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侃侃歷史的那些事兒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裡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 2 # 豆漿騎兵

    《千字文》第三十四段:“奄宅曲阜,微旦孰營。”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譯文:取得曲阜這樣的居住地,作為安身之地、食邑之所。除了周公旦,還有誰人有資格得到這樣的封地呢?

    延伸閱讀:

    1.“奄”:是時間副詞,有一下子、突然之間就如何的意思。

    2.“宅”:是居住的意思。

    3.“曲”:阜就是今天山東省的曲阜市,古代魯國的都邑。

    4.“微”:是如果沒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

    《千字文》本段介紹的名臣是周公旦,提起周公旦,就不得不提“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事!

    1.文王之子。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文王姬昌還在世時,周公非常孝順,忠厚仁愛,勝過其他兄弟。到姬發即位,周公旦經常佐助輔弼姬發,處理很多政務。周文王時,周人已經開始了與商王朝的周旋與鬥爭。姬昌駕崩後,周武王姬發即位,仍然以太公望(姜子牙)為國師,以周公旦為輔相。太公、周公是武王最為得力的助手。

    2. 輔相助國。

    周公旦在擔任輔相時,依據《史記》、《大開武》等文獻的記載,其主要的職責是替周武王姬發,分擔內政的壓力,而姜太公主要是負責外交及軍事方面的職責。周公是武王的同胞弟弟,這一點與姜太公不同。因此,無論軍國大事,還是其他的疑難小事,武王總是與周公商討,可見周武王姬發對自己這位弟弟是極為信任的!

    反映周公輔佐武王的畫作

    3. 牧野遺患。

    在姜太公、周公旦的共同輔助下,周武王透過牧野之戰,一舉逆轉了商與周的實力對比,並且滅了商紂王,在戰略上取得了很大優勢。牧野之戰決定了商朝氣數已盡,周朝開國建都。但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獲得商朝全部的國土、人口。

    在牧野之戰徹底結束後的第二天,周武王在幾個將帥的簇擁下,在商宮中舉行了盛大的“受命”的儀式,表示革命成功。但攻克殷都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更重要的任務是消滅東方的商朝殘餘勢力。按照事先的方略,聯軍隨即兵分四路,向東南方進發,去征討商的殘部和忠於商的方國。剩下的商軍由於後方根據地已經失掉,前方又處於敵對夷人的包圍下,實為兩面受敵,經過激烈戰鬥,也大部被擊潰。注意是擊潰,並不是全殲!!!這點很重要!!!

    其後,為了安撫天下。(商朝立國近600年時間,很多勢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推翻的)周武王便將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帝辛(商紂王)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

    牧野之戰畫作

    4. 三監之亂。

    周武王滅商二年後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旦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周武王死後,商紂王之子武庚聯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殘餘勢力才被完全消滅。

    “三監之亂”的快速平定,周公旦是首功。周武王在世時迫於壓力,(自古改朝換代如何處理前朝舊臣、貴族都是一個大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剛剛平定的時局陷入混亂,一味的殺戮只會激起反抗,所以才會選擇妥協。)沒有剿滅商朝殘存的勢力。在武王駕崩後,前朝遺老見有機可乘,立馬造反,若不是周公旦以雷霆手段平定“三監之亂”,後果不堪設想。

    5. 周公東征。

    周公順利討平了三監的叛亂,誅斬管叔,殺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遺民,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讓他奉行殷之祭祀 。周公討平管蔡之後,乘勝向東方進軍,滅掉了奄(今山東曲阜)等五十多個國家,把飛廉趕到海邊殺掉。從此周的勢力延伸到海邊。平定淮夷及東部其他地區,諸侯都宗順周王朝。

    武王克商只是打擊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東征才掃清了它的外圍勢力。三年的東征滅國儘管有五十個左右,而佔領地的鞏固和擴大還是在分封同姓之後。東征以後,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為東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了。

    6.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典故出自《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周公旦派長子伯禽(又稱禽父)去管理魯地(魯國是周公旦的封國,而魯國的第一任國君是伯禽,周公旦沒有去封國做國君),臨行時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後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7. 周公制禮。

    天下真正平定後,周公旦便開始著手製禮工作。禮,這種儀式在夏、商時都有,夏禮,商禮各有不同,孔子就曾經想要去研究夏禮,結果在孔子那個時代,關於夏朝的相關典籍就已經遺失了,杞國就是周朝時,將夏朝遺民的封國所在,(對,就是杞人憂天那個杞國!)夏禮還在,但是沒有文獻,沒有典章了!

    我們現在所謂的中華傳統文化,很多都是由周公旦制禮之後,才形成的。漢初大思想家賈誼評價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這個評價是很高的!周公旦在蕩平宇內,整治禮樂後,還政於周成王(武王姬發之子),做到了人臣的極致,也正是因為周公旦這種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在各朝各代都被尊為聖人的!孔子自己對周公旦都是極為推崇的!

    基於以上這麼多周公本人的事蹟,所以後人用周公吐哺這個典故,來形容文治武功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查哈陽農場具體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