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15579436133620

    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席是常見用具。

    細分之,鋪在底下的叫筵,覆在上面的叫席,通稱筵席。《周禮·春官注》:“筵,亦席也。鋪陳曰筵,籍之曰席。筵鋪於下,席鋪於上,所以為位也。” 按古代禮制,筵長一丈六尺,鋪上緇布(黑色的麻布),席長八尺,鋪上綠色的絲綢。假使不是宴飲,為了便於講話指劃,席與席之間相距一丈左右。虛坐盡後,表示謙恭,也便於相對講話。至於飲食時,又要食坐盡前,以防食物法汙坐席。因為俎豆皆陳於席前。若坐後,容易濺汙坐席,那就不夠禮貌了。捧席有一定規矩。《禮記·曲禮》:奉席如橋衡。意思是捧席要橫捧,左高右低,表示主次。鋪席時,則分主次,正饌(主食)在左,庶饈(菜餚)在右。卷席時,要先從末端捲起。《公食禮》:“卷自末。”這是席捲之法。古人坐席,又有尊卑高下之分。《禮記·曲禮》中有“請席何鄉”之句,就是指坐席朝什麼方向。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為上。從坐席中可看出地位之尊卑。《史記·項羽本紀》中記鴻門宴上的坐位也可看到:項羽、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項羽是主位,東向坐。則南向為上,坐的是亞父范增,可見范增在項羽軍中的地位之尊。張良地位最低,不叫坐而叫侍。侍,就是在旁邊陪坐。坐席時,有時表示向對方致敬,離開座位,叫做避席。《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為壽,獨故人避席耳,餘半膝席。避席,表示對武安侯的敬畏。膝席,膝不離席,只是抬一抬身子而已。《刺客列傳》中記燕太子丹接見荊軻,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避席,是向荊軻表示敬意;頓首,有急事求荊軻。

  • 2 # happymys

    “坐席”之民俗,溯本求源,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古時候,華人習慣席地而坐。為了防潮和坐著舒服,古人就在地上鋪上筵和席。將鋪在下面的以蒲草或蘆葦編織的質地較粗,而面積較大的平片狀物稱為“筵”。

    將材料較好,做工精細,每人一個的較小的平片狀物,稱為“席”。

    鋪在地上時,先鋪筵,再鋪席,合起來稱之為“筵席”,以便坐在上面宴飲。

    此後,“筵席”一詞逐漸由宴飲的坐具演變為酒席的專稱。於是,以後人們就將赴宴稱之為“坐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學考研中的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這三個方向的介紹。哪個好一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