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彼岸花6842

    有清以來,滿族人在漢傳統文化的影響下,談婚論嫁的習俗日漸煩瑣和正統,雖然仍保留著許多北方馬上民族的傳統習俗,但逐漸在向封建正統的婚嫁禮儀靠攏。早年,滿族人的婚姻習俗是,在婚事定妥之後,男青年在親朋好友的簇擁下,攜帶禮物、馬匹、酒餚等禮物先去女家“拜門”。

    婚禮談成之後,有的地方女婿須在女家勞作三年,以作為娶走人家女兒的補償,三年之後方可帶著自己的媳婦回家。這種男到女家做三年勞役的風俗,到清時已逐漸不存在了。如果女家只有女兒,在雙方認可的情況下女婿可以到女家落戶安家,稱為“入贅”,俗稱“倒插門女婿”或“養老女婿”。

  • 2 # 雪花一片80

      滿族人在嫁娶年齡上,過去多在十七歲以上,方能嫁娶。譜書中記載:“宜確準婚律,不得過早”,待年十七八,乃成婚禮“。

     滿族婚娶舊俗較多,其中主要的有:

      問門戶:滿族女長大,開始聘婚,但婚姻不自主,完全由家長包辦。先是”年老為媒“,或”親友作伐“,議定婚姻。由男方託人到女方家說親,女家如有意,方可開列某旗某佐領下人及三代情況,還要寫清地址、功名、職業、屬象、生辰八字等,這叫”門戶貼“。由媒人轉交,男先於女,兩家藉此瞭解對方家世等情況,其貼必壓置於家奉灶神前三日,這是古禮中問名之義,謂之”問門戶“。


      合婚:”相看“後,如雙方同意,便開寫生辰等情況,雙方還要問卜確認屬上中下何等婚姻,並有無妨克翁姑父母之相,這叫”合婚“。


      換盅:男家送聘禮至女家時,女家受之並將手飾等物品陳於祖先位前,兩親翁並跑,以盅斟酒互相遞換,然後醮祭,表示兩家正式定婚成為親家,亦有在訂親宴上,兩親翁於席間行換盅儀式的。


      響棚:男方家這天要殺豬,在室外搭喜棚、鍋灶,並開始接待遠方親友,房左側還搭一個喇叭棚子,吹打起來,以使四鄰能知道這家開始操辦喜事,稱謂”響棚“。


      迎親:婚禮正日,男家備喜轎彩車,新郎騎馬及父率本家親族、儐相、吹鼓手、儀仗等前往下墅迎新娘。在出發前還要”亮轎“,去時不空轎,轎裡坐一小男孩叫”壓轎“。迎新隊伍的人數必須是單數,以便回來時加上新娘成雙成對,以示吉利。


      射三箭:新娘未下轎時,新郎於院內要連射三箭。弓、箭由司儀遞與新郎,射畢再由其接過。新郎搭上弓,向天射一支。司儀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儀唱:”二射地妖!“向轎前射一支,司儀唱:”三射紅煞!“所用之箭為無鏇者,以免意外。


      開臉:坐帳時要開臉,也有的在拜完天地後開臉。又稱”絞臉“。由一全科女人,用新鑷子和五色彩絲線為新娘拔去臉上的汗毛,同時開齊額髮和鬢角,以標誌此女已是成婚之人。


      揭蓋頭:辰時,吹鼓手又開始吹打,鞭炮齊鳴,由新郎家的長輩全科女人端來紅糖水,讓新娘子喝下,意味著以後”嘴甜“。還把雞蛋煮熟,剝掉皮,給新娘子擦臉,意味著新娘子臉上今後不生麻子。之後,叫新郎上前,以秤桿或馬鞭子將新娘”蓋頭“挑下,拋於屋頂或帳篷頂。新郎揭蓋頭後,立即用手撫發,象徵”結髮夫妻“。此時新郎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對方的模樣。現在農村揭蓋頭的儀式僅是一種形式。


      回門:結婚的第三天,新娘要領新郎回孃家,這叫”回門“。”回門“之前,頭天晚上要倒”寶瓶“。此時新婚夫婦對坐炕上,以手拉衣服成兜狀,由親友家中一年長婦女將婚禮時新娘所抱”寶瓶“取來,向兩個衣襟內左右各倒三下,接連三次,同時口唸”一倒金、二倒銀、三倒兒女一大群“為祝願之詞。倒畢,以瓶內原裝之”金銀米“熬粥,稱”金銀米粥“,新婚夫妻食之。”回門“時,凡打下墅的,要回去看望房東,不打下墅的直接回孃家。在時間上,回門必須帶日頭走,帶日頭回,不能起早貪晚。新郎要帶上四合禮品,以示對岳父岳母的敬重。


      到了第七天,新娘還要回趟孃家,可以住一宿,叫做”接七送八“。到了一個月,新娘要回孃家住一個月,這叫”住對月“。從孃家回來要給婆家每人帶一雙新布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了火車票可以提前一天上車嗎(前提是前一天的已沒有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