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次是我不要你了
-
2 # babylulu8
中國的傳統獅文化中,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守門獅,應該就是舞獅了。逢年過節,用舞獅來調動、烘托喜慶氣氛,是中國獨有的一種喜慶文化。
舞獅的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北方舞獅往往把南北朝代北魏的魏太武帝稱為自己的祖師,因為是他把西亞傳入的獅子隊改名為“北魏瑞獅”,並加以扶持和提倡的。
更有人提出,最早能見到有關獅舞的記載還可以上溯到三國時期魏國的孟康,他留下了“象人,若今戲蝦、魚、獅子者也”的記載。
而北魏時期關於舞獅的記載更為生動翔實。當時的楊衍之在他的《洛陽伽藍記》中對此做了具體的描寫。他說到,在四月四日佛降生的日子,人們將佛像從廟堂中請出來,抬到街上和廣場上游行,讓人們瞻仰禮拜,以示敬意。在遊行的隊伍前,戴著面具、穿著獸皮的人,裝扮成獅子的模樣,邊舞獅邊開路,起到鎮邪驅魔的作用。從這裡的描寫也可以看出,舞獅最早與佛教節日有密切的關係。
唐代最著名的舞獅是“五方獅子舞”,據《新唐書·音樂志》記載:“設五方獅子,高丈餘,飾以方色,每獅子有十二人,畫衣執紅拂,首加紅抹、謂之獅子郎。”由人扮演五頭不同顏色的獅,各立一方,在獅子郎的引逗下,表演獅子俯、仰、顧、盼等各種情態。發展至宋代,已與現代舞獅非常相似了。明清以後,舞獅尤為盛行。而舞獅起源中的宗教成分則漸漸脫離,舞獅成為一種單純的民間娛樂活動。
舞獅在長期的演變中,在中國各個地方又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流派,大體上可分“北方獅”和“南方獅”兩大類。北方獅的外形與真獅比較接近,全身覆蓋著金黃色的獅披;南方獅頭的色彩則豔麗奪目,富麗堂皇,如廣東獅往往誇張其頭部的造型,額部十分突出,大都安上玻璃眼球,顯得光彩奪目。
舞獅按表演動作,又可分為“文獅”和“武獅”。文獅主要表演獅子搔癢、舔毛、打滾、鑽穴、抖毛等溫順動作,表現獅子的活潑可愛。而武獅則以獅子踩球、撲球、滾球、含球、吐球、騰雲等動作,表現獅子的威猛勇武。
中國傳統的舞獅一般由三個人組成,一人為舞獅郎,二人裝扮成獅子。舞獅郎身穿武術衣,腰扎綵帶,腳穿武士靴。裝扮獅子的二人也有分工,一人為獅頭,一人為獅身。舞獅時三人協調配合,表演出各種精彩的動作。
而從傳統舞獅中生髮的舞獅雜技藝術,那就有著更高的觀賞性,當然難度也就更高了。
回覆列表
舞獅南北朝時期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舞獅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舞獅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