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樂大掌櫃
-
2 # 數學通
我覺得培訓機構應該是作為學校的補充,兩者並不是對立的關係,培訓機構是一個服務行業,所以服務的好壞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公司的利潤,所以培訓機構除了做教學,還要這種服務的質量,學校的老師,一般都是有編制的,比較穩定,所以平常的話老師可能上課也會劃一下水什麼的,而且也沒有說特別用心,這就是為什麼有機構存在的原因。
我覺得培訓機構應該是作為學校的補充,兩者並不是對立的關係,培訓機構是一個服務行業,所以服務的好壞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公司的利潤,所以培訓機構除了做教學,還要這種服務的質量,學校的老師,一般都是有編制的,比較穩定,所以平常的話老師可能上課也會劃一下水什麼的,而且也沒有說特別用心,這就是為什麼有機構存在的原因。
我告訴你原因,主要是錢。
培訓機構老師看中的是錢。但是,這是天經地義的。培訓機構提供的是服務,你提供的是金錢。所以,用金錢購買了服務。
這是一種交換關係。
但是學校的老師,是國家財政統一撥款,確切的說,是國家購買了老師的服務,那麼,中間就多了一層,首先,學校老師會向領導負責,而不是孩子。當然,素質好一點的,心裡顧念著孩子,但是大部分的學校老師,之所以去做老師,圖的就是穩定。
就算教得不好,鐵飯碗沒那麼容易丟掉的。甚至有的地方,老師停薪留職,讓新來的老師拿著很少的工資,去幹活,那些停薪留職的老師們去創業了。
等到退休的時候,又能享受退休政策。
所以,他們本質上圖的是什麼你大概明白了吧。
培訓機構老師,危機感很重。如果教得不好,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分分鐘要走人的。
在這樣的壓力下,和家長不好好溝通怎麼行呢?你不繼續在培訓機構學習了,這群人吃什麼?餓死了。
所以,溝通,是為了續費。
那到底誰的目的更純潔呢?
我看不出來。
你要的是服務,高興了,孩子也高興了,學到東西了,就行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