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華英雄說歷史

    公元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時三刻),掌控大清權柄和國運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一命嗚呼,享年七十四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這番遺言確實是慈禧發自內心的反省和檢討。

    我們先看看《清宮脈案》是如何記錄的。

    在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脈案中:“太醫施煥,診得慈禧太后脈兩寸,關弦滑而數……口渴,左肋痛不可忍,心悸,煩熱難受,小便頻數,大便洩,喉中痰涎瀝瀝有聲,乃胃熱肝燥、腎不攝津所致。曾仿飲一溲一之消渴處理,用此方治療,希冀取效”。

    這種症狀,是典型的腸道系統感染疾病。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症狀。結腸、直腸、腎小球微血管中的內皮細胞遭到破壞後,極容易引起出血性結腸炎、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等繼發性病症。

    晚清宮廷史官惲毓鼎在《起居注》曾寫到,慈禧臨死前得了痢疾,連續幾天拉肚子,最後一命嗚呼。這也從歷史事實的角度應證了慈禧確實死於腸道疾病。

    所以,食物投毒的說法完全不能成立。再說了,誰敢打這個主意呀?那可是誅滅九族的重罪。甚至還有人栽贓光緒皇帝,說光緒盼慈禧早點死,就安排御廚下毒弄死慈禧。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戊戌變法後,光緒一直幽禁在瀛臺,自身都難保,哪還有機會和能力可以安排投毒呢?

    經過七十七天的治療,確定慈禧的病症為:心脾兩虛,兼有肝木失容,《經》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也。治療著重在調養心脾,兼疏肝木。治療所用的藥物為歸脾湯、逍遙散、歸芍六君子等,這也是明顯是治療腸胃脾腎的藥物。經過治療後,慈禧果然漸次痊癒。

    這次為慈禧太后治病的方案、藥方及過程,在御醫馬培之所著的《紀恩錄》裡有明確的記載。所以說,慈禧的腸胃疾病在幾十年前就有,屬於陳年舊疾。

    另外慈禧喜歡吃點心、動物內臟和油炸食品,慈禧可能還患有糖尿病。德齡公主在回憶錄中曾兩次提到慈禧食量相當之大,這符合糖尿病“多食”這一病症表現。

    《清宮脈案》還記載,在慈禧去世的前四年,慈禧的腸胃病已經比較嚴重了,主要表現在消化不良,肝胃鬱熱,胃納減弱,氣道欠舒。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衰弱,病情也不斷加重。而在她臨死前,剛好是七十三歲的壽宴,慈禧特別重視自己的生日,每一次過壽都辦得熱熱鬧鬧的。那天她心情高興,就貪嘴多吃了一些,這一口吃下去,就徹底催發了她的疾病。

  • 2 # 作家金滿樓

    清朝268年,皇帝皇后們基本都是正常死的,要麼老死,要麼病死。

    比如康熙皇帝是病死的,乾隆皇帝活了89歲,算老死的吧!

    其他有幾個看起來死得有毛病,其實也都是正常病死的,不必大驚小怪。

    其中呢,那些看似不正常死的,要麼是天花,要麼就是中風死。

    比如,順治和同治,這兩位也是巧了,都帶一個治字,在野史裡,關於他們的說法也是五花八門,什麼出家啊、什麼嫖娼得了梅毒啊……

    其實啊,沒的事!就是得了天花,死了!

    至於雍正啊、嘉慶這兩位,一個說是吃了丹藥死甚至被女俠呂四娘割了人頭,這都是清末民初無聊文人編出來的無聊段子。

    還有說嘉慶的,說是被雷劈死,其實呢,嘉慶死得確實突然了一些,但其實就是中風死。

    為什麼呢,因為清宮飲食習慣,偏重於肉食而少水果蔬菜,再如慈安太后什麼的,其實都是中風死,並不存在什麼宮闈密謀之類。

    說到慈禧太后,簡單說,就是吃死的。

    詳細點說,就是吃壞了肚子,一直痢疾,把身體拉垮了,最終病死了。

    沒有太多的祕密。

    倒是光緒皇帝,這個倒有些說道。

    表面上看,光緒比慈禧太后先死,不過其實也有可能慈禧太后先死,祕不發喪。

    從目前的證據看,由於光緒皇帝當時也是危在旦夕,鑑於一個垂絲的皇帝不能把控政局反而成為政局轉換的麻煩。於是,慈禧太后就把光緒給一起帶走了。

    關於這個觀點和論證,這樣一個問答當然容納不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拙著《天命所終》這本書,那裡有一章來談這問題。

    總而言之,慈禧太后的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沒人敢謀害她,倒是老佛爺知道自己將死、而且也知道光緒也就是前後腳時,把光緒也一併毒死帶走了。

    後面這個問題,倒是很值得推敲的。

    當然,以上說的慈禧太后謀害光緒皇帝的動機,只是筆者的揣測,供大夥參考。

  • 3 # 老照片

    慈禧,大清末年最具權勢的一個女人,被人稱為“西太后”,但更多人稱呼她為“老佛爺”。慈禧垂簾聽政、干預國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從咸豐末年至宣統年間,光緒皇帝就是個傀儡皇帝,任聽慈禧擺佈。慈禧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方面推動洋務運動,另一面又利用頑固派阻撓洋務運動的進行,讓他們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面對西方列強的壓榨,慈禧不但不頑強抵抗,卻是百般妥協退讓,簽下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甚至殘忍的鎮壓那些反抗的人民,最終直接導致了大清的滅亡、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在慈禧的冷血執政下,光緒註定一生無所成就,只能悲慘地度過一生。

    如此遭受世人唾棄的慈禧最後是如何去世的呢?說法有很多,有說病死的,有說被毒死的,還有說吸食過量鴉片死的,但都沒有確切的歷史證據來證明這些說法。今天暫且說一說小編認為最有可能性的一種。

    據史料記載,慈禧是病死的。在慈禧的壽宴上,菜餚十分豐盛,慈禧由於吃的東西太多太雜,或者吃了些有些不乾淨的東西,導致了腹瀉不止,吃藥也不管用。再加上慈禧平時吸食鴉片,在生病期間更是加大了劑量,這直接加重了病情,最後不治身亡。用現在的說法,慈禧就是死於痢疾。

  • 4 # 橘玄雅

    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在清代後宮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地方,就是根據清宮所留的醫案來看,她的身體是比較健康的,很少得病。這也是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她後來長期掌握朝政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根據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現存的醫案來看,她一生之中只患過兩次大病,其中一次是在光緒六年,患了痢疾,危及生命,而且已經到了預備後事的地步,結果慢慢調養過來了。另外一次就是光緒三十四年,七十四歲的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薨逝這次了。

    光緒三十四年秋季,一向沒有大病的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間歇發生了“肝胃鬱熱”的毛病,到了十月份,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則與德宗一同發病。德宗身體一向很弱,而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表現則是“惡寒發熱、咳嗽、口渴舌幹、身體疲倦兼以胸痛”,這種情況從十月中旬一直持續到十月二十二日,最終在十月二十二日下午病危。根據現代學者分析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醫案,認為她是老年性支氣管炎發作,導致呼吸迴圈系統衰竭而去世的。

    順便一提,光緒六年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生病的那次,最終是被人奶救過來的。這也是後來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長期服用人乳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人乳救過自己的命,所以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對人乳的療效十分崇信。而不像清末一些野史說的,是為了美容等等。

  • 5 # 史不知味

    慈禧是笑死的。

    1861年,倉皇逃亡的咸豐病死在承德避暑山莊,載淳繼承皇位,慈禧因為給咸豐生了兒子被封為貴妃,載淳即位以後,又被尊為聖母皇太后。

    在咸豐死後,慈禧雖然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可畢竟不是咸豐的皇后,咸豐臨死前也沒有將印璽交給慈禧,而且交給了慈安。當留守北京處理英法事務的恭親王奕訢到承德奔喪時,慈禧迫不及待地密會奕訢,在古代叔嫂相會可是大忌,更何況一個是皇太后,一個是親王。慈禧和奕訢商量對付咸豐任命的八位輔臣的對策,兩人狼狽為奸,相視而笑,最終發動辛酉政變,奪得清朝國器。

    自此以後,慈禧以一介女流掌控中國半個世紀的命運,為中國帶來了百年的屈辱。當然,對中國是悲慘,對她而言則是無上的光榮與輝煌。

    慈禧生前掌國幾十載,玩弄權柄,戲耍天下人,傳說還豢養無數男寵,每日以母乳洗浴,天下人在她面前無不卑躬屈膝,在她臨死前,甚至處死了光緒。可是呢,慈禧原以為解決了光緒,她死後便可高枕陵寢,繼續在陰間作威作福,誰知道陵寢最終還是被孫殿英給轟開了!

    慈禧能有這樣的人生,已經足夠了!

    慈禧仰天長笑。

  • 6 # 巴山夜雨涮鍋

    慈禧太后著名的一個挫折,是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中,狼狽逃亡西安。後來,依靠李鴻章等人的維護,終於在列強爭得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權力。1901年9月7日,簽署《辛丑條約》,連本帶利賠償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炮臺。隨後,慈禧就黯然返回北京。

    不過必須說,慈禧太后在之後的幾年中,還是努力進行了一些掙扎的。她宣佈“新政”,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慈禧太后明哲保身,宣佈中立。1905年,派五大臣出國考察。1906年,宣佈預備立憲。1908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雖然這個大綱,要按今天來看保留了皇帝的大量權力,但平心而論,德國和日本也是這個調調,中國封建的歷史比他倆更深,算不得多麼反動。

    同時,慈禧太后在任期間,還促使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國退還辛丑條約賠款的部分金額,用於興辦教育,派遣留學生出國。這對於培養中中國人才還是很有好處的。

    這時,慈禧太后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畢竟是70多歲的老太太了。她眼看自己不行了,就在1908年11月14日,把光緒皇帝毒死。然後,立光緒的侄兒溥儀為新皇帝。次日,也就是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她的死,就是油枯燈盡,壽終正寢。人身七十古來稀,作為一個殫盡竭慮,政治鬥爭四十餘年的老太太,活這麼長也不錯了。

    至於說他是嚇死的,或者說是毒死的,都只是稗官野史,沒什麼可信度。

  • 7 # 入夢中的時光

    慈禧太后因病而亡,她死前命太監把她抬到瀛臺,抬到被她囚禁了10年之久的光緒皇帝床前。慈禧太后一生也挺悲哀的!

    說到慈禧太后,想必很多人都認為她賣國求榮,思想守舊,是近代中國落後捱打的根源所在。其實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但是

    畢竟是封建的古代,慈禧太后的做法在我們現代人看來確實是不可取的,就拿著名的辛酉政變來說,大家都知道歷史,可是,不要忘了,我們是現代人,體會不到古代的腥風血雨,事實上當時

    咸豐皇帝去世之後,皇子載淳才6歲,無法親政,於是咸豐任命了八個顧命大臣,都是咸豐在世時候的親信了。後來這八個顧命大臣專權,慈禧看不下去了,就聯合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發動了政變,史稱辛酉政變。逮捕了八大臣,徹底粉碎的八大臣的實力。慈禧從此掌握了大清朝的最高權力。

    其實,我個人是很佩服慈禧太后的,畢竟沒有她,清朝就被八大臣給掌控來了,後來,大臣都忌憚著慈禧太后,就算慈禧太后不想掌權,可是大臣們不放過,不相信,步步緊逼,一開始沒有那種心思的人也會有了這種心思,就像當初的武媚娘一樣

    說起來,我很喜歡慈禧太后,畢竟當時是在古代,古代的女子都在家相夫教子,我們是現代人,所以無法理解權利的誘惑,但是隻要我們站在慈禧太后的角度想想就知道了

  • 8 # 關東風土誌

    一般認為慈禧是因年老患病而壽終死亡,屬正常死亡。

    慈禧(1835-1908),滿族,姓葉赫那拉氏,1852年入宮,為咸豐帝貴人,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同治),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死於熱河省承德(今屬河北省)避暑山莊,載淳繼位,晉封孝欽顯皇后,與孝貞顯皇后(慈安)“垂簾聽政”,1873年“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死,無子,慈禧選擇其堂弟、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光緒)繼位,1884年放逐軍機大臣、恭親王奕忻(原字為左言右斤),從此成為中國實際的國家元首。1908年死於北京西苑儀鸞殿(即今中南海懷仁堂),終年74歲,葬直隸遵化縣(今遵化市,屬河北省唐山市)馬蘭峪西清東陵園區定東陵。1928年,其陵墓被奉系軍閥孫殿英所盜掘,隨葬珍寶大量丟失。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記載,慈溪的死因為罹患痢疾、腹瀉不止,終因體力衰竭而死。據《慈禧外記》載:西曆1908年11月15日太后仍於六點鐘起床,處理朝政。“至午時太后方飯,忽然暈去,為時甚久”,“其根則由於夏間病痢太久,體氣大傷也。”同日《內起居注》亦云:“是日,聖祖母太皇太后疾大漸,未刻,慈馭升遐。”故一般認為慈禧是病死壽終,然而民間也有許多不同說法,這些說法多系捕風捉影,不足為信。

  • 9 # 絕版老鴇

    據史料記載是老年病拖累死的。

    不管怎麼說也是值得敬重的老婦人,畢竟沒有這位老人,韃子朝可能紅包變法成功,那麼就沒有軍閥,沒有民國,沒有新中國。

  • 10 # 山海仁愛

    慈禧,一個晚清時期隻手遮天的女人。據歷史記載她也是個很會保養自己的女人,因此說她的身體一生都很好,可是,這位當時被奉為“老佛爺”的女皇帝究竟是怎樣死的呢?其實,“凶手”就是小小的痢疾桿菌(一種腸道疾病)。

    據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那天,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一百多道菜餚。慈禧特別高興,先飲了幾杯白酒,然後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數明顯增加,每天達幾十次,並帶有膿血。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她昏迷不醒,不久就命歸黃泉了。

  • 11 # 圍爐煮酒話春秋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在瀛臺涵元殿駕崩了,時年三十七歲,他在位三十四年之久,卻只是個傀儡皇帝,因為大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緒帝死得很蹊蹺,一個說法是,光緒帝是因為砒霜中毒而死的,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因為她擔心自己死在光緒帝前面。

    光緒帝之死是不是慈禧太后乾的,目前還沒有證據,但他死於砒霜中毒之說,基本上可以得到證實,因為2008年專家對他的頭髮進行了檢測,發現砷含量嚴重超標,這就是砒霜中毒所致。

    不僅如此,光緒帝還臥病在床之時,慈禧太后就將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接入宮中撫養,她似乎是前提知道光緒帝就要死了,而在光緒帝去世之後,慈禧太后又擁立溥儀為新帝。

    溥儀的母親瓜爾佳·幼蘭是慈禧太后寵臣榮祿的女兒,慈禧太后立他為帝,顯然是為了繼續掌握大權。

    據記載,光緒帝剛嚥氣,慈禧太后就召集眾臣商議新君人選,很多大臣表示要立年紀更大的宗室子,但慈禧太后堅持立溥儀,並讓溥儀即刻繼位,自己則升級為太皇太后,載灃雖然得了個攝政王的頭銜,但軍國大事都要聽她訓示。

    只不過,慈禧太后只當了不到一天的太皇太后,她就在第二天中午昏迷不醒了,於下午兩點左右去世,死時七十四歲。

    慈禧太后去世的時候,或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她在遺言中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意思是她死之後,要嚴格限制女人干政,還要嚴防太監擅權,現在已經無法得知她為何要說這番話了,但她的侄女隆裕太后在她死之後繼續掌權,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壽命上來說,慈禧太后活了七十四歲,已經算是很長了,但她的死因卻頗為蹊蹺,因為她直到去世之前,都沒生過什麼大病,卻在光緒帝去世後不到一天也去世了, 這是為何?

    歷史上慈禧太后是個極其懂得養生之人,尤其在衣食住行方面,全都是最好的,這也為她博得了一個驕奢淫恥的惡名。

    只不過,慈禧太后花錢是花到點子上了,她一輩子沒生過什麼大病,精神狀態一直都很好,因而牢牢把控著朝政。

    比如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當時已經六十五歲的慈禧太后在逃跑路上吃了不少苦,但也沒見她得過什麼病,她甚至還精神抖擻地遙控指揮大臣們跟列強談判,最終在1902年成功返回北京。

    在慈禧太后人生最後幾年時間裡,她依然狀態滿滿,幹了很多事情,比如支援洋務運動,謀劃預備立憲,再比如鎮壓戊戌變法,等等。

    甚至在慈禧太后去世這一年,慈禧太后還經過不懈努力,使得美國放棄了庚子賠款,將賠款用於清朝的教育、文化等事業發展。

    慈禧太后的身體出現明顯問題,是從1908年夏天開始的,當時她經常感到不適,但也都只是小病,只需要調養即可。

    九月,慈禧太后開始出現腹瀉症狀,一直不見好轉。

    十月,這是慈禧太后出生的月份,各種慶祝活動輪番上演,慈禧太后有些吃不消,開始出現“頭痛目倦,……煩躁不安,口渴舌幹,咳嗽,時而惡寒發熱”等症狀,後來又“周身疼痛,面目發浮”。

    儘管如此,太醫依然樂觀地認為,慈禧太后沒什麼大病,就是勞累所致的,慈禧太后也沒覺得無法支撐,她依然在堅持處理朝政,同時也為光緒帝的身後事積極謀劃。

    只不過,就在光緒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突然昏迷不醒,兩個小時後醒來,留下遺言後就去世了。

    可以說,當時很多人對慈禧太后之死沒有做好心裡準備,尤其是朝廷重臣,他們其實很不願意讓三歲的溥儀繼位的,可是他們沒有預計到慈禧太后也將去世,所以沒人敢站出來反駁。

    慈禧太后死得這麼突然,其死因自然就成為謎團,目前有這麼幾種說法,我們一一瞭解一下,看看哪種說法最接近現實。

    第一種說法,多種疾病綜合導致死亡。

    前文我說過,慈禧太后一輩子沒生過什麼大病,但在她人生最後一年,卻出現了諸如腹瀉、咳嗽和惡寒發熱等症狀,這些其實是各種疾病同時發作引起的。

    雖然只是小病,宮中也有很好的御醫,卻很難一次性根治所有病症;再加上御醫們在給慈禧太后這種級別的人物治病的時候,往往採取保守治療,因此慈禧太后的病一直無法從根本上治癒。

    慈禧太后本人也認為,這些小病不會立馬奪走生命,因此也沒太放在心上,反而將大多數精力都投入到朝政上,從而導致病情加重。

    其實,慈禧太后如果懂得放權,自己安心在後宮靜養,好好調理身體的話,結果或許不一樣,但她一方面不想放權,另一方面還想借助生日來加強自己的權威,因此勞累過度了,病情也因此加重。

    據記載,慈禧太后十月十日生日當天,她在宮中大擺宴席,大臣們紛紛向她賀壽,當時她其實已經著涼了,又因為太高興而多吃了幾塊乳酪,結果病情又加重了。

    太后萬壽之期,高興已極,不幸著涼,又吃乳酪,遂又病痢,此病於夏間已纏綿多日也。

    當時,御醫陳秉鈞已經發現慈禧太后的腸胃病有加重的跡象,但慈溪太后“輕傷不下火線”,堅持要跟群臣一起慶祝生日,哪怕因此病情又加重了,她依然堅持親自處理朝政,頻繁接見大臣,實在是太“敬業”了。

    事實上,慈禧太后這個年紀,有各種小病,也都是正常的,但在此之前,慈禧太后的健康狀況一直不錯,這或許讓她有些不服老,忽視了自身疾病的存在。

    因為疏忽大意,就導致慈禧太后在各種疾病的綜合作用下,於光緒帝去世後一天,也突然去世了。

    第二種說法,勞累,悲傷過度致死的。

    清朝發展到1908年的時候,已經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慈禧太后作為一個七十四歲的老人,卻需要獨自扛起江山社稷的重任,這對她來說實在是壓力太大了。

    尤其是慈禧太后去世這一年,她本身就有病,再加上各種國事纏身,還要為生日操勞,這就讓她的身體很難承擔了。

    除了勞累之外,光緒帝之死對慈禧太后來說,打擊還是有的,雖說慈禧太后有毒殺光緒帝的嫌疑,但光緒帝畢竟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又是慈禧太后一手帶大的,因此她對光緒帝還是有感情的。

    慈禧太后二十六歲守寡,四十歲失去兒子,七十三歲再次白髮人送黑髮人,有人說她為了權力而不擇手段,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女人,她可能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犧牲光緒帝,但我相信她內心也是在滴血的,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總之,在慈禧太后人生最後一年,她實在太勞累了,再加上內心太過悲傷,最終猝死了。

    第三種說法,慢性中毒致死。

    這種說法來自於一個宮女,她是李蓮英的表姐,當初在李蓮英的介紹下入宮成為宮女,服侍慈禧太后幾十年。

    慈禧太后去世後,李蓮英的表姐也出宮了,等到清朝滅亡快二十年,她這才將自己知道的實情告訴別人,說慈禧太后其實是被人中慢性毒藥而死的

    何以見得呢?李蓮英的表姐說,慈禧太后一直都在腹瀉,最多的時候一天拉十幾次,有時候伴隨著膿血,這是慢性中毒的症狀。

    但是,李蓮英的表姐不知道是誰下毒的,只知道當時很多大臣都對慈禧太后不滿,想要擺脫慈禧太后的控制,或許是某個大臣暗中致使宮人乾的。

    那麼,慈禧太后是不是中毒致死的呢?

    2008年,專家對慈禧太后的遺體進行了化驗,確實發現了毒性物質,但含量不足以致死,這就排除了慈禧太后中毒致死的說法。

    據推斷,慈禧太后的遺體中之所以有毒性物質,或許是因為她生前服用了各種藥物,藥物之間發生反應,形成了少量毒性物質,還沒排出去,慈禧太后就去世了。

    反觀中毒致死的光緒帝,他體內的砷含量就超出正常值二千多倍,這就基本可以確認是砒霜中毒致死的,但慈禧太后顯然達不到中毒的程度。

    第四種說法,被老虎嚇死的。

    這種說法來自於民間,不見於任何史料記載,說慈禧太后萬壽節過後,有一天她興致大發,來到皇家動物園遊玩。

    在遊玩過程中,慈禧太后發現了一隻老虎,由於慈禧太后篤行佛教,為了讓老虎這樣的猛獸也感受到自己的“佛性”,慈禧太后就刻意接近那隻老虎。

    但讓慈禧太后沒想到的是,那隻老虎突然咆哮起來,將她嚇得不輕,她驚恐之餘,連忙讓人攙扶自己回宮,二十多天後她就因為受驚嚇而去世。

    其實,這個說法漏洞百出,比如慈禧太后受驚嚇之後,怎麼可能二十多天後才去世?

    再者說了,慈禧太后大風大浪見慣了,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子彈滿天飛,慈禧太后都沒眨一下眼睛,怎麼可能因為一隻老虎咆哮就嚇破膽了呢?

    真相其實是,在一本叫做《萇楚齋三筆》的書中,說慈禧太后確實到皇家動物園遊玩過,也看到了老虎,並對養老虎的人進行了訓斥,說飼養員沒有照顧好老虎。

    此象由二德人看管,時言於總理,月糧不足。但總理不聽其言,此象遂漸餓斃。……此事太后甚為不悅,曾提及之。又言:‘看這些禽獸,都餵養得好。’惟管老虎之人受嚴重之申飭。

    但是,老虎並沒有向慈禧太后咆哮,有人將她訓斥老虎飼養員的原因,說成是她被老虎給嚇到了,這其實是無中生有的事情。

    也就是說,慈禧太后被老虎嚇死一說,基本可以斷定是不可能的。

    第五種,袁世凱槍殺而死。

    八國聯軍入北京的時候,有個叫做埃蒙德‧巴恪思的英華人,是一位出身高貴的男爵,他當時人在北京,因為保護頤和園的部分珍寶,而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可以經常出入皇宮,知道很多慈禧太后的秘聞。

    慈禧太后去世後,巴恪斯寫了一本叫做《太后與我》的書,書中說他二十九歲的時候成為慈禧太后的“面首”,兩人的關係持續了多年,一直到慈禧太后去世。

    在書中,巴恪斯還說,慈禧太后其實是袁世凱槍殺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巴恪斯說,1908年十一月,袁世凱、載灃、奕勖等人因為對慈禧太后不滿,準備發動政變,廢掉慈禧太后,逼其還政於光緒帝。

    慈禧太后不知如何得知了這件事,就派遣一個太監毒死了光緒帝,還準備召袁世凱入宮,趁機將其處死。

    袁世凱也是個聰明人,知道慈禧太后對自己不利,於是帶了一把手槍入宮,正當慈禧太后準備下手的時候,他拔出手槍向慈禧太后連開三槍,最終將慈禧太后擊斃。

    那麼,巴恪斯所說可信嗎?

    其實非常不可信,因為巴恪思這個人在他的朋友眼中,就是個騙子加瘋子,他編造了自己在清朝的故事,將自己塑造成慈禧太后的情人,還深度參與了宮廷鬥爭,只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再者說了,袁世凱強殺慈禧太后這件事,也是不可信的,因為皇宮守衛嚴密,袁世凱根本不可能帶槍入宮;即便袁世凱把槍帶入皇宮了,那他在槍殺慈禧太后之後,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總之,袁世凱槍殺慈禧太后這件事,基本可以斷定是巴恪斯捏造的,而專家在對慈禧太后遺體進行檢測的時候,也沒有發現槍傷的痕跡。

    看完以上五種說法,哪一種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死因的?

    慈禧太后的真正死因,百餘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但目前支持者比較多的一種說法是,慈禧太后是因為多種疾病致死的,屬於正常死亡。

    比如說,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對慈禧太后死之前二十餘年的脈案進行了研究,發現慈禧太后有多種疾病,比如高血壓、氣管炎和腎病,等等,甚至不排除她患有糖尿病的可能。

    當然了,這些疾病都不是馬上可以致死的疾病,但治療這些疾病,需要病人保證休息,不能太過操勞,慈禧太后沒有做到,所以他因為過度勞累而誘發疾病,最終猝死了。

    其實,現代很多人到了慈禧太后這個年紀,都有她得的這幾種疾病中的一種或幾種, 只要注意休息和飲食,都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

    但是,慈禧太后一生太痴迷權力了,直到臨死前還不忘繼續把控朝政,這樣顯然對她的疾病是不利的,因此她雖然是猝死的,但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去世後,她的侄女隆裕太后繼續把控朝政,不過隆裕太后在下達清帝退位詔書之後,也因為心情鬱悶而染病暴斃,跟慈禧太后之死很是相似。

    清朝最後兩位太后都因為權力而去世,實在令人唏噓不已,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因果吧。

  • 12 # 故人史

    曾經伺候慈禧的貼身宮女在宮外苦熬幾十年,臨死前才說出一個皇家秘密:慈禧太后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人毒死的!太醫們為了活命都不敢說。

    公元1908年11月15日下午4點左右,在中南海的儀鸞殿內,曾經統治清朝四十七年的無冕女皇慈禧太后去世,享年七十四歲,紫禁城內一片哭聲震天。

    而在前一天,二十個小時之前,也就是11月14日下午,光緒駕崩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年僅38歲。

    二十個小時之內,大清連失兩位掌門人,朝野哀動,百姓震驚,這是大清歷史上頗為奇特的一幕,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的死因另有隱情。

    2008年,“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的專家們歷時五年,對光緒帝的頭髮和屍骨進行了多次化驗,最終確證:光緒帝突然駕崩是“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所致。

    光緒是皇帝,有誰敢謀害他?到底是誰下毒害死了光緒,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定論,這也使得光緒的死因成為了清朝八大謎案之一。

    不過,對於毒害光緒的兇手是誰?各種學說莫衷一是,紛紛懷疑是慈禧太后下毒,畢竟敢給皇帝下毒,放眼整個皇宮,也只有慈禧太后敢這樣做。

    《崇陵傳信錄》中記載,當時慈禧太后已經開始連續的腹瀉,而李蓮英向慈禧太后彙報光緒帝的表現“帝聞太后病,有喜色”,慈禧太后聽完大怒,說了一句:“我不能死在他的前面”。後面的情況大家可想而知了。

    慈禧太后不願意死在光緒前面,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畢竟她不是光緒的親生母親,不僅長期霸佔他的權力,還殺害了他最愛的珍妃,否定他的改革。

    在慈禧看來,光緒恨透了她,光緒帝在慈禧太后死後清算她的可能性很大,這是慈禧太后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在自己死前先把光緒給毒害了。

    而關於慈禧太后的死因,各種說法更是層出不窮。

    民間有傳聞,慈禧太后去世前因為見過老虎,可能是被老虎嚇死的,還有傳聞說,慈禧是被人毒死的,總之,關於她究竟為何而死,眾說紛紜,令人迷惑。

    慈禧的死因

    關於慈禧的死因,當時御醫給出的說法是正常病逝,畢竟在古代,活到70多歲已經算是高壽了,這個年齡段去世也是常見的事。

    然而,等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時,有一個曾經伺候過慈禧的宮女卻揭露了慈禧死亡的原因,這位宮女曾經貼身伺候慈禧,據說還是李蓮英的表姐。

    據說,這個宮女在慈禧去世後,出宮回到家鄉,過起了默默無聞的生活,苦熬幾十年,臨終前說出一個秘密:慈禧不是病死的,是被人慢慢毒死的!宮裡的太醫們雖然知道此事,只是大家為了活命,不敢說出來而已!

    那麼,這位宮女的說法是真的嗎?

    後來,考古工作者對慈禧的遺骨做了化驗,結果發現慈禧的體內真的有毒物質!

    但是接下來專家又否定了慈禧“中毒而死”的結論。

    因為慈禧體內的有毒物質,是因為生前吃了太多藥物所致,這些藥物在體內殘留了一些毒素,是很少劑量的,不足以毒害一個人的生命,並不能算毒藥。

    如此看來,宮女所說的慈禧被人下毒而死,就屬於無稽之談了。

    再後來,專家們透過查閱清朝留下來的各種文獻史料,根據清宮留下的脈案記載,做了一輩子女強人的慈禧太后晚年小毛病不斷,慢性腸胃病、痢疾等疾病一直折磨著她,使得她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而慈禧在去世之前的前兩年裡,傷害她身體最大的疾病就是痢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腹瀉。

    1907年冬天至第二年春季,慈禧太后身體一如既往康健,到了4月以後,慈禧太后到頤和園避暑,當時天氣炎熱,可能胡吃海喝,沒注意飲食,因此得了痢疾,長時間沒有痊癒。

    儘管太醫們給慈禧開了很多藥,但是慈禧的痢疾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她腹瀉特別嚴重,有時候一天幾十次,並且帶有膿血,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慈禧去世前。

    我們先來看慈禧臨死前十幾天,都做了什麼:

    1908年11月3日,慈禧太后雖然經常腹瀉,但還是滿心歡喜地過著自己74歲的生日,她白天慶壽,晚上在西苑頤年殿看戲,然後回到儀鑾殿就寢,連續五天的慶典,慈禧太后一天不落。

    在這之前,慈禧已經患有慢性腹瀉之病,這幾日,又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乳酪果餅,腹瀉又加劇了。

    由於飲食、精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慈禧太后的身體漸漸吃不消,腹瀉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11月7日,慈禧太后的病情明顯加劇,而從這一天到11月14日光緒駕崩為止,慈禧太后雖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第二天即將步光緒的後塵,但是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因此強撐著進行了多項政務安排,做出了很多重大決定。

    大臣們建議立載灃為嗣皇帝,而慈禧太后心中卻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召見大臣們商議不過是做個樣子,慈禧最終給出了“今立溥儀,仍令載灃主持國政”的決定。

    慈禧之所以選擇溥儀,這裡面又和之前慈禧太后冊立光緒的理由一樣,溥儀是老醇親王奕譞和慈禧妹妹的孫子,同時又是榮祿的外孫。

    在慈禧看來,溥儀既有愛新覺羅的血統,又有葉赫那拉的血統,皇權沒有落入到其他姓氏的手中,這也許是慈禧的一種自以為得意的神機妙算。

    11月13日,慈禧太后連發三條上諭:命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到上書房讀書;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

    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慈禧太后立即又下了第三道諭旨:冊立溥儀繼承大統為嗣皇帝,令攝政王載灃監國。

    隨後,慈禧掙扎著,來到理政之地的勤政殿,召見奉旨入宮的監國攝政王載灃和即將登基的小皇帝溥儀。

    慈禧有氣無力,勉強斜倚在臥榻之上,外面是層層帷帳,當載灃抱著小皇帝溥儀進來以後,慈禧本想抱下溥儀,卻不曾想,溥儀被嚇得立刻嚎啕大哭起來。

    慈禧感到心煩,囑咐給溥儀拿個糖葫蘆帶出去玩兒,就擺擺手躺下了,這是她和溥儀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見面。

    慈禧太后整整一天都在處理朝政事務,到了晚間才歇息,儘管非常辛苦,可這樣一來,慈禧反而看起來狀態非常好,現在看來,有點類似迴光返照。

    11月15日當天,慈禧早上六點多鐘就起床,吃過早飯以後就開始處理朝政,慈禧太后召見軍機大臣,和皇后以及監政攝政王談了很多話,還以皇帝的名義下達了一份諭旨,尊西太后為太皇太后,尊隆裕皇后為太后。

    慈禧太后處理朝政一直處理到午時,才開始用午膳,吃過午飯以後,慈禧太后突然暈倒,昏迷了很長時間。

    等清醒過來後,慈禧太后躺在床上,命若遊絲,奄奄一息,她感覺自己大限將至,為此她召見了隆裕皇后、監國攝政王等人,連續下達了兩道諭旨,安排自己的身後之事。

    慈禧太后的第一道懿旨中授予了攝政王載灃監國的權力,第二道懿旨強調“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

    然後慈禧又特別強調,“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后懿旨”。這就相當於給了攝政王載灃的決策權,也給了隆裕皇后裁決的權力。

    不過,不論慈禧太后在遺詔中如何制衡權力,有一點肯定的是,她終於主動,把自己執掌一生的最高權交了出來。

    遺詔確定以後,慈禧太后就開始向身邊的侍從訣別,周圍的人非常傷心,此時的慈禧太后神智非常清楚,儘管在彌留之際,說話和平時一樣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掌握朝政大權長達50年的慈禧太后,有人傳聞她曾經留在人間的最後一句話竟然出人預料,她說:“今後,不允許婦人預聞朝政,這樣做違背祖宗家法,一定要嚴加限制。”說完溘然長逝。

    “不允許婦人參與國事”這句話不管是不是慈禧太后的遺言,對於慈禧太后的一生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從以上所說可以看出,從慈禧死前十幾天她的經歷來看,慈禧的死是平和的,並不像民間所說是毒死的或者是被老虎嚇死的。

    慈禧在遺詔中曾經提到:“不期本年夏秋以來,時有不適”。

    在光緒去世前幾天,慈禧因為腹瀉已經吃不下飯了,但是還是強撐病體把自己的身後事安排好,最終心力交瘁,體力衰竭,病情加劇而死。

    慈禧病逝的直接誘因是患了痢疾這個病,再加上她每天堅持高強度的工作以及光緒之死讓慈禧勞累傷情,過度勞累導致舊病復發,身體一下子承受不住,最終因此而病逝。

    也就是說,慈禧其實算得上是正常病逝的。

    慈禧的身後之事

    1908年11月15日,未時,慈禧太后殯天,一個傳奇的女人,就這樣終結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08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被收殮入棺,慈禧出殯的那天,哀慼仰尊的大禮超乎尋常,從去世一直到出殯一念之間,祭祀的隆重景象一直沒有停下來。

    1909年11月9日,慈禧的棺槨在紫禁城停放將近一年後,才由84名轎伕抬著離開紫禁城,足足走了4天,才按照欽天監選擇的良辰吉日安葬。

    隨後,慈禧太后的梓宮被安葬在同治十二年就開始修建的龐大豪華的菩陀峪定東陵地宮的陵墓裡面。

    慈禧太后生前驕奢淫逸,死後地宮陪葬的奇珍異寶更是不可計數,其中光是陪葬的珠寶,就有數千顆,其他的稀世珍寶更是價值連城。

    然而,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些慈禧太后認為能夠增添她死後榮耀的“身外之物”卻給她帶來了死後巨大的羞辱。

    民國十七年(1928年),當時正是軍閥割據之時,軍閥孫殿英帶著士兵藉著“軍事演習”的藉口,用炸藥等工具打開了慈禧太后的陵墓,並在一陣哄搶之後找到了十分隱秘的石門,開啟石門發現了慈禧太后的棺槨。

    在眾人一陣胡砍亂撬之後,孫殿英等人終於把慈禧太后的棺槨開啟。

    慈禧太后仰臥在棺槨之中,一身的珠寶瞬間就被士兵全部擄走,而士兵們為了搶奪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情急之下一刀砍開了慈禧太后的臉頰。

    在搶奪完陵墓裡面各種奇珍異寶後,孫殿英唯恐還有珍寶遺漏,索性把慈禧太后的屍體扔出了棺槨。

    在孫殿英帶領士兵撤退之時,沒有人記得把慈禧太后的屍體放回原處,慈禧太后的屍體被扔在棺槨外,臉朝下趴在泥水中,衣物也被扒光,何其淒涼!

    彼時,已經被趕出紫禁城的溥儀得到此訊息後肝膽俱焚,立即聲討孫殿英,但是於事無補,溥儀只能派老臣前往東陵料理後事。

    當滿清遺老們進入地宮後,發現慈禧太后的遺體滿是白色的斑點,情形恐怖,因此,迅速用黃綢子將慈禧太后的屍體包裹好,抬入棺槨之中,並蓋上棺材蓋,使得慈禧陵墓獲得了安寧。

    結語:

    綜上所述,關於慈禧太后死因的傳聞眾說紛紜,實際上,慈禧真正的死因,應該就是疾病導致的死亡。

    根據慈禧生前的脈案所記載,晚年的慈禧身患多種疾病,包括高血壓、氣管炎、糖尿病、痢疾等,其中對身體傷害最大的是身患痢疾,臨死前一直腹瀉,再加上過度勞累,心力交瘁,體力衰竭,導致病重而亡。

    慈禧太后十七歲進宮,二十六歲執政,統治晚清長達四十八年之久,慈禧的死,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也代表大清氣數已盡,她去世三年以後,大清就在她欽選的接班人手裡葬送,統治中國267年的清王朝宣告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醫院和醫生分開,醫生看病不賣藥,醫院賣藥不看病,結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