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陽絕竹2
-
2 # 大劉熱評
我覺得文明應該是有一個系統的歷史可以考量,不是單個個體偶然,出現的東西,就是文明,也許在古代的時候發明弓箭之前也有人偶爾做出弓箭,但是他沒普及,沒建立系統,那就是偶然的,不是一個文明體系。一個文文明是要很多的東西積累起來,量變達到質變,然後才產生的。讓人類得以延續,符合社會秩序,用華人的說法,人類找到了一種符合老天爺的活法,天道。
-
3 # 日照生活幫
華夏文明五千年的說法,表示了一個時間段,意在概括“文明史”,而不是“歷史”的全部。
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陸揚,在網路討論中作了簡要回答:“中華五千年這個概念最早既非科學研究的結果也不是華人自己提出,而是耶穌會士在17世紀首先提出來的,尤其是衛匡國,他編撰的中華史從伏羲開始,將伏羲時代的起始年定為元前 2952年,這一看法基本為稍後耶穌會士撰寫中國史採納,從而奠定中華大約有5千年歷史的框架。”
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這一說法,在中國盡人皆知,提出這一概念的人卻是一位外華人。清代順治時期,一位名叫衛匡國的義大利傳教士來到中國,遊歷中國山川大地,撰寫了《中國新地圖志》、《中國上古歷史》、《韃靼戰紀》、《漢語語法》等介紹中國歷史、地理和文化的著作。在《中國上古歷史》中,首先提出了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的概念。
真正將中華文明5000年的概念灌輸給中國公眾的人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清宣統三年辛亥年(1911年),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推翻清朝封建帝制,選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先生於1912年1月1日正式就職,通電各省,頒訂國號為中華民國,並且不再使用帝制的年號,而是以黃帝紀元4609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並改用公曆。這黃帝紀元4609年,大約為5000年,從而中華文明5000年為公眾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