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懂農業。農業一直是中國的支柱型產業,是保證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也為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基石作用。但中國的農業也存在著資源配置不合理、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民收入增長乏力等問題。而鄉鎮幹部是促進基層農業發展的基礎,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鄉鎮幹部懂農業。首先要處理好農民和農業的關係,十九大提出要保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且長久不變,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給土地承包權和農民關係帶來很多問題,鄉鎮幹部需要把握十九大報告的內容,尊重農民的意願、維護農民的權益,將選擇權交給農民,透過示範和指導引導土地流轉,而不是強迫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堅守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不能”底線。
其次是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當前農業主要矛盾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農民很容易跟風進行農作物的種植。作為鄉鎮幹部需要深入理解農業面臨的主要矛盾,積極調整農業工作重心,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統籌農業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最後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十九大報告要求建立新農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鄉鎮幹部要認清楚本地區城鄉協同發展帶來的變化,文化差異、經濟差異等,因地制宜,一方面藉助城市生產要素資源帶動鄉鎮發展,另一方面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農村。
2.要愛農村。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年齡、性別結構失衡,要提高農村的現代化建設,鄉鎮幹部首先要有紮根農村、服務農村的意識和擔當,熱愛農村,自願在農村開展工作,堅守農村,為農村村民解決實際問題。其次是提升鄉村治理的能力,相比過去,雖然農村人口減少,但管理難度加大,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農村留守群體數量龐大,以老人和兒童為主,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出現家庭矛盾、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土地拆遷矛盾等,農業兼業化、農村空虛化、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所以鄉鎮幹部要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不斷學習,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在法治的基礎上治理新背景下的農村。
3.要愛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發展農業和農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鄉鎮幹部首先要做好政策的宣講員,現在的很多農民文化水平都不高,對政策的的瞭解渠道一般是透過電視新聞和下發的通知,但因為國家近年來的惠農政策較多,為了防止農民有理解不到位的情況,鄉鎮幹部需要做好宣傳員和講解員,定期進行下鄉走訪,將新出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釋給農民,並充分
1.要懂農業。農業一直是中國的支柱型產業,是保證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也為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基石作用。但中國的農業也存在著資源配置不合理、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民收入增長乏力等問題。而鄉鎮幹部是促進基層農業發展的基礎,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鄉鎮幹部懂農業。首先要處理好農民和農業的關係,十九大提出要保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且長久不變,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給土地承包權和農民關係帶來很多問題,鄉鎮幹部需要把握十九大報告的內容,尊重農民的意願、維護農民的權益,將選擇權交給農民,透過示範和指導引導土地流轉,而不是強迫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堅守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不能”底線。
其次是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當前農業主要矛盾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農民很容易跟風進行農作物的種植。作為鄉鎮幹部需要深入理解農業面臨的主要矛盾,積極調整農業工作重心,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統籌農業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最後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十九大報告要求建立新農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鄉鎮幹部要認清楚本地區城鄉協同發展帶來的變化,文化差異、經濟差異等,因地制宜,一方面藉助城市生產要素資源帶動鄉鎮發展,另一方面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農村。
2.要愛農村。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年齡、性別結構失衡,要提高農村的現代化建設,鄉鎮幹部首先要有紮根農村、服務農村的意識和擔當,熱愛農村,自願在農村開展工作,堅守農村,為農村村民解決實際問題。其次是提升鄉村治理的能力,相比過去,雖然農村人口減少,但管理難度加大,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農村留守群體數量龐大,以老人和兒童為主,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出現家庭矛盾、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土地拆遷矛盾等,農業兼業化、農村空虛化、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所以鄉鎮幹部要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不斷學習,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在法治的基礎上治理新背景下的農村。
3.要愛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發展農業和農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鄉鎮幹部首先要做好政策的宣講員,現在的很多農民文化水平都不高,對政策的的瞭解渠道一般是透過電視新聞和下發的通知,但因為國家近年來的惠農政策較多,為了防止農民有理解不到位的情況,鄉鎮幹部需要做好宣傳員和講解員,定期進行下鄉走訪,將新出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釋給農民,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