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耕樵讀
-
2 # 立志成蟲
先秦時代教育被統治階級和貴族壟斷了,“六藝”是貴族們普遍都要學習的,有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術(計算)。聖人孔子精通六藝,會射箭會駕車的孔子是不是顛覆了文質彬彬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形象?不是民風的彪悍與否,而是當時的主流教育也注重了軍事技能。到了戰國時代,因為奴隸制度的逐漸土崩瓦解,昔日的平民和奴隸轉變成了農民,農民平時耕種,戰時當兵打仗,所以春秋時代以戰車“萬盛”就是大國,實際上不過幾萬人,而戰國時代規模超過十萬人的大戰役已經不罕見了,民風普遍彪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一直到唐朝,最受人追捧的榮譽和前程是為國殺敵建軍功封侯,而不是考進士,流傳至今的唐詩裡有不少是有關戍邊的“邊塞詩”。到了宋朝,出現了職業軍隊,耕和戰有所分離,農民們承擔軍務的程度大大降低了,而且也是在宋朝,有崇文抑武的國策,文官士大夫禮遇待遇優渥,考進士成了天下人的第一理想,民風逐漸喪失了“尚武”的氛圍
-
3 # 國病
古風與後來的中國完全不同,尤其清代以後民風已經成了一種呆若木雞、麻木不仁的狀態。
考古學家都說,怎麼看都覺得先秦古人與現在的華人在氣質上像兩個物種。
第一、先秦包括漢代器物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內在氣質有一股彪悍之風,就算漢代人文化氣質已經很濃了,但你感受不到婉約陰柔的氣息。到了宋代,在審美上進入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層次,那種寧靜、淡雅、留白、古樸的氣質非常值得今天覆興。但從宋代開始就缺了一點陽剛氣。到了明清,到了《紅樓夢》,到了瓊瑤淨是那種你儂我儂的女性氣質的東西。那些古典故事也全變成了以文弱書生為主角的愛情故事,幹什麼都不行,可是不僅有佳人愛,還被佳人保護。所以在這些文人把自己病態形象移植到文化裡的背景下,我們的民風氣質也迅速陰柔化了。臺灣確實繼承了中國好的傳統文化,但文化氣質較之大陸更陰柔。
第二、如果你對審美氣質沒有感受,感覺不到差異。那可以看點直接的。在先秦故事裡一個人由於羞愧而自殺的事很多的,如果發生在今天你會覺得不可理喻。又比如屈原,現代人無法理解屈原,因為你的思維邏輯與當時的人不同,於是什麼同性戀殉情的說法就炮製出來了。同樣是這些人他們也理解不了項羽,然而項羽時代並非只有項羽是這般。韓信不也存留著感恩之心,沒有三分天下。扶蘇也沒有造反,蒙恬也沒有仗著兵權在手、公子在旁而出來比劃比劃。整個楚漢爭霸,小人就劉邦一人,呂后是婦人之毒與此無關。趙氏孤兒是一個什麼故事,不就是無數或有關或無關的人,感動於一個精神而捨命相救。
古代動不動就滅九族,可先秦時代知禮知本分,但並不像後世那般畏懼。近代別說滅九族,說要滅你本人都三緘其口、胡言亂語了。老子能說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如果沒有顯示藍本,他又怎麼能編造呢?後來的人不畏懼死的人也有,比如秋瑾,可問題是你的死不能引起多大波瀾,你死的方式不一定有價值。就是自己畏懼,還要嘲笑別人。
第三、民風彪悍與文明程度也有關係,如果生存艱難,一定會歷練出勇武氣質。比如人煙稀少,猛獸時有出沒,那人的彪悍也會被歷練。這方面一定是歷代減退的。先秦連吃人肉都有記載,可想而知。後世民風野蠻之氣減退與生活安逸也有很大關係。先秦和漢代對遊牧並不出於下風,甚至那個時代的遊牧還有著更多的力量。比如日耳曼人還在歐亞大草原,白匈奴主體也在。可就愣是不處於下風。反而漢代打跑了這些人之後,最終自己衰退更嚴重。儒家文化掩埋一切,病態文人移植一切時罪魁禍首。那種純文弱文人氣質的形象不該再出現了。
回覆列表
如果你注意一下先秦時期比較強大的國家,地盤較大的國家,都在邊界上,不是中部的國家不行,而是中部的國家沒有擴充套件疆域的機會。
我們可以羅列一下秦國,晉國,楚國,齊國這四個處於西,北,南,東的四個國家滅掉的戎狄蠻夷,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先秦時期的彪悍絕對不是吹出來的。
秦國滅犬戎西周被犬戎攻破後,周朝開始衰落,雖然在秦,鄭,晉等諸侯的支援下東遷後,周王室的威望已經名存實亡了。
也許是周王對犬戎的痛恨,也許是希望消滅犬戎的威脅,抑或是為了報答秦,晉等國的支援,周王把西周的龍興之地歧山以北全部賞給了秦國,並允許秦國擁有其所征服犬戎的所有土地。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秦襄公只是一個大夫,根本不屬於諸侯,秦國先祖秦非子就是因為給周王養馬養的好,被封為一個大夫。但是由於秦襄公護駕有功,秦國才真正成了諸侯,並且有了自己的土地,土地在哪啊?岐山之北,岐山之北的土地在誰手裡,犬戎啊,那怎麼辦,搶唄。
秦襄公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搶地大戰,到了秦穆公時期,秦國已經“並國二十,闢地千里,遂霸西戎”,自此秦國完全消滅了不可一世的犬戎,併吞並了其全部土地。
晉國滅狄當時我北狄相當強大,楚國興起於南方,狄興起於北方,形成了“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的局面。實際上楚國最初的他自己稱自己是蠻夷,後來他融入諸夏,當然這是後話。
晉國先後滅滅潞子﹑甲氏﹑留籲﹑鐸辰等國,赤狄之患遂滅。後了晉國又滅掉了肥﹑鼓﹑鮮虞三國,白狄勢衰。直到從晉國分出來的趙國滅掉了鮮虞建立的中山國,北狄勢力被全部肅清。
齊國滅東夷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而且由於姜子牙功勞很大,齊國最初的時候地位就很高,齊國國君的爵位是公,楚國最初只是子爵,秦國最初甚至沒有爵位。而且齊國有合法征伐各國的權利,周天子給姜子牙的權利是
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但是齊國又不能無緣無故的征討諸夏的諸侯,靠近齊國的魯國是周的宗室,齊國當然不能討伐。那怎麼辦呢,往東唄,在大海邊的東夷就倒了黴了。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一次次的被欺負,關鍵還無處申冤。北狄,西戎,南蠻至少還風光過,東夷就悲劇了,齊國看不順眼就打一下,最終在齊靈公的時候東夷被全部消滅。
楚國滅南蠻額,這個怎麼說呢,楚國最初還認為自己是南蠻。與其說是楚國滅了南蠻,倒不如說是,楚國統一了南蠻,然後整體上融入了華夏。但是楚國的先祖熊繹可是正兒八經的周王室封封的子爵,或者說是熊家打著周王室的旗號,先後滅掉了南蠻幾十個國家,一統了南方,從而成為了當時最大國家。
當然,先秦時代不但軍事彪悍,先秦時期的民風之彪悍出乎你的想象,那是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那是一個捨生取義的年代,那是一個可以和朋友做刎頸之交的年代。那是一個“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君”的年代。
總之,也許那個時候可能是是生產力低下,生存困難,很多人把生死看的很輕的年代。所以那個時候民風之彪悍是可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