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uxianlailea
-
2 # dfkss2536
完全可以。糯米燒麥(餃子皮版)的做法1.糯米提前浸泡半小時(如果時間允許提前浸泡半天)。2.泡好的糯米撈出用電壓力鍋蒸熟。蒸好趁熱搗松。3.胡蘿蔔切丁,香菇切丁。4.炒鍋燒熱,加入豬油,待油熱後將肉餡先放入炒香。5.變色後將胡蘿蔔丁和香菇丁也一起加入煸炒,同時加入蠔油、生抽、老抽、糖、鹽炒勻。加入蒸好的糯米飯,可加入少許水(或泡香菇的水) 翻炒均勻至湯汁都吸收到糯米飯中,燒麥餡就做好了。6.餃子皮用擀麵杖在周邊再擀薄一些、大一些。取一張餃子皮放在手上,取適量餡放在中間。7.用虎口將燒麥頸部緩緩收緊,不牢固的地方可以再捏緊一下。再將開口處的麵皮稍稍開啟就可以了。8.全部做好的燒麥放入墊入籠布的蒸鍋中,頂部麵皮上稍噴點水防幹,蒸15分鐘左右即可出鍋。
-
3 # 如夢健康美食
烙餅和水餃可是我感覺很自豪的拿手飯呢,我做的烙餅涼了都不會硬。
做法:
1、取面放入盆中,鍋中燒開水,將盆中分出一半面用慢慢倒入開水,邊倒邊攪拌至沒有乾麵。剩下另一半乾面用冷水,也是邊攪拌邊慢慢加入冷水至沒有乾麵。
2、然後將兩種面一起揉成同耳垂一樣軟的麵糰。如果感覺很粘手就用手沾一點油輕輕按揉,到粘手就再沾點油再輕輕按揉,2-3次即可,不要揉太久。
3、然後將面板多撒一些乾麵粉,將麵糰放面板上,擀成大薄片,邊擀邊撒麵粉防止粘在面板上。
4、擀好之後用三根手指手指捏一點點鹽撒在大面片上面塗抹均勻,然後再薄薄的撒一層花椒麵塗均勻,然後倒入油儘量用面片折起來再攤開,這樣反覆將油儘量塗抹均勻,最後再撒一層切的很碎的香蔥末
5、將面片從底部開始捲起來,分成均勻的小劑子。然後逐個立起來再按扁。再逐個擀成薄餅
6、起鍋燒熱,最好是鑄鐵鍋(很關鍵哦,鑄鐵鍋烙餅會比普通的不粘鍋軟哦!),中火,倒入少許油晃動一下使油均勻鋪滿鍋底,然後放入一張餅,在餅上再均勻塗抹一層油,然後翻面,一定要不停的勤翻,火不能太小,不能烙太久,熟了即可取出來放入盆中馬上蓋好蓋子。這樣將烙熟的餅全部一張一張疊在一起。這樣悶出來的餅就會很軟的,而且層次分明!
-
4 # 阿雅小廚
烙餅想要餅軟,和麵是關鍵,一半燙麵,一半涼水和麵,面一定要和的軟,是軟可不是希,面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醒發,醒發好的麵糰既軟又不會粘手。想要餅層多,就得均勻的抹油,麵糰擀成一個大餅,上面抹一層油,從一頭向另一頭捲起來,然後分成大小合適的幾份,醒幾分鐘,讓再擀成餅坯,不要擀的太博文,太薄了就沒有層次了。
-
5 # 小魚私廚
咱們在家烙餅時想讓餅軟並且層多,只需要做到這兩點,很容易就能做出來,第一個和麵要用溫熱水揉麵,熱水揉麵烙出來的餅軟,比較時候牙口不好的人吃,如果想要餅硬些,就用冷水揉麵哦!再一個就是要準備蔥油或者油酥(這個環節不能省),這個是起到分層的作用的,只要注意這兩點,做出來的餅外酥內軟,層次多到數不清,又香又軟,老人孩子都喜歡。下面我把做法分享給大家。
準備材料:麵粉300克 大蔥 椒鹽粉(適量)
麵粉里加入3克鹽,拌勻。(加鹽可以使揉出來的面更勁道,做出來的餅更有嚼勁)
慢慢兌入溫水,攪拌成絮狀。
揉成光滑不粘手的麵糰,蓋上溼布,靜置30分鐘。
這個時候,準備蔥油。鍋里加入適量玉米油,下入大蔥,小火炸出香味。
將大蔥炸至微黃,撈起來。
把蔥油倒入碗中,備用。
取出麵糰,揉成長條,切成50克大小的麵糰。
擀成薄餅。
刷上蔥油,撒上椒鹽粉。
切成寬麵條。
從下往上捲起來。
全部卷好後,取最先卷好的那一條從兩頭捲起,邊卷邊拉伸,使麵條更細薄。(如果麵條拉伸不開,就醒面20分鐘,麵條會很軟,很好拉伸)
再把兩個卷子重疊起來,壓扁。
餅坯就做好了。
熱鍋放油,下入餅坯,小火煎制。
煎至兩面金黃,起鍋。
用手抖一抖,看!又松又軟,層次多到數不清。
-
6 # 留鬍子的帥老頭
本老頭也十分喜歡吃鬆軟可口的千層餅,但多次實踐都感覺與餅店賣的差點兒“火候”。
巧的是前一段有幸參加了一次公益性的家庭料理培訓,由技校專業中式麵點教師講授了千層餅的做法,解決了長期困擾本老頭的一些問題。
一、選面
烙千層餅在選面問題上是有些“矛盾”的。高筋粉做出來的食品一般較硬,分層效果好,有嚼勁;低筋粉做麵食就比較鬆軟,不易成型。但千層餅卻要求既要有嚼勁,還要鬆軟。所以,老師推薦用蛋白質含量在12%以上的高筋小麥粉。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都是蛋白質含量在11%左右的中筋粉,為了強化麵粉的筋性,在和麵時加一些精鹽。這是關鍵之一。
二、和麵
烙餅和麵就一個關鍵點——軟!調整面軟硬度的關鍵就是面水比例。本老頭不推薦燙麵或半燙麵,小麥粉“燙”後,因澱粉的糊化作用使成品的賣相較差,口感發黏。
所謂軟,是相對硬而言的。本老頭把日常和麵軟硬度與用途歸納如下:
1.硬麵,面水比例(重量比,下同)約為1:0.4,手擀麵、麵條機壓面、切面等以及春餅等和麵大都是這個硬度。
2.軟硬適中面,面水比例約為1:0.5,餃子、餛飩、燒麥、小籠包子以及韭菜盒子、餡餅等適用,發麵食品也是如此。
3.軟面,面水比例約為1:0.6-0.7,烙餅常用軟面。
4.稀面,面水比例1:1-2,主要用於攤薄餅。
和軟面是千層餅鬆軟的關鍵之二,總的原則是寧軟勿硬。
三、搋麵
所謂搋麵(不是揉麵哦),就是將較鬆散的麵糰置於面板上,雙手握拳,蘸水,用力將麵糰壓扁,壓扁後再將麵糰摺疊起來變成較厚的麵糰,再次雙拳蘸水用力壓扁麵糰,反覆多次。
還有就是在和麵時,只用水量的4/5和麵,剩餘的1/5清水需要在搋麵階段逐次加到面裡,直至麵糰表面光滑不沾手為止。
這道工序是千層餅鬆軟起層的關鍵之三。
四、制油酥
制油酥要先做料油。做法是炒鍋燒熱,加入100g色拉油,50g蔥段,25薑片,大料5朵,桂皮一段,香葉3片。小火炸至蔥段略焦,關火下入30粒花椒。
接下來是做稀油酥。取一金屬容器(塑膠在高溫下會析出有毒物質,玻璃易爆),加入100g小麥粉,5g精鹽,2g花椒麵(或十三香、五香粉),將熱的料油過濾倒入,迅速攪拌,成為稀油酥。
稀油酥面油比例約為1:1,寧稀勿幹,是千層餅起層的關鍵之四。
五、制餅手法
1.分劑及餳面。面板上抹油,將麵糰分為4-5個均等的劑子,每個劑子在160-200g左右,搓成擀麵杖粗細的長劑子,蓋上保鮮膜餳制。
2.在面板邊上撒浮面,將餳好的劑子放浮面上,壓扁,擀成牛舌狀麵皮,均勻抹上稀油酥,兩手分別拿住麵餅兩頭,輕輕抻長(有點像拉麵或抻面)。高筋粉或中筋粉加精鹽,會使麵皮筋性很足,能抻的很長、很薄且不易抻斷。
而後從一頭開始摺疊,摺疊越多,層次越多。摺疊好後,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將兩邊開口面從四角懟入餅坯中,封閉開口,將油酥包住。
做好的餅坯需再餳置一會,目的是鬆弛麵筋,降低筋性,使餅烙好後口感較軟。
這一步是千層餅鬆軟起層、鬆軟的關鍵之五。
六、烙餅
1.電餅鐺下火,不放油,將餅坯放入,餅上面刷油,另取適合的鍋蓋蓋上。儘量不要使用餅鐺上蓋,因餅鐺上蓋太重,易將油酥不足的餅壓實而不出層,成為死麵餅,影響成品口感。
2.1分鐘左右後,將餅翻面,在餅翻上來的一面刷油,蓋蓋烙制1分鐘,第二次翻面,刷油蓋蓋烙制1分鐘,第三次翻面蓋蓋烙制1分鐘,餅兩面金黃即成。這個過程即所謂的“三翻四烙”,過去烙餅講“三翻九轉”,是因為烙餅的火分佈不均勻,只翻不轉的話區域性會糊。現在是電餅鐺,火力分佈均勻,所以就不用轉了,只翻面就行了。
3.烙餅時間不要太長,火力不要太猛,一面烙1-1.5分鐘,三翻四烙共需4-6分鐘。烙餅時間太長會使餅乾硬,口感變差。烙餅時餅鐺裡一定不要放油,而要採取在餅的上面刷油的辦法,一是可保證餅的鬆軟口感,二是減少油脂的攝入量,有利於健康。
這是確保千層餅鬆軟起層的關鍵之六。
以上六個關鍵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能全部兼顧到,烙餅鬆軟起層的成功率將會大大的!
最後,將烙好的千層餅置於面板上,用刀切成四瓣,摞在一起,餅尖朝下輕墩幾下,使餅層分離,裝盤即可。
食用時,在餅層中塗抹醬料,捲入蔥絲、青椒絲、黃瓜條等,口味極佳。
不知為何,今天問答上不了圖,抱歉了!
-
7 # 溪邊樹520
烙餅軟而層多,
談一下本人經常做的兩種千層餅與薄餅。
1,發酵面做的千層餅,將面和好,加酵頭揉好,待自然發酵後,揉麵時,加點鹼面,繼續將鹼面完全和麵團揉的暄軟了,放置十分鐘,切一小塊下來,看發酵與鹼量大小。
2,一般這樣識別,斷面孔眼,大如麥粒,說明發酵和鹼量正好。再大了,說明鹼放少了。再小了,說明鹼放多了。〈這是經驗喲〉。
3,將和好的面揉成劑子,扦成薄片,放進油與新增佐料。〈在青海是加一種叫香豆的綠色葉粉〉
4,從邊上捲成長條,然後擰轉並擠壓成一團,放到面板上,扞成想要的大小。
5,入平鍋烙制,用中火,火大就煳了,鍋中最好不放油,待反面以後,刷一點油就行了,油多了,膩!一般翻三次就熟了,烙餅要掌握火侯喲。
再一種就是溫水和麵的千層餅。
1,麵粉,小蘇打少許。加溫水和麵,水溫以不湯手為宜。和好面放置十幾分鍾,待面餳了,具體做法與發酵麵餅同樣。只是比發麵餅要薄點,死麵不太好熟。
2,開中火,鍋熱入鍋,第一遍看餅邊發黑了,翻動,第二遍看餅起了碎泡翻動,第三遍調方向烙,起大泡了,稍後取出,OK。
第三種,薄餅,一般山東中西部,河南喜歡吃薄餅卷菜。不分季節都可以烙了吃。
1,涼水和麵,不加其他佐料,稍軟一些。放置餳了,作成劑子,揉好,主要技術是扞餅,技術好的扞的又薄又快。
2,用鏊子,燒熱了,將餅放上去。第一遍餅發黑翻面。第二遍起泡了翻面。第三遍起大泡了,選烙,直到各處都烙起泡了,0k。
圖選網路。
-
8 # 美食傑官方
說到餅的時候,當然是北方的餅最有名了。烙餅、手抓餅、發麵餅......各種餅,家家戶戶都要吃;北方面食的種類繁多,口味也各具特色,有人說所有的鄉愁不過是因為饞,小編想家的時候,總忍不住想吃姥姥烙的油渣餅,軟香多層香噴噴,輕鬆吃完一整張~(流口水ing),等不急回家於是先自己下廚做一個解解饞吧~
| 豬油渣蔥油餅 |
By 寓言7656
用料
主料:麵粉300克、豬油渣100克
輔料:食鹽適量、香蔥4棵
做法
1.麵粉加入熱水播撒
2.稍涼後揉成軟麵糰備用
3.餡料:豬油渣、香蔥
4.香蔥和豬油渣分別切末放入碗中,加入適量食鹽拌勻
5.鬆弛好的麵糰在案板上揉勻
6.擀成薄薄的麵皮,撒上拌好的餡料
7.從一頭捲起
8.從中間均勻一切為二
9.取一份從中間捲起,全部卷好後鬆弛幾分鐘。
10.取一份擀成生餅丕
11.放入煎鍋,中火煎烙
12.烙至兩面金黃,餅身輕盈即熟
-
9 # 江湖小拾伍
烙餅時怎樣讓餅軟並且層多?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想要在南方買到一張北方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家常烙餅實在很難,難到什麼程度,就是你會發現醬香餅、發麵餅、油酥燒餅都看不到有家常烙餅。所以想吃還是要自己做。想當初烙餅對我來說,是件既費時又費力的事情,現如今也可以邊做菜邊順手烙張餅。一直記著媽媽說的話,想要烙餅好吃,面必須和的像耳唇一樣軟。
用料
普通麵粉 260g
溫水 180g
鹽 適量
食用油 少許
家常烙餅的做法
麵粉倒進大一點的盆子裡,一手拿筷子,一手將溫水緩慢一點點的加入麵粉中,邊加水邊將麵粉攪拌成棉絮狀,隨後揉成團(此時麵糰不光滑,不要緊),從盆中取出,放在案板上。如圖。
案板上撒適量薄面(手粉、乾麵粉防粘),再次將麵糰揉至光滑。
蓋保鮮膜或溼布,醒面。約10-20分鐘。
醒好後,掀開保鮮膜,先確認麵糰底部是否粘在案板上,如果是,再次撒薄面,然後在麵糰頂部也撒少許薄面。用手輕輕按扁,再用擀麵杖擀成大片狀
擀成大片以後,淋食用油,油量大約可以覆蓋整張餅,(可以先少放,不夠再加,多了就容易漏油)。接下來就是要將油均勻的塗抹在面片的每個角落,小竅門如下步
拎起面片的一角,摺疊在有油的地方,蹭上油後,再放回去。如此反覆,直到面片全部均勻的抹上油。(這種方法是家中常用的土方法,當然也可以用油刷)
抹好油之後,撒少許鹽,我撒的是花椒鹽,還可以撒點孜然粉五香粉等。(花椒鹽製作方法見小貼士)
接下來就是將面片捲成卷狀。這裡又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提起面片的一邊,邊向邊上提拉,邊卷。也就是提一下,卷一下。卷好後邊緣捏緊,兩頭捏緊,防止漏油。
將卷好的面一切為二,團成圓形,收口壓在底下。稍微醒兩分鐘。(因為直接擀的話,會回縮)
醒好後,將麵糰擀成適合鍋子大小的圓形。(厚度約2個硬幣,不建議擀太薄太薄,不然烙好後會幹。)
中小火熱鍋,鍋熱後,將擀好的餅胚放入,勤翻面(烙餅過程中,可以刷油也可以不刷油)
這是全程不刷油的餅(吃起來是餅的麥香和椒鹽味)
這是刷了油的餅。刷油吃起來酥香。刷油方法:餅放進鍋裡後,將朝上的一面用油刷刷一層油,翻面後,再將另一面刷一層油)
烙好後的刷了油的餅
烙好後沒刷油的餅。我切掉了邊角,用來大餅卷肉吃的。邊角料被我邊切邊吃了,牆裂建議先趁熱吃一下剛剛出鍋的烙餅,空口吃真的非常非常香。然後再繼續烙下一張餅。
看看內部的層次。
我發現有的已經做過的廚友們,好像烙出來較薄較幹,從圖片裡看起來有點硬。我這裡補充幾個小影片。———————————麵糰的柔軟程度參考
手指按下去很柔軟
擀成大片之前用手按壓的軟硬度參考
蹭油的影片,應該能看出來面有多軟。 ⚠️⚠️⚠️最後餅的軟硬度由幾個因素決定:1. 和麵的軟硬程度;2. 最終面胚的厚度; 3.烙餅的時間和火候;4. 勤翻面,不要一個勁的烙一面;總結:為什麼你的餅烙出來較硬:面和的硬,擀的薄,火候大,火上時間烙的久。所以才會導致餅又乾又硬還沒有層次。記住以上這幾點,希望大家都能做出來好吃的烙餅。
小貼士1、想要烙餅好吃,面一定要和的像耳垂一樣軟。而想要面和的軟,無非就是水多或者用溫水和麵。沒有其他捷徑。2、自制椒鹽做法:花椒粒在鍋中炒香,倒進蒜臼中,用蒜杵將花椒粒碾碎,過篩,撒入適量鹽,放涼裝瓶密封。烙餅用或者涼拌菜用都很好。
-
10 # 小吃傳承
其實要層多,離不開摺疊次數多,中間的介質就是油酥了。
油酥有多種做法,但歸根結底目的只有一條,起酥。
油酥是用麵粉和熟油或色拉油配製攪勻而成。配比很重要,配比不一樣,則使用在品種上南轅北轍。
油麵及配料之間的比例是面:油:調料(配料)為100:130(150):1。
油酥配好後,把面擀成大薄片,均勻的刷上油酥,再疊起來,如果要進一步豐富,可疊後再擀成大薄片再刷上油酥疊好捲起就成。
說完層次多,來說說軟。
要想把餅做軟,特別是冷了後還很軟,這可是個很專業很急密的東西。
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有兩種方法可解決軟的問題。一是和麵水稍多,能達到軟的效果。要達到理想的結果,就要用第二種方法,燙麵。可以燙50%到100%的面,就可以徹底的解決軟的問題了。
但技術熟練不容忽視。
要想軟的善始善終,火侯不得不掌握,過大焦糊,過小餅又硬,又回到解放前了。
應該是正反面在三分鐘烙出金黃面的火力為不大不小正合適。
-
11 # 山東二妹在深圳
我感覺烙餅軟並且層次多,和麵和做餅胚的方法是關鍵,餅胚中間夾油酥而不是直接刷油。
首先發面做的餅比較軟,和麵的時候除了加酵母粉外,可以加適量白糖,白糖有促發酵作用,餅的口感也會更好。面醒發時間一定要夠,進行兩次醒發的餅比較軟。不喜歡吃發麵餅的朋友,可以把麵粉,一半用開水燙成面絮,另一半用涼水扮成面絮,然後揉一起揉成麵糰,死麵也要醒發半小時,麵糰內部組織比較細膩。之前我做死麵餅,都是用溫水直接和麵,這樣剛做出來的餅還軟點,放涼後,就硬邦邦的了。後來認識一個阿姨,她告訴我一半湯麵的方法,做出來的餅確實軟很多。
做餅胚的方法:把麵糰擀成面片,然後用刀以面片中心為起點,切一條半徑,從切開的一邊慢慢捲起,捲到另一邊,然後把中心點和另一端壓一起,再擀成圓餅即可,這樣做出來的餅層次分明。我之前都是把麵糰擀成面片,刷上油鹽之後,直接從一端捲到另一端,再整理成圓形,擀成餅胚,層次不太多。後來改變了方法,就層次多多了。
還有一點,就是面片上刷油酥。鍋裡熱油,碗中加兩勺麵粉和適量鹽和五香粉,把油淋入碗中,攪拌成油酥。我對比過,比直接刷油,做出來軟一些。
補充一點:鍋熱再放餅烙。
-
12 # 康蕾
烙發麵餅軟,可以多敢幾層次。一斤麵粉,5克酵母粉,5克白糖,促進發酵,三百克溫水揉成麵糰,醒發一個小時,揉搓排氣,多敢幾層,二次醒發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有些餃子皮煮後會收緊,是說明餃子皮水分比較少 。
膠子皮,我們通常用的是小麥麵粉 ,小麥麵粉裡面是小麥澱粉和麵筋 ,又可以分為低筋麵粉做麵包蛋糕的 ,中筋麵粉是做餃子的,高筋麵粉是做硬麵包的 。
所以你感覺餃子皮越煮越硬,可能是用了高筋麵粉或者是中筋麵粉,水分放的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