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者書籤6I
-
2 # 如初不遇ZZ
曉是丑時。
丑時又稱雞鳴,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時間為凌晨1時至凌晨3時。如《詩經·汝日雞鳴》:“汝日雞鳴,士日昧旦。”古時雞鳴而起,昧旦(天將明未明之時)而朝。
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另外,“丑時”一詞至少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寫於公元6世紀初的《南齊書·天文志上》記載:“十五日子時,蝕從東北始,至子時末都既,到丑時光色還復。”
-
3 # xyh灰太狼
曉,則古語意為天剛亮時分。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矇矇亮的一段時候稱“平旦”,或“曉”,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黎明之時。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寅時,即每天清晨的3~5時。卯時則為日出,或稱破曉,這個時段指每天清早的5~7時。此時,旭日東昇,光耀大地,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
-
4 # 使用者9460472795219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臺北時間05時至07時)。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臺北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臺北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臺北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臺北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臺北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臺北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臺北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臺北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臺北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臺北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臺北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臺北時間21時至23時)。
回覆列表
曉是什麼時辰?
曉,拂曉,古語是天剛亮,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矇矇亮的時候稱(平旦)或(曉),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黎明時分,用地支表示這個時間段為寅時,也就是黎明三至五時,
卯既是日出時分,為破曉,是早上五至七點,也是兔子出洞覓食,最活躍的時間,所以十二生肖卯與兔是一個時辰,卯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