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ljw210

    馬文升(1426—1510)明朝大臣,字負圖,號約齋、三峰居士,晚年更號友松道人,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進士,官兵部尚書、少師兼吏部尚書等職,位居一品。去世後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師,諡號端肅。一生成績顯著,先後輔助代宗朱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故後人有“五朝元老馬文升”之稱

  • 2 # 這些歷史要讀

    譭譽參半!

    前期,明朝還是相當的強盛。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讓漢人擺脫了數百年的恥辱,重新傲視於世界。經過洪武、永樂兩位帝王的勵精圖治,大明帝國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如果你生活在永樂盛世,你會為自己是大明的子民而自豪。當時的大明,七下西洋,揚威海外,萬國來朝;當時的大明,軍力強盛,周邊國家和勢力不敢仰視,甘為大明藩屬;當時的大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百姓殷富,那時的的大明,永樂通寶儼然成為了世界貨幣,流通於亞洲。

    因此,那時人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是大明的子民!

    但是,土木堡後大明就開始不斷衰退,昔日的雄風不再,只能依託九邊防線抵禦遊牧民族。土地兼併開始惡化,皇族宗親開始增多,官僚系統開始腐化。

    尤其是嘉靖時代,更是一個被粉飾的和平時期。當時明朝已成為病獅,倭寇在沿海橫行,肆意劫掠百姓;蒙古部落頻頻南下搶掠,庚戍之變中,蒙古騎兵更是一路燒殺至京城之下。

    泱泱大明淪落至此,實在悲涼。之後雖然明朝迎來了短暫的名臣時代,但日益昏暗的局面其實並沒有扭轉。

    天啟年間,偽善的東林黨和姦險的閹黨,更是直接將大明最後的骨血都給耗沒了。明朝末年,是我們民族不堪回首的悲殘時代。百姓在天災不斷、瘟疫肆虐、戰火紛飛、官紳壓榨和宗室權貴剝削中垂死掙扎。

    寧做太平犬,莫為亂世人!生活在明朝後期,我想沒人會為自己是大明子民而自豪!

    百姓流離失所,國家支離破碎。最後,讓滿清撿了便宜,丟了漢家江山。明朝後期的黑暗和劫難,非前代所能比。

  • 3 # 閒看秋風999

    情人眼裡出西施。 不同的人看待明朝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眼裡的明朝,那可是非同小可: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滿清入主中原,強令漢人剃髮易服;

    揚州十日的“屠城”,時間雖然過去了幾百年,可是漢人對“異族”的仇恨與對“漢”王朝(明朝)的無盡思念;

    網路上有增無減對明朝的“吹捧”,最後甚至還出現了“明亡以後無中國”的奇談怪論。

    在歷史專業人士看來,和其它中國封建王朝一樣,明朝的興起與毀滅都不過是歷史的必然,都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明朝有輝煌,也有荒唐;有英明決斷 也有昏庸無道;有資本主義萌芽,也有封建主義的宿命; 有殺伐果斷,更有優柔寡斷。

    明朝推翻了元的統治;自己又被清朝取代,都是社會發展的規律,都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王朝。

    我等一般人眼裡的明朝不過就是“十三陵”。恢宏的地下陵寢是王權至上的象徵,更是中國古人聰明智慧、吃苦耐勞的結晶。

    而另外兩個“無緣”十三陵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他的孫子朱允炆,則不斷地提醒著人們:世事難料,天意不可測。

    不同的人看明朝是不一樣的,如同“明孝陵”與“地宮”。

  • 4 # 靈石蘊

    總體來說,除去倒黴皇帝崇禎那十幾年,以及東北努爾哈赤反叛後那塊地,中原百姓,這兩百多年,過的還算安逸

    當然,假如和藍玉胡惟庸方孝儒他們粘上關係,那就沒辦法了

    明朝稅率低,無論是種地還是經商。農民種地,一畝地收300斤,交10斤的稅;商人做買賣,100塊交易額,收個2塊,而棉麻生活用品,朱家皇帝說,這些百姓穿的用度,就不收稅了。無論是做農民還是商人,都能過的滋潤

    老朱貧苦農民出身,就想建立那種,輕賦稅百姓安居的小農社會……

    為此,建立了皇帝私人武裝,錦衣衛,監控百官,後期又出現了監察錦衣衛的東廠等

    大明官僚,真的被皇帝當成百姓公僕在用。讀書人待遇其實也不錯,種了舉人就有400畝免稅田,能多收4000斤糧食,海瑞那麼窮,只能說他不會持家吧!

    大明藏富於民,這樣的大明,假如沒有大的天災,沒有外敵入侵,一些人禍,都能自個兒消化平息

    至於黨爭,黨爭怎麼了,不就是爭論出不出錢誰出錢問題嘛,誰都不想把嘴裡的肉吐出來

    可惜,還沒等爭論出結果,遼東女真崛起,大清叩關,莊稼地又顆粒無收,據說李自成進京時,從庫裡也就搜出白銀十幾萬兩

    大明亡了……

    江南商業重鎮、東南海商集團,慘遭連根拔起,大明養商兩百餘年,紡織工人都能抗稅起義了,也一朝全滅

    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大明前車之鑑,國破家亦亡

  • 5 # 布夫舟

    這樣講吧,明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朝代。明朝的開國皇帝是農民出身,朱元璋能文能武,靠著自己的才能奪得了天下。其後,太子朱標意外死亡,而選定的繼承人朱允炆經驗不足,被能力更強的朱棣取代。朱元璋是個吃過苦的皇帝,可以說也是自學成才。明朝早期的很多制度,都是朱元璋創立的。但是事與願違,最終的結果往往和他當初設想的相反。有沒有覺得這段歷史很熟悉?

    有時候,明朝特別不好評價。說明朝皇帝專制吧,早期的時候,明朝確實不是文官治國,無論朱元璋還是朱棣,明朝更像一個軍國政府,而不是文官政府。

    朱元璋做皇帝的時候,害怕宰相的權力過大,影響皇權,因而廢除了實行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宰相制度。

    可是朱棣之後,情況又不一樣了。明朝的文官開始崛起,許許多多的讀書人登上政治舞臺,比如改革家張居正。這些文官可以在方方面面對皇帝提意見,這是歷朝歷代所沒有的。

    說明朝皇帝專制,可是正德皇帝出一次北京城都不知道又多難。他本人想親征,可是大臣卻各種規勸,阻撓。正德皇帝要是能看到後來的康熙、乾隆下江南,估計羨慕得要死。

    看看當時顧命大臣劉健是怎麼要求正德的:

    第一、不要在皇宮裡面騎馬;第二、不要經常去宮裡太監的辦事處,以及去XX玩;第三、不要沒事玩鷹犬等等。

    按照明朝大臣的意思,皇帝就該好好呆在宮裡,好好讀書、學習以及勤於政事,其餘的什麼都不能幹。

    再看看後來的萬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他立自己喜歡的妃子為皇后都做不到。

    所以明朝評價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清朝人寫明史的時候這樣評價過明朝: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不管怎樣,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能夠存在二百多年,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 6 # 悠自然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明朝昌盛興盛,軍力十分強大,重振漢唐雄風。尤其是永樂一朝,經過洪武年間的勵精圖治,構成了萬國來朝的場面,周邊眾多國度每年都向明朝納貢稱臣。在世界的地位可與當今的美國相媲美,唯一不同的區別是,我們傳達的是和平、共享,美國則是以侵略為主。

    明朝人是堅強的,在滿清統治之初的時候,許多人寧被砍頭,也不剃髮。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思宗寧死也不屈從,然後在故宮前面的景山上吊而亡,並留下遺書: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與朱元璋打入北京時元順帝的倉皇而逃構成了鮮明的比。

    其次,在經濟上,明朝雖然禁 海,對外 交流很少,但是,不得不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民間資本沸騰的年代,以至於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讀歷史很好

    第一種:三無明黑,覺得明朝是三無朝代,典型的明黑

    1:以某學者為代表的明朝最小領土之說,大部分領土保持在300萬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小的大一統朝代就是北宋,可是某學者在自己節目中明確提出明朝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小的朝代。比北宋還小,他說可能也就比南宋大一點。我很好奇,不知道他的歷史資料文獻證據在哪?

    稍微懂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300萬隻不過是明朝末年的領土,即使是在末年也比北宋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北宋疆域面積最大的時候,也沒有超過300萬。很簡單一點幽雲十六州沒有收回來,歷史對北宋是否大一統的爭議也很大。

    2:蒙古族學者指出明朝和北元南北分治,明朝還是疆域最小

    3:某松在節目中提到明朝是三無朝代

    很多黑明朝歷史別有用心的人喜歡引用這些黑明朝的專家學者,從而達到詆譭明朝的目的。某松曾經在節目中公開指出明朝是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說到這裡,和我一樣的明粉相信會有所牴觸感慨。他有一個綽號叫矮大緊,說到這裡大家更是一目瞭然。明朝再不濟,朱元璋父子兩個雄才大略不是明君?開國初期徐達,常遇春等不是名將?明武宗時期的王陽明是大聖人,很難得的文武雙全,他不是名士?前往不要被某些人給誤導了,真實的明朝肯定不是這個樣子。

    第二:三無明吹,一個勁的吹捧明朝,甚至說超越漢唐

    有三無明黑,自然也就有三無明吹。不過相比三無明黑而言,他們似乎要好的多。以前可能有很多明吹,在平臺的全面打擊之下現在要好許多。少並不代表沒有,按照他們的說法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很明顯其遠遠稱不上。明史記載的遠邁漢唐只不過是明成祖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是閉關鎖國,重農抑商。

    第三:理性客觀看待明朝的優缺點

    1:明朝低薪養廉,官員俸祿極低

    明朝是歷史上官員生活最貧窮的朝代之一,有人說朱元璋的許多兒子們被國家養著,每年的俸祿都是朝中官員的N倍。朱元璋時期曾經對官員的俸祿做出調整,當時他們的工資是按照石來計算的。正一品每年可以領到一千多石,正九品最低的芝麻官只能領取六十石。其中一石只能夠一人一個月的正常使用。也就是說一個正九品的小官,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五口人的開銷。所以明朝中後期官員腐敗問題越來越嚴重,朱元璋反貪治標不治本。

    2:分封藩王,導致後面尾大不掉

    縱觀中國歷史上這麼多封建王朝,真正搞分封政策也就西漢,西晉,明朝。其中以明朝最為嚴重,朱元璋典型的農民出身。為了鞏固日後朱家江山長治久安,在洪武初年把幾個年長的藩王分別封到西安,太原,北平等地。

    到了後面朱元璋的許多兒子逐漸長大,也被老朱封了出去。朱元璋有一個目的就是讓這些藩王聯合在一起,共同保衛中央。另外他還規定,藩王每年的俸祿是由國家養著,整個一富家子弟。等到明朝滅亡的時候,藩王已經遍佈全國各地。為什麼李自成也好,張獻忠也罷,對明朝皇室痛下殺手。這個和朱元璋搞分封政策息息相關。

    3:明朝的廷杖制度極其兇殘,經常出人命

    朱元璋奠定了一個比較兇殘的制度,叫廷杖制度。仔細一聽可能沒那麼回事,實際並不是這樣。經常有人死在廷杖之下,朝中官員上奏疏惹怒或者頂撞皇帝,朱元璋會下令來人,給我著實打。

    一般皇帝這麼說,那麼這位官員的小命可能就要交代。如果說給我打,那麼後果還要好些。一般你買通了小太監,他會讓人在你的屁股下面墊一塊東西,打的時候也不用力打。可你得罪或者不收買,用哪個灌鉛的實木打,就算不被打死,也要被打殘廢。

    4:治隆唐宋,遠邁漢唐,朱元璋父子兩雄才大略

    明朝對外戰績之所以如此輝煌,給人如此剛的形象,和朱元璋朱棣父子兩個奠定的基礎息息相關。清朝人編修明史的時候,對朱元璋和朱棣兩個的評價是治隆唐宋和遠邁漢唐。毫無疑問朱棣的評價更好,漢朝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兩個輝煌黃金時段。宋朝雖然國力感覺比較弱小,但經濟發達。朱元璋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經濟一步步發展起來。朱棣對外的戰績更不用多說,遠邁漢唐的評價很客觀!

    5:預備倉制度,創辦社學儒學,發展教育,獨創大誥

    馬皇后給朱元璋提了一個建議,讓國家剩餘的糧食都儲存起來,以備災荒之用。這就是後面明朝預備倉制度的由來,另外老朱這個人不要看他沒讀到什麼書,可他重視文化。大力發展教育,創辦社學,儒學等,讓許多沒書讀的孩子有書可念。

    另外他還創辦了大誥,把自己處理事情的一些案例全記錄到裡面。老百姓家中藏有大誥,如果遇到犯罪拿出大誥或者會背的人可以減罪一等。碰到官員貪汙不法之事,可以拿著大誥到京城告狀;另外他設立了通政使司,在京城門外設立了登聞鼓,老百姓遇到什麼事情可以敲鼓。

    6:洪武十三年廢除中書省宰相制,到了永樂時期建立內閣

    熟讀明史的人都知道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一舉廢除了一千多年以來的中書省宰相制度,六部直接歸皇帝管轄。這麼一來,皇帝的擔子可就越來越重了。起初他設立春夏秋冬四輔官幫助皇帝處理朝政,採用的都是些老儒。

    後面又建立殿閣大學士,一些品級比較低的。這也就是後面內閣制度的由來,到了朱棣時期正式建立內閣。後面他在內閣的基礎上建立東廠組織,兩個機構互相牽制,從而達到專權的目的。不過隨著後面時代的發展,內閣的權利越來越大,基本上把皇帝架空。萬曆皇帝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為太子,都辦不到。遭到朝中大臣的堅決反對,這說明時代在進步,是好事!

    以上是我對明朝好壞的認識,小編承認是明粉。可不是三無明吹,也不是三無明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喜歡的朝代,當然明朝的廠衛組織我還沒講,這是一大弊端。但朱元璋朱棣兩代帝王在位時期的一系列壯舉,奠定了明朝276年的江山。以上如果小編有什麼說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京東買東西怎麼檢視快遞員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