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79700581948832

    入冬後,秋季栽培的平菇採收期並未結束,但往往受自然氣候的制約,出菇量和生長速度與氣溫適宜期相比均有所下降。特別是遇到冬旱年份,低溫加上低溼,如果管理不當,將導致出現僵菇和畸形菇等現象。

      一、科學用水

      當氣溫低於5℃、相對溼度低於70%時,菌絲體的代謝功能會明顯減弱,子實體的生長速度也會顯著下降。此時培養料的基質含水量應控制在60%以內為宜,床面噴水量也應相應減少,重點應以提高空氣的相對溼度為主,使菇棚或菇房的相對溼度達到85%~90%。溼度小時菇體生長速度較慢,不僅會延長其生長週期,而且也會降低其產量。此外,菇體乾燥時其品質也會很差。每天當氣溫較高時才可向空間、地面、牆壁等處噴水,以提高菇棚或菇房內的溼度。

      二、雙膜覆蓋

      在室外進行小拱棚栽培的,如遇到低溫寒潮、大風降溫天氣,覆蓋雙層薄膜的菇床增溫保溫效果好。有條件的可在小拱棚上搭蓋塑膠大棚,沒有條件的可在小拱棚膜上加蓋厚草苫,再在草苫上覆蓋一層薄膜。實踐證明,用雙層薄膜覆蓋的菇床,其溫度比單層膜覆蓋的要高出3℃~5℃,可明顯加快菇體生長速度,提高平菇產量。

      三、補充養分

      採收了第一茬菇後,培養料的養分、水分會明顯下降,再生長的菇體多出現蓋薄、柄細、單生、叢小、色淺、菇體龜裂等現象,這與料內養分和水分嚴重不足以及菌絲體分解養分能力下降有著直接關係。在冬季氣溫低時,可結合補充水分向培養料內增補3%的黃豆漿液、10%的淘米水、0.5%的尿素液,以調節培養料的碳氮比,增強菌絲的活性,達到提高產量和質量的目的。

      四、合理通風

      在寒冷的冬季,菌絲體和子實體並未停止生長,仍然進行著代謝作用,因此千萬不可忽視菇棚或菇房的通風換氣工作。每天應結合噴水或採菇時進行通風換氣,把菇棚或菇房內的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限度,確保菇棚內空氣新鮮,每天在氣溫較高時通風1~2小時。

      五、料面覆蓋

      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多在零下幾度甚至十幾度,這些地區的冬季管理應在秋菇結束之後,使培養料處於較為乾燥的狀態,再結合打杆鬆動料面,排出培養料中的廢氣,並適當補充養分和調整培養料的pH值,然後在料面薄膜上覆蓋10~15釐米厚的土層或20釐米厚的乾淨草層,以利保溫,嚴防料面結冰而凍傷菌絲。室內栽培的應保持室溫5℃左右,待開春溫度回升後揭開覆蓋物再進行正常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尾伯勞的飛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