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說非說
-
2 # 鬍子煮酒
曹劌論戰記載在《左傳》中,鑑於《左傳》語言過於簡略,我們只能猜測當時的情況。
曹劌論戰發生在魯莊公十年春,而在去年秋天魯國剛剛被齊國擊敗,因此可以判斷齊國的戰鬥力是強於魯國的。所以有理由認為魯國和齊國正常對戰能夠獲勝,那麼就說明魯國不是抵擋住了齊國的三次猛攻,而是齊國只是擊鼓,並沒有攻擊。
那麼是否有理由支撐這種事觀點呢,《左傳》曾經記載一個故事:宋襄公與楚國作戰,曾經提出過不鼓不成列的說法,儘管宋襄公因為這一戰成了迂腐的代表,但是也說明擊鼓在當時是戰爭的一種儀式。
春秋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時代,戰爭中也有許多禮儀要遵守。
我認為是根本就沒有發起進攻。
春秋時期的戰爭是非常講究規則和禮儀的,打仗的戰士也都是貴族。春秋時代的戰爭也都是貴族之間的較量,目的是一比高下,不是殺人,也不是兼併滅國。
《曹劌論戰》裡是齊國擊了兩次鼓,而魯國對方回擊,又擊第三次鼓.魯國才回應,雙方才開戰。
具體到曹劌論戰中的長勺之戰,從兩個方面來說。對齊國,是遵守了春秋時代的君子風範;對魯國,卻是採用的戰國時期的方法,開始運用策略了。
這場戰爭,齊輸魯勝。
這場戰爭,也標誌著中國歷史從春秋走向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