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春山談天下

    木叔想到了和之前一個日本朋友聊天的內容。他年紀不小了,在日本和中國都有商業往來,因此看問題還算比較客觀,至少表面上如此。記得木叔也問過類似的問題給他,他開玩笑說,這可能算是一種“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當然也是笑談,但不過從這個思路似乎也能理解一二。

    所謂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簡而言之,是說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對傷害自己的人抱有一種同情甚至支援的態度,而且對傷害自己的人不反抗,逆來順受,甚至幫助它。這是一種社會心理學範疇的概念和所謂醫學上的症狀。用在國際關係不一定恰當。但木叔一直有個立場,那就是國際關係本質也是人際關係,至少與人際關係可以類比,因此在人類社會的這種症狀,似乎也可以用在國際關係上。

    日本和美國的關係可能也能套用這個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美國對日本有過巨大的傷害,但是很多日本人對美國給日本提供過的保護也感激涕零,比如沒有讓蘇聯肢解日本的企圖得逞,同時沒有讓蘇聯和北韓等國對日本發動新的打擊和侵略,日本反而透過戰爭間隙發展了自己的工業,並且美國的保護下讓日本不用佔用大規模財政預算髮展軍事,將其用到了經濟和民生領域,讓日本戰後經濟迅速復甦,20年後就騰飛起來,後來躋身全球經濟第二創造了必要的基礎。

    況且在美國佔領日本時期或者說美國管制日本時期,本質上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政治管理環境,日本的內政外交完全聽命於美國,不能有任何自主行為,這也類似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產生的封閉環境。

    其實這種看法只是一家之言。本質日本和美國之間還是有著巨大共同利益的,這種現實利益要遠比幾十年前的歷史恩怨更有價值。一旦有一天這種現實價值小於歷史恩怨的話,雙方關係的破裂可能性就會急劇增大。

  • 2 # 知鴉
    △左為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右為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一個現代化轉型和價值觀的問題。

    如果從狹隘的民族主義價值觀出發,那麼這個問題的回答無疑是,“你傷害了我,我也要報復你”,那麼日本人真的應該記仇。但這明顯經不起追問,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一開始並不是美華人打日本人,而是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國只不過是正當防禦和反擊罷了。一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和一個自由主義的美國,到底哪個才是戰爭的罪魁禍首?答案很明顯。

    △圖為日本偷襲珍珠港

    從現代文明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出發,這個問題就不應該那麼膚淺地回答。

    二戰前的日本,經歷了19世紀的明治維新,其間頒佈了《大日本帝國憲法》,開設國會,建立君主立憲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這部憲法仍然具有強烈的專制主義色彩,天皇權力過大,議會形同虛設,日本國民並沒有獲得真正的民主權利。經濟方面,扶植帶封建性的財閥和地主,土地兼併嚴重;軍事方面,學習德國的軍隊編制和訓練方法;教育方面,灌輸的是武士道、忠君愛國等思想,強制民眾絕對服從天皇。這一切,逐漸演化為極端民族主義和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可以說,明治維新是很不徹底的改革,日本並未因此真正實現現代化文明。和德國一樣,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給亞洲各國帶來了深重災難。

    而美國是一個自由、民主、憲政、法治的現代國家,美國國民具有實實在在的個人權利。經過慘烈的二戰,無論是在歐洲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 美國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如果單方面說美華人炸死日本人,是十分偏頗的。而且戰後的日本得以重建,得歸功於美國的全新改造。日本投降後,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進駐東京,對這個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主持起草了日本憲法樣本,後來成為《和平憲法》,保障了日本國民的基本權利。將天皇拉下神壇,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內閣制,日本成為名副其實的君主立憲國家。經濟方面,整頓壟斷財閥,拆毀軍國主義的經濟支柱,將土地還給農民;教育方面,實行新式教育,摒棄極端民族主義理念;文化方面,引入自由、民主、平等的觀念,幫助日本人建立現代文明價值觀,等等。

    △圖為美國自由女神像

    總之,由於麥克阿瑟大刀闊斧的改革,日本戰後完成了明治維新時期未能實現的現代化轉型,成為真正的現代化國家。日本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後來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日本和美國從此站在了同一陣線。日本人還記仇嗎?麥克阿瑟在1951年離開日本時,30萬日本民眾自發前來送行,甚至有人掩面痛哭。你說是為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