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吖梨淡淡

      詩句頸聯“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寫“海”。運用典故“魯叟”指孔子。孔子曾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內無法實行,坐上木筏子飄洋過海,也許能夠實行吧!蘇軾也提出過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屢受打擊,最終被流放到海南島。在海南島,“飲食不具,藥石無有”,儘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傳播文化的工作;但作為“罪人”,是不可能談得上“行道”的。此時渡海北歸,回想多年來的苦難歷程,就發出了“空餘魯叟乘桴意”的感慨。

    這句詩運用典故包含的意思是:在內地,他和孔子同樣是“道不行”。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卻沒去成;他雖然去了,並且在那裡呆了好幾年,可是當他離開那兒渡海北歸的時候,卻並沒有什麼“行道”的實績值得他自慰,只不過空有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還留在胸中罷了。

    這句詩巧妙地用典故以寥寥數字就概括了曲折的事,抒發了詩人複雜的感情;“乘桴”一詞,又準確地表現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軒轅”即黃帝,黃帝奏樂,見《莊子·天運》:“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蘇軾用這個典,以黃帝奏咸池之樂形容大海波濤之聲,與“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說“如聽軒轅奏樂聲”,卻說“粗識軒轅奏樂聲”,就使人聯想到蘇軾的種種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動。就是說:那“軒轅奏樂聲”,他是領教過的;那“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他是親身經歷、領會很深的。“粗識”的“粗”,不過是一種詼諧的說法,口裡說“粗識”,其實是“熟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氫氧化鋁怎麼產生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