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無敵大棉花

    最近,很多地方的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又要啟動了。面對等級評估,很多社會組織,尤其是初次參評的組織,感覺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做哪些準備工作。

    還有的機構,平時工作量就比較大,評估需要梳理和準備的材料繁多,不知怎麼安排部署;還有的機構擔心,平時良好的工作水平,如何在評審專家面前充分展現?

    基於豐富的實踐,商會研究院提煉了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迎評籌備的攻略,概括為六步工作法,與大家共享。

    第一步:吃透指標

    在實際評估工作中發現,很多機構的迎評材料沒有準備好,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對於指標的理解不夠,沒有按照指標的要求,對機構的工作進行系統梳理、整理和歸類。

    1、明瞭指標架構體系

    首先我們來看指標的架構是什麼樣的?自2007年開展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以來。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一級指標體系的主體框架依然沒變,仍然沿用了過去的4個大類的工作:基礎條件、內部治理、工作績效和社會評價。

    在每一個一級指標下面,又設有二、三、四級指標,逐級對內容進一步細化。

    要注意,指標可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時因地都會有不一樣!

    隨著年份不同,上面4類指標的細分指標會有所變化,不過總的來說,內部治理和工作績效兩項所佔的比例最高,是評估考察的重點。

    另外,不同的地區也會有指標內容和分值的差異。

    比如,北京市2018年的評估指標中,就在一類指標中增加了第5項“誠信建設”,北京市黨建分數在2017年40分的基礎上,增加到了80分,而當年民政部的黨建分數是50分。

    2、明白指標的背後涵義

    所謂的吃透指標,不僅僅要明白指標的架構、分級指標的內容,還要明白指標背後的涵義,以及注意當年的重點考核指標,以及各項指標的分值分配。

    這就要求,機構總負責人員和參與人員,要明白每一個指標的具體含義是什麼?這麼設定是在考察機構的哪方面工作?需要準備哪些材料能夠展示和說明我們做的工作。

    例如,四級指標裡面有一項是“專案的社會影響力”,許多機構看到了不知道到底要準備些什麼。

    那就需要理解什麼是社會影響力,影響力不是指僅僅完成了專案的短期目標而已,是對直接受益人和間接受益人的長期影響和改變,乃至對於其所在家庭、學校和社群的改變,對於地方和國家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改變、促進和影響。

    第二步:逐項自查

    1、進行全面審視

    評估指標體系能夠讓我們知道,一個規範和優秀的機構,應該從哪些維度建立管理體系,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可能平時我們都忙於具體工作,從來沒有從整個機構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審視。

    5A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指標體系,是很多專家多年研究和實踐的精華,能夠幫助一個機構迅速建立起整體框架和管理體系。許多機構都是透過參加了等級評估,逐步走向規範的。

    2、“對標”最佳實踐

    在對指標理解的基礎上,需要歸到自己負責的工作中來,逐項對比自己是否做到了指標上的內容和標準。

    這個過程,就是“對標”的過程。

    首先,等級評估提供了一個框架和體系,我們知道需要從哪些方面去查。

    其次,它提供了一個“最佳實踐”的標準,對照這個標準,我們可以衡量出自己目前所處的水平,幫助我們找出自己機構的優點、缺點、長項和短板,可以說,籌備的過程,就是一個照鏡子的過程,是一個全面體檢的過程。

    3、進行部門分解

    這個自查工作,需要機構的總牽頭人召集核心部門和人員一起進行,自查過程,首先是任務分配和領取的過程。

    要對指標進行分類,哪個部門哪個人員負責哪些指標,是獨立籌備還是合作籌備,要作出統籌安排。這樣就可以把工作量從總負責人頭上分解下來,大大提高迎評工作的效率。

    第三步:梳理檔案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梳理檔案。我們知道,評定等級的主要依據是指標得分,專家打分的主要依據是透過機構自己提供的資訊,而檔案是資訊最主要的載體!我們做的好還是做的壞,口說無憑啊,要有證據!

    收集和整理備查檔案的工作,可以說是等級評估籌備中最“辛苦”甚至“艱苦”的過程。因為評審涉及到方方面面,機構要對一百多個細項指標進行檔案的對照、收集和自查,這個籌備時間往往只有一兩個月,而同時,我們還要保證其他正常業務的開展。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

    1、分頭實施、定期檢查

    如果在自查階段,您已經將任務分解到每個部門,那就需要讓部門分頭準備自己的資料,由牽頭者去定期檢查工作進度。

    2、逐項編號,做好索引

    整理迎評的材料,可以按照二級指標順序分別排列放置。建議在每類材料前建立索引目錄,三級或者四級指標進行編號,編號寫在材料右上角,既方便專家對現場查閱,也便於分部門的監督檢查。

    3、分類入檔、裝訂成冊

    正好的資料可以按照一級或者二級目錄,放入不同的資料夾。如果能夠成冊的,最好裝訂成冊。比如說機構的制度,可以做成制度手冊。不僅有利於評估專家的審閱,員工平時的查閱起來也很方便。

    第四步:模擬自評

    如果資料都備好了,心裡面不踏實,不知道怎麼樣,如果距離評審還有時間,可以進行自我預評估。

    自評估的過程,可以找利用第三方評估機構,也可以自己組成評估小組,按照評估指標表進行預評估,找出丟分項和薄弱項,再進行重點整改和提升。

    1、經自查,需要建立而沒有建立的制度,可以逐條梳理出來,進行起草和制定;如果制度過於陳舊了,不合時宜了,要利用等級評估這個機會進行更新。

    2、如果有的工作做了,但是沒有留下痕跡的,一個是接著查詢有關記錄,另外要加強檔案管理意識和檔案管理力量。

    3、如果確實跟評估指標要求相差較遠,整改也達不到要求的,可以列入機構的長期發展計劃。

    如果自評分不及格,也就是600分以下,那您自己應該明白,獲得3A以上的等級還是有挑戰的,如果評估分數在900分以上,那就是相當不多的成績,最高等級或許跟您機構有緣。

    第5步:現場彙報

    現場評估的環節,是等級評估的一個核心。因為現場評估專家組提供的初評分數,是獲得不同等級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對於現場會彙報和訪談環節,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機會,充分展現組織的工作亮點。

    1、領導彙報

    一般來說,評估專家組要首先聽取機構領導的彙報。領導彙報的時間往往不會超過20分鐘。彙報要側重在哪裡呢?除了必要的單位管理體系、工作績效和社會影響說清楚外,要重點對於當年評估指標中佔分多的和帶“*”的重點內容進行彙報。

    比如基金會,專案的公益性和財務管理的規範性就是一個重點,而對於社團組織來說,如何維護、發展和服務會員,也是一個重點。

    2、資料查閱引導

    在專家查閱資料的時候,一定要保證熟悉相關工作的人員在現場,幫助專家來找相關資料。因為專家是根據舉證的材料來打分的,方便快捷地找到相應的資料,有助於專家打分,也有助於給專家留下管理有序的好印象。

    3、人員訪談

    檔案雖然也能在相當程度上說明問題,但是配合相關的解釋效果會更好,何況評估專家肯定還會了解資料之外的問題。所以瞭解機構管理和主要業務的人員,一定也要保證在評估現場,隨時解答專家的提問和接受訪談。

    第6步:以評促建

    等級評估一個重要的目的是以評促建,希望透過評估,能夠提升機構的管理水平。由於籌備評估的時間往往較短,一些問題發現了,當時無法糾正,只能等評估結束之後,再將評估中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和逐步解決。

    另外,在評估現場,評估專家會對他們的評估情況給機構一個反饋,評估專家以專業人士和第三方的立場,給我們的建議是非常寶貴的,所以要做好記錄,並且過後要進行認真研究。

    評估結束後,應該針對評估暴露出來的問題,制定一個長期的提升計劃,也可以找能力建設機構的幫助,制定系統化的管理體系和人員能力提升標準。這樣才能在下一期的等級評估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商會研究院組織能力建設與評估中心是中國服務於公益組織的專業性諮詢機構。

    服務內容:專案評估、組織綜合能力評估、行業發展支援、共創式戰略規劃、定製化諮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容改需全稱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