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水之墨白
-
2 # 泉邊看景
以我多年參加跑步鍛鍊的經歷,結合日常掌握的運動健康學的一些知識,我先糾正一下題主的說法,跑步是不會對膝蓋造成傷害的,跑步期間或者跑步後感覺到膝蓋疼痛,應該是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你的膝蓋本來就有損傷,平時不運動沒有感覺到,而跑步將這種損傷誘發了出來,所以跑步只是一種誘因,而不是膝蓋疼痛的主要因素。如果屬於這種情況,建議找醫生進行全面檢查,找出膝蓋疼痛的成因和症狀,對症進行治療,並聽從醫生意見決定是否繼續進行跑步。二是,跑步姿勢不對、方式不對有可能造成膝蓋疼痛。譬如跑前熱身不到位、跑後放鬆不徹底、跑步時步腹太大、用力太猛、強度太高、距離太長等等。如果屬於這種情況,可以找專業教練進行調整,一般是不會影響繼續跑步的。
另外,題主所說的跑步減肌,也是不符合運動學原理的,跑步的功效是除脂減脂,即有效消除體內多餘的脂肪,而不會減少肌肉,相反可能會促進肌肉的增長,有效塑身塑形,使跑者看上去更有型,更有魅力。
所以建議還是要積極跑步、堅持跑步、努力跑步、長期跑步。因為跑步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主要有下面幾點:一、減肥減脂;二塑身塑形;三、消除慢性疾病;四、提高生活積極性,提升生活樂趣。
-
3 # 林江心態
跑步運動對膝蓋有一定的損傷,還會減掉鬆弛的肌肉,但跑步的益處大於損傷,在跑步中還可以避免損傷,並將鬆弛的肌肉鍛鍊成結實的肌肉。
我是個跑步愛好者,巳堅持跑步十二年了。我雖年過花甲,但雙膝蓋很好,腿部肌肉結實。
我在十二年的跑步鍛鍊中,一直在尋找保護關節,強身健體和適合自己的跑法,跑量,跑姿及呼吸等。
英國醫學報刊《柳葉刀》報道過,正確姿勢的跑步者膝蓋損傷為2.8%,到60歲以後膝蓋損傷為5%;不跑步鍛鍊人的膝蓋損傷為3.5%,到60歲以後膝蓋損傷為15%。所以,正確姿勢和適合自己的跑步者比不跑步的人膝蓋損傷要小很多。
跑步鍛鍊運動是把“雙刃劍”,要利用好有益方面,克服不好的方面。
-
4 # 處子兔
誰說跑步對膝蓋不好?
人云亦云。
不正確的跑步方法會對膝蓋不好,當然不僅於膝蓋。還會引起各種運動損傷。
跑步減肌,也不完全正確,有氧慢跑會造成肌肉的減損,但不會很明顯,除非馬拉松練的很專業。短跑是無氧為主,那就不會減肌。
那為什麼要跑步鍛鍊呢?
因為你提問題就對跑步有偏見,以偏概全,自然會有這樣無腦的問題。所以提問求還是要把基本概念搞清楚。
回覆列表
許多人錯誤的以為跑步會傷膝蓋,因為確實也有許多跑者跑傷了膝蓋。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跑傷了膝蓋的大都是在跑步過程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更多的人反而通過跑步讓自己的膝蓋變得越來越強健了。
我自己原來就存在著左膝關節隱痛和彈響的問題,跑步過後這兩個問題就完全消失了。
以健身為目的的跑者,由於他們經常跑步,會刺激骨關節軟骨分泌潤滑液。關節腔始終充滿潤滑液,會避免上下骨關節之間的相互摩擦,使軟骨不會被輕易磨損。
這就是跑步健膝的道理。
主要有幾下幾種錯誤方式會傷害到我們的膝蓋。
1.體重過大。體重過大的跑者會使作用於膝蓋上的衝擊力數倍於體重正常的跑者。
所以,如果體重過大,最好還是先通過快走,游泳等方式並結合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先把體重降下來,然後再去跑步。
平時跑步應該以慢跑為主,慢跑應該佔到我們總訓練練的80%左右。
慢跑強度適中,膝蓋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慢跑時以一邊跑步一邊能簡單與人交流,鼻吸口呼的方式去跑。
以健身為目的的跑步,每次慢跑40至60分鐘,足矣。
平時應該加強肌肉力量訓練,主要包括核心肌肉力量和腿部肌肉力量的訓練。可以利用深蹲,卷腹,平板支撐,箭步蹲,弓步跳,蛙跳,提踵等訓練動作來加強我們的肌肉力量。
正確的跑姿應該是抬頭挺胸,目視前方,雙肩開啟,雙臂前後自然擺動。核心發力,向前送髖。身體微微前傾,利用重力帶動身體向前。
大腿上提,膝蓋始終保持彎曲狀態,落地重心在身體的正下方。全腳掌著地,著地後快速滾動離開地面。
其實步幅主要是和肌肉力量相關。肌肉力量足,步幅自然而然就會大。那些步幅大的跑者,無一不是有著強大的肌肉力量。
我們可以在質地偏軟的土路,砂石路以及柏油路面上跑步。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跑步減肌嗎?跑步減肌,那是跑得距離過長,時間長達兩個小時以上造成的。身體已經把能量都消耗完了,才去消耗蛋白質的。
我們以健身為目的,跑步時間最多60分鐘。而且是慢跑,基本上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
用正確的方式去跑步不僅不會傷害膝蓋,還會健膝,也不會減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