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名其妙成了數字使用者

    這四個都代表不了中國高新制造業。華為可能佔點“新”的邊,因為他的5G技術。比亞迪的電動車可能能進入“高”的範圍,畢竟百公里加速3秒多。白色家電和手機不入流。

    高新制造是別人沒有隻有你能造。起碼你也是在世界範圍內幾個能製造者之一。代表中國高新制造的,航天,核電,特高壓電網,C919,大型橋樑,高鐵,北京那個全世界最大的量子加速,碰撞的實驗室,下潛幾千米海水的那個蛟龍,可燃冰的連續開採。。。

  • 2 # fv521

    提到華為就通訊,提到小米就手機,這人都咋地了?華為在這裡捧華為的更多對映手機吧,不然為啥只針對小米的手機業務說?小米手環,移動電源哪個不是做到業界翹楚,怎麼小米幹了一堆事,非抓著下滑的手機業務不放呢?蛇打七寸嗎?這是個行業只有小米的科技軟實力的體現,其他三家都有實業製造跟隨著,只有小米做的更多是改變行業規則,挑戰傳統,不斷創新的活兒,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不會在短期內被看到,但小米確實做了,不然人民日報也不會數個整版的篇幅討論小米的成績,十二五振興科技,除了加強硬體的研發外,更多的還需要我們對現有行業最佳化,重新定製規則,改變傳統比新建難!

  • 3 # 阿燈拉神丁

    華為>比亞迪>小米>格力。

    1.華為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全球數一數二,技術水平也是可以的,而且攤子鋪的特別大。旗下產品覆蓋國內各大運營商的通訊基站、網路裝置。在美國通訊基站、運營商級網路裝置佔比很高,以至於美國政府抵制華為網路裝置。所以華為第一名毫無懸念。

    2.比亞迪的研發能力也是超強的,還記得博世公司賣abs嗎?一套幾千元!比亞迪分分鐘研究出一套,嚇得博世把abs授權降到了300元一套,並且把esp專利費降低85%,就是因為比亞迪的“逆向研發”。近幾年比亞迪的新能源很火,是唯一一個進入日本市場的汽車品牌,打的日本人臉賊疼,對日本人來說這是羞辱。新能源大巴賣到了世界各大發達國家,這是對比亞迪技術的肯定。一提起跑車大家想到了蘭博基尼,在國外一提到新能源汽車大家想到的是比亞迪和特斯拉。

    3.小米與格力差不多,小米只不過是組裝商,技術研發能力一般,只是營銷佈局能力與市場觀察力很強,雷軍對“網際網路時代”研究的很透徹。國外市場走的也不錯。

    4.格力排第四有點驚訝是吧?其實空調行業並無技術可言,格力的品牌效應可以讓2500元的空調賣到4500元,有了足夠的利潤可以讓散熱器更大、使用高檔不鏽鋼防止生鏽,使用高檔零部件延長壽命。最垃圾的空調也能用個七八年,所以格力並無技術可言,只是價格貴,有閒錢放在質量上。格力空調只是在國內賣的好,在國際上的影響並不如小米大。

  • 4 # 狂舞天璇2

    華為,格力,比亞迪,還有奇瑞,長城,吉利啥的,都能代表中國的製造業,他們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至於小米這個企業,他不配,他已經被國外控股制,尤其是認高通當爹之後,小米已經不是原來的小米了

  • 5 # 易店無憂網店轉讓平臺

    易店無憂認為:

    華為、格力、比亞迪、小米,哪家企業更能代表中國製造業?

    最近幾年中國製造業的話語權越來越被各大名企所看重,甚至不乏董事長親自站臺自家企業的現象,因為在製造業二次崛起的大環境下誰掌握了中國製造業的話語權誰就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先天立於不敗之地,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無論萬科王石如何抨擊寶能系姚振華是野蠻人最終都不得不面對大股東的壓力,但是格力董明珠一句不要成為中國製造的罪人就引監管層重拳出擊,打擊違規險資,中國製造業的代表這杆大旗可以說是好處多多,那麼華為、格力、比亞迪、小米,誰才真正能夠代表中國製造業呢?讓我們看看網友觀點。

    東莞豪華髮貨:華為>格力>比亞迪。格力,擁有大量自主專利,在家電行業把國外品牌壓下去。BYD,新能源交通根據領先者。擁有大量自主專利。華為,依靠自身研發。蘋果三星都有過給華為交專利費,沒有收取國內友商專利費。此外,還有海爾。百度在人工智慧的專利申請量超過了華為。但總專利量落後於華為。同時中興,也同樣擁有大量專利。 至於小米,小米VIE離岸操作把利潤匯給外華人。海外的小米通訊控制國內小米科技。小米不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企業。高通有小米股份。小米16年花錢買微軟3000多個專利。

    孫行者車聯網:華為>比亞迪>小米>格力。高階製造是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當時我們的高階製造在整個裝備製造裡面只佔8%,到2015年已經達到15%,國家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25%高階製造。具有技術含量高、資本投入高、附加值高、資訊密集度高,以及產業控制力較高、帶動力較強的特點。高技術含量是指高階製造業採用了比較先進的技術,集聚了大批研發、技術人才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產品中凝結了較高的技術含量。高資本投入是因高階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往往研發難度大、工藝複雜,攻克這些核心技術必須支付高額研發費用;此外,企業生產所需儀器、裝置、材料往往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價值,需要較高的購置費用。高產品附加值是因高階製造業企業的產品中體現了研發成果、先進生產裝置、產品品牌等多方面的價值。高資訊密集度是指高階製造業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掌握研發、市場、產業政策、競爭對手策略等各方面的資訊,確保資訊傳遞暢通和高效利用。高控制力是指高階製造業企業在產業鏈中處於控制節點位置,具有一定的壟斷特性,能夠影響其他企業的行為。強帶動力是指高階製造業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裝置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可以對上下游企業進行輻射和技術溢位,從而對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和競爭力提升都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通訊製造絕對是一個高投入、高技術、高科研人員、很難複製的行業,全世界著名的通訊裝置也就四五家,華為用了不到30年時間超越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通訊,像機車羅拉通訊、北電等已經沒有了。很多人不知道華為除了手機更重要在於通訊基礎裝置,手機業務只佔了華為約20%的份額,全世界1/3的人使用華為的通訊裝置網路!華為2016年的研發費用100億美元,相當於整體收入的15%,華為的研發費用全世界研發費用排名前十,華為的研發人員接近8萬人,佔員工總數的45%,華為的專利不勝其數,蘋果三星需要向華為交納不少的專利費用。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確實走在了很多企業的前面,尤其在新能源公交方面出口很多國家,但總體來說技術優勢還不是非常大,小米、格力、比亞迪相對來說還比較容易複製,但複製一個華為實在是太難了!按照以上高階製造概念的內涵來說,華為最為符合。

    孟醒十分:這幾個企業都是我們國家的知名企業,尤其以比亞迪,格力,和華為為代表。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在海外非常揚名,只是由於國內政策所以不怎麼顯眼。格力的空調更是賣到了世界各地。華為不用說了,世界五百強企業。他的業績有目共睹。小米的出現是我們老百姓的福利,但由於底子薄時間短,還有待提升。尤其是小米手機,雖然價格感人,但逃脫不了組裝廉價的頭銜,但喜愛他的人還是非常喜愛的,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更能代表中國高新制造業的應該是比亞迪,電動客車造的很有特色,揚名海外。其次是華為,他可以說是中國交換機手機的驕傲。希望他越來越好,這些都是個人觀點,謝謝大家閱讀,不喜勿噴。

    攝影獅小倔:首先我想談一下比亞迪,比亞迪的覆蓋面很廣,大到新能源產業,小至LED燈泡!享譽全球的是比亞迪的新能源產業,包括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比亞迪是唯一一家把車賣到全球250多個地區的中國車企,其中包括日本,南韓,美國等技術壁壘極高的國家!比亞迪在海外樹立了極好的品牌形象,是一家技術為王的企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為全球環保事業貢獻力量!其次是華為,華為在國際通訊領域行業專利技術眾多。國內大部分人只看到華為的手機,處理器等,其實這只是華為的一部分,主要還是做通訊領域。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看完網友觀點,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 6 # 夏源8

    小米的外殼,華為的CPU,格力的空調,比亞迪的電動車。

    格力空調已經世界第一。但是空調屬於耐用品,關鍵在品控的把握。屬於技術含量高,科技含量低的行業,所以格力肯定不能代表高新制造業,格力屬於傳統制造業。如果深究,僅僅只是做到了不偷工減料而已。

    比亞迪屬於風口行業,電動車替代燃油車,談高新不好說,重點還是在材料革命和儘快讓技術成熟。

    小米,就是做外殼,主要在陶瓷上面發力,但是它有替代品,而且重,核心部件還有個CPU,屬於手機中端水準。嚴格來說,屬於服務業更靠譜。

    華為,參與制定全球標準,CPU也處於全球中高階水平。高新方面,應該是華為最能代表中國。

  • 7 # 船長殿下

    瞧這問題提的!

    能代表中國高新制造業的,華為絕對算,比亞迪部分算,小米、格力就算了。小米的手機好像是找人代工生產的(現在手機就像大白菜,儘管生產工藝要求很高),談何高新制造?格力就是一傳統空調小家電生產商,技術上並無大的創新,跟高新沾什麼邊?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在業內比較出色,但量並不大,所有說部分是;華為就不多說了。

  • 8 # 三原色紅綠藍

    比亞迪,理由:1,電動大巴車節能環保,賣到全球多個城市,包括美國,日本等汽車強國2,新出來的雲軌,開拓萬億市場,值得期待,分分鐘進去世界五百強

  • 9 # 易道時空

    最符合國情的搭配:小米加步槍(比亞迪)。就衝著“比亞迪”(類似京罵“鴨停”)這名字,也只有小米適配了。這倆一個珠海,一個深圳,隔岸斷背,定會好戲連臺。

    最有國際範的搭配:華為加格力。任正非主要賺老外的錢,董明珠“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情懷,真是一對。也是深圳+珠海。可惜任正非身邊娶了個小美女,董小姐懂得。

  • 10 # Oscar0521

    首先,小米應該除外,小米現在只能算是個貿易為主的公司,科技方面根本算不上,看看小米的專利質量和數量就知道了。

    比亞迪推動了電動能源車的進步,格力在空調方面的專利,起碼在中國,還是排在最前面的。

    4家,除小米沒有工廠外,其餘都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年的奧迪a4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