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喬治恐龍爸爸
-
2 # 頭部定天下
神獸歸籠,是當前局面下家長共同的心願。
以前孩子自律度低,學習主動性差,在學校老師和家庭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還不是太過分。網課上來,情況急轉直下。家長們的內心是焦灼的。如何讓神獸歸籠,學會自律,主動學習?
我們先看孩子自律性越來越差,學習主動性越來越低的兩個客觀因素。
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當前自由化的狂歡,大家都只提前半句,好多人都不知道後半句。神獸們在這樣的輿論中生成,也形成了我想玩遊戲就玩遊戲的一種心態,這樣還談何自律呢?只能是巨嬰越來越多。
二、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全民娛樂化浪潮席捲而來,大家都形成了刷抖音,看視訊,讀網文的習慣。這種接受資訊的方式,造成資訊量龐大而混雜,形成了一種淺表資訊獲取的方式,人們很難從中掙脫,更無法主動學習,深度思考。這樣一來,神獸們在這種環境中越陷越深。
那是不是就沒辦法了呢?肯定有辦法。
鳳凰不可能做烏鴉,烏鴉也永遠不可能成為鳳凰。人類有別於其它動物,在於人類有極強的思考能力,這是人生而有之的,所以只要去盡力發揮即可。
所以原則上,不要企圖用學海無涯苦作舟來說服神獸,這注定是徒勞無功的。只能讓神獸充分體會到自律之自由,學習之快樂,才能讓神獸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具體到用什麼技巧,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一概而論。家長可以多學習育兒和教育方面的知識,同時詳細觀察神獸的特點,以期因材施教。同時,可以多加一些教育專家的社群,多學習多請教。
希望我們都能讓神獸歸籠,讓孩子學會自律,主動學習。
-
3 # 70後老兒童
經常有家長抱怨:
“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是家長頭疼的問題。對大多孩子來說,自律都是個稀缺貨。他們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麼做什麼,沒一點計劃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終,這其實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大人也是一樣:
我們都知道:自律性所體現的自制力,是一個獲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備的重要品質,它將決定著一個人日後的學業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
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自律?
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難完成自己設下的目標。
心理學上有個特別有名的棉花糖實驗,讓4歲的孩子待在一個房間,告訴他們,棉花糖可以隨時吃,不過,如果等到實驗人員回來再吃,就可獲得更多的棉花糖。
實驗開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有的堅持了一會,最後沒忍住;有的孩子不斷用唱歌、自說自話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堅持到最後,得到了更多棉花糖。
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人際關係較差、不善於應對壓力、注意力不夠集中……
自律的人各有各的幸福,不自律的人痛苦卻大同小異。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
不過,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律能力。
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幾點建議
1. 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自律是什麼?通俗說就是一種自控力,即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衝動。
想想作為成人的我們是怎麼控制衝動變得自律的?舉個媽媽們都深有體會的例子。我們都曾有過買衣服的衝動,很多當媽的人說,以前怎麼剋制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怪了,這種衝動下降了很多。這其實很能說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動機才是自律的關鍵。有了愛仔之心,知道要省錢養仔,動機強大了,自控就不難做到了。
平日有些家長說自己給孩子做了很多計劃,還想盡法子盯,不過好像沒什麼作用,還是不能使孩子自律。
這話讓我想起一個道理,如果我一時沒錢,當然能剋制不買衣服,等有了錢,沒準還是會去當剁手黨。原因就在這——當孩子被逼著自控,自身沒有自覺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
想想自己,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熱愛什麼。
以前看北京衛視的《傳承者》,陳道明做點評時說:“一個人,當他擁有了熱愛的事業,他就找到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這話對我特有觸動。
都說認識自我會帶來成功的機會,因為“認識自我”意味著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種興趣,會使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意識到把時間白白浪費掉的可惜;這種興趣,也會使一個人願意制定計劃,願意堅定執行,因為他知道,這會讓自己離自己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成人眼裡,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拉磨蹭。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3. 幫助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
規則是什麼?就是定出來讓人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則的爭先恐後會造成社會的混亂,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
現在的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如果都滿足,他們會變得無法自控,所以平時在生活細節上就要有意識培養孩子自律的美德。
比如我不允許孩子過多吃甜食,只設定某些特殊的節慶日來品嚐一些甜食;零食也幾乎不成堆的買回家,而是每週去一趟超市,每次約定好只買兩樣東西……這樣一來,兒子很小就表現出不錯的自律性。
一次,帶兒子買完零食,他說又要吃火腿,可在家我已經跟他約定好只買兩樣,我想看看他能不能遵守,於是對他說:“買了火腿,就得等兩週後才能來超市了(違反約定的懲罰是兩週不能來超市),你自己決定。”兒子想了想,還是選擇了不買,那時他只有三歲多。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規則一旦建立,就不能違反,違反就要懲罰,孩子為了避免懲罰的後果,會逐漸學著約束自己。
4.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在自律的這條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樣。
甚至可以說是一場苦修,因為自律之路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
記得有一次,我上午開了電視在看一檔節目,兒子就跑過來問:“爸爸,你怎麼上午也看電視啊!”
“哦!今天電視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爸爸要看一看,等一會就關了。“
後來,我就儘量避免在我們規定的時間內看電視。因為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孩子去做。
有人就會問,“難道為了孩子,我要放棄自己嗎?“
我只想回答:“做了父母,不是要你放棄自己,而是要放棄很多不好的自己。因為父母,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責任。”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所以,天天沉迷麻將,或者回家就拿著手機玩遊戲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學習不努力,因為你自己混亂的生活,無法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榜樣的力量。
要記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
在這條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長,越來越優秀。
-
4 # 幫幫媽育兒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為之頭疼過。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過制定了計劃卻又中斷、拖延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夠,良好的執行習慣沒有養成。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與其指責他、批評他,不如試著理解他、幫助他、伸出手拉孩子一把。
孩子愛拖延、不自律的背後,一定有個需要被看到的原因,你看到了,問題就解決了。
01
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們制定計劃、委派任務,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威脅、被強迫、被控制著做這些事情的,孩子們很可能就會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矇混戰術,來進行他們自己的消極抵抗。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簡單粗暴。一定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家裡所有的“規”,都是為他一個人“定”的。
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參與感和儀式感,引領著孩子入門。
一個朋友家的例子就很典型。他們家孩子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坐車裡的安全座椅,每次扣安全帶都是一番搏鬥。
直到有一天朋友的老公對孩子說,爸爸任命你做咱們家的“安全天使大人”,每個人的安全帶都由你來監督檢查,不合格的人你有權利處罰他。
孩子每次坐車第一句話就是提醒所有人扣安全帶,自己更是搶著第一個扣。
他們家孩子被“套路”得當過“刷牙天使大人”、“閱讀天使大人”、“節約食物天使大人”很多官職,孩子到現在,生活方面的自律能力都比同齡人要好。
我們制定規則的時候,要儘量的照顧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孩子會更傾向於聽從喜歡他們、尊重他們的人。充分跟孩子溝通,是解決孩子牴觸情緒最好的方式。
02
有些孩子不願意脫離自己內心的舒適區,懼怕新環境和改變。
孩子會擔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為了避免最後的失敗,所以孩子們選擇逃避。這樣即使真的失敗了,還有一個心理安慰是:“我挺聰明的,就是沒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最初一段時間都是最困難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還必須配合父母的幫忙。
一個媽媽跟孩子一起定的計劃是:每天寫一篇日記、每天背誦一首唐詩、每天閱讀1個小時。
孩子語文底子本身不是太好,所以他不容易自律,並不是自己本身沒有決心,可能只是真的覺得難,大腦自然而然的對改變的一種反抗。
比較可行的是循序漸進的來 ,稍微降低一下對孩子的要求。
比如每天一篇日記孩子寫不出來,可以允許孩子每週有兩天時間坐在書桌前,寫任何自己想說的話。無論寫什麼,只要寫夠10分鐘就可以。
每天閱讀1小時的專注度不夠,可以允許孩子先每天讀20分鐘的書。
這個階段只要孩子先邁出了雙腳,有了進步和改變,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就值得鼓勵。
-
5 # L木子筱
要想培養孩子的自律性,父母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用恰當的督促、適當的鼓勵以及必要的懲戒等巧妙地引導孩子,讓他們養成自律的習慣。
1、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管理時間、高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2、延遲滿足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慾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鍊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抵禦誘惑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後“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3、幫助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規則是什麼?就是定出來讓人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守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規則制定中來。只有這樣,孩子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地調動,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主動性也會增強。
如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一、使孩子主動做功課,做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放大孩子的優點、學習不可操之過急、激勵他使他全力以赴、經常改變學習環境、列一個功課計劃表、先讓孩子做擅長的功課、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
二、如何使孩子聽話懂事,借第三者之口讚美孩子。用書信或日記與孩子交流情感。用溫和的語調交談。及時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與孩子打成一片。一次只交待一件事。常常表達對孩子的信賴。只提有建設性的意見。不要指責遭到挫敗的孩子。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細節。多用讚賞的話肯定孩子。
三、引導孩子自動自覺,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用同一步調增強主動行動力,不在孩子挫敗時痛罵他。給孩子適當的報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
6 # 鵬鵬大計劃
好像孩子的學習問題永遠是家長的一個心頭病,有些孩子只是單純的不愛學習,不去學習,有些孩子不僅不學習,還會給我們家長制造很多的誤會和麻煩!電視劇小歡喜裡面不也是有這樣那樣的熊孩子嗎!這是一種不可不免的現象,作為家長我們要如何做呢?
1.以身作則,親身示範家長可以先為自己和孩子擬訂一個閱讀計劃,兩人相互督促,每天或者每週完成多少閱讀,並且適當的聆聽孩子閱讀後的想法,讓孩子自己提出問題,再帶著自己的問題去閱讀。
2.多鼓勵孩子的求知慾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了好奇的,每當孩子在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可以不用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在面對自己不知道的問題時,能夠主動去尋找答案。
3.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儲備也在逐漸增加。孩子六歲以後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可以經常提出問題,讓孩子幫忙解決。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比如打雷,下雨等是什麼原因。引導孩子幫助大人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求知慾,讓孩子有成就感。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長時間的習慣培養,家長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孩子都是有好奇心、求知慾的,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可以學習的開心愉悅。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影子,很多時候家長的角色就是“當局者迷”!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要把自己的角色抽離出來。多關注孩子,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孩子的行為邏輯。多給予孩子一些真實的鼓勵,讓她感受到愛。多去以身作則,讓孩子學到榜樣的力量!
-
7 # 逃家小兔乘二
從一個被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言教”能勝過“身教”。在自律這件事上,尤其是如此。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一個從來不讀書、每天打麻將的大人,反覆對你說:“要多讀點書”,“你怎麼不讀書”,“你怎麼就知道玩”……你聽了,是不是很厭煩?TA說得越多,你就越會降低對TA的評價。因為你覺得TA言行不一。
可是,換一個人,一個手不釋卷、常常給你講點故事、分享點新觀點的人,對你輕描淡寫地說一句:“要多讀點書”。你聽了,是不是很服氣?是不是連連點頭?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我們作為被教育者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所以,教育者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身的自律。無論到什麼年紀,不要放棄自己,要始終追求自律。
這並不是說,父母本人的自律必須達到“神”或“機器人”的程度。而是說,父母雖然是凡人,雖然也常常失控,但始終不放棄追求自律的努力。
而這種努力,本身就是給孩子樹立了自律的榜樣。
-
8 # 成風追藝
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對外界學習的過程才是人類學習應該有的一個狀態,好奇心是人類探索至今的驅動力。因此家長要做的是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我們可以看見大部分的成年人已經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因為成年人已經失去了對這個社會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熱忱,他們往往只注重於各種技能的提升來支撐他們謀生於這個世界,這本身沒什麼錯,畢竟我們是社會人,社會人的標籤會讓我們覺得那些不按照“社會路子”的人是低情商、不懂事、不會做人,那些堅持自己的人被當做看客的物件。
其實我們可以回望,那些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人都是一輩子堅持了好奇心的人。
其實這個問題說起來真的很簡單,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家長是否真的明白。從現在開始,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培養孩子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我說的是世間萬物而不是書本。要知道書本只是前人總結的經驗,就像一種說教一樣,如果一開始就用說教的姿態讓孩子去學習,那本來就是一種對自身探索的扼殺,這也是為什麼在0-6歲的孩子需要在玩中學。其實在我看來,任何一個年紀的人都應該有這種精神
什麼精神呢?
那就是好奇心——探索欲——嘗試——修正——自我總結新的經驗
-
9 # 開心學吧
1.家長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學習的興趣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至關重要,家長要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太重視孩子的成績,不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除了在校學習,大多數時間是在家中,家長應該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家長耐心的教導孩子,並引導孩子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家長要學會理解與鼓勵孩子
孩子不主動學習說明在其他方面也沒有主動性,孩子養成學習習慣,便能主動積極的去學習,發現學習的樂趣。孩子的記憶力強,學習知識有強大的吸收能力,但對於主動性差的孩子,往往缺乏學習的動力。家長與孩子加強交流,認真教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學習感興趣的內容,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3.激發孩子潛在的學習動力
學習的主動性高低與孩子的學習習慣、教育方式有關,一旦激發孩子潛在的學習動力,方能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家長應該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減少不和諧因素,陪同孩子去圖書館等場所學習。問題上,家長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去學習,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家長起輔助作用。
-
10 # 使用者好做夢的人
讓孩子自律的最好辦法就是家長首先自律。
家長首先給自已制定個計劃,並按計劃執行。最好是看書或與之有關的。
如果家長,一有空就看電視,手機不離手,想讓孩子自律,好好學習,是天方夜譚。
回覆列表
自律是主動學習的基礎,然而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家長都發現讓孩子能夠培養出現這兩個好習慣是極其困的。那麼家長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慢慢培養起自己孩子擁有這兩個優秀品看?
一、自控力差是孩子的普遍現象: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經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實驗物件是一群4到5歲的孩子。研究人員把他們帶進一個房間,房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個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有事情要離開一會兒,如果他們回來的時候,孩子沒有吃掉棉花糖,那麼他們就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作為獎勵,如果吃掉了,則沒有獎勵。
大多數孩子只能堅持30秒。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了15分鐘,直到研究員回來。
從這裡不難看出來,大部分孩子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而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會發現,對於同一個問題經常是反覆說,但是沒有任何效果。孩子到了規定時間依然是我行我素。
二、為什麼孩子自律性差不愛學習1、生理原因
當孩子進入三歲以後,他的神經系統發育還很不完善,所以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事物上,因此各位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也能發現,幼兒園的課程設定也是很短的,基本上也就是15分鐘左右。
2、經常被打斷
家長總是喜歡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特別是一些控制慾強的父母更是如此,比如孩子在吃飯點正正畫畫或者幹別的,家長往往會選擇強行打斷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又或者是看著孩子學了很長時間,怕孩子累,一會讓孩子喝水,一會讓休息會。
3、來自父母壓力過大,讓孩子放棄
這次考了前十名,下次考前五名,不斷的要求,父母卻從未關注孩子自己的體會。當父母的要求超過孩子自認為的極限時,孩子就很有可能放棄了,慢慢變得對自己要求沒有那麼高,自然而然自律性下降不愛學習
4、學習的及時反饋性太差了:
學習不同於遊戲等其它事情,反饋性 太差了,可能很長時間努力都看不到成果,甚至都不會有成果。而遊戲只要去玩,往往就可以升級,互動,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帶來的樂趣。因此孩子並不喜歡在學習上投入太多精力。
三、爸爸媽媽該怎麼做:1、和善也要堅定
日常生活中,可能爸爸媽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對於同一件事反覆講道理,可是還是沒有什麼用,打上一頓,孩子立馬記住了。喋喋不休的嘮叨無論是孩子還是成長都是不喜歡,時間長了還有很可能引起負面情緒爆發。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過界了就會面臨嚴重後果。對待孩子一定要和善也要堅定
2、既要懲罰也要讓孩子知道錯誤後果
幾乎所有家長都知道要給孩子立規矩,比如做錯事了要捱打,但是往往與事件本身錯誤並沒有相關性。這樣也許會對一部分孩子有用,因為他們害怕懲罰,但是並不知道錯在哪。比如你因為孩子浪費糧食懲罰他,但是他並不知道浪費糧食會帶哪些有後果,這個時你可以選擇,讓他看看災區兒童的視訊,這樣他就能慢慢明白浪費糧食是非常不對的。
因此家長在懲罰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錯誤本身會帶來哪些後果。從心理的認知往往更能帶來更好的自律效果。
3、學習等待:
法國父母會重點教育教育孩子一個行為——讓他們學習等待,而這增強了孩子的自控力。因此調查發現法國的孩子不僅僅在餐廳表現良好,他們在其他地方也不會亂髮脾氣。法國父母也很少因為他們孩子在旁邊吵著要什麼東西就匆匆忙忙掛上電話;你也不會看到他們房間被孩子的雜物或者玩具搞得一團糟。
這種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當孩子向父母提出一項要求時,即使要求合理,家長也不應該馬上滿足。這個過程就是讓孩子學有一個自控能力的過程。
4、加強學習的反饋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孩子不愛學習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反饋太差,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紀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同時煅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當孩子完成家長設定的小目標時候,家長可能給予一定獎勵。
最後想說是,各位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個過程往往就是讓孩子在好奇心和“強權”有所控制。進而培養孩子新的認知模式,而不是簡單害怕父母的強權。從而引導發出更積極的行為。這種迴圈,可能要經歷很多次的訓練才能成功
我是喬治的恐龍爸爸,一個普通的超級奶爸,歡迎關注我,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我們一起聊聊育兒路上事吧,知道不知道的,我們一起進步,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您的點贊會讓我萬分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