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走與寫作
-
2 # 一憶一
經常回聽到人們常說的“天下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難以相處的了。但是結合後面的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就不難理解其實這句話人與人相處的一種方式。
《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其實這句話也是一則諺語。如果要理解在這話的本質意思就不得不去結合歷史的語境,把握作者想表達的真實意圖。其實不難理解在這句話裡大家分歧最大的應該是“女子”和“小人”先說下“小人”小人這個詞有很多意思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舊時男子對地位高於己者自稱的謙詞,四指對平輩自稱的謙詞,五指古時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輩的人。也是在不同的環境下意思就截然不同了,一般情況下小人指的就是專指喜歡做些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之類的人,也就是說小人就是不走正道,卑鄙的人,當然古人也自稱小人,小人在古代亦稱“鄙人”,稱呼對方為“大人”,“老爺”,“掌櫃”。這個電視劇裡也經常能看到的橋段。
那麼在這句話裡,孔子說的“小人”指的是什麼呢!後半句其實已經給瞭解釋了,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古文中,時常看到小人和君子對稱。結合全句來看其實大致的意思小人就是思想行為不能突破"得失"的人。論語裡寫道過這樣一句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他們的缺點(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那麼,再去理解這句話裡的女子:並非泛指女性,特指“人主”所寵幸的身邊人。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其實也是很強烈的,但這裡並非指的是女性。結合當時的背景,滿懷信心的孔子,卻在衛國再一次受到冷遇,感到心寒和無奈的孔子,只好離開衛國,臨走前嘆息道: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就不難理解,其實意思就是說:人主”要管理好國、家,務必注意防範和駕馭身邊的“女子與小人”。
-
3 # 自由如風安然寧靜
今天聊聊偉大的孔子的名言,‘天下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到底指何意?二千多年來,各有各的解釋,很難得出真正的單一結論。不過,從他們的討論中,從時間的不同中,理解也不同。今天,就談談我的理解。
孔子是聖人,出的言行舉止,對我們後人有很大的影響,他為人民表率,必須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嚴謹、莊重的態度。出的言語、名句、名章,才受大眾歡迎。
一個國家出的政令,不能朝出暮改,一就一、二就二,不能出差錯,結合人民而出政令,讓人民安定生活。
從出的政令中,有的政令誰都難做到百分之百為所有人民平等,明智的聖人只能選擇對多人利益的一方去施行;利少的一方,一般會有不同的民議。
孔子這句話的女人就是我們普羅大眾的女人。小人是我們人民群眾。孔子的小人並不是今天我們說的,做壞事的小人,而是指人民百姓。
君子和小人是孔子常用到的名字。孔子時期的君子是諸侯王,才稱君子,比天子低一級。
女人的性格,女人心靈手巧,話多也是多數女人的特點。
近之則不遜,不遜:是不禮貌、不謙讓。但我們不能這樣直接譯,表不出孔子的意思。不謙讓就是有躁動,有話說。
我們不能把它譯為不禮貌,從孔子的言論,我們知道,說的是大道理,有規有章,嚴謹、表裡如一,莊重。又從女人和我們百姓去考濾,是不分彼此、不分你我、快快樂樂、有時爭個高下、圖個開心,比較隨和。
不遜行動上,女人和百姓少有打人和小動作,理論上說不上不遜。能讓天下女人和百姓都不遜的只有口舌了,就是說話多。
女人和百姓說話多、嘮嘮叨叨,就形成了和孔子的莊重、嚴謹、表裡如一相反,所以,這個近之則不遜,今天我們理解為近之嘮嘮叨叨、話言多。並不是不禮貌,要分清楚、分明白。走近女人和百姓,會這聊聊、那說說,嘮嘮家常,說說人情世故。由於話多,有時,不加以深思細慮就說,形成口不對心,聖人就會說不遜,這是無心的不遜,現代,我們不能用不遜來說女人和百姓,要實事求是。
遠之則怨,遠之則怨,為何會這樣,遠之則怨。其實很簡單,是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遠離女人,女人的心理上多少會有點慌。女人的天性話多,話多必定想法多,這想想說說、那想想嘮嘮,人們常說多思傷身,怒勝思。人們想多了,就發怒一下子,身心自然會平衡,就不會傷身。思傷脾出自《黃帝內經》,怒勝思,怒會把思慮壓下、達到身心自然平衡。這個怨帶有怒在裡面,所以,女人想多、思慮多了,自身平衡的身體生理需要,自身調理、達到身體安康。
遠離女人,女人心慌加上多思慮,必要地發下怒火,怨這罵那的發下怒火,身心就平衡,身體健康。能讓女人怨,說明女人過分地思慮,過分去想念,形成怨來取得身心平衡。估計百姓也一樣。
天下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養:有養精蓄銳,養成好的習慣。要養好必要靜養,靜心休養、休養生息。難養:這裡是難靜養。
從這句話表明孔子不是很懂女人,我估計他想說天下唯女人與小人為難以理喻,難養不是難養吃。從下面補充的句語,我們就能明白,是指說話,不遜和怨都有表示說話之意在裡面。並不是指馴養、吃養的養,是指說話,躁動。
反過來想,如果女人和百姓都謙遜和不怨,那女人和百姓全都是聖人了。
孔子的“天下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不遜和怨:都能感到有語言,即說話。人們常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證明女人能說會道,這是女人的天性。
養、近、遠:有遠不遠、近不近,有上不上、下不下之意。孔子的意思有,靜:不能沉默是金,說:不能滔滔雄辯,或者一飛沖天,說的是沒章沒法的小道理。女人和我們百姓要什麼大道理吖!嘻嘻哈哈開心快樂,這說說,那道道打發時間,不需要什麼章法。喜歡鬧鬧,不喜歡怨幾句,弄個心理平衡,這就是女人和我們百姓的生活。
孔子用他標準來衡量女人和我們百姓,他是大道理,我們是小道理,是合不上的。
我們今天要譯為:天下唯女人和百姓為難得沉默是金,近之則不會沉靜,遠之則愛之切。
孔子是我們的大聖人,一生貢獻在教育、學說上,為我們留下很好的寶貴智慧,我們要專敬他的思想,他也是為我們好,他這句話指的是說話,我們不要想歪了。譯為天下唯女人和百姓為難靜養,近之則不沉靜,遠之則愛之切。
女人和百姓都是人類的主力軍,我們要專重女人和百姓,走進他們當中,一起談天說地,加上幾杯好酒、幾碟小菜,聊聊家常,說說天下事,這不亦樂乎?
-
4 # 貴君
如果要說得不到人們的正確理解,必須先給大家一個標準答案。所謂的標準答案都說孔子說的小人並非現代意義的小人,而指的是普通百姓。那按這個解釋就是說老百姓和女人沒好東西,對他們親近一些,他們就得寸進尺,沒大沒小的;但如果疏遠他們,他們就對你產生怨恨。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貴族們是好人,其他人全該死。要是這樣的話,我寧願用現代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原因有兩個,一是不願把自己與小人同列,二是不願把聖人的形象毀滅掉。
-
5 # 幽篁伴清風
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就必須明白孔子當時的社會風貌。在春秋時代,“君子”和“小人”只是身份上的定義,並不關乎道德。而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女子”和“小人”也確實表現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樣子,為那個禮崩樂壞的社會落井下石。
-
6 # 錦月細雨
孔老二就是實足的小人,他自己就是遠則怨,近責不遜的小人,還罵別人難養,他自己因為君主寵愛幾個新送來的女人,就像個怨婦怨怨叨叨,因為少正卯跟他同行竟爭,在一朝當官就公報私仇欲加之罪殺害他,因為沒吃著祭祀的肉就大發脾氣,棄官而去。背叛自己的國家,滿世界去跑官。他自己就是實足的小人,有什麼資格罵別人難養,想讓別人認同他說的話就是無恥小人行為,是強人所難
-
7 # 燒不死的才是鳳凰
首先,孔夫子說了一句千年之後男人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一語傳千年,聖人不是白叫的。
其次,我們沒有必要去考證和辯解,說孔子其實不是這意思,試圖幫夫子洗白,以符合現代所謂男女平等的觀念。完全沒必要,也許他老人家就是這意思呢?那有怎樣?
最後,聖人不是完人,他就算是這個意思,也不能否定他是千年中華文明奠基人的身份,誰沒有說錯一兩句話或者說氣話的時候呢?況且,他的這句話,也並非全錯,而且在極大範圍內還是對的。
-
8 # 現實的完美
這個話有點道理!當時孔聖說這話是對衛國專權的南子和一個專聽南孑話的一個大夫說的!但我們也應警惕我們自己的小人心和女人心!
-
9 # 愛國客家人愛易理
孔子時候雖然和我們相隔年代久遠,但是人類的本質根本就沒有變。古時候的女人和今天的女人是一樣的。孔子說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有條件才那樣說的,說難養,指的是要有涵養需要用耐心去與之相勾通交流,特別是自己具足了君子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準則的時候。等於是孔子說那句話的意義是,當一個人按照君子一樣要求自己,已經成了習慣的時候,去和女子或小人相處,就會很難做到讓女子和小人滿意。因為女人是不喜歡一本正經的,女人也不喜歡你大談家國大事,女人只喜歡你說她的衣著打扮好不好看。這解釋就是孔子原話的正解。在孔子的觀念裡,女子和小人是一樣的,小人不是指壞人,小人象小孩子一樣不懂事,不知道怎麼去做一個合格的男人。合格的男人就是君子。
-
10 # 掌尚追蹤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被普遍認為是孔子鄙視婦女和體力勞動者的論據。孔子是歷史人物,雖然他站在人類的立場,從歷史的高度超越了時代和階級的侷限;但他畢竟生活在現實中,不能不受當時現實的影響,所以說的話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按照邏輯分析,“唯”如果是副詞,作“獨、只、僅僅”講,這是歷來普遍的用法。楊伯俊先生的《論語譯註》就是這樣譯的,意思是:只有“女子與小人”難養。但只有“女子與小人”難養,並非所有“女子與小人”都難養,則這句話是特稱而非全稱的命題。而這個“養”字大概就是相處的意思。其中對女子所持的觀點,受當時男權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大男人主義的影響。
回覆列表
在提倡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個樣的今天, 出自孔子《論語·陽貨篇》裡的經典名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常常被誤解為把女人與小人等同起來看待,是對婦女的歧視。
其實,作為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為儒家始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對女子沒有半點歧視之意,這句話也不是歧視婦女的意思,而是另有深意。
《論語·陽貨篇》裡的經典名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意思是:和那些內心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的人是最難相處的,太親近他了,就使得他不懂得謙遜有禮,得不到他的尊重;太疏遠他了,他又有所抱怨和怨恨。
這是孔子在衛國之行後,發現自己不僅被衛國君主欺騙了,還被衛國君主身邊的小人仗d勢愚弄了,而指責衛國君主聽信身邊小人的言論,與歧視女子並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