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琉漪心晨
-
2 # 使用者69288570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靑,取之於藍,而靑於藍.
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注意“生”的寫法,是通假字)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注意“跬”的寫法)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注意“鍥”字的寫法)
蟹六跪而二敖,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於:
(1)寒於水 (比)
(2)善假於物也 (介詞,不譯。引進作用)
(3)取之於藍 (從)乎<介>相當於“於”。於
介詞“於”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如: ①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②子墨子聞之,起於魯(《公輸》)
2.表示動作的物件,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愚公移山》)②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孟子〉二章》)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墨池記》)
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如:“受制於人”的“於”。
4.用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如: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魚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