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亮
-
2 # 蘇南居士
差生如果最後能逆襲,要麼是被老師傷自尊,為了報復而好好學習,要麼就是受到老師的鼓勵,從此感恩戴德,洗心革面。
顯然,後者雙贏。
再差的學生都有他的過人之處,可能沒有提現在學習上,但是老師一定要有發現他特長的心。先讓他們學會展示自己的優勢,樹立自信。沒有人不希望被重視,沒有人天生墮落,只是有時候現實讓他們覺得根本不可能。
有了自信,有了榮辱觀,自然就不會自暴自棄。老師再教給他們方法,成績、分數,都不是問題!
-
3 # 朱老師教高能高效數學
我們的自學純數學的模式,已經轉變了許多5年級數學考十幾分--四十幾分的孩子!主要原因是學數學的方法不對,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探索與發現的精神,磨滅了好奇心,讓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數學是腦體操,只有數學學好了,才能學好各類學科!避免孩子陷入“學不會~不願學~更學不會~更不願學”的死迴圈!
-
4 # W無記J
首先我要潑你一瓢冷水,若是孩子已經讀小學四五年級了,但考試只有十幾分,那就別費心思地想提高孩子的成績了,因為已經晚了。
題主沒有說明孩子已經讀幾年級了,是讀小學、初中、還是已經高中了?
考試只有十幾分是什麼概念?基本等同於什麼都不會,基礎相當的差。說句不好聽的,一般懵都能懵個二三十分。
四年級以前的孩子,就像是顆小樹苗,長彎了還能捋直,家長說的東西,孩子還能聽,給她灌輸知識還能接受。但越大了,就越有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這就猶如小樹稍微長粗長大了後,你再想去捋直了它,往你期望的方向發展,只能折斷了它。
幼兒時期和一二三年級以內,是給孩子立規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在這一時期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學習,往往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不想學習,成績這麼差,做家長的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送到學校後,就是老師的事了,就可以做甩手掌櫃不管了,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是大錯特錯的。
誠然,孩子在學校受教育,肯定是以老師的教學為主,但每年的寒暑假以及孩子放學回家的時間,卻是佔了大多數時間的。
即使做家長的,平時工作很忙,但也要起到一個監護人的作用,去督促孩子學習,去檢查孩子作業,去輔導孩子功課吧?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將來。過去不是有句話說:子不教不成材,子不教父之過嘛!說的就是家長應該對孩子起到積極的作用!
抽出時間來,去多陪陪孩子。絕不能將孩子送到學校後,就放任不管了。
若是孩子還在一二三年級階段,就從現在做起,還為時不晚。比如,給孩子訂立個學習計劃,晚自習時間,不間斷地檢查和輔導孩子的作業等。
若是已經五六年級,甚至於都讀初中了,考試只有十幾分,那就趁早給孩子選一門藝術專業,或者是一門技術吧。總有一樣會適合孩子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您說呢?
(圖片來自於網路)
回覆列表
首先要熱愛差生,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實踐表明:教師的稱讚和對學生真誠的讚賞,所起的教育效果比起反覆的說教和批評要好得多。因為教師的讚賞會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暗示,會盡量按老師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自覺克服缺點,努力上進,他們良好的自我意識就會在老師的讚揚聲中漸漸形成。其次是“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則要求學生身體力行,身生於聲。教師對他們的態度作法要“持之以恆”,但感情適度,即是說教師對他們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動,有恆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持久,才能引起學生持之以恆。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激發和調動差生的積極性。有的後進生在智育上差一點,但這些後進生都有各自的特長。如原五年級二班有位名叫花友強的同學,成績較差,但他愛好體育,每次的體育專案比賽都能取得第一名,並且團結同學,表現較好,就是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興趣,學習積極性較差,在他身上我就採用了上述的讚賞、誇獎、鼓勵、榜樣法,透過一學期的實踐他的學習成績由原來的倒數幾位上升到前幾名,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差生的成績也有顯著的提高。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讓學生接受新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的。依靠良好的班風、校風、學風,依靠集體的力量從多方面影響和帶動差生。要轉變一個後進生單方面是不行的,要藉助集體的力量,每一個同學都生活在集體之中,而同學的影響最大。可在班上開展互幫互學活動,組織“人人獻愛心”的主題隊會,建立互助組“承包組”。兩個優生一個後進生一組,良好、中差生各一個為一組,定目標,定計劃,全方位地從德、智、體、美、勞幾方面進行考核,這樣也能促進後進生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