對夢的裝點,反而比現實更有詩意。夢醒時只是些華貴而重濁的俗物,擠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男主人公因不能赴約,除了自身的痛苦,還在細細地品味情人的處境和痛苦,想到她含有微詞的心酸,更加上一層負疚感。  雖然第一首詩寫得流暢自然,但結構仍是曲折的,詩的旋律,夢一樣地單純美妙,也像夢一樣變換自如。  閨中人被鎖在深宅帷幕之後,被包裹在金玉之中,只好藉夢來體現相思之苦。男人有相對的自由,離自然較近,卻在清醒時憑想象去相思。這便是第二首《無題》的基調。  其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男主人公(或者說就是詩人自己)獨處時,聽到窗外颯颯東風細雨,又聽到芙蓉塘外的輕雷。儘管雨中的車輪聲不再像雷鳴,且貴人很少在雨中出門,但詩人可以想象這是遠去的車輪聲。坐在這華貴的馬車裡,也可能是位貴夫人,甚至更可能是那位“車走雷聲語未通”的意中人。聽覺連著想象,東風,細雨,芙蓉塘外的輕雷,構成了一幅抒情的憂鬱的,美的意境,此時最好相思。  金蟾齧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金蟾玉虎表面上與東風細雨毫無關係,但呈現出一種神秘,聰明的讀者能被它們吸引,希望從錯亂的搭配中得到一種暗示。反覆吟誦,你會很自然地領會到兩個諧音字;燒香中的“香”,牽絲中的“絲”,諧音暗示著 “相思”,詩人的難言之隱,先瞞住他要瞞住的人,又忍不住向聰明的讀者吐露。再往下追去,很自然會聯想到這是對私情的相思。咬鎖(鼻紐)的金蟾腹內在焚著晚香,這不是一般人家的香閨。曾在此時,男主人公去幽會了。玉虎牽絲是在清晨,正當僕婦或主婦們汲井之時,他安然回來了。這是一次有金蟾玉虎可作見證的秘密,他和情人曾得到過天堂般的快樂。如今只留下相思的苦味。  賈氏窺簾韓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與他的愛情可比肩的,有兩個歷史故事。賈女在簾後窺見美男子韓壽,後發展到偷情;泌妃死後給曹植留枕以示愛的忠貞和遺憾,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層,詩人認為,他的青春年少(人稱義山少俊),他的無與倫比的才情,都可以與韓壽和曹植相比。第三層,從詩的悲涼和惆悵情調看,這是自傷;韓壽與賈女偷情進而成為眷屬,他沒有韓壽那樣的幸運;也沒有曹植那樣的高貴出身和機遇,使《洛神賦》成為愛的聖經,曹植與泌妃的故事,名標青史,成為千載以來讀者心中的偶像。世人並不看重他李義山的少俊和天才,甚至將他的愛情蒙上塵垢,稱他為“狎邪浪子”。活得窩囊,愛得也窩囊。  相思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是警句。不能讓相思同春花開得一樣紅火。燃燒得愈烈,一寸相思將是一寸灰。  相思之苦,並未使嚮往之情泯滅,詩人又燃起新的希望,他再度墜入愛河,於是鼓起勇氣去幽會。“颯颯東風”之句,很自然地過渡到了“含情春畹晚”。  其三  含情春畹晚,  暫見夜闌干。  去見意中人時,已春深日暮。  樓響將登怯,  簾烘欲過難。  聽見自己上樓的腳步聲,感到膽怯,看見室內的燈火,不敢走過去。愛得愈真摯愈感膽怯,這是詩人對愛的尊重。另一方面,詩人的膽怯,也體現在下面兩句。  多羞釵上燕,  真愧鏡中鸞。  意中人釵上玉燕,比他幸運,能同她親近,使詩人惶恐中既羨又羞,孤鸞可以對鏡長鳴,一鳴而絕,以表示它的壯烈的忠貞。詩人自慚形穢,認為即使有鏡可對,也無一鳴而絕的勇氣,因而愧對鏡中鸞鳥。  歸去橫塘晚,  華星送寶鞍。  歸家已晚,美麗而孤寂的星光,伴著他孤獨的鞍馬,乘興而來,悽然離去。欲見未見,合遇良難。希望愈大,失望愈烈,希望與失落的經歷,比沒有希望更叫人難忘。這次失落,誰都怪不上,只怪他自己:自卑感使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歡樂。從環境描繪看,這不是深宮,深宮他是進不去的。也不是民間,平民無此種氣象。倒有幾分象築觀於宮外,帶髮修行的公主家。唐代許多公主自請出家,明為修仙實是追求愛戀自由。史書對此,略有微詞。與義山同時的有八位公主當道士。“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同是水精簾。”這是義山寄女道士的詩,她勸宋氏姐妹同身著素絲羔裘的少俊賞月。詩人明白女道士也是紅塵兒女。當他回想到意中人對他的降臨,也許不會嫌棄,只會感到喜悅時,他是多麼懊悔!  其四  何處哀箏隨急管,  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後同牆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  梁間燕子聞長嘆。  《無題》四首由近體轉到樂府,平韻轉為仄韻,由濃筆重彩的抒情敘事,突轉到白描,由哀憐到悽婉,像交響樂的主題變奏。有骨有肉,暢如流水行雲,哀箏急管,閉塞的長巷,可系烏錐的岸邊垂楊,使傷春者激動。春將去,女將老,老是嫁不出去;而十四歲的溧陽公主,伉麗如花,與夫婿遊園觀景。此情此景,使將老而貧窮的美女,哀慟欲絕,無處訴說,輾轉不眠,直到五更,只有梁間燕子聽到她的長嘆。燕子還能成雙成對,卻比貧女略勝一籌。  這首詩,毫不掩飾自己的不平,明顯地暗示出他的身世。這是徹底的絕望。  前幾首曲曲折折的愛情抒寫,也暗示著對幸福和理想的憧憬,隱隱露出身世之嘆。他的一切的相思,他的愛情,他的希望和失望,他的一切的痛苦,總彙到第四首《無題》,認為一切源於他仕途的失意。與他同窗共學,曾一度手足情深的令狐綯,也許不及詩人少俊而有材,然而年輕輕的綯竟飛黃騰達。為什麼?因為他有個作宰相的父親。他是公主,詩人只是一個貧寒的老女,無人憐愛,只能長嘆於燕巢之下。  這四首詩,與詩人所有抒情詩一樣,語言雅俗相嵌,對比強烈,反差很大。用傳奇,歷史故事,將你帶入一種美的文化氛圍,用奇麗的結構,用真實的生活和心理細節提煉為一串閃光的而厚重的詩行。表面毫不相干,內蘊聯絡綿密。即使你似懂非懂,仍能感到它的美麗,撥動你內心的某根和絃。  形式上,《無題》四首,是有意打破古代組詩的格式。唐代組詩,多以詩體分組,而這四首,《無題》詩體不一,兩首七律,一首五律,一首樂府。它們相互之間,音韻和手法的變化,既不同又和諧統一。質樸和華麗,溫婉與骨力,滯礙和流暢,都由一條感情的紅繩串連一起。有一位選家,竟將這四首詩按詩體分成三處,這太不尊重原意了。  歷代評註家認為義山的詩太苦,有的蔑視,有的詛咒,然而它們並未消亡,仍在人們的責備聲中鮮活有力地流傳下來。有人說,這是因為,他給自己的痛苦披上了華麗的衣裳。這是皮相之說。實際上華麗衣裳裡的痛苦,是從韌性的靈魂中經過發酵而釀成的美酒。痛苦的詩人,在釀造過程中獲得了生活的勇氣,他希望憑據自己的詩歌向廣大的世界,向未來求索知音,求得理解;凡閱讀他的詩歌者,能像他一樣求得內心與外界、個人與時代的平衡,詩化自己的感情,從而增長生活的韌性和力量,方能安慰詩人“碧海青天”之孤寂於萬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adobephotoshopcc無法列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