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曇花一現71742

    1.商——秦——宋:絲綢之路編織的中國大區域貿易


    中國地區內的區間貿易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呈現出活躍的狀態,包括在大城市與大城市、長江與黃河、華山與燕山等等之間的活動。


    在民族國家共存時期——周代到秦代,以農業生產為主,兼具畜牧業和採集業。那時在黃河流域之內、長江流域之內交換需求小,因為大家都過著差不多的日子,更多的是需要進行長江地區和黃河地區之間的交易。這兩個地區間的交易,我們在考古上看得見。


    黃河流域北面和草原,南面和長江,東邊和海洋,西邊和內陸腹地,這個大區基本上需要交換的是各地區不同的物資。於是黃河流域向北接收皮毛,向江南購買絲綢,再將絲綢向西邊賣出,換來寶石、玉器、銅具等,向南方購買各地生產的香料、南海各地的珍寶,再向四面八方散出去。


    以絲綢之路為例,自西漢以來,中國的物品向西經過陸上絲綢之路,輸入中東,再輸入歐洲,路途遙遠,損耗巨大。在駱駝背上背個千把只碗,最後能留下一半就不錯了。


    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一路向西,一路換船,到達紅海海岸後,經旱路抵達地中海沿岸。


    紅海邊上有一塊地方滿是中國瓷器破損的殘片,堆積如山。在中東世界,這些碎瓷片也派上了用場,作為裝飾成了宮廷、廟宇、宗教場所等建築牆面上的鑲嵌品。


    長途交易基本上是遠端航運,損耗巨大。那我們是不是不需要遠端航運呢?以中國的立場來說,中國地處溫帶,疆域囊括高緯和低緯地區,兼具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區,在古代我們不太需要舶來品,所以中國假於外求的東西不太多。


    中國對外需求不多,但是歐洲不同。歐洲很早就需要從非洲進口鐵和鹽礦裡的鹽,需要從東亞進口絲綢、皮革等,對外需求很大。


    這類區間貿易,中間路上的人往往能在轉運的過程中賺很多便宜。海運轉運賺得更多,因為數量大、種類多,但如果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意外,比如翻船、被劫,就會損失得血本無歸。


    宋朝的疆域面積只有今天中國的三分之二,但是那時候生產的商品就能在全世界售賣,和今天的中國一樣,商品行銷世界。現在美國受不了這個局面“吃醋”,因為以前美國商品行銷全世界,怎麼今天中國的商品行銷全世界呢?所以它要抵制中國,和中國比賽。雖然拿宋朝舉例,但實際上唐朝就已經如此了,唐朝出口一系列鐵製品、銅製品、瓷製品,還有絲綢等一眾手工藝品,也進口外來的東西,比如橄欖油。


    全世界的區間貿易在很早之前就呈現出複雜的景象了。


    2.絲綢之路另一面:遭遇剝奪搶劫、高運費、高風險


    誰能賺這個貿易的錢?運貨的人。旱路運價貴,距離長,所以旱路運商品不能運重量大的,要運輕量的。運價高了,它運銷中附加值也往往數倍於海運。所以在海運不發達的時候,區間貿易都是走旱路,中間商剝削了很多。


    中國的一匹綢緞運到康士坦丁堡(也稱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它的價格可能加了5倍,運到羅馬的時候,又加了3倍,運到西班牙的時候,又加了1倍,運到英國的時候再加1倍,一路加上去,中間商剝削不少。


    但是海運就不一樣。從中國出去繞道馬來西亞,到錫蘭休息一下,運到紅海,運到波斯灣。其中運到紅海的,可以透過直布羅陀海峽再運到英、法、愛爾蘭等國。路線雖長,有海難的風險,但整體而言它是比較安全的,且運貨量大。並且海運一路上還可以在沿線國家帶東西,可以在馬來西亞帶東西,可以在印度洋帶東西。


    這一類貿易從古羅馬時代到民族國家時代、以至於到15世紀,都大概是這個商道。


    總之,旱路和海路相比,運銷開支大,附加值很大。因為有可能白給強盜劫了,被當地駐軍的長官劫了,被當地的帝國劫了,都有可能,那就血本無歸。


    外部視角:


    大航海、大商業與西方世界的大變革


    1.開拓新航路:通往東方世界


    那什麼情況下可以確保商運安全呢?在元朝統治的地區,從今天的北京,即大都,一條驛道可以一直跑,一路跑過去,車運、駝運、馬運都可以。在元朝領土之上,是基本安全的,因為元朝的軍隊駐防在驛道上,收了稅就有義務保護他們。


    這條驛道走通之後,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曾經從旱路走到中國,他跟他的叔叔來中國做買賣,透過海運經過東南亞、印度洋,再經過波斯灣回去。他回國後就將東方世界的豐富物產記錄下來。馬可·波羅的記載引起了歐洲人極大的興趣,要找一條海路,可以從歐洲直接到中國。


    當時他們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這一事實,所以早晚可以繞著圓圈到達中國。哥倫布就嘗試這樣做,但他沒想到中間碰到美洲攔了路,他到達美洲東岸加勒比海的時候,以為那裡就是印度,所以才錯誤地將其居民稱為“印第安人”。


    哥倫布探索東方的路沒走通,但麥哲倫走通了這條路,後來就實現了遠端貿易。這條遠端貿易路線的產生正好在歐洲民族國家出現之後,也就是16、17世紀,歐洲開始了遠端的商業。


    2.風險管控:保險業、銀行業、交易所和商業投資的誕生


    有了長途商業以後,人們便對於如何安全到達目的地,如何避免虧損有了一定的需求。與此同時,置辦一批貨物的本錢,坐船、僱傭水手的成本,一路上吃用的開銷,這些得一大筆錢,怎麼辦?


    因為這種遠端、大規模、需要大批本錢的買賣,以前沒人做過。在中古時代,歐洲最遠端的買賣是將石頭運到大都市裡蓋大教堂。至於說要透過海運跨過半個地球,去中國進行貿易,來去之間消耗兩三年的時間,面臨很多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可能是如果被海盜打下來怎麼辦?


    在這些因素的催生下,保險業和銀行業誕生了。


    向銀行貸款支撐遠端買賣,如果能順利回來一本萬利,如果回不來就砸了鍋。所以需要做第二個買賣,海商保險。我們把一批貨運出去,假如10條船一起出去,10批商人,可以聯合買個保險。10條船如果6條泡湯了,4條回來,那麼保險就可以拿出6條泡了湯的船的本錢,餘下4條還可以賺錢。


    雖然當時的地中海區域,義大利的城市裡已經有了銀行和保險業務,但規模不大。而到了中古時代晚期,民族國家興起,探索海路的工作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在遠端海運開始後,就有需求了,需要借大量的錢,保很大的險。


    倫敦泰晤士河邊river bank,開始有了銀行業務,在那裡就有專門管借錢、存錢的人,銀行bank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還有保險業,insurance,也在倫敦出現了。當然,地中海已經先有了小規模的銀行業和保險業,把地中海的經驗搬到倫敦去,倫敦就變成大西洋貿易裡的一個龍頭。


    資金借貸和商貨保險實現了,他們就開始蒐集股份,組織公司了。對商人而言,與其向銀行借款,不如集股去買東西、投資,所以一些投資公司就產生了,專門買賣糧食、酒類、金銀等,或者專門投資房地產、造船業等。


    這裡面最要緊的是信用。做海運運輸的人、投資的人,他們的背景需要打探清楚,要考慮他們的信用問題,看他們的錢靠不靠得住。


    第二要緊的是訊息。如果向東方運一船貨,我先打聽這一路上是否有戰爭,需要避開有戰爭的口岸,需要打聽哪些領主是不敲竹槓的,哪些領主會強迫你把商貨賣給他,他來賺市場上的錢,以及各地過路稅的數目。


    同時每天、每月的商貨進來,我們要提前預估商貨在市場上的價格是高是低。如果商船到貨的時候太靠近,大家在某段時間集中來貨,大家都要賣,市場價就偏低,我不如那段時間錯開一點,讓後面的船來得緩慢一些,或者到別處去賣。


    有打聽價格的行為,有股份認購的行為,交易所就應運而生了。你可以先選股,投資有賺有賠。如果判定將來東西要貴,那我今天就以低的價格買那個商貨的股份,到遠期交貨時以貴的價格賣出去,這就是交易所。


    有商品,有銀行,有海運商,有保險,有交易所,有資訊,這些就是構成今天全球區間貿易基本的要素。


    最後一環,就是貨跟錢之間的比例,錢太多,貨太少,物價就上漲;錢太少,貨太多,物價就下降,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投資期貨,可以投空,也可以投多,甚至預先由公家借錢,或者預先由銀行發行債券,這就變成了預借預還,這也是商業資本活動裡邊的要件。


    這些活動大概從16世紀開始醞釀成型,到18世紀的時候成熟了。


    內部視角:長期順差下的帝國商貿網路


    現在我們談談有哪些條件、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國際商業活動的發展。


    1.獨家買賣:絲綢、瓷器為主的商品流通世界


    中國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作為貿易順差的輸出國而存在的,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的產品諸如絲織品、瓷器等,都是一門獨家買賣,各國都想要,但卻沒有足夠的支付貨幣。所以他們採取了兩個辦法,一是拿貴金屬來代替,另一個就是拿寶玉、瑪瑙、珍珠等珍貴的物品來代替。當時中國有錢有勢的人把這些東西買過來,釋放出自己手中的貨幣,由此外來的商家可以用這些貨幣償回在中國市場買到的貨物。


    2.唐宋變革:中原王朝、草原國家、海洋國家的三角貿易


    唐宋之際,有大量的外銷和內銷,除了輸出國的身份,還承擔了轉口貿易的角色。


    舉一個例子,在宋朝和遼國之間,宋朝總是進口香料賣給遼國,因為香料是草原人民吃火烤食物時用來去除腥味的必要配料。而這些配料都是在南亞一帶生產的,於是宋朝就買來南亞生產的香料,再轉賣給遼國。


    另一方面宋朝缺少銅,對銅錢和銅的需求量大,所以宋朝就要求遼國拿銅鑄品、銅錢支付香料的費用。


    同時,宋朝每年給遼國相當大數目的歲幣,以錢易和平。而宋朝依靠輸出瓷器、絲綢,在經濟上始終呈現貿易順差的局面。再加上轉口貿易賺的錢能抵償宋朝買和平的錢,幾乎還能剩餘。


    這種情況是非經濟因素疊加上經濟因素,一起構成了一個奇怪的三角貿易。總結一下這裡的三角貿易:南亞國家出售香料給宋朝,宋朝把香料賣給遼國,遼國向宋朝支付銅錢。


    3.明清海禁:畸形管理體制加劇中外貿易的不順暢


    海禁政策使得明清兩代沒有辦法跟西方做很順暢的貿易。


    明朝、清朝掌握的一些出口品,基本上大多數是被官家管制,部分由民間釋放出來自己處理。這種管制是很不正常的。明代是靠太監來管理通商口岸的查稅和貿易,禁止私商、禁止海盜。但這種命令是行不通的,老百姓要求生機,怎麼能不下海呢?


    從宋代開始,到清代為止,海商方面所謂的私商、海盜,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名稱。


    因為當時沒有特定的港口接納,南洋跟西洋來的船隻無法直接購買中國商貨。於是很多和外洋接觸相當頻繁、熟悉於跟外人打交道的沿海居民,就在當地收羅絲帛、瓷器等外銷的商品,用小船隻運到外海交給外商的大船。政府認為他們沒有政府許可,是偷偷摸摸幹非法之事,所以稱他們為私商。


    因為私商跟私商之間相互競爭,往往會在近海海上起衝突,很可能會打起來,甚至於有些人已經有了槍械。除了收購商品以外,他們有時候起盜心進行搶劫,也就變成海盜了。


    所以稱他們為私商、海盜是並不合理的,我稱他們為海商集團。


    當時的清政府並不瞭解國際貿易是需要開放口岸的,也不瞭解國際貿易不是外國來進貢,而是商人來販貨。


    4.帝國餘暉:清末中國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經過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一連串失敗之後,清朝日薄西山之時,清政府開始明白外國的很多商貨是清朝沒有的,比如機器、軍火、船隻,這些都是需要從外國買回來的東西。於是,開始發展自己的工商業,官家主要發展的是國防工業,譬如說江南造船廠、馬尾造船廠、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等等。


    而民間企業則從織布、紡紗和麵粉廠開始,建立起民間工商業,由民間工商業來參與外銷工作。其中,紡織業和麵粉業就在我的老家無錫開始發展。


    我在這裡要用無錫的歷史來說明民間如何聚集資本,並且如何用這些資本去建立民間的輕工業,使得中國可以擁有自己的產品,而非一味向外購買。


    無錫是個產米的地方,也是產絲的地方。在江南一帶,米可以一熟半到兩熟。產絲是春天養蠶,等抽絲以後拿著絲去做成絲帛。過去絲帛都是手工製成或是簡單的機械做。現在中國要學外洋,就要投資購買外洋的機器來做。


    無錫有一批很能幹的商人,他們和蘇州、常州計程車大夫不太一樣,他們注重實學。這些人看到這個機會,就和當時民間一些有志向的投資人結合在一起了。


    首先要做的是籌資本。因為無錫的米糧要外銷到全國各處,所以需要糧倉。無錫有個小島叫黃埠墩,上面就有許多米倉。老百姓的收成送到米倉去儲藏,就會拿到一個收據。然後老百姓需要錢用的時候,就可以去米倉兌換現金,米倉就等於米銀行了。


    米倉收了大量的米,它要賣出去,收回整批的款項——幾萬石、幾十萬石米糧價值的現金,而支出去的是糧戶一年零零碎碎的日常經費,所以它手上有一大批現錢。


    紡織行業也是如此,剛剛孵出蠶的時候,需要現金買裝置、僱工人。等蠶季過了,蠶寶寶吐絲抽繭了,去賣給繭行。這一路,養蠶的人家都要零碎的錢,向米倉去拿錢;繭行要收這些民間的繭,也要現金,也要向米倉去拿錢。


    於是米倉大批進來賣米的現金,支付了這種不同季節需要的支出,還剩下一大筆錢。附近的錢莊和米倉商量,你拿錢給我經營,我給你利息,後來乾脆錢莊跟米莊就變成了一個班子,兩個招牌,或者兩個班子合作經營這一批現金。


    無錫的小商人,以榮家為例,在錢莊當小夥計的兩兄弟(榮宗敬、榮德生),看見這大量的錢來來去去,於是說為何不由我們自己借錢去買機器?他們在無錫織布,拿無錫收來的米去換麥子,換成麥子就磨麵粉。這樣一些民間的紡織廠和麵粉廠就在無錫發跡。第一場在無錫,第二場就到上海去了。由此,我們看到當時民間財富的由來。


    所以到了近代,中國需要買機器、槍火、船隻,還有各種商品,基本上沒有國家的貿易順差,中國就變成了一個入超國。後來也進行了一些改革,逐漸生產一些民間需要的東西,催生了民間工業。


    大變局:


    世界商貿體系的形成及東方的衰落與轉變


    1.貿易體系:18世紀奠定當今全球貿易的基本規則


    我們知道18世紀美國已經誕生在美洲大陸了,北美有英國的殖民地,中南美洲有西班牙的殖民地。美洲發現了白銀,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動力:白銀可以作為貨幣在中國使用,這比運去金子、運去銅都要划算。


    到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去買銀礦裡挖出來的白銀,或者買西班牙的銀錢,拿著銀錢再到太平洋這邊下岸,找當地的船商買船或僱船,運貨商將美國的商貨運到中國賣,美國運回來變成白銀,再加上一路在太平洋島嶼買的香料,這些來回的買賣就變成三角貿易。甚至到後來將鴉片運到中國市場出售,換來中國的絲綢、瓷器。


    商人開始在中國訂貨,比如瓷器、陶器、銅器、雕刻、繪畫等,運到歐洲、美洲。瓷器從燒窯地出來,一開始先做成瓷坯,然後運到廣州或者澳門,根據歐美市場的需要,在廣州或者澳門加上花紋,然後運到歐美販賣。這種做法實際上變成了今天區間貿易的基本形態。


    2.市場轉向:歐美主導世界政治經濟,亞洲淪為原料出產地


    等到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個地步,就開始用蒸汽機發動機器,陸續出現了機器織布、機器織羊毛、機器挖礦、機器打鐵,機器做這做那,工業革命開始了。


    工業革命以後,世界市場變換過來了,歐洲和美洲的工業製品變成全世界商品的來源,這時候就不是到東方去採貨,而到東方去賣貨。比如,歐洲可以把機器織的比中國緊、比中國厚的布運到中國來賣,歐洲那些機器做的鐵器也比中國好,甚至歐洲燒的瓷器,德國瓷器、英國瓷器,可以賣到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到今天,英國的骨瓷,像象牙一樣的瓷器,還是歐洲瓷器裡面的上品。


    所以整個世界市場顛倒過來了,工業革命以後歐美已經以機器製造的商品來換取東方的錢財了。中國開始要將原來從美洲貿易換來的許多白銀支付出去,白銀大量流失了。


    再加上歐洲人在中國買賣商品,發現吃虧,後來他們發現印度人把鴉片當麻醉劑用,他們也讓華人把鴉片當麻醉劑用,先引誘華人來吸,上了癮就變成它的推銷員。最終中國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開始,變得遍地鴉片。


    鴉片再加上機器製造的商品,這兩個一來,就改變了歷史上一千多年以來東方是生產者,西方是消費者的局面。倒過來,變成西方是生產者,東方是消費者。


    帝國主義就開始爭奪市場、爭奪原料、爭奪殖民地、爭奪停靠的中間港。新加坡變成重要港口;馬六甲本來就是印度洋的重要轉口,變成當時東方第一大港口;西班牙佔領呂宋,荷蘭人佔領印尼的雅加達,英華人整體把印度端過來變成自己領土,也佔領好望角作為轉口港。所以這個遠道買賣的利潤養活了歐洲,把歐洲捧為世界的強權。


    世界霸主的地位從西班牙轉到荷蘭,轉到英國,後來轉到美國。英國轉到美國是兩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歐洲大概是打疲了,美洲沒有打仗,所以美國的後期參戰撿了個便宜。


    3.石油帝國:石油、黃金優勢支撐的戰後美國霸權


    兩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長期積貧積弱,被洋人卡著脖子,五個口岸都被卡著脖子,稅收被卡著脖子,貨幣也被卡著脖子,因為要用英國的貨幣作為全球的準則。這些現象使得中國的貿易根本就站不好,站不直,在二戰以後才慢慢好起來。這種政治力量跟軍事力量介入外貿是不應該的。


    二戰以後,世界經濟秩序發生了很大轉變。美國接手世界霸主地位,美國佔有石油、黃金兩種優勢,美國的貨幣靠實物和貴金屬支撐,它就變世界性的貨幣了。一直到全球貿易量大到一個數字,不能再靠這些東西來做後盾了。它乾脆就用貨幣自己本身在市場上的價格來平衡,所以一籃子貨幣作為世界貨幣準則,美國就一枝獨秀。


    美國的貨幣是強勢貨幣,佔有的優勢太多了以後,它乾脆廢除準備金,就純粹用美金的力量。這就相當於你買了賭場,進來的人都買你發出去的籌碼來賭一樣,你白賺這籌碼錢。這個現象也不好。


    動盪年代:


    中美爭端下的挑戰,中國該如何應對


    最近有一個現象出現,就是歐洲列國在美國的高壓之下,要求中國讓步,要透過經濟制裁的手段來遏制中國的崛起之勢,這完全是惡霸之風,極不合理,未來一定會吃大虧的。它以為現在可以佔便宜,但事實絕非如此。


    第一,中國不一定屈服。第二,中國僅靠內需和內銷,就可以維持住一個平衡的狀態,可以關起門過日子。所以川普和拜登在這點上都決策錯了。美國以非經濟因素來強力干擾經濟因素,壓迫中國經濟發展,是非常不明智的事情。


    1.對策之一:開發對方非買不可的產品,以商言商,以經濟言經濟


    情勢已經發展到了如此地步,我們只好請大家保持冷靜和理性。在某些商品上不賺你的錢,我們就開發讓你非買不可的新產品,從這些商品上賺你的錢。


    2.對策之二:多頭並進、不啻高價,做好中國自主研發


    中國的研究者和工程師們很優秀,目前,我們基本上都是緊跟著世界的高階科技,生產一些高附加值的商品,賺得很厲害。但是這還不夠,我們要自己研發生產程式,要自己研發產品,要投放更多的人力,要更有效地站在發展的前沿。中國要自己研發產品,來代替為別人的產品做代工。代工永遠是二把手,自己研究產品才是頭把手。我們現在很驕傲,中國有個華為。因為華為的產品是華人生產,全世界使用,但是有些核心技術也是在外國發展出來的,中國沒有專利權。


    研發戰場是我們新的戰場,我們需要在新的戰場上盡力而為之。第一,要多頭並進。第二,要不啻高價。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研發一個產品可能走了很多步但還是半途而廢。所以說一定要沉得住氣,要咬緊牙關,忍著撐過去。


    3.對策之三:以學校學習加實踐的方式培養商業人才,為百年競爭做準備


    未來的競爭是頭腦的競爭,我們要教育人,訓練人。


    將來好的商業人才需要不斷在就業和學習兩種狀態中進行切換,要有很多的進進出出,常常從就業裡面出來學習一下,因為以後產品的種類、生產過程都會時時刻刻發生改變。


    科學以後不斷進展,需要尋找新能源,甚至於要到外太空去尋找更多的知識。我們也要多挖腦礦,挖出許多過去沒有想到的資源,這個競爭是很厲害的,不止是幾十年的競爭,而是上百年的競爭。

  • 2 # 歷史小廢鐵

    16到19世紀世界貿易的發展是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在新航路開闢和地理大發現以後,對於歐洲經濟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帶來了名為哥倫布大交換的植物,動物疾病人種等交流引起了整個世界在生態上的巨大轉變。

    新航路開闢隨之而來的是殖民掠奪,對於世界各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3 # 使用者166554935403

    地理大發現是指新航路的開闢,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

    新航路的開闢使歐洲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Nautilus,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

    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絡密切的整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角質多了 化妝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