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
2 # 南海一葉舟976
最初是湯姆生髮現電子並提出棗糕模型(很快證實是錯誤的),阿爾法粒子散射實驗的出現,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後來波爾又提出原子的能級結構
-
3 # 繉厲
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的順序是:最初是由湯姆森提出的棗糕式模型。
第二。盧瑟福透過阿爾法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核式結構。
第三。波爾提出能級假說。
第四。原子的結構的量子理論。
先是湯姆孫發現電子、然後提出“棗糕模型”猜想、即原子中含有電子帶負電荷、帶正電荷的物質均勻分佈在原子中、就像棗糕一樣(電子像棗、帶正電荷的物質像麵粉)、盧瑟福用α粒子(氦核)轟擊金箔後否定了“棗糕模型”、提出了“核式模型”、即電子在核外、正電荷在核內、後發現質子和中子、完善了核式模型、玻爾發現了電子的分軌道運動(即能級)、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默裡•蓋爾曼和G.茨威格各自獨立提出了中子、質子這一類強子是由更基本的單元——夸克(quark)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