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H5360
-
2 # 皇家橡樹1972
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都是東盟國家,地處熱帶、亞熱帶,理論上來說自然狀況要比日本好了很多,最起碼只要國家稍稍穩定吃飯都不愁!樹上有果實、水裡有魚,土地稍微管理一下就能長糧食,並且一年兩三熟。這些國家工業生產可利用的資源也比日本多,那麼他們為何日本成了發達國家,他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日本下田的馬修·佩裡將軍像。
這首先是制度問題,制度優劣成為國家是否先進的最主要標誌,日本從“黑船事件”以後上層階級清醒的看到日本的差距、落後!決心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是日本統治階級的共識!就是要將舊有的封建幕府制度改變成內閣、國會制度,雖然還是封建帝王國家,但是日本有了“近現代政治體制”的雛形,並且上層階級極力的向西方國家學習一切(包括吃肉)!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使國民有文化,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近代工業生產!引進近代海洋法學體系,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維持社會秩序、引進近代軍事學,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衛國家和對外擴張!總之,日本人這種“勤於學習”的思維方式與做法不是東南亞國家可以比擬的!而日本近入近代化的時候,東南亞國家仍然是“美英法荷”等國的殖民地,殖民地與日本這樣的“主權國家”相比,在近代國家制度發展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殖民地當局怎麼可能會讓殖民地人民有發展思維?並且,使用殖民地的“精英”管理殖民地人民,利用各種“精神鴉片”和殘酷的管制去治理和剝削,長期以往,殖民地人民也就麻痺了!沒有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人若是沒了“魂”這個國家也就沒有發展前途了。所以,從國家體制角度分析,日本的“近代國家概念”的形成要比東南亞早了100年!所以,日本是有先進國家根基的,就是二戰後變成焦土,但是擁有了幾千萬受過小學以上教育的工業化國家,恢復發展是非常快的!
第二點,是地理位置的問題,東南亞國家雖然自然條件總體好於日本,但是這個地方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就是太熱了!溫度基本維持在28–35度左右甚至要超過38度這樣酷熱氣溫,並且到了雨季後潮熱的氣候與“桑拿房”沒啥兩樣,這種氣候人很難進行工農業生產(中國南方早年間一到夏季工作時間是有變化的),這個問題也存在於其他地區,可以發現凡是距離赤道很近的國家幾乎都是發展中國家!原因就是酷熱不但人的體力消耗極大,並且這個地方人種由於新陳代謝快,智力普遍低於溫帶地區的人種,這不是種族歧視,而是現代遺傳學證明了事情!
還有就是東南亞國家國土過於細碎,從上面那張地圖就能看到,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都被海洋隔成了很多島嶼,印尼更是被稱作“千島之國”,這樣細碎的國土對於工業生產來說,不浪漫反而是災難!國土細碎不相連,就會造成物流的困難!沒有公路、鐵路這樣的大規模運輸網路,僅僅靠船在島嶼之間交通在顯然要付出極大的運輸成本!而工業品需要的配套工業太多,都用這種方式物流那麼生產成本也奇高!不會有什麼競爭力,“要想富,先修路”這種發展方式不適合東南亞,修建跨海大橋這樣的交通是現代發達國家的事情,與東南亞這種國力低下的國家沒啥關係!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地方每年十幾次的颱風和強熱帶風暴,這種極端的氣象對於工農業生產來說是巨大的災難!颱風一過樹倒房塌!損失慘重,每一次的損失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彌補,何況一年十幾次?財富就這樣被風吹走了,很難形成積累!沒有財富積累怎麼可能富裕?
所以, 從制度優劣和地理環境來看,東南亞國家落後的日本的原因是根本性,這兩個最大問題很難改變!瞭解了這些,日本比東南亞發達就可以理解了!
-
3 # 閉家鎖的紅楓
為什麼日本能成為強國,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這些國家卻不能?
這個問題問的好,想必在很多華人看來,日本成為強國前,大概也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這些國家屬於同一檔次吧?
但實際上,即使是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已經是個各方面非常均衡發展的國家了,亞洲各國從大清到泰國,土耳其,在接觸到西方後都有不同程度的西化過程,但最成功的卻是日本。這並不是某些人想象的,僅僅因為日本高層的智慧過人,而是因為日本整個社會,在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時已經具備了很多優勢。
我們先看幾點:
一,人口:在1850年時,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俄國約5700萬,英國2700萬,法國3500萬,還未統一的德國約3600萬,而同期日本的人口為3229萬(1846年)
人口太多往往帶來教育滯後,族群分歧內部紛爭大等社會問題,比如同時代的俄國就是這樣,但太少的話也會造成國內市場狹小無法發展經濟,而日本的人口數量正好不算多也不算少。和一個歐洲強國相當。
二,1800年日本就是城市化率極高的國家,擁有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江戶。
《劍橋日本史:19世紀》中提到,到1800年,“江戶列入世界上約莫70個居民超過十萬人的城市(其中5個在日本)之一;列為世界上大約20個人口超過三十萬人的城市(其中3個在日本)之一,並且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人口確定超過百萬的城市”。
而我們知道,近現代國家的城市化率往往是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
三,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就擁有極高的基礎教育普及,在識字率方面可能趕上了西方:在日本的江戶時代之前是戰國時代,日本經歷了數百年的戰亂,在戰亂結束後,日本幕府認為低下的教育程度是造成國民好勇鬥狠的原因之一,於是大量在國內鼓勵普及儒家教育,不僅僅是武士,就連平民子弟也通常會在“寺子屋”中接受2-3年教育,學會寫名字或者看懂簡單的文書。有些學者認為同時期日本的識字率超過了40%,遠遠超過了中國,甚至可能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
四,日本獨特的政治制度,解決了穩定和發展的問題
這一點很少有人注意到,但日本幕府200多年的發展基本是欣欣向榮的,與持續時間差不多,但爬到高峰後迅速下跌的清朝不同,日本幕府時代沒有大的動亂,人口和經濟一直在穩定發展。而且日本幕府的統治並沒有遏制住民間思想的勃發,造就了一個教育程度極高,又生氣勃勃的民間知識階層。他們在接觸西方思想後,學習速度和接受程度,都要比同期的中國士人強得多。
五,日本江戶時代有非常發達國內交通網和基礎設施。
在陸路方面, 建立了以江戶為中心, 連線各藩的五條交通幹線, 除此之外還有地方街道。交通道路的整修大大地縮短了各地間往來的時間, 當時從江戶到京都大約只需4天半。在海路方面, 為了大量運送年貢和其他物資, 早在幕府設立之初, 就開始治理河海山川, 寬文10 -11 年(1670-1671 年) 建成了從奧州到江戶的東海路和從東北地區到大阪、從大阪到長崎的西海路, 後又建成了從江戶到
大阪的南海路、從下關到松前的北海路, 從而完成了以江戶和大阪為中心、連線整個日本沿海的海上交通運輸路線。
交通運輸機構的完備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重要的商道, 使原本相互隔絕的地區建立了聯絡, 促進了各地間經濟往來, 為商品經濟發展創造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綜合以上五點,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在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教育程度,政治穩定,城市化水平上,都已經是個遠超過同時期大清的近代國家,
它就象一臺各方面硬體除錯已經完成,只等裝入新作業系統的PC電腦。等到接觸到西方後,有了新的“作業系統”,即近代社會,經濟,軍事制度,日本就很快發展起來,一日千里,將同時期的其他亞洲國家拋在了後面。
-
4 # 嘉陵安漢客
主要跟自然環境和氣候有關。自然環境好、氣候好、生活條件優越的地方,人往往容易安於現狀得過且過,也沒有什麼上進心。而環境相對惡劣的地區,人們往往比較有拼搏之心。
在東南亞那種地區,氣候炎熱潮溼,日照時間長,利於作物生長,物產豐富。稻穀一年三熟四熟都可以,氣候炎熱,也不需要多少衣物,基本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加上地形多山地和高原,位置離其他的地區也較遠,相對偏僻隔絕,和其他地區的文化技術交流比較困難。社會也因此發展緩慢。從古代來說,這一地區科學技術和文化都是發展非常緩慢的。而日本,偏居島國,自然條件並不優越,地震颱風頻繁。為了適應和改善生活環境,人們自然有一種拼搏奮鬥之心。而且日本與中國大陸距離不過幾百公里,自古交流就比較頻繁。歷朝歷代都有中原計程車族到日本定居,給它帶來中原的文化和技術。最近這些年,到中國來尋根的日本家族就有不少。
觀察歐洲和亞洲,就會發現,英國和日本何其相似。兩個距離大陸不遠的島國,面積不大但是也不小。人口不是太多,但是也有幾千萬到一億。這兩個國家都領先於本地區的其他大陸國家,首先發展起來。島國的地形,比較少受其他國家的干擾,利於發展。地形相對封閉,面積不太大,容易控制掌握,完成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一個人如果在這個地方違法,他基本上來說會無所遁形。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地區,容易建立和完善法制化。而這是成為現代強國的基礎。幾千萬的人口,也足以讓工商業達到一定規模,國內形成一個足夠大的市場,這也是繁榮的保證。
日本人成為現代強國,還有很多因素。比如抓住了19世紀末英國和俄國激烈對抗的戰略機遇期,英華人有意扶持日本發展起來對抗俄國。二戰過後,為了對抗蘇聯和中國,美國也對日本進行了扶持。當年日本的明治維新,非常徹底,決心和力度非常大,甚至喊出了“脫亞入歐”這樣的口號。雖然顯得非常激進,有失偏頗,但是日本確實成為了一個現代強國。日本雖然是一個與中國存在歷史問題的國家,但是它的一些經驗或者教訓還是可以參考借鑑。
-
5 # 豪森林
從地理決定論角度,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地處熱帶,氣候炎熱,土地肥沃,這會導致兩個後果:
1、氣候炎熱使人慵懶。這好像是熱帶地區的共同特徵。
2、土地肥沃,農產豐富,導致人們無需努力耕耘、提高農業技術,也能溫飽度日,因此其進步驅動力不足。
縱覽全球,偉大的文明均誕生於溫帶地區,這符合文明演進的“挑戰與應戰”理論,當地理環境對生存造成威脅時,人類為了應對這種挑戰,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戰勝困難,文明因而進化。
當然,這種困難必須有一定限度,如果困難過大,即使努力也無法克服,則對文明的發展同樣不利,所以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不可能發展出優秀的文明。
除了地理因素外,與先進文明的距離也對本土文明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日本距離當時的東亞文明中心—中國很近,能及時汲取先進技術和文化成果,有助於其本土文明的發展。
當其文明開化後,也易於吸收、學習其他文明成果,比如近代的西方文明。
-
6 # 地球上的唯一一片淨土
發展是要靠經濟和科技基礎的,日本之所以發展的比較快,主要是明治維新時期,孝德天皇進行了“大化改新”(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的改革措施,主要是進行了工業革命,這也是亞太地區最早的工業革命,派人到歐洲的發達國家去學習先進的經驗和技術,特別是英國和法國,這已經是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綜合國力已經很強大了,僅次於歐美列強的第一世界行列裡。經過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野心勃勃,開始大力發展軍工產業,不斷提升軍力,特別是海空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為了世界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開始走出國門侵略周邊國家,不斷掠奪財富,壯大自己,特別是對中國。到了二戰結束後國力削弱了好多。這時,遭受二戰迫害的國家開始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受到美國的約束,沒有辦法之下又開始大力發展其經濟和科技。本來就是一個有基礎的科技強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又成為了世界經濟和科技強國。這些都功過於之前打下的科技基礎,而其他周邊的亞太地區國家由於沒有科技基礎和經濟基礎,還是落在了日本之後。
-
7 # 鐵人三拳
這個標題出題很好,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從1945年無條件投降後,在短短的十五年中就鹹魚翻身,六十年代開始引領世界走向現代高科技術領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世界上第一隻半導體電晶體是日本發明的!也就是說,今天世界晶片技術開山鼻祖就是有日本人的“電晶體”技術延伸發明,沒有半導體技術的發明就沒有後來所有和電子商務包括現代網路技術一切!
日本民族成功擺脫貧困重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得益於五十年代中美在北韓戰爭的爆發,美國軍事物質武器大部分在日本就地製造,如此,拉動了日本重工業,救活了日本輕工業包括其它服務產業。
二,日本大和民族精神。日本是一個集(皇)權,望族和普通百姓層次等級制度非常森嚴的社會,千年孤島歷史文化和其它島嶼國家全然不同。封建社會制度壓迫下,日本大和民族的服從性可以說東亞各國曆史中是絕無僅有的,又是史無前例的,大和民族團結方面也是空眾所周知。
三,明治維新變法成功後,東亞只有日本意識到西方工業革命的訊號,因此日本比我們中國早50年派留學生去歐洲學習近代工業和方方面面科學技術。
四,亞洲各國包括我們中國,在光緒年間才開始派遣留學生去歐洲和美國。所以差不多沒有一個亞洲國家在18世紀中和19世紀初可以和日本比,如此才造成日本軍國主義囂張和挑起最後世界第二次戰爭全面爆發。
-
8 # 任有新2
一個國家能成為世界強國,與其歷史、文化、國家精神、環境和世界風雲與影響息息相關。
從歷史上,主觀上日本民族就是尚武、願意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的。從遣唐使到聘用美國部長參與主持明治維新,天皇節衣縮食,撥出鉅款發展教育和軍備。客觀止其生存環境險惡,沒有戰略縱深,缺乏資源,又具有一定的人口數量和國家實力。在其具有一定經濟基礎以後,就具有擴張發展的野心。在明治維新以後,透過學習西方政治和工業技術、侵略中國和北韓,較早積聚了財富和建立了近代工業體系和強悍的軍隊,也激發了抗衡俄國的戰略意圖。英美為了與俄國爭奪歐洲,有意扶植日本,更是使其如虎添翼。
因此,日本透過舉國一致的努力,在上世紀初就跨入世界經濟和軍事先進行列。
在二戰慘敗後,受到美國庇護,其軍國主義思想尚存,國家民族凝聚力強大,技術和經濟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由於美國要利用其作為對抗中蘇的前鋒,不僅沒有象在德國那樣對其掠奪,反而大加援助和鼓勵。而國防預算小也使國家集中財力發展教育、經濟和科技,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成為世界強國。
相對於印尼等國,長期處於殖民地,泰國崇尚佛教,都不具備競爭精神。且印尼等國民族矛盾尖銳,沒有統一的思想和靈魂,政治腐敗,人民缺乏向心力,稍富即安,稍安即亂。另外,不倫不類的西方民主政治和體制也是制約因素。
所以,日本能成為世界強國,而印尼等國卻不能。
-
9 # 真誠用心882
為什麼日本能成為強國,從地裡位置分析,日本四面環海,可以耕種的土地非常之少 ,礦藏也是極其有限,人口又比較密集,糧食,礦產品等都要靠進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及工業發展,這是每一個日本人都知道的,從而危機感在日本人的心裡根深蒂固,即使世界從未有戰爭發生,可日本人時時都處在被自然消滅的危險中,為了擺脫大自然的毀滅,日本人發奮圖強,學習世界先進技術,打造工業,軍事強國,一戰前日本這個彈丸之地就已經很強大了,工業發展很快,軍事上也是走進了強大的行列,從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就有了稱霸世界的慾望和雄心壯志,1939年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對華發動了全面戰爭,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用超強的軍事力量征服中國,東三省就是日本的遷移之地,可是事與願違,日本被堅強的華人打敗了把日本又趕回了那個孤零零島嶼上去了
從此日本的美夢徹底被粉碎了,但是日本天皇的軍國主義思想仍然深深地扎進日本每一個人的心裡,因此,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但他們心裡從來就沒有承認過日本失敗的結果,這也導致日本人的不甘心,二戰後日本更是以發展經濟為核心,制定政策,建立發展經濟模式,引進世界先進的技術人才,工業發展迅速,短短時間裡日本就重新坐穩了經濟強國的地位,如今的日本不僅僅是經濟強國,軍事力量也不可忽視,他們早已擁有並掌握了世界先進的各種核武,導彈的製造技術,只要戰爭需要日本很快就能造的出來,所以說,日本的強大是地理條件,大自然逼出來的,換句話說,日本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是被上帝圈養的一隻野獸,是世界最危險的民族國家
-
10 # 我陌路輕塵
日本在戰敗後之所以能成為強國,究其原因有下列幾種。
其一,日本在戰敗以後,迅速被美國佔領,並對其進行改造,日本自知戰爭結果已無力,不得不接受改革,政治上沿用西方民主那一套,天皇權力得以削弱。經濟上也得到了馬歇爾計劃的大力扶持。其二,日本戰敗以後國內百廢待興,人口數量急劇減少,尤其年輕男人。日本政府為了增加人口,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降低年輕女子的婚育年齡,從之前的16週歲,下調至13週歲。並規定一對夫婦要求生5個以上的子女。禁止墮胎。對於沒有能力撫養多個孩子的家庭,則由政府來承擔撫養費用。正是由於這一系列的舉措,日本人口數量得到了迅速提高,並順利突破了億人大關。
其三,日本遇到了美蘇爭霸的紅利期。1950年6月25日,在蘇聯的默許下,北韓突然進攻南韓,北韓戰爭爆發。南韓不堪一擊。同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透過決議。9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入南韓。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三年,美國的國力被削弱,而卻成了日本發家的關鍵。
作為北韓的鄰國日本,不僅負責了此次戰役主要物資的供應。還要負責給美國的汽車、飛機、坦克進行維修保養。正是這一做法,使得日本奄奄一息的汽車製造業得以起死回生。國民經濟也迅速發展起來。根據統計,日本外匯儲備由1950年6月的2.86億美元,增加至1952年5月的11.8億美元。增速為4倍左右。
而反觀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發展不起來的原因,其實有很多,這裡我們就以泰國為例來談一談。其實泰國也有過他的發展期,由於美國對泰國有過十年的扶植期,加上泰華人民自身的努力。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泰國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之列。GDP增長基本在9%左右。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泰國從此就一蹶不振。
分析其原因,應該與他國內政權不穩定有關係。泰國自從政變以後,換總理的速度比換衣服還快,國家一度陷入混亂。再加上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世界上主要國家要麼步入了資本主義社會,要麼走進了社會主義社會。而泰國依然保留了王權體系。表面上泰國君主不政,實際上泰國依然是唯王獨尊。在泰國你可以罵總理,卻不可以指責國王。
-
11 # 靜夜史
因為“我們不一樣!”
雖然都是我們搬不走的鄰居,是如假包換的亞洲國家,更是名副其實的資本主義陣營成員,但日本和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從來都不能同日而語。尤其是在經濟上,當日本早已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很多年後,這些東南亞國家還在發展中國家的中下游苦苦掙扎。
從先天條件上來看,很多東南亞國家不僅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相對優越的氣候環境,更有令人豔羨的礦產資源。相比之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日本不僅火山地震災害頻發,境內多山少平、地狹人稠,再加上日本資源嚴重不足,理論上日本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高山仰止的成就。
根據“地理決定論”的觀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的不同,不是國名的區別,而是地理環境的差異。
東南亞各國,由於緯度普遍較低,所以一定程度上被“熱帶無強國”的歷史定律所束縛,而日本雖然比同緯度的大陸要更加溫暖溼潤,但畢竟是中緯度溫帶國家。
古往今來,無論文明古國還是世界強國基本都是中緯度國家,這裡比熱帶少瘴氣等災害,比寒帶更容易獲取生活資料,是各民族激烈爭奪的區域。正是這種激烈的競爭,才讓這裡的民族更容易脫穎而出。
日本作為名副其實的島國,相對閉塞的環境雖然一度提供了安全的環境,但惡劣的自然環境尤其是地質條件也起到了“多難興邦”的作用。而且由於四面環海的島國區位,日本自古以來就是海洋強國,近代以來更是和沙俄在東北亞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奪。
日本的區位,和亞歐大陸西部的英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英國面對的歐洲大陸從來支離破碎,而日本這樣的東亞大陸卻始終在分分合合,而一旦中原天下大亂,就是日本野蠻生長的歷史機會。
而東南亞各國,也就是南洋,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自留地”,在地理位置上處於被中原“壓迫”的態勢,即便中原南北分裂,割據的南方政權同樣能形成對東南亞的優勢,歷史上東南亞僅有的勝利就是越南的自立門戶。
雖然歷史上的日本透過學習和戰爭與中原王朝藕斷絲連,但由於東南亞和中原王朝山水相連,加上千百年來的不斷移民,東南亞與中原王朝的聯絡比日本更加密切。
也正因為如此,歷史上的日本才更容易“自立門戶”,更容易被外部勢力利用。近代史上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除了日本內部上下一心的努力,英國等西方列強利用日本製衡沙俄擴張的外部因素同樣不可或缺;二戰結束後,日本因為原子彈的因素成為美國事實上的殖民地。東亞大陸改天換地之後,日本開始成為美國遏制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的跳板和橋頭堡。
雖然被美國全面控制失去了尊嚴,但日本卻獲得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畢竟美國是鶴立雞群的超級大國,追隨美國必然能夠“近墨者黑”。
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方興未艾,傳統產業紛紛從美國向其他發達國家轉移,日本就是首批承接地。藉助美國的產業轉移和專利轉讓,日本經濟迅速復興,並在1968年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二號經濟強國。
而且,因為北韓戰爭的爆發,日本再度因區位優勢獲得美國海量的軍火訂單,使得日本迅速積累了東山再起的第一桶金。
而在日本經濟如火如荼時,東南亞各國要麼在爭取民族獨立,要麼在抗擊外來入侵,錯過了50年代第一次產業轉移。不過,新加坡趕上了60年代第二波轉移浪潮,並依靠區位優勢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
等到70年代東方巨龍甦醒,這個恐怖的大國依靠完整的工業體系、勤勞的人民、健康的投資環境,成為產業轉移的最佳承接地,這也使得後來的“亞洲四小虎”,也就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黯然失色。
而越南,雖然被無數公蜘叫獸吹上了天,卻不得不面臨著連亞洲四小虎都不如的尷尬局面。因為致富不一定靠勤勞,如果沒有一飛沖天的風口,東南亞體量較小的各國想要崛起幾乎不可能。
所以,日本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其成功也不是東南亞各國能輕易複製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2 # 清水空流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一個問題,在二十世紀時候,整個亞洲只有三個獨立國家,中國,日本和泰國。泰國之所以能夠獨立是由於英法以泰國為界,所以才擺脫殖民得以獨立,中國因為太大。而日本成為唯一非歐洲現代化國家。我們現在回頭再看看當年八國聯軍,除了奧匈帝國解體之外,現在的世界強國還是那些國家。與個人階層固化是一樣的。富人永遠都是富人,這裡唯一逆襲的只有中國。亞洲各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要想超越日本簡直是不可能的,現在他們已經沒有發展的環境和地緣了。
個人成為有錢人很難,國家也是一樣,能夠成為強國,本來就是小機率事件。日本能夠成為最初成為發達國家,不得不說是國運使然,在歐美列強搶奪殖民地的是時候,日本經過自身變革,透過明治維新趕上了那個殖民年代的最後一波紅利。日本從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各個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日本順應了時代發展,從中國掠奪發家的第一桶金,就此成為第一個非歐洲的強國,經過一戰勝利,日本達到了他的第一個巔峰。日本也就此忘乎所以,過度膨脹,成為二戰元兇。但不得不說,日本這個國家國運不錯。二戰結束以後,本來已經無法崛起,但由於美國的扶持二次崛起。
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為何無法崛起成為發達國家。首先就是這四個國家都屬於殖民地國家,二戰以後成為獨立國家(泰國不是)。但實際上不過是換一個代理人而已,不是真正透過自身革命而獨立的,這些國家依舊是新式殖民地,把持國家政權的還是殖民時期的那些既得利益者,這些人維護的只是自身利益,而不會爭取國家和大多數人的利益。還有就是,後發國家要想崛起,首先需要一個統一的、目標明確的、強有力的執政集團(比如南韓)國家扶持大集團,大公司。但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顯然已經喪失這樣的機遇,畢竟他們都是“民主”國家了。
還有一點就是宗教問題困擾著這些國家,一個國家要想強大起來,必須是一個世俗國家,宗教性質濃厚的國家是無法發達起來的。當今世界強國都是世俗國家,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雖然也是世俗國家,但實際上都是宗教國家,比如泰國是個公認的佛教國家,而菲律賓是個基督教國家,馬來西亞和印尼是穆斯林國家,宗教勢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根本無法透過經濟和社會的變革成為發達國家。而所謂的民主政體為了眼前的選票放棄長遠規劃。既政府不夠強力。刻意迴避問題,最終導致積重難返。工業化是國家強大的根本,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沒有一個經過工業化自然也不會強大。
日本成為非歐洲國家的強國,應該是兩分國運,八分分打拼,九十分的運氣。而現在的日本的衰敗就是運氣沒有了,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則是恰恰相反,三分國運,七分運氣,就九十分靠打拼。但打拼不過,自然也就不行了。人類社會就是金字塔。國家也是金字塔,也同樣適用於二八定律。換句話說,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以後也無法發達起來。國際環境就是這麼殘酷。
-
13 # 柳州阿妹侃歷史
東南亞一帶的國家,如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是東盟國家,地處在亞熱帶與熱帶之中,資源豐源、樹上有果實、水裡有魚,土地只要稍微管理一下就能生產糧食,一年兩三次熟。
但是相比之下日本卻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經濟上卻勝過東南亞成為世界著名的發達國家。很多人奇怪,東南亞國家的工業生產可利用資源勝過日本,為什麼都是發展中國家。在這裡,可以從地理條件、制度、人口素質這三個方面來說明。
一 地理條件影響有一句話叫做“熱帶無強國”,也就是熱帶地區很難產生強大的國家。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地處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潮溼、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人們要獲取食物,如蔬菜水果、魚蝦肉類等都比較容易,使東南亞國家容易形成自給自足的經濟特徵。再加上熱帶地區生存難度極低,也就沒有什麼生存挑戰,因而也就難以激發出人的創造力。沒有持續的創造力,文明就無法持續向更高階發展。
從地形上來看,東南亞國家的地形多,大多數是大洋上的山地與高原,古代都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在文化與科學技術上都是發展緩慢。如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被重重海洋隔成數目眾多的島嶼,印尼更可以是“千島之國”。這一種細碎的國土造成物流的困難,更難建設公路、橋樑、鐵路等大規模運輸網路體系,僅僅在船在島嶼之間運輸是需要昂貴的成本,這很難提高工業產品的競爭力。
在氣候上,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容易遭受強熱帶風暴、颱風與海嘯,對工農業生產也是致命的,很難積累財富。
相比之下,日本全部處在北溫帶,乃一個島國,自然條件也不是非常優越,颱風與地震都是頻繁發生。由於環境的惡劣,人們為了求生存,自然有一種拼搏奮鬥的心態。如古代日本克服海上風浪的艱險,頻繁派遣“遣唐使”到唐朝學習先進文化技術。
觀察亞洲與歐洲,就會發現日本與英國也是非常相似,都是距離大陸不遠的島國,與外界也自然有交流的機會。而且,這兩個島國面積不大不小,人口不多,卻也有幾千萬到一億。由於島國的特徵,地形比較封閉,很少受其他國家的控制與干擾,能夠集中財力發展經濟。
再加上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大、容易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要知道,工商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資本家的利益,再加上幾千萬的人口也能形成足夠大的國內市場,這也是完成工業化成為現代強國的基礎,日本與英國這一種型別的島國都具有這一種條件。
日本雖然是島國,但都是大島嶼。早在江戶時代,就以江戶為中心,連線各個藩的五條交通幹線,之外還有地方街道。同時,海上交通運輸路線也比較發達。由於交通的完善,也為工業化創造條件。所以,由於氣候與地理條件的原因,這也使日本容易成為工業強國的國家。
二 制度問題制度的優劣成為決定國家是否先進一個重要標誌。日本至從“黑船事件”之後,上層階級清晰地看到日本的差距,以及落後的狀況,於是就開展卓有成效的改革,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治維新。透過改革,使舊的封建幕僚制度變為現代的國會制度與內閣制度,這樣就有了近現代政治體制的模型,作為統治階級積極向歐美西方國家學習先進文化與制度。所以,日本“勤於學習”的思維方式是東南亞國家學不來的。
在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時代,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都是西方列強“美英法荷”等國的殖民地,很難與日本這樣的主權國家相媲美。而且,殖民者統治殖民地,在文化上奴役民眾,使民眾也喪失積極上進的靈魂。即使在二戰之後,東南亞國家脫離了殖民統治,成了獨立國家,但是長期以來沒有民眾無國家的概念,自然也沒為國家奮鬥的精神動力,。
三 人口素質人口素質水平的高低,決定一個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教育水平與能力。現在日本的高等入學率達到60%以上,南韓卻是高達95%。而東南亞國家的人口入學率較低。
日本是有現代國家概念的,這比東南亞早一百年。即使二戰變為焦土,但是國民基本都受過小學以上教育,經濟恢復也是非常快。
四 結語:
東南亞國家很多都還處於從農業化向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水平較低,增長速度較慢,國家怎麼發展,也還是要看政策的導向。
-
14 # 科學理論
加拿大全國GDP不敵東京都市圈;世界一半以上工業機器人都來自日本;機床工業媲美美國德國;精密儀器製造水準位居全球前列......這些都是日本創造出來的“奇蹟”。
為什麼日本這麼一個彈丸島國,能夠發展成名副其實的亞洲強國,而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各國反而寂寂無名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家一起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東海、黃海、北韓海峽、日本海,與中國、北韓、南韓等國相望。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佈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因此日本其實並不適合發展農業,在中國售價僅幾塊錢的西瓜,在日本甚至是白領階層的奢侈水果。按照這個情況來看,日本應該著重發展輕重工業,而他們也的確是這樣做的,但是日本人從出生開始就選擇了“地獄難度”。
他們的自然資源極度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在各種影視劇中鋒利無比的日本刀,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易碎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原材料。雖然高達67%的國土森林覆蓋率和33889公里的海岸線,讓日本擁有了極其豐富的森林和漁業資源,但是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據統計,全球有大約十分之一的火山都位於日本,因此無論是從國土面積、自然資源還是地理區域的角度來看,日本其實都很難能夠成長為一個強國。
可是大和民族也是一個相當頑強的民族,既然區域環境不行,那就努力發揮“人”的優勢。日本一直都是亞洲最擅長學習的國家之一,歐洲強國有什麼、懂什麼、會什麼,他們多學多看,很快就能夠掌握,而且在1947年—1949年這個“團塊世代”出生的日本人,更是成為了日本經濟的脊樑,各個行業都出現了數量龐大的精英,帶領日本一步一步走向繁榮。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要想富先修路”。從公元600多年的時候,日本就開始向中國學習,他們對於交通也是相當的重視,每個島嶼之間都建立起了交通運輸線,而多山地形使日本的城市和重工業,幾乎都集中分佈在海岸線上,這就大大方便了用船舶進行大量運輸,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在國際貿易日益繁榮的時代,日本這種島國優勢就得到了進一步釋放。
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從綜合國力來看,稱日本是個強國一點也不為過。咱們再來看看日本在創新領域的表現,在全球創新企業TOP100中(來源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日本有40家、美國有35家、法國有10家、德國有4家、瑞士有3家,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國第一名,2014年之後被日本超越。日本其實早就拋棄已經淪為低端製造業的產業,轉變為全力投入新材料、人工智慧、醫療、機器人、高科技硬體等新興領域,在新技術領域上,美日兩國幾乎佔到了全球80%以上的份額。2019年,日本軍費開支為450億美元,排在全球第九位,在日本人的預算中,從2019年—2023年這5年時間裡,日本將投入25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這還不包括提供給駐日美軍的費用,而東南亞的總GDP也才29711億美元,這樣的資料對比,相信你們也能夠和我一樣,更加直觀的瞭解到日本的強大。
我再帶大家反觀一下東南亞國家,東南亞是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11個國家的總面積達到了457萬平方公里。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金蘭灣、馬六甲海峽和克拉海峽,均是東南亞最重要的幾個地區。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都被海洋隔成了很多島嶼,這其中的印尼更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群島國家的優勢在於,不缺乏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海岸線和天然良港,缺陷則是地緣結構相對支離破碎,由於被海洋阻斷,以致於各個島嶼之間的交流會受到非常大的制約,由於各個部分各自為政,所以始終很難形成合力。
而且東南亞地區擁有著相對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和錫是東南亞的主要礦產,這裡有世界最大的錫礦帶,馬來西亞錫礦砂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而印度尼西亞也是東南亞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國,同時因為東南亞地處亞熱帶地區,食物資源相當豐富,這裡是世界最重要的稻米產區,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不需要為了飽腹發愁。這種優勢其實也是一種劣勢,會在人民心中滋生天然心理惰性,而且在歷史上,東南亞各國的遭遇十分相同,都曾遭受過侵略。被殖民後,無論是文化還是宗教信仰都受到了嚴重衝擊,矛盾充斥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領導層和底層人民因為思想不同,而無法擰成一條繩,根本沒法形成統一戰線,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有機會成為亞洲強國呢?
其實說到亞洲強國這個話題,最繞不開的還是咱們中國,我們曾坐上過世界第一的寶座,也有跌入深淵,國土成為殖民地的屈辱歷史,可是我們仍然靠著自己的努力站了起來,在半個世紀以前,除了我們自己以外,誰會相信我們能夠重返世界巔峰,和諸多頂尖強國再一次角力呢,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完善的工業裝置,擁有了世界一流的軍事能力,經濟發展速度全球領先,科技水平後來居上,更加關鍵的是,無論外界唱衰幾萬次,無論道路上有著怎樣的艱難險阻,無論其他國家為我們增加了多少的挑戰,我們始終都沒有放棄,我們所走的道路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模仿物件,我們自己就是探索者,假以時日,當中華民族真正完成了偉大復興,我們也將再次重返世界之巔。
回覆列表
薛先生平假名:せつせんせい。羅馬音:setsu sensei。或 平假名:せつさん羅馬音:setsu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