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自己的世界430

    德,智,體,美,勞

    當談及體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應該如何發揮作用時,李相如說:“體育在‘德智體美勞’五育當中的地位很重要。體育本身有它非常獨特的價值。所以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首先要把體育的位置放準確,要搞清楚體育的本位、定位和排位。第一是本位,我們要認清體育本身的價值。體育不是打醬油的,體育在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過體育來完成德育、智育、美育和勞動。第二是定位,我們現在往往把體育定位在鍛鍊身體,這是不全面的,體育本身還有育人功能。第三就是排位,對小學生來說,體育的排位就是第一,它應該排在德育、智育、美育之前。因為體育本身也可以發展智育,也可以發展德育。在認清體育的‘三位’之後,第二要找到體育的不可替代性,比如我們可以透過體育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等他長大之後就自然放大為法律法規。第三要用事實說話,不要空泛講體育的重要性。”


    對此,郭蔚蔚認為:“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過程中,體育和其他四育都是相關的,是不能分離的。但是體育還是有它自己最主要、最重要的任務。第一,是要透過學校體育,使我們的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第二,學校體育要使青少年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第三,要透過學校體育,塑造、錘鍊青少年的優良品質。我們需要找到很多例子告訴孩子和家長,體育好、學習好和思想品質好。

  • 2 # 至明堂

    書法先寫字,輔助讀書;

    功夫在字外,擴充套件性讀書;

    書法是一門實踐性的學問。所以要先寫。寫多了,水平才能提高,眼界才能提高。

    從書法角度看,最早的書法作品可以算甲骨文了,金文,陶文這些也算,古人在寫這些作品的時候可沒有什麼專業性書法書籍讓人參考。而我們後人看這些東西,依然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美感。這種美感就是源自實踐,而這種實踐合乎的不是書法理論,而是天道自然。後人透過總結才有了書法理論,才形成了便於後人學習的書籍。

    讀書是必要的,書籍是前人經驗總結,不讀不行。例如《中國書法史》 《書法十講》、《雲間言藝錄》、《蘭題雜存》《書法雅言》《書法約言》《書學》《臨池關鍵》《臨池心解》《書法秘訣》等等。

    功夫,是時間積累的結果,所以沒有時間的積累談不上功夫。

    這些功夫不光在練字,讀帖,學習理論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其他生活的閱歷積累與思考。

    古人講,功夫在詩外,同樣功夫在字外。

    典型的如美術(書畫同源),體育(公孫大娘舞劍),音樂(節奏旋律美),生產生活(張旭觀蛇戰)等。

    還如,哲學,人文,工程等。大道相通,領悟了一點,就可以在其他領域發揮。

  • 3 # 抱庸詩書

    這個問題很常見,但也很重要。抱庸個見:入門之前,主要靠臨帖練字,把書寫的技能基礎,先寫出手感,爾後再求質感。初學者沒必要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讀帖或理論研究上,沒有深刻的實踐體悟,即便讀了也只是流於形式,實際上領悟不準或領悟不了。

    書法先有技才有藝,筆法字法這些基礎的技能功夫是實錘。沒有紮實的書寫技能,是不可能寫出什麼名堂來的。對於99%的書學者而言,學書法就是要先臨帖寫字,書法由感性到理性,主要靠的是在書寫實踐中受啟發,從而梳理總結經驗。

    帖讀百家至少是系統臨摩至少一家法學帖的基礎之上,而且必須臨摩得已經比較精熟頗有心得,這樣才能讀之有物。在書寫技能的基礎比較紮實之後,書法逐漸入了門,讀帖則成為了一種最常用的學習方式,當然帖子還是要臨的,以讀帖為主。

    書法有書,也有規律性。總的原則是循序漸進,什麼時間幹什麼事,就是最重要的方法論,而要幹到什麼程度能幹到什麼水準,則要靠韌性與悟性。

    抱庸淺談。文中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4 # 翰墨今香

    書法到底怎麼去學習,是先看書還是先寫字,到底路在何方?我說一下我的經驗吧。

    我剛開始學書法的時候是上初一,初一暑假的時候,老師讓練毛筆字,而我之前寫字一直都很差的,也想練字,於是我的書法學習之路就開始了。

    但是,毛筆、墨水買回來之後,拿著一本書法大字的帖子,在報紙上練的時候,差點練不下去了。因為,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怎麼下筆,臨帖說著簡單,對於一個一切都是小白的我來說,根本不知道怎麼下筆,怎麼寫出那一橫一豎。

    那個時候也沒有老師指導,一切都是自己瞎練,怎麼辦呢?只能向書裡面求教,哪像現在啊,有很多的書法教學影片,老師教的也很詳細,那個時候電視都是稀罕物,就記得電視裡放過龐中華的硬筆書法教學,還有一個什麼《等慈寺碑》的書法教學,但是也沒有講如何下筆啊一類的。

    於是買書來看,知道了下筆要逆鋒、藏鋒,收筆要回鋒等等,雖然到現在明白了這些寫法都是有問題的,那時學的東西都是這樣—畫字的。但不管怎麼樣,透過看書好歹是入門了,於是後面主要就是臨帖了。

    進入到臨帖階段的時候,這個時候主要練的是基本功,學習古人的書寫技法,這個主要是手的功夫和眼的功夫,這個時候看太多書法專業方面的書並不是很好。因為,很多東西你還是沒有鑑別力的,書上的東西也有很多都是值得探討的,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在這個階段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很容易對你正在學的東西產生動搖。

    等有了一定基礎之後,需要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自己也有一定的認知力,辨別力了,這個時候需要加深我們的書法素養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多讀一些書了。因此,先從讀書法史開始,七本一套的《中國書法史》可以讓你對整個中國書法史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對未來的書法發展奠定了一個理論基礎,這七本書我認為學書法的是一定需要讀的。

    那麼再往後發展,除了需要書法專業方面的書之外,還建議讀一些書法之外的書,例如古代的詩詞歌賦,一些經典的文學名著等等,用來提高自己的字外功夫,提升自己的學養,這是未來書法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動力源泉。

  • 5 # 明瞭了

    書法學習不管是先讀書還是先寫字都過於極端,理論和實踐都應該是貫穿在整個書法學習中互相促進的,而不是一味糾結於誰先誰後。

    至於應該在哪個地方下重功夫,一個是看個人喜好,有的人就是喜歡書法理論,完全可以把重點放在理論上,有的人就是喜歡寫字,就把功夫花在實踐上。但是這不代表只要學一種,只是有所側重而已。

    關於理論與實踐,不同的年齡有不一樣的接受能力,下面我分少兒和成人簡單談一談。

    少兒

    現在,絕大多數的書法培訓班都是直接從技法開始,不是說這種方式不對,因為這種方式已經是很長時間流傳下來的。

    因為大人們都以為和孩子講書法理論,比對牛彈琴還難。

    現在孩子執筆的年齡越來越低,有的家庭甚至於在孩子手剛有力拿筆的時候就恨不得讓他會寫自己的名字,對於這樣的孩子灌輸用筆、五體等概念是不可能的。

    所以家長首先要儘量避免揠苗助長,如果是寫毛筆一年級可以嘗試,但是如果需要理解能力也跟上可能要到三年級以後,或者更晚,因為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所以無法一概而論。

    理解能力不夠不代表著就可以直接跳過書法理論,直接實踐。

    也許他開始學習的時候是直接寫字,但是理論也可以慢慢灌輸。

    理論不代表著枯燥,書法家的故事,淺顯的書法發展歷程,文字演變是可以講一講的,而不至於孩子學完一年《顏勤禮碑》還不知道顏真卿是什麼人。

    學習的書法範本有難易之分,書法理論也有深淺之分,少兒可以先選簡單的學。

    可以從有趣的故事引入技法,也可以有趣的毛筆寫寫畫畫進入理論,從孩子感興趣的點入手。

    成人

    成人不管是理解能力還是技法學習能力都到了一定的水平,即使有的人覺得自己有欠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都能提高到普遍水平。

    而學書法理論與技法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而且“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真的想要在書法上小有成就,基本的書法理論都已經不夠用了,對一個人的“學養”也有一定的要求,這可能會涉及到中國的文文化、歷史、藝術等方面,在讀書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這也不代表對技法就能降低要求,少兒階段的技法學習可以完全依靠老師,老師教什麼字帖就學什麼,一個字帖學一年還是時間短的,有的要兩三年。

    但是成人不一樣,有了一定的自我審美意識,同時也有很強的好奇心,會出現很多字帖都喜歡都想學一學的情況,而不一樣的字帖技法會有一點出入,風格也不同,所以對技法的要求也變相提高了。

    成人學書法也很容易陷入理論不明技法不清的焦慮中,發現學得越多,不知道的東西也越多。

    所以很容易產生先讀書還是先寫字的焦慮。

    有的時候這種心態是急於求成造成的,有的時候是因為想要更好的發展。

    但是,紮實的學習向來是急不來的,加上,大多數成人學書法都是興趣使然,本身還有工作,如果強求在短時間內達到大師級水平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學習什麼,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最好的。

    總結:

    書法學習中,讀書與寫字沒有先後之分,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有側重,不必強求一致。

    但是不能把讀書和寫字完全割裂開來看學習,二者需要互相促進,互相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銅鼓嶺戰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