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74353684162

    一、是全民族抗日的

    這個特點規定了我們統一戰線的根本性質。

    二、是長期性的

    這個特點是從第一點產生的。

    三、是不平衡的

    由於歷史原因,造成了各黨派各階層政治力量的不平衡。

    四、是有軍隊的。

    五、是有十五年經驗的

    這十五年經驗的結論是:只應合作,不應分裂。這也是長期合作的基礎之一。這種寶貴經驗,世界各國都沒有,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也沒有的。

    六、大多數民眾尚無組織的

    這是中國的特點,也是一個缺點,使得統一戰線缺乏現成有組織的民眾基礎。

    七、是三民主義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三民主義為政治基礎,不但是合作抗日的基礎,而且是合作建國的基礎。

    八、是處在新的國際環境中的

    所有國家的先進人民,都是贊助我們的,蘇聯更是誠摯的贊助。這種新的國際贊助,對於國共長期合作,有重大影響

  • 2 # 嫣芝紅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誌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是由民國時期的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

    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張學良和楊虎城決定以強行扣押的手段來勸誡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後來,蔣介石接受了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等人提出的六項主張。


    1937年2月15日,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召開,會上宋慶齡等人聯名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全會基本確定了停止內戰,實行國共合作的原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 3 # 愛吃腺通茶的葉玉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政治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1935年12月,中共瓦窯堡會議及會後毛澤東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闡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強調在警惕右傾投降主義傾向的同時,著重克服“左”傾關門主義傾向,圓滿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佈《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實際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標誌著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

    (1)廣泛的民族性和極大的複雜性。它是全民族的統一戰線,參加統一戰線的不僅有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親英美派集團。

    (2)國共兩黨兩個政權、兩個軍隊的合作。

    (3)沒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綱領。

    (4)處於既有利而又複雜的國際環境之下。

    上述這一切,決定了中共在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策略時,關鍵是如何正確處理民族鬥爭與階級鬥爭的關係。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方針,以及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對頑固派鬥爭採用有理、有利、有節策略原則。在抗戰初期,還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義的錯誤傾向。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發展、壯大,是奪取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根本保證。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主要陣線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以多黨合作為主要內容,以反對美帝國主義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為主要任務。這個統一戰線比過去任何時期都要廣大,都要鞏固,使反動統治更加孤立。

  • 4 # tjym123

    全民族統一戰線特點:

    具有空前的廣泛性,國共兩黨採取黨外合作的形式,沒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綱領,國共雙方各有自己的政權和軍隊。

    統一戰線就其廣義而言,是指不同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條件下,為了一定的共同目標而建立的政治聯盟或聯合;就其狹義而言,是指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戰略策略,主要是無產階級自身團結和同盟軍問題。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統一戰線都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重要法寶。

    統一戰線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的,列寧發展了統一戰線概念內涵,統一戰線概念在中國十分豐富並具中國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恩格爾定律的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