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雨清寒夢浮生

    道是萬事萬物的規則,善惡也只是表現某些規則執行中對立面的稱呼。而智者可以明白其兩者之間的關係,但是常人卻難懂,需要將這種規則描述的形象化,讓常人理解這兩者的差異,再加以引導人向善便於統治管理。並且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只有對立面的產生才能促使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也是一個開啟民智的過程。

  • 2 # 熱帶雨林的午後

    道家典型的看法,不僅認為區分出所謂的善惡沒有意義,而且認為就是因為這麼熱衷於區分善惡,提倡所謂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理念,才導致不仁不義的世道人心,道家對我們理解的儒家的社會道德觀,確實表示了極大的不屑態度。

    《老子》就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是很鮮明的對當時道德理念的顛覆和批判。

    但這並不是說,道家用我們通常儒家的道德觀念去衡量,就是鼓勵不善,鼓勵任意妄為,鼓勵自私放縱,更不是鼓勵私慾膨脹,予取予奪。相反,他們認為儒家及其前輩的努力是徒勞的,所要塑造的社會理想和方向錯了,“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但在造就一個和諧社會方面,道家並沒有走向儒家的對立面,而是和儒家相似,嚮往小農社會的和睦生活。

    道家同樣是為了追求社會和諧的目標,只是側重點和途徑、方法和儒家不同。道家認為劃分善惡一類用心窮知一類的作法,毫無意義。

    道家認為如何應對倫理問題才有意義?

    道家認為自己崇尚的才是上善。一個理想社會,應當是小國寡民,絕聖棄智,因為“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何樂而不為呢?只要能返樸歸真,就能做到社會歸正。“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只有去掉虛偽、欺詐、私慾產生的社會土壤,一個清明世界就會到來。

    不過這裡的聖人和君子可不一般。他們行為規範只有一條根本原則,就是遵道而行。遵道而行,就是有“德”。這個“道”, 本性是自然,君子應當無為,守柔處下,為而不爭,功成不居,不為天下先。還要少私寡慾,對民眾要實其腹,弱其志,使民不爭。聖人無心,以民心為心。做到能無為而無不為。“我無為,人自化;我好靜,人自正;我無事,人自富;我無慾,人自樸。”以百姓的純樸向善為目標,“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則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不僅國治,聖人君子也是達到了無私之私,無為而無不為。

    道家的治國之道,一方面存國保民,一方面自己全生保身,豈不是兩全其美?用儒家的善惡觀點來看,也是大醇小疵。看來,道家在社會理想上,對道德倫理,有自己一套思路,有自己的世界觀、認識論、價值觀,理想還是世俗的理想,不過,就是難於在現實中實現而已。

    這種不分善惡的倫理理論,有意義嗎? 其意義就是批判和提示了儒家道德觀容易造成的偽善,批判了現實政治中專制統治的貪得無厭,表達了超越競爭、物慾、欺詐,追求精神自由、自身價值、獨立精神的期待和理想。在華人的現實中,可以一邊處身仁義善惡之分的現實,一方面遊心於塵世之外;一方面進取求得,滿足各方的事功要求,一方面又可以轉念間迴心退欲,全生保身,這一切做的有理有據,遊刃有餘,儒家道家在人生問題上,可謂互補平衡,使人進亦有據,退亦有據,大概這就是國學的博大精深吧。您同意嗎?

  • 3 # 淡漠千里1

    世間所有人文領域的學問,歸根結底其最終目的都不外乎是想要為人類尋一個判斷美醜、善惡、是非、正邪、利害的根本標準或絕對根據,並以此建立人們的日常行為規範。道家自然也不能例外!如果一門學問、一個理論不能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那麼他對人而言便是無用的或者是有害的,終究會被人拋棄。

    在道家老子看來,凡是有利於人類持續生存發展的便是良善的、美的、正確的、正義的,反之就是可惡的、醜的、錯誤的、邪惡的!

  • 4 # 卜居陋巷頭

    “善惡”的化分,有無意義,必先明確何為“善惡”。就是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如果,僅僅將“善惡”,解做“好壞”,則是製造“混亂”。

    “善”者:指圍護,衛護,維護也。

    “惡”者:指圍堵,封閉,堵塞也。

    實質上,“善”與“惡”,都有包圍,圍攏之意。

    當他人(或別人)有需要——有意願——你的“保護”時,而你及時的給於維護,你的行為,就是“善”。

    反之,當他人(或別人)無意願——不需要——你的“維護”時,而你卻不離左右,你的行為就是“惡”。

    當然,先祖聖人最早提出的“善惡”觀念,是指“君子與小人”之間——即當政者與百姓大眾之間。君子(當政者)自然是維護百姓的一方,而小人(老百姓)自然是被維護的一方。

    因此,“善惡”之分,是非常必要的——這關注著當政者能否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天下歸仁”之願望也。(卜耐夫文)

  • 5 # 貓臉先生的野望

    有。至少我認識的道家應該有的。

    道德經到底說的是什麼,先賢都做了很多研究。各種觀點都有。我們不能說哪一種是錯,因為老子當時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題外話,暫且不論。

    只說道家。道家流派也有很多,諸如黃老,老莊,楊朱等。這些流派根植於老子的思想,偏重於一點進行發揮。雖然也互有差異,但其大旨還是脫離不了老子的思想。

    那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上篇講的是道,稱為道經。下篇講的是的德。道是萬事萬物執行的根本,而順道而行的事物就是有德。反之就是無德。

    道家認為萬事萬物都具有陰陽兩個方面的相互對立的特性。還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依。這樣就會讓人疑惑。既然事物的這兩個陰陽特性相互對立,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無有對錯。那麼對錯也好,善惡也罷。都是事物必不可少的特性。那麼我們再分善惡還有什麼意義呢。

    因為只要看透了善惡的本質,只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善是它,惡也是它,都是一個事物,那何必還分善惡幹嘛。

    這其實是對道家的誤解。善惡不分,是非不辨,一味的想雞犬相聞,到老死不相往來是不正確的。反而在大是大非面前,道家往往都掂量的很明白。

    老子說上善若水。既然有善,"自然有惡。不然如何定義善。

    道有天道,有人道。而人道在儒家就是仁,在法家就是法,在墨家是兼愛非攻,在道家就是德,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善惡之分就是在人道上凸現他的意義。他告訴人們什麼事情是應該大力去做的。而有的事情是不能做的。這樣人類社會才會向著更美好的方向發展。這才是人類世界自然而然的事情。

  • 6 # 浪跡江湖的書生

    到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什麼是道法自然?什麼是道?

    看到道家的太極圖,除了陰陽,除了平衡,還讓我想到了物理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這意味著在一個固有的空間內,能量的平衡是一定的,但這種平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透過能量互相流轉而達到的自然結果。如果一方的能量流入得過多,造成不平衡,那麼規則自然會讓多餘的能量流轉回來。這個規則就是道!

    什麼是“惡”,“壞”,“邪”?什麼又是“善”,“是”,“正”?籠統一點說凡是對少數人有好處的,就是“惡”,“非”,“邪”。凡是對多數人有好處的,就是“善”,“是”,“正”。說穿了,不過還是利益、資源之爭。無非是個少而強與多而弱的對立。所需多的個體,因為需多所以量少。所需少的個體,因為需少所以量多。當雙方無法平衡之時,自然就會有大道,即是無上之規則來協調雙方的矛盾。所謂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就是指的順勢而動。不論人心不古之時,亦或乾坤鼎盛之日,道門中人只需修自身足以。蓋因世間之事,如那日月輪換,斗轉星移一般,為天地大道,至高規則,不可逆轉耳!

    世事輪轉,根在人之所求,雖為天地大道,至高規則,人力不可破,卻可透過知善惡,明是非,辯正邪,去尋求那使之兩方平衡之一點。

    區分善惡、是非、正邪重要不重要,呵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利者見利,這卻不是可以說得清楚的事情了。

    我很討厭佛家,因為佛家講來世,修輪迴,這卻是破了能量的流轉,壞了今生的性命。而道家講的是修長生,念通達,要的就是今生的常在,這才是大道之法。

  • 7 # 未知世界神秘學

    善的字面意思是像羊一樣順從。

    後出現在易經中,表示順應自然規律得到的正確的結果和過程,泛指美好的,吉祥的。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指的是每個人一生下來,他的本性都是順應自然規律的,都是健康積極的。而在後天因為各種原因,生理上逐漸沾染各種疾病,心理上出現偏差。一切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皆為惡。

    而世俗中將善錯誤的理解為了友好。將惡錯誤的理解為對他人的敵意。這並不是他的本意。

    何為道,春夏秋冬即為道,日出日落即為道,生老病死即為道,喜怒哀樂即為道。天冷要加衣服,天熱要減衣服,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醒了要活動,這是為人亙古不變的規律。

    如果你不順應它,你就會生病,痛苦,直至走向滅亡。如果即順應它,你就會健康、積極、走向強大。

    推而廣之,道無處不在,道法自然,順其自然即為善,違背自然即為惡。

    此為善惡之本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0兆的寬頻為啥測的只有100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