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中國曆朝歷代,疆域穩定的部分大多集中在內地各省,而邊疆地區變動非常巨大。比如盛唐曾抵達中亞鹹海,但僅僅維持了二十多年;明朝曾經統治青藏、東北,但後來又都喪失。

    古代華人口雖然相對比較多,但絕對數量卻並不足以維持巨大遼闊的領土。作為農耕民族,中原王朝如果攻佔大量不適合耕種的土地,大多是出於軍事目的。

    漢族政權對少數民族地區歷來施行“羈縻”制度,就是形式上進行統治,而賦予其各種獨立特權,這些地方少數民族便形成了割據勢力,一旦中原有事,他們就會脫離控制。

    清朝雖然各方面被罵得很慘,但對於領土問題確實有功於中華。清朝在西南改土歸流,在漠北減丁施行盟旗制度,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在新疆、臺灣與東北設省,大規模削弱地方權力。若非近代列強入侵,清朝對領土的控制能力要比歷朝歷代強得多。

  • 2 # 淺草堂

    不是有句話說“主權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嗎?疆域的大小當然也是和王朝的國力強弱相應的,一個大唐王朝各個時期的疆域還有變化呢,改朝換代疆域伸縮就更正常了。

    而且這也不是中國的特例,歷史上的大帝國疆域總是會變化的,強盛時四夷來服,衰弱時分崩離析,不足為怪。

    附圖是正步入盛唐的帝國版圖。

  • 3 # 大秦魂的微博

    中國文明自發源起,至秦始皇統一中國,才真正的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統一的強大帝國。

    很有意思的是,自秦以後到明朝末年,這兩千來年中,中華大地朝代更替的同時,領土面積也是時大時小,包括所有的大一統朝代,也都是前期領土擴張,後期領土收縮。

    我們簡單看一下,兩漢的領土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但是到了晉朝後期(東晉)就逐漸失去了西域,甚至只剩下江南一隅。

    唐朝前期也是非常強大,領土不斷擴張,到高宗時期甚至擴張到鹹海地區。但是這種形式只保持了幾十年,從總章元年至安史之亂,滿打滿算也就不到80年。以後就失去了西域,這一失去就是一千年,直到清朝乾隆時期才真正的收復了新疆。

    那麼宋朝自不必說,疆域一直沒有達到秦朝時期的面積,明朝前期也有一些擴張,但總體上是繼承元朝領土,包括西藏和遼陽(東北),都是元朝蒙古人拿下來的。

    我們簡單的回顧清朝之前的歷史來看,這兩千年中國最穩定的領土,就是內地18省,也就是基本上秦帝國所建立起來的領土範圍。

    那麼這種現象奇怪嗎?一點不奇怪。內地18省領土的穩定,歸功於偉大的秦始皇建立起來的郡縣制,和統一的文字。漢唐對西域的統治都是以都護府的形式,並非郡縣制,各國名義上受中原朝廷的管轄,但在各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獨立性,包括軍事上。在文化上更不能和漢文化等同。所以中原王朝一旦出現政變、起義、外敵入侵等事件,那些都護府馬上就紛紛脫離中原王朝獨立建國。

    這種情況到了明朝也沒有大的改觀,明朝的奴兒干都司、烏斯藏也就是都護府的別稱而已,所以明朝末年朝廷真正管轄的領土只剩下內地18省,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到了清朝前期,清廷也是採用土司制度,但是到了雍正皇帝時期,雍正皇帝做了一個重大改革,就是“改土歸流”,這樣把土司制度向郡縣制改變,大大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

    當然,就算改土歸流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中國的邊疆仍然不是像內地18省一樣的穩定,因為雍正皇帝沒有做到第二條——文化的融合、統一。

    文化這個因素太重要了,西方的民%,*族觀念是很有問題的,受此影響,近代中國的文化人也開始誤導我們,用西方人的認知方法、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尤其是民(0)……族問題。

    總而言之吧,只有文化的統一、文化的認同,才是國家、社會穩定的基礎。同時,郡縣制是秦始皇留給我們的最大的財富!

    兩千年,華夏族再也沒有開疆拓土,沒有把偉大的中華文明發揚光大,是因為郡縣制被部分復辟,法治更是被顛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5w房貸,公積金貸13年商業貸30年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