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慶的清泉so
-
2 # 家長陪著學
我家孩子也是三年級,學習階段的第一個分水嶺,對於家長來說也是第一次面對孩子三年級。
現在的孩子學習就是最累的事情,試問,大人願意做累的事情麼?
答案是,不會,所以你就理解孩子不願意學習,不願意做作業的心情了。孩子就喜歡玩,喜歡遊戲,喜歡看電視刷影片,玩遊戲。因為現在孩子沒有別的事可做了。
家長忙,不可能帶著孩子去各種戶外運動,孩子盼望著玩,玩不到,孩子就窩在家裡看電子產品,再就是家長報的各種課外班。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我們現在的所有的行為都是違反孩子天性的。
既然,有做不完的作業,那就磨蹭吧,反正時間有限,做快了,還有更多,不如做慢點。
首先,改變是讓孩子運動起來,讓孩子多參加戶外運動。
其次,提高孩子效率,讓孩子就做好幾個作業,做完滿足孩子自己戶外運動的需求。
最後,培養孩子興趣。
-
3 # 小小美好時光12
對孩子教育上的執念,家長需要放下,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教育培養孩子。至於孩子有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這個結果就不那麼重要了,任何事不是家長能左右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各自的人生軌跡,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
4 # 盼盼媽育兒日記
首先“管”這個字就讓這個親子關係變成了一種上下級關係了,養育孩子過程更多的是達成合作,而不是孩子必須聽老子的,孩子也是一個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也有獨立的思想。
其次問自己,你是想把他培養成你心目中期待的樣子,還是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最後面對作業拖拉,學習態度不好,有沒有從這些行為背後去看到孩子對學習的畏難情緒,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學習成績好,成為父母老師心目中那個優秀的孩子,可當他遇到難題你們只是關心分數,沒有真正看到孩子遇到的困難,你們是和分數站在一起搞孩子呢,還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要的不是鼓勵,很多時候違心的鼓勵就是赤裸裸地嫌棄,孩子要的是父母的看見,看見他現在畏難的情緒,希望父母能夠理解他,和他站在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
5 # 尋學指導
01
批評,適可而止
我們很容易在還沒有弄清楚問題前,就從行為的表象妄下定論。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的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面對負面評價,有些孩子採取消極態度,索性不跟父母談;有些孩子選擇壓抑自己,內心感到無助、困惑與徬徨;有些孩子則明顯地出現對立反抗,親子衝突不斷。
02
話術的拿捏
面對孩子時,家長同樣慢慢學習說話的藝術,尤其是該如何去拿捏,對方的感受該如何去敏銳地察覺,並且,試著去了解哪些說話內容、字眼、語調和口吻,容易讓孩子誤解。
最簡單的一種判斷方式是:試想,與他人說話時,我們希望聽到對方說些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多收集、仔細聆聽身旁的人說話的方式,在這個過程裡去感受,面對各種不同的說話方式,我們的想法以及感覺會起什麼樣的轉變。
父母應學會與孩子良好溝通
03
不要單方面地歸咎給孩子
當親子關係出現裂縫,無論是衝突或疏離,最令我擔心的是,父母是否往往都把問題歸咎到孩子身上,認為這是孩子需要做的改變,而沒想過父母自己也應該調整。
若希望親子關係有所改善,就不應該只是單方面地要求孩子改變。我常常在談一件事情:當父母願意改變,而且實際改變了,孩子將能夠敏感地注意到,甚至於自己也會有所調整。
04
請勿一廂情願
父母真的不能一廂情願,認為孩子會想要把心裡的話向我們傾訴。同時也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你提出來的目標,孩子就一定能完成。諸如:學習成績考進全班前10,學會自己按時完成作業,學會每次只玩10分鐘手機。
除非,讓孩子瞭解到我們是真心關愛他、真心為他著想。讓孩子感受到在他的生活中,有一個可以信任、傾訴的物件,而不是一個不斷挑剔、只會要求的人。
玩樂是孩子不可缺少的活動
05
主動釋放「和解」的橄欖枝
親子之間的衝突與疏離,若擱置著而不願意去正視它,隨著時間慢慢過去,關係將慢慢惡化。特別是,當父母缺乏自我覺察時,親子關係要進行良性改變,就顯得更不容易。
為了改善溝通,需要有人願意主動釋放橄欖枝,表達想要和解的善意,而最優先的人選,則是父母。
對立反抗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絕對不是像開關切換一般,立即就可以改變。需要父母放下架子,好好跟孩子進行溝通。
06
聽孩子把話說完
面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或期待,我們的想法與要求是否合理?我們是否總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父母要細膩覺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日常生活裡,他們的想法、情緒、行為及人際社交等的改變。同時,仔細觀察親子之間的關係狀態。我們需要覺察:在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中,親子之間的話題,大都聚焦在哪些事情上?彼此的交集在哪裡?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孩子的課業、孩子的成績,那麼我們依然無法瞭解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
07
修復關係不隔夜
當親子之間出現了衝突,想要修復這份關係,儘可能不隔夜。當日的問題,當日解決。
在臨睡前道歉,在睡前進行關係的調整,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關係的修復一旦拖了太久,比如一拖就是兩、三個禮拜,甚至幾個月,你將發現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難以修復。
當我們想要對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試著回想看看:我們和孩子之間有多少美好的回憶?還是和孩子之間,總是處在不斷的獎勵、懲罰與要求,不斷在日常瑣事或課業成績上打轉?
同時也想想看:我們是否和孩子的興趣、娛樂,孩子所關注的事物,有所連結這些都有助於提醒我們,注意親子關係的緊密程度。
回覆列表
你覺得孩子應該達到你的要求他就能達到嗎?他具備達到這個要求的相關能力嗎?他在做事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了嗎?你給過他相應的幫助了嗎?可能你滿腦子想的都只是你自己如何失望如何挫敗如何受傷,你根本沒看見那個做不好事情也在自責,內心已經夠難受了,結果還受家長嫌棄的可憐孩子。如果你真能“看見″他,你就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