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藏
-
2 # 濃情蜜意西班牙
名窯的概念出現在明代。宣德時禮部尚書呂震寫了本《宣德鼎彝譜》,裡面提到:“內府所藏者,柴、汝、官、哥、鈞、定”,是宋名窯最早的記述,一共六個。
到了晚明,董其昌的《古董十三說》講到:“世稱柴、汝、官、哥、定五窯,此其著者焉”。清代許之衡就在《飲流齋說瓷》中打了圓場:“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至此,宋代名窯的格局演化為五大名窯另加鈞窯。
宋代官窯均建立於都城附近。北宋時期的官窯一個建在汝州,另一個設在鈞州,故稱汝窯和鈞窯。南宋時期修內斯官窯與郊壇官窯建立在臨安附近,河南與浙江既是兩宋都城所在地,又是中國瓷器的生產最為發達的地區。浙江的青瓷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青瓷的主要發祥地,著名的越窯和龍泉窯是南方生產青瓷的代表。河南素以白瓷和花瓷著稱,特別是汝州青瓷與禹縣鈞瓷。
北宋的官汝窯和官鈞窯的建立由於集中了人才,不惜工本、選料優質、工藝精湛,燒製了很多適合皇家使用的高檔瓷器。所以,官窯瓷器儘管不是以商品生產為目的,也還是代表了宋瓷器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因官窯瓷器嚴禁民用、民仿,並加以限制,特別是被宮廷選中的汝窯和鈞窯,自官窯建立後,再不許民間繼續燒造。
以汝窯為例,天青釉汝窯是在汝州民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汝窯應當分為“官汝”和“民汝”,這有點類似明清的景德鎮,民窯和官窯共存。不同之處是,明清只有一處官窯,而宋代有許多。宋代為皇室燒造瓷器的窯口還有定窯、鈞窯、耀州窯、建窯,此外還有皇室壟斷的汴京官窯和臨安官窯。
-
3 # 巨型酸棗
五大名窯全是單色釉,製作純技術活,與藝術不沾邊。傳統的認識有嚴重的缺陷性,官窯、汝窯產量極少,很多人一輩沒見,不利普及。
同時載有詩書畫的宋瓷,才能成為名窯。耀窯,磁州窯,定窯,越窯,西夏窯才有這樣的作品。詞書畫是中華傳統藝術和技術的結晶,把她同時作上獨特發明載體,是十全十美的瑧美藝術品。很可惜,解放幾十年了,沒有人為他們作科學公正評價,假以五大名窯獨大,也是收藏市場混亂的因素。
-
4 # 點睛筆
當然是他們出類拔萃,精美絕倫的強項,才得以奪此桂冠。雖然五大名窯,多數人都以汝窯為首,但在民間也有多個排名之說,汝官哥鈞定,鈞汝官哥定,定汝官哥鈞……雖然說法不一。但到了現代的高科技時代。我們大家都知道。汝官哥定。這四大名窯被現代的技術所高仿出來,相對容易一點,而且高仿這些瓷器的應該也有多個地方。唯獨鈞窯瓷器可不是隨便能高仿出來的。能仿製出他們的,是屈指可數,我想稍稍喜歡收藏古瓷的人,都會隨口說出來。而其中能仿燒出他們有多麼的艱辛,也只有苦心研製,經歷了萬千次實驗 屢屢失敗,又堅持不懈,而成功燒製他們的窯工才知道。所以,個人認為鈞瓷排首位也並不為過。
-
5 # 神一樣的碰磁坐不改名
並沒有哪位皇帝或史學家選定!據說,宋自辦皇窯,又蒐羅民間窯廠精品,先認為定窯為精,讓進貢,後汝窯更精,認為定窯有芒,改讓汝窯進貢精品,在宋時,只有汝窯燒製全釉器,故而無論什麼器型都採用支釘技術,支釘越小越珍貴。如按皇家認可五大名窯為,官(皇家自辦,中央企業),定,汝。南宋以後,宋認可的建窯,鬥茶盞兔毫茶碗。均窯,哥窯在宋並沒有列人名窯,直至明代,均窯的釉變,哥窯的釉裂被認為瓷之殘缺美,被收藏界和文人讚美,把汝推到第一,成汝官均定哥。這是不科學現實的。反而忽略了建窯?觸類傍通,鄉村老頭提問?為什麼百家姓以趙性為頭?
回覆列表
明代晚期,隨著古董收藏之風日漸興盛,文人士大夫之間流行對古代名窯進行品評之風。
如萬曆十九年(一五九一年)刊行的明代著名養生家高濂(生卒年不詳,約嘉靖初至萬曆初人)撰《遵生八箋》(卷十四)「論官哥窯器」條曰:「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然柴則餘未之見,且論制不一,有云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是薄磁也!而曹明仲則曰柴窯足多黃土,何相懸也?」高氏在這裡只提到「柴、汝、官、哥」四個窯。
與高濂生活在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張應文(?~一五九五年)撰《清秘藏》(捲上)「論窯器」條曰:「論窯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聞其制雲: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此必親見,故論之如是其真。餘向見殘器一片,製為絛環者,色光則同,但差厚耳!又曹明仲雲柴窯足多黃土。未知然否?」張氏在這裡提到「柴、汝、官、哥、定」五個窯,比上述《遵生八箋》敘述中多出一個「定」窯。
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進士謝肇淛(一五六七年~一六二四年)撰《五雜組》(卷十二·物部四)之「陶器」條曰:「柴窯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與金翠同價矣……柴窯之外有定、汝、官、哥四種,皆宋器也……」謝氏在書中也談到「柴、定、汝、官、哥」五個窯。
大約到了十七世紀初,人們在談論上述五個窯的基礎上,又加進一個「均(鈞)」窯。如約成書於十七世紀初的《宣德鼎彝譜》(卷一)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書中提到柴、汝、官、哥、均、定六個窯。
由於柴窯非但不屬於宋代,而且一直是個謎,因此,到了現代,人們就逐漸略去柴窯不提,而直接提「汝、官、哥、均、定」五個窯,於是誕生了「宋代五大名窯」之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傅振倫先生在《中國最古的瓷器》一文中曾談到:「世之言瓷器者,以為宋世有瓷,且以定、汝、官、哥、鈞為宋代五大名窯,推而上之,以柴、汝、官、哥、定為中國五大名窯。」
而五大名窯的特點或者被選中的原因,給大家貼一段。(僅作了解
鈞瓷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汝瓷造型古樸大方,其釉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定窯是繼邢窯而起的白瓷窯場。器型在唐代以碗為主,宋代則以碗、盤、瓶、碟、盒和枕為多,亦產淨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輕,質堅硬,色潔白,不太透明。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裡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豔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稜和絃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近年,有學者對「宋代五大名窯」說法提出質疑,認為「所謂『宋代五大名窯』中,真正屬於宋代的只有『汝』和『官』,『哥』的歷史從元肇端,『均』則燒於元代,而『定』燒瓷時間雖然較長,但從朝廷納用定瓷的角度而言,其輝煌期訖於北宋中期,嗣後,在北宋統治者眼裡又卻變得黯淡無光。儘管這些窯口還或多或少地存在需要將來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但是僅在已經揭示出來的無可辯駁的事實面前,『宋代五大名窯』之說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