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59014129524387

    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過度對水資源的開採,森林植被的破壞.特別的近幾年對水利發電廠的大量建設,極度破壞了本地區的生態平衡.大家可以查一下.自從三峽工程開始後,西南地區有多少這樣的工程在建.這些工程建設沒有多長時間.西南就開始乾旱了,西南地區乾旱都和人類活動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對滇池圍海造田,沒幾年在78滇池都見過底.呼籲對大自然多一些保護,少一些開發,這些開發對當地的氣候環境平衡是一種嚴重破壞,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新的平衡. 一、乾旱災害及其分類   乾旱災害是指在足夠長的時期內,因降水量嚴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發而水份虧損,河川流量減小,破壞了正常的作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其結果是造成農作物、果樹減產,人蓄飲水困難及工業用水缺乏等災害.中國通常將農作物生長期內因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稱為受旱,受旱減產三成以上稱為成災,經常發生旱災的地區稱為易旱地區.   從學科觀點看,乾旱可分為四大類: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和社會經濟乾旱.   二、乾旱產生的原因   乾旱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大氣環流系統相聯絡.除了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如戈壁、沙漠地區)造成當地缺水少雨之外,旱災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氣候.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是形成乾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氣環流異常,海氣和陸氣相互作用會導致降雨偏少,蒸發加劇,這是乾旱發生的根本原因.   乾旱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災害.一般將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的地區稱為乾旱地區;年降水量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區稱為半乾旱地區.世界上乾旱地區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邊緣,中東和西亞,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國的西北部;半乾旱地區約佔陸地面積的30%,包括非洲北部一些地區,歐洲南部,西南亞;北美中部以及中國北方等.   三、中國乾旱災害的主要特徵   乾旱災害是中國最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亞洲季風氣候區,降水量受海陸分佈、地形等因素影響,區域、季節和年際分佈很不均衡,因此旱災發生的時期和程度有明顯的地區分佈特點.   1、乾旱災害季節性強   從季節分佈上看,中國的旱災主要型別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其中春旱災害最為嚴重,主要發生在秦嶺、淮河以北的華北、西北及東北地區,長江上游和雲貴高原也時有發生.   2、乾旱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中國乾旱地區具有面積廣,分佈不均,且地域差異大等特點.嚴重的乾旱區主要分佈在黃淮地區、浙、贛南部與兩廣北部地區以及黃土高原地區和滇中地區.   近50年資料統計表明,中國有五個明顯的乾旱中心:東北乾旱區,主要集中在4~8月的春夏季節;黃、淮海乾旱區,經常出現春夏連旱,甚至春夏秋連旱,是全國受旱面積最大的區域;長江流域地區,以7~9月出現乾旱機率最多;華南地區,乾旱主要出現在秋末、冬季及前春;西南地區乾旱的範圍較小,主要出現在冬春季節.乾旱發生不僅在時間序列上具有相對集中性,如1470―1949年間北京地區出現的170次乾旱中,有115次是連年發生;而且在空間上具有群發性,如1950年春,內蒙古大部、甘肅河西走廊、冀北、陝北出現乾旱,7~9月長江、淮河、黃河、漢水流域廣大面積出現乾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3、乾旱常伴著高溫   許多幹旱災害出現的同時,往往同時出現高溫,致使旱情加重,這種情況在長江流域伏旱期最明顯.比如2006年夏季夏季長江中上游的四川、重慶遭受了189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罕見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   四、這次乾旱災害的情況及產生的原因   2009年秋季以來,中國雲南、貴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氣溫比以往偏高1℃以上.進入2010年,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導致雲貴川、廣西、重慶的旱情持續加重.   據民政部門統計,旱情持續5個月來,截至2010年3月23日,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5省受災人口6130.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03.4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236.6億元.   嚴重的乾旱災害,給中國西南地區的居民生活、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等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今年中國西南的乾旱至今未有緩解跡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長時間大範圍的乾旱?從目前的情況看,氣候專家大多認為,高溫少雨是出現乾旱的直接原因,但又是什麼造成高溫少雨的呢?箇中原因眾說紛紜.   1、乾旱少雨是出現乾旱的最直接原因   “高溫少雨是西南地區出現乾旱的最直接原因.”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認為.他解釋說,從大氣環流形勢看,入冬以來,南支槽偏弱,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溼氣流比較弱,致使水汽供應不足,加之南方地區氣候對厄爾尼諾現象的響應滯後,西南地區容易出現氣象乾旱.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錢維宏對記者分析說,“西南地區乾旱,直接原因是大氣低層來自孟加拉灣的西南氣流偏弱.背後原因是印度洋及其亞洲南邊緣海的海溫偏高,而中國北方和東部陸地地區溫度偏低,即下墊面溫差的梯度方向與常年發生了異常.”   2、西南大旱是否因“人禍”引起存爭議   氣候學專家的解釋還未得到廣泛認可,又有人提出“人禍說”.為了經濟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態林,大力種植橡膠林和桉樹林,而這兩種速生豐產林都被形象地稱之為“抽水機”,大面積種植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減弱.此外,桉樹還是“霸王樹”,它的生長會迫使其他物種減退,最終令生態遭受顛覆性的破壞.目前雲南橡膠林面積達300萬畝,桉樹林的規劃面積更達到3000萬畝,如此龐大的生態系統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的一個誘因?   此外,近年西南地區的水電站建設密集上馬,一座水電站,就會對河流的流域生態帶來重大改變,金沙江上游現有“一庫八級”電站在修建中和將要修建,上游對江水的蓄積,不僅讓下游的河道乾枯,也會使地下水位降低.而西南水電開發的總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幾十個三峽大壩的水平,如此巨大規模的水電開發,將造成怎樣的生態影響,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個原因?   再有就是江河的汙染.這次大旱之時有記者驅車在貴州沿途採訪,發現由於採煤業汙染,當地許多河流放眼望去,綿延數十公里的水面上一片“漆黑”.大旱之中,一滴水都彌足珍貴,可與此同時,大片大片水源因為汙染無法飲用,這難道不值得警醒嗎?   五、面對極端乾旱災害的對策及建議   近年來,乾旱成為中國“曝光率”最高的一種氣象災害,中國氣象局釋出的“200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中,就有3個事件與乾旱有關.   經綜合分析,未來十天,中國西南重旱區仍無明顯降雨,雲南大部、貴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廣西西北部等地的氣象乾旱將持續或發展.不僅如此,華北地區春旱逐步發展,東北、華北、西北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比較突出.中國將面臨南北方同時抗旱的不利局面.西南地區繼續維持高森林火險氣象等級,抗旱救災和森林防火工作形勢仍然嚴峻.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採取怎樣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呢?   (1)針對當前中國西南地區遭受的嚴重旱災,政府各部委,應該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共同研判災情發展趨勢及旱災救助工作.還要發動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尋找水源,保證人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努力開展抗旱保生產工作.   (2)應積極利用大氣、水文及自然資源,研究應用現代技術和節水措施,例如人工增雨、噴滴灌、地膜覆蓋、保墒,以及暫時利用質量較差的水源等,將高溫酷暑旱災損失降到最低.   (3)在發展地區經濟的同時,應深化環境保護意識,主動採取防旱抗旱措施: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改進耕作制度,改變作物構成,選育耐旱品種,充分利用降雨;植樹造林,改善區域氣候,減少蒸發,降低乾旱的危害以及由之引發的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   (4)氣象、水文等部門應充分利用資料,對乾旱災害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成因機理進行深入研究,加強氣候相互作用的綜合研究.在全球氣候變暖、水分和能量迴圈加快,極端氣候頻頻發生的背景下,我們應加強合作交流,建立科學評價機制,重視對極端天氣氣候的監測、診斷、和預測研究,提高對乾旱災害發生髮展的預測預警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a53怎麼設定打王者流暢?