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是一個為了權力,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氣的主。在神龍政變的時候,為了把父親扶上皇位,他殺掉了韋皇后、安樂公主,一個是他的嬸孃,一個是他的堂妹。

    在先天政變的時候,他為了獨掌大權,殺掉了親姑姑太平公主,這是他昔日的政治夥伴。為了得到軍隊擁護,在馬嵬坡又逼死了自己最愛的女人楊貴妃。

    其實這都不算什麼,唐玄宗為了權力,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而且是一口氣殺三個的那種,就問你服不服氣。

    武惠妃想要把壽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所以給太子李瑛設局。

    唐玄宗的長子李琮打獵的時候毀了容,所以錯過了太子之位。所以唐玄宗的第一個太子是他的次子李瑛。

    開元三年李瑛就被封為了太子,可是唐玄宗是個長壽的皇帝,這就很尷尬了。自古長壽皇帝的太子,都沒什麼好下場。比如說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康熙的太子胤礽等等。

    因此李瑛也別想能撈著什麼好處,他安分守己地做了二十來年太子。等到武惠妃得到唐玄宗寵幸的時候,局面發生了變化。

    武惠妃一口氣給唐玄宗生了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而且唐玄宗的原配王皇后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因此被廢為庶人。武惠妃就儼然成為了後宮最重要的女人。

    得到寵愛的武惠妃,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皇位,所以她必須要對李瑛動點心思才行。當時她的前兩個兒子已經早逝,壽王李瑁是她活著的兒子裡最有出息也是最年長的,因此武惠妃希望把壽王李瑁扶植為太子。

    為此武惠妃便給太子李瑛設了一個局,開元25年,已經做了22年太子的李瑛連同兄弟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被武惠妃召入宮中,理由是宮中有盜賊,讓他們來拿賊。

    等到他們穿著鎧甲帶著士兵入宮以後,武惠妃卻跑到唐玄宗那邊誣告李瑛等三人要造反,而且已經帶著士兵闖入宮中了。

    唐玄宗聯想起了過去一系列政變的往事,心裡完全沒底,徹底相信了武惠妃的話,所以就把這三個人給抓了。

    二十五年,洄復構瑛、瑤、琚與妃之兄薛鏽異謀。惠妃使人詭召太子、二王,曰:“宮中有賊,請介以入。”太子從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帝使中人視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議,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決,乃詔:“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同惡均罪,並廢為庶人;鏽賜死。”---《新唐書》

    此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等三人,都被唐玄宗廢為庶人,不久之後在武惠妃添油加醋之下,這三人都被唐玄宗給賜死了。

    沒辦法,唐朝父子兄弟結仇的政變實在是太多了。

    唐太宗李世民給唐朝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因為他的皇位是篡位得來的。他誅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全家,又逼迫父親李淵退位,這才得到了皇位。

    此後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也打算模仿李世民,選擇帶兵作亂,結果兵敗被李世民廢為庶人囚禁了起來。

    唐高宗李治被自己的老婆給架空了,武則天被自己的兒子李顯給逼迫退位了。唐睿宗李旦的皇位,也是迫於無奈禪讓給了兒子李隆基。

    很顯然唐朝初年的這些皇族之間,關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融洽。他們為了權力可以父子相爭,可以夫妻反目。

    況且唐玄宗本人也經歷了很多政變,他是感同身受的。所以當得知兒子李瑛等三人造反的時候,他似乎想都沒有想,就認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後來唐玄宗的遭遇,的確是印證了這一點。他的乾兒子安祿山,在唐玄宗無比信任的情況下,果然選擇造反。他的親兒子李亨,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提前登基,架空了唐玄宗。

    因此,我們沒辦法說唐玄宗到底有沒有做錯這件事。怪只怪李瑛這個人沒有腦子,穿著甲冑帶兵進入宮中,是個人都會覺得他們在造反。如果唐玄宗沒有及時制止的話,或許一場新的政變還真的就這麼釀成了。

    一件尷尬的事情,讓武惠妃沒有得償所願。

    武惠妃入宮以後,真的是寵冠後宮,太子李瑛的生母趙麗妃瞬間就失去了寵幸。開元14年34歲的趙麗妃去世,太子李瑛從此失去了保護傘。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太子李瑛的地位就已經受到了威脅,因為武惠妃能生啊,生了4個兒子都對李瑛的地位有威脅。

    在李瑛被賜死以後,武惠妃還想著把壽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可惜她的命也薄,可能是因為壞事做多了,因此她在同一年也去世了。

    這麼一來壽王李瑁也就沒有了保護傘,但是這不是他無法成為太子的理由。真正讓壽王李瑁無法成為太子的原因,是楊玉環這個人。

    在武惠妃死了以後,百無聊賴的唐玄宗想起了楊玉環的美色,便想了個辦法把楊玉環給弄到了道觀做道士,沒多久就弄進宮成了楊貴妃。

    始為壽王妃。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聘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帝大悅,遂專房宴,宮中號"娘子",儀體與皇后等。---《新唐書》

    父親搶了兒子的老婆,還是明媒正娶的正妻,這在唐朝也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了。因此李瑁心裡當然很不爽,可惜哥哥李瑛等人的例子在這裡,他只能選擇接受。估計武惠妃知道了,得再死一次。

    因此可以斷定,自從唐玄宗納了楊貴妃以後,李瑁就跟太子之位徹底絕緣了。因為唐玄宗擔心以後李瑁會打擊報復自己,這就得不償失了。

    總結:李瑛的死,也怪他自己沒腦子。

    李瑛這個太子是做得太安逸了,周圍又沒什麼文臣武將指點他,趙麗妃的外戚勢力也不大,因此李瑛根本就屬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既然如此,這件事也只有李瑛和李瑤、李琚三兄弟在策劃這件事。他們認為法不責眾,帶兵入宮是權宜之計,所以才會大膽這麼做。

    可是他們忘記了自己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可不會憐惜三個兒子的性命,相比較而言,還是權力重要得多。畢竟兒子可以再生,可權力丟了就很難回來了。唐玄宗有37個兒子和29個女兒,殺了3個他真的不心疼。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 2 # 中孚鑑

    而沒過多久,他們三人不僅皆被廢為庶人,而且又都被賜死。而在民間人們則知道他們三人是冤枉的,他們三人則被稱為三庶人。

    那唐玄宗一日殺三子,是什麼原因呢?

    但是李瑛的太子之位不廢、不除去李瑛,李瑁就不能做太子。當時不僅有太子,還有光王、鄂王是競爭對手,所以武惠妃就誣陷攻擊他們三人,說他們兵變作亂,

    自來皇權之爭是殘酷的,不管是父子、還是兄弟,李隆基做了皇帝多年,他很在意這個皇位,同時李隆基曾經經歷了不止一次的兵變之事,所以李隆基對兵變是深痛欲絕的。

    所以當武惠妃說他們三人兵變已經殺到宮中時,這已經對唐玄宗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唐玄宗為了皇位,所以就導致他三個孩子的悲慘結局,當然後來在唐肅宗為帝后,李瑛的太子之位則得以恢復。

  • 3 # 伊耆角木

    這可不是傳言,而是真實的歷史,被稱為“三庶人”事件。三個皇子一日被殺,因為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容不下他們。

    玄宗果然大怒,準備廢掉三人,但被時任中書令(首席宰相)的張九齡阻攔。他堅持認為三個皇子沒有大錯,斷不能聽信後宮之言廢立儲君,動搖國本。加上武惠妃走了一步昏招,居然派人去找張九齡表示只要幫忙廢太子就能長保富貴。張九齡怒斥來使,還將此事原原本本告訴了玄宗,玄宗對武惠妃的行為大為不滿。第一次廢黜太子計劃不了了之。

    但是,到了開元二十五年四月,局勢發生了變化。張九齡在政治鬥爭中敗給了同在宰相班子中的奸相李林甫。李林甫取代張九齡成為首席宰相,並設計將張九齡逐出京城。而李林甫當年謀求入相時就走了武惠妃的門路,自然投桃報李,願意幫助武惠妃的兒子李瑁奪下太子之位,並且希望由此獲得“定策之功”,從而永保權勢。

  • 4 # 筱原123

    當年看電視連續劇《唐明皇》印象深刻,發覺唐朝的皇帝特別愛屋及烏。唐高宗時期,蕭淑妃寵冠後宮,她的孩子就是李治最寵愛的孩子,隨著武則天進宮,蕭淑妃失寵,李治似乎忘記了這也是他的孩子。蕭淑妃的兒子許王李素節被一貶再貶,並且李治下了一道聖旨說李素節疾病纏身沒事就不要進宮了,事實上李素節身體好得很,武則天稱帝后被賜死。蕭淑妃的兩個女兒被幽禁在掖庭,年過三十還沒有嫁人。幸得李弘看到,向父皇求情才為她們完婚。

    到唐玄宗時期,同樣的故事重演。史載,唐玄宗長子因為小時候打獵被野獸抓傷了臉,二兒子李瑛之母趙麗妃當時特別受寵,因此,李瑛就被立為太子。

    然而,好景不長,武惠妃進宮後很快就成了後宮專寵,趙麗妃則色衰愛馳,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孫侄女,遺傳了武則天的美麗、聰明、及多疑與陰狠。她先用盡手段,扳倒王皇后,謀取皇后之位,因朝臣激烈反對而做罷,又想立自己的兒子李瑁為太子。她的女兒咸宜公主嫁給楊洄,據史載:楊洄與武惠妃同謀,陷害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唐玄宗於開元二十五年,將這三個兒子廢為庶人,隨後又賜死於城東驛。李瑛當太子二十多年了,從來沒出過什麼大錯,李瑤和李琚更是以學識著稱,三個人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時人多為之惋惜。

    武惠妃雖然狠毒,但是心理因素不過關,多次見到他們的鬼魂,因此害怕成疾,大病不起,最終驚嚇而死。

    武惠妃百般算計終究成空,誰想到最後唐玄宗又看上娶了李瑁的媳婦,就是楊貴妃了,李瑁更與皇位無望了!

  • 5 # 摯守靜篤

    歷史上確有此事,被殺的是廢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及光王李琚三人。三人的死確為人所陷害,實在冤枉。

    有歷史及前人詩文為據:

    唐劉肅的《大唐新語 懲戒》記載:李林甫秉政,陰中計於武妃,將立其子以自固,武妃亦結之,及先黜九齡,而廢太子。太子同鄂王瑤、光王琚同日並命,海內痛之,號為三庶“宋代的詩人楊萬里在《涪溪賦》中說:觀其一過不父,日殺三庶,其人紀有不斁矣夫。

    下面就聽我慢慢的給你詳細道來。

    母親趙麗妃失寵後去世,太子位險被替換

    李瑛好不容易做了太子,本以為可以順當的等著繼位,可是太不遂人願,武惠妃也就是武則天的侄孫女進宮了。這武惠妃有其姑祖母的遺風,很快就為皇帝所寵愛,趙麗妃色衰失寵。到開元十四年的時候,趙麗妃死了。這下問題嚴重了,沒有了親媽,太子地位就有點危險了。問題是還有更嚴重的,武惠妃所王皇后給扳倒了,而她成為了皇后的最大人選。

    可能有人這時要說,武惠妃當她的皇后和李瑛的太子有什麼關係。關健是武惠妃雖然運氣差,前面生了三個兒子都死了,但他的第四個兒子李瑁卻活得好好的,現在已經七歲了。如果武惠妃當了皇后,按照“立嫡以長”的規矩,那是不是該李瑁來當太子啊。不換太子的話,皇后的兒子不是太子,這又顯得不適當啊——也就是說,只要武惠妃一當皇后,李瑛就應該為她的兒子讓出太子的位置。

    還好,有大臣來幫他說話了,既然已經有太子了,再立有兒子的妃子很不好。這時玄宗頭腦還算清醒,於是放棄了要立武惠妃為皇后的想法。

    武惠妃設計陷害,宰相李林甫推波助瀾,三兄弟無端被殺

    武惠妃到手的鴨子飛了,自然是很不爽了。於是想盡辦法想要排除這攔路石,箇中細節我們就不一一道來了,我們說最後一次啊。

    有一天晚上,這武惠妃叫人對太子李瑛說,皇宮裡有盜賊,威脅到皇帝的安全,皇帝讓他趕快帶兵去護駕。這李瑛早就發覺自己的太子位不太穩了,一聽有這想好的討好皇上的機會,那是連忙叫上李瑤和李琚(這兩人才是最冤)帶著自己手下的人馬就奔皇宮去了。

    到了皇宮,武惠妃一見大喜,裝得很緊張,大叫說太子要謀反,帶人殺過來了。玄宗本就有立武惠妃為後,廢太子之心,馬上就把三兄弟給抓了起來。

    當然,玄宗還是有些猶豫的,就找首席宰相李林甫商量這事。這老奸巨滑的李林甫說:唉啊皇上啊,這是你的家事,我們這些當大臣的就不好多說什麼,您就按您自己的意思辦吧。玄宗聽了一想,是這樣啊。於是也不和其他大臣商量了,直接就把這三兄弟廢成了庶人。又隔了十五天,乾脆把三兄弟賜死在長安城東面的驛站裡,免得新太子上任朝中不太平。

    李瑛就是歷朝歷代都在發生的皇儲之位爭奪的犧牲品,只不過確實死得很冤,你說是不是啊。

  • 6 # 常棣tandy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冬十月,據說洛陽宮中“有怪”(迷信的鬼怪),唐玄宗與武惠妃提前四個月返回長安。而圍繞著立壽王為皇太子,展開了激烈的宮闈內爭。

    一、事件背景

    壽王宅是著名的“十王宅”(後亦稱十六王宅)之一,位於長安朱雀街東第五街安國寺東邊。原來,唐玄宗即位初,諸皇子年幼,養在內宮。後來,長大了,雖兼有各種名目的職位,但只是“遙領”而已,從不出遷外藩。大約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乃於安國寺東附苑城同為大宅,分院居,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於夾城中起居,每日家令進膳。又引詞學工書之人入教,謂之侍讀。”

    十王,即慶王、忠王、棣王、鄂王、榮王、儀王、光王、潁王、永王、濟王。不久,壽王、盛王、陳王、豐王、恆王、涼王等又就封入內宅,所以又稱“十六宅”。這裡是皇子諸王的聚居地,所謂“十”或者“十六”,,“蓋舉全數”。後來,諸王添了兒子,“又於十宅外接百孫院”。“十王宅”每院宮人四百,百孫院亦有三四十人。

    然而,“十王宅”絕非世外桃源,太子與諸皇子之間的爭權奪利,在這裡掀起了驚濤駭浪。皇太子李瑛與壽王李瑁,就是彼此對立的關鍵人物。

    早在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十二月辛已,李瑛(當時叫嗣謙)就被立為皇太子。他是玄宗的次子,生於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母親是趙麗妃。為什麼立次子為皇太子呢?因為王皇后沒有兒子,長子直的生母劉華妃不甚得寵,而趙麗妃以“善歌舞”得幸,因此,“以母寵而立其子”,太子便是嗣謙了。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二月,皇太子改名為李瑛。

    隨著武惠妃的日益寵幸,趙麗妃漸漸地失寵,後來默然地亡故了。“母寵衰則子愛弛”,皇太子的地位發生了動搖。而“惠妃之子壽王瑁,鍾愛非諸子所比。”事實上居於皇后地位的武惠妃,在宰臣李林甫的支援下,趁玄宗“鍾愛”壽王之機,力圖改立壽王為皇太子。

    但在唐玄宗第五次東巡期間,廢立太子的陰謀尚在策劃之中,還沒有演化為公開的爭鬥。

    廢太子瑛的初次交鋒,發生在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即返回長安不久。史載:“太子與(李)瑤、(李)琚會於內第,各以母失職有怨望語。”所謂“內第”,胡三省注云:時太子、諸王皆居禁中。”“十王宅”也屬禁中的範圍,故又稱“內第”。李瑤,即玄宗第五個兒子,封為鄂王,生母是皇甫德儀。李琚,即玄宗第八個兒子,封為光王,生母是劉才人。在諸皇子中,要算李瑤與李琚最有學識了,“同居內宅,最相愛押。

    ”尤其是李琚,“有才力,善騎射。初封甚善,玄宗愛之。”但是,由於他們生母漸遭疏薄,就與太子瑛一道在“內宅”裡發牢騷。誰知武惠妃獲悉此事,便派女婿楊洄去偵察。“(楊)洄希惠妃之旨,規利於己,日求其短,譜於惠妃。”武惠妃向玄宗泣訴,說什麼“太子結黨”,企圖謀害“妾母子”,甚至“指斥”皇帝陛下。玄宗一聽,不禁大怒,就與宰相們商議廢黜太子與鄂王、光王。

    這時,中書令張九齡嚴正地指出:“陛下纂嗣鴻業,將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離深宮,日受聖訓。今天下之人,皆慶陛下享國日久,子孫蕃育,不聞有過,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惟陛下患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還援引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以及隋文帝的歷史教訓,說明輕率廢太子,就會有“失天下”的危險。“今太子既長無過,二王又賢,臣待罪左右,敢不詳悉。”慷慨陳辭,使玄宗無法對答!

    緊接著,武惠妃耍弄收買花招,密派宮奴牛貴兒對張九齡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授,宰相可長處。”張九齡怒斥牛貴兒並向唐玄宗作了彙報。玄宗為九齡的忠實正直所感動,廢立太子的風波暫時停息了。

    由上可見,宮闈隱秘之中,包含著爭寵的激烈鬥爭。在得寵與非寵、或者寵而復失之間都會產生種種怨恨情緒,從後宮嬪妃波及太子諸王,波及外廷大臣。為了各自的地位、權勢、利益、前途以及家族集團的興隆,彼此勾鬥,不擇手段。

    顯然,這是政治上昏暗的突出表現,發生在“開元之治”由中期到晚期的轉折之際,決不是偶然的。作為維護“開元之治”的最後一位重臣,張九齡挺身而出,反對廢黜太子,極力避免出現天下動亂的政治局面。

    二、一日殺三子的悲劇

    張九齡的努力,最後還是失敗了。他本人也被扣上“阿黨”的罪名,丟了宰相之職。“願盡力保護壽王”的李林甫,當上了中書令,這就為廢太子瑛創造了重要的條件。“李林甫專國,數稱壽王美,以搖妃意,妃果德之。”一場廢立太子的新風波又來臨了。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武惠妃又指使女婿楊洄誣陷太子,說瑛、瑤、據三兄弟以及太子妃之兄薛鏽潛構“異謀”。什麼叫“異謀”?就是指造反,企圖發動宮廷政變。

    據《新唐書》記載,武惠妃使人詭召太子、鄂王、光王,曰:“宮中有賊,請介以人。”太子等從之,被甲入宮。惠妃立刻向玄宗報告:“太子、二王謀反,甲而來。玄宗派宦官去看,“如言”,果然如此。

    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等不相信有那麼一回事,認為“瑛等與惠妃相猜忌已久,雖承妃言,豈肯被甲入宮!”的確,太子等被甲入宮,決不是事實,但當時唐玄宗肯定認為皇太子等有策劃宮廷兵變的圖謀。

    如果說,五個多月前太子等“指斥至尊”,僅僅言論上怨恨,尚可寬恕,那麼,潛構“異謀”,蓄謀兵變,就絕對不能容許的了。因此,玄宗立即召集宰相商議,準備廢黜太子。這時,張九齡已被貶為荊州長史,再也沒有人敢為太子申辯了。

    中書令李林甫乘機說:“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言下之意,照皇帝的處決就是了。於是,四月乙丑日,玄宗派宦官宜制於宮中,廢瑛、瑤、琚為庶人,流薛鏽於邊遠荒地。“於宮中廢之,用李林甫家事之言也。”所謂“家事”,卻並沒有多一絲一毫的溫情脈脈色彩!

    大概由於武惠妃與李林甫的繼續挑撥,“庶人”李瑛、李瑤、李琚賜死於長安城東驛,薛鏽賜死於藍田。玄宗一日賜死三子,可謂冷酷。

    第二天(丙寅),太子舅家趙氏、妃家薛氏、李瑤舅家皇甫氏坐流貶者數十人,株連甚眾。“家事”如此嚴懲不貸,足見唐玄宗對事態的估量是何等的嚴重!

    廢殺太子瑛,固然出於武惠妃與李林甫的勾結誣陷,但最終還是由唐玄宗決定的。自即位以來,如何防止宮廷“禍變”,始終是最敏感的問題,反映了專制帝王的特殊心態。先前,害怕過功臣“禍變”,擔心過兄弟諸王“禍變”,後來,一一妥善地解決了。如今,太子與諸皇子也居然敢蓄謀“禍變”,怎麼不暴跳如雷呢?

    問題在於玄宗輕信讒言,沒有查一查事實。瑛、瑤、琚三兄弟因母失寵而憤憤不平,他們暗中相聚,互訴不滿,這是事實。但是這三人小集團完全是孤單的,既無生氣,也無力量,決不可能走上宮廷政變的道路。

    張九齡被罷免後,他們失去了宰相的支援,深感自身岌岌可危,很有可能,他們也策劃過反對武惠妃與李林甫的某些辦法,當然,“被甲入宮”是子虛烏有的事。唐玄宗沒有弄清真相,就在寵妃與奸臣的挑撥之下,製造了一日殺三親子的大冤案。

    宋代史學家歐陽修評論說:“明皇一日殺三庶人,昏蔽甚矣。”的確,廢殺太子瑛等,是唐玄宗政治上昏庸的表現,標誌玄宗由“明”趨“昏”的變化。歷史上昏庸君主往往製造冤案,玄宗也是如此。玄宗嘗白:“自即位已來,未嘗殺一不辜。”而偏聽讒言,“一日殺三庶人”,不亦惑乎?

    而那位得寵的武惠妃也最終未能看到自己兒子作為太子。也許是壞事做太多,她於不久也去世了!而壽王在被玄宗奪了妻子——楊貴妃後,也就淡出了歷史記載,直到自己死也未能被立為太子。

    (正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知某商品的價格即將下跌,仍然將其賣給客戶,行為是道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