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維手機攝影
-
2 # 使用者3947426186095
《孔乙己》層次劃分如下:
第一部分(第 1—3 節)寫孔乙己活動的典型環境——魯鎮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第 4—13 節)寫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慘遭遇,揭示其社會根源。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窮困潦倒。
2.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度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篇幅不長,但卻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孔乙己是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眾人的鬨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這種鬨笑是麻木的笑,這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
一面是悲慘的遭遇和傷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淚,而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就更加深刻了。
歷史背景
19世紀末期,清朝政府腐敗,民不聊生,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仍在盛行。少數讀書人爬上統治地位,但大多數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這樣一個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稱帝,復辟勢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竊奪。“五四”運動前後,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處於昏沉、麻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