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6974中國紅

    1405年成祖遣鄭和第一次下西洋。1443年鄭和船隊第七次下西洋返國。

    1449年明英宗親征瓦刺,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1523年倭寇擾華,明罷市舶。1553年葡萄牙人佔據澳門。

    1564年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倭寇之患。1592年日本侵略北韓,明出兵援朝,七年中日北韓之役開始。

  • 2 # 使用者5119196148852


    (1)鄭和下西洋:從1405~1433年航海7次,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係。

    (2)戚繼光抗倭: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盜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形成倭患,從1555~1565年,戚繼光成功地平定了倭患。

    (3)與歐洲的往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歐洲殖民活動的開始,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佔澳門;二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 3 # 中原曉晨

    明朝對外交往,可以說這麼幾個事:

    第一,首推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雖然對國力損耗較大,但確實彰顯了國威!但因為統治者變態的心理,所以,導致這個事很難堅持下去!

    第二,中國援助北韓抗擊日本侵略。

    這場戰爭,中國取得勝利,體現了中國依然是東亞霸主,有利於地區和平。

    第三,中國允許外國傳教士來華傳教。這個是難能可貴的,有利於中外交流。

  • 4 # 家有王老師

    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對外交往最頻繁的時期。

    1.鄭和下西洋。從明成祖永樂年到明宣宗宣德年,宦官鄭和七次奉命下海到西洋,最遠到達東非海岸,攜帶絲綢、茶葉、瓷器與東南亞的各國進行貿易,換回了香料、象牙和藥材,增進了中國與南亞和東非各國的貿易往來。

    2.派使臣出使各國。派吏部員外郎陳子魯出使吐魯番、撒馬兒罕、火州等西域18國,加強了中國與西亞國家的政治經濟往來,體現了永樂時期中國的強盛,為中國走向世界準備了條件。

    3.援朝抗日。明萬曆20年,日本豐臣秀吉統一全國並對外擴張,派兵入侵北韓,朝國王逃避義州並向中國求援。明朝派兵入朝抗日,中朝海軍大敗日軍;萬曆26年日本再次入侵北韓,次年豐臣秀吉病死,中朝聯軍再次打敗日本,取得了北韓壬辰衛國戰爭勝利。

    提到明朝的對外交往,不少人會不假思索地想起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傳奇故事。其實,除了海洋之外,明朝政府還曾經派出了一批以傅安為首的外交團隊開拓陸上通道,出使西域的帖木兒帝國。更不為人所知的是,這個明朝的外交使團因為政治原因被困於帖木兒帝國十二年之久,在這一過程中,傅安等人堅貞不屈,不僅成為了明代的“蘇武”,甚至還“被迫”遊歷了包括中亞、西亞在內的大片西域土地。

    這段奇特的歷史,今日卻淹沒在了塵封的故紙堆中。

    圖/明朝出使西域的傅安

    01 扮豬吃虎的帖木兒帝國

    洪武初年,突厥化蒙古貴族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在察合臺帝國的殘軀上崛起。公元1387-1394年,定都於中亞古城撒馬爾罕的帖木兒帝國派遣使者嚮明朝“稱臣納貢”,用駱駝與名馬為禮物向東方剛剛出現的明帝國表示極其友好的態度。

    之所以嚮明朝表示友好,一是因為當時帖木兒帝國正在進行對波斯、阿富汗與花剌子模等地的征服戰爭,尤其是1388-1394年間,帖木兒與北方的欽察汗國進行兩次大規模戰爭。為了防止兩面受敵,故而嚮明朝表示和平友好,二來也是對東方內地刺探軍情,也為後來的軍事擴張作準備。

    自認為萬國來朝的朱元璋表示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在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派遣“給事中傅安攜璽書布帛以報之”。這支使團自酒泉出嘉峪關,走吐魯番一線進入北疆後,從伊犁河流域進入中亞,最後於次年冬天達到撒馬爾罕的帖木兒宮帳。

    02 被扣留的使團與被迫的旅行

    就在傅安從中原到達中亞的同時,帖木兒也在當年恰好完成了對東歐欽察汗國的戰爭,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成為了中亞與西亞地區內最強大的國家,可謂是勢力滔天。

    圖/帖木兒帝國

    得勝而歸的帖木兒自然不想對這個東方的使者假以辭色,“驕偌不順命,謂中國去我遠,天於何如我何也”,對反覆宣傳明朝恩諭與國威的傅安“負固不服”,乃至於“諷安使降”。對於帖木兒本人的勸降,熟讀史書的傅安心中有著“天地君親師”的儒家道義,自然不會屈服,甚至在撒馬爾罕的宮廷上義正言辭地說道:“吾天朝使臣,可從汝反邪!"

    圖/帖木兒帝國近衛

    具有民族氣節的傅安反而激起了帖木兒的興趣,於是便強迫傅安一行人從“小安西至討落思(大不里士),安又西至乙忍不罕(伊斯法罕),又南至失帆思(設拉子),還至黑普諸城(阿富汗的赫拉特城),周行萬數幹餘里,意圖用浩渺的國土來讓傅安等人畏懼臣服。

    結果,見過大世面的傅安自然“始終不屈節氣”,帖木兒惱羞成怒,竟然無理扣留了明朝的整個使團,這一扣,便是十二年。

    03 歸來

    公元1404年,征服了奧斯曼帝國的帖木兒成為了亞州西部最為強大的帝國。此時,志得意滿的帖木兒竟然開始籌備“征服中國”,大軍齊集在沙赫普黑亞到薩烏蘭的錫爾河一線上集結,並於1405(永樂三年)年出兵東向,使中國皈依回教。然而,這位躊躇滿志的君王的軍隊剛向北渡過錫爾河不久,帖木兒本人就死於訛答刺(哈薩克奇姆肯特),這場東征中國的鬧劇也就宣佈告終。

    圖/帖木兒軍隊

    帖木兒死後,國中發生內亂,在其孫哈里嗣位後,不願再結怨於明朝,乃遣使“送安等並貢方物”。這樣,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在度過了羈留異國他鄉長達13年之後,傅安一行回到京師。史載:“初安之使西域,方壯齡。比歸,鬚眉盡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監劉帷皆物故。官軍千五百人,而生還者十有七人而已。”

    隨後的20年間,傅安又兩次出使哈烈(阿富汗西北),三次出使亦失巴里(新疆伊犁),終其生六次出使西域,為明朝在西域地區朝貢體系的構建立下了汗馬功勞。

    終永樂之世,“有20個代表使團來自撒馬兒罕和哈烈,32個使節來自中亞其他城鎮,4個使團來自哈密綠洲西北部附近。”傅安在西域的經歷至今令人神往,其堪比漢代蘇武牧羊匈奴十九年的豐功偉績,也堪比鄭和七下西洋的宏偉史詩,是不應該為世人遺忘的傳奇故事。

    圖/蘇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頭髮細軟適合的髮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